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也許你不懂扁鵲!

“扁鵲”在中國醫學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或學派。 除《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外,《史記·高祖本記》《史記·趙世家》《韓非子·喻老》《戰國策·韓三》《戰國策·秦二》《列子·湯問》《踢冠子·世賢》《新語·資質》《韓詩外傳·十》《淮南子·人間訓》《淮南子·泰族訓》《淮南子·齊俗訓》《鹽鐵論·輕重》《鹽鐵論·大論》鹽鐵論·相刺》《鹽鐵論·非鞍》《論衡·別通》《論衡·治期》《論衡·定賢》等古籍皆載有“扁鵲”的事蹟。

“扁鵲”對中醫學的偉大貢獻,從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雲:“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序,弗能易也。 ”可見一斑。 然而,由於年代久遠,對於“扁鵲”到底是名,還是字,還是號是否有其人,是個體,還是群體以及其活動的年代、裡籍,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因此,考辨這些問題有一定學術探討的價值。

一、“扁鵲”名、字、號之考辨

關於“扁鵲”名、字、號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越人”是名、“扁鵲”是號。

以西漢司馬遷的觀點最具代表性,其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曰:“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為醫或在齊,或在趙。 在趙者名扁鵲。 ”

司馬遷認為扁鵲姓“秦”、名“越人”,他在趙行醫時,被稱為“扁鵲”。 司馬遷的《史記》被前人謂之實錄,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雲:“自劉向、楊雄博及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理,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善,故謂之實錄。 ”故司馬遷的說法有較高的可信度。

元代李治認為“扁鵲”可能是秦越人的“號”。 他在《敬齋古今鞋》雲:“《史記·扁鵲傳》:‘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而不著扁鵲為官爵,為謐,若字。 以為官爵,則前未始聞。 以為溢,則尤非其體若以為字,則史家無言。

首標其字而續書姓名者,間有之矣。 必在他傳附見,或以字行者,亦皆以姓冠其首。 此單稱扁鵲,則斷非其字也。 又《禮經》言古人始生命名,既冠而後有配名之字,五十而後有仲伯之字。 夫扁鵲之稱,既不與越人相干,又略無伯仲等意。 意者,其為越人之號欽?”

那麼“扁鵲”是自號還是“尊號”較多學者的觀點是傾向後者。 隋唐時楊玄操認為黃帝時代就有一位神醫“扁鵲”,因為秦越人的醫術名冠當代,與軒轅時“扁鵲”的醫術不相上下,所以世人也稱秦越人為“扁鵲”。 明代王九思等輯《難經集注》收錄了楊玄操的《序》:“《黃帝八十一難經》者,斯乃渤海秦越人所作也。 越人受長桑君之秘術,遂洞明醫道,至能徹視藏府,劊腸剔心,以其與軒轅時扁鵲相類,仍號之日扁鵲。

”元·李治蹈楊說之轍而引申之,其日:“書傳不著,又不敢以自必。 每每問人,人無知者。 頃讀《道藏經·軒轅本記》,乃始知扁鵲已為前世名醫。 案《本記》雲:‘得岐伯,帝乃作《內》、《外》經’。 又有《雷公炮製方》,又有扁鵲、俞附二臣定《脈經》,然則軒轅時已有此號按指“扁鵲”之號,今為越人之藝,獨冠當代,故亦以此號之,初非越人之自稱也。 ”

第二種觀點認為:“越人”是名,“少齊”是字。

有學者認為,古人自稱時往往謙稱其名而不雲字,如孔子說:“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丘”是孔子的名,“仲尼”是孔子的字。 扁鵲診彼太子病時曾三次自稱“越人”,可見“越人”是名,而“少齊”可能是他的字。

第三種觀點認為:“越人”是名、“扁鵲”是字。

郎需才在《秦越人字扁鵲考》雲:“秦越人是名,扁鵲是其字,是比較合理的。

從《扁鵲傳》裡也可以看出秦越人字扁鵲的痕跡,日‘扁鵲者……姓秦名越人',這不就明明指出秦越人是名嗎?再加上當時的習慣,扁鵲就無疑是字了。 ”

第四種觀點認為“少齊”是名,“越人”是字。

元·吳師道注《戰國策·秦二》“醫扁鵲見秦武王”雲:扁鵲“《周禮釋文》引《史記》‘姓秦,名少齊,越人’。 今《史》無‘少齊’字,恐《釋文》為是。 彼時所見本末闊也。 ”清代梁玉繩亦曰:“《周禮天官疾醫釋文》引此《傳》雲‘姓秦名少齊越人’,則今本脫‘少齊’二字。 蓋有二名,或越人是字。 ”

第五種觀點認為:“扁鵲”是名、“越人”是字。

盧南喬在《山東古代科技人物論集》雲:“扁鵲、秦越人可不可以是私名呢?我的回答是可以的。 秦扁鵲,字越人,很合古代‘字以表德’的道理。 ”

第六種觀點認為:“扁鵲”為周秦間良醫的公名。一些學者以史料記載扁鵲的事蹟分別涉及趙簡子,磕太子,齊桓公,秦武王等人物,而這些人物各自所處的年代前後相去幾百年,顯然扁鵲的壽命是不可能有那麼長的因此認定“扁鵲”只是周秦良醫的一種通稱而已。清代梁玉繩認為:“趙簡子卒時至桓公午立,凡九十三年,何鵲之壽耶”,日本人滕唯寅認為:“扁鵲,上古神醫也。周秦間,凡稱良醫皆為之扁鵲,猶釋氏呼良醫為普婆也,其人非一人也。司馬遷采撅古書稱扁鵲者集立之傳耳。其傳中載醫驗三案,文體各異,可以證焉。蓋司馬遷而不知扁鵲非一人也。”謝觀也雲:“《史記·扁鵲列傳》,載其所治諸人,多非同時,或疑史公好奇,不衷於實,不知扁鵲二字,乃治此一派醫學者之通稱,秦越人則其中之一人耳。”龍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陳邦賢《中國醫學史》、呂思勉《讀史劄記》等均認為,“扁鵲”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對周秦之間所有醫術高超醫生的一種稱謂。

二、扁鵲活動年代之考辨

關於扁鵲活動的史料見於《韓非子》《史記》《戰國策》等古籍。其中以《史記》記載的扁鵲醫療事蹟較為著名。事蹟之一,治太子屍厥。見韓嬰《韓詩外傳》、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劉向《說苑·辨物》。如果此屬真實歷史,當發生於西元前655年之前,因為“三狄”。至此年已俱亡無存了。

事蹟之二,診趙簡子。見於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史記·趙世家》。張守節《史記正義》認為此事發生在晉定公之十一年西元前年,其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注雲:“據此及趙世家,簡子疾在定公之十一年也。”也有學者認為,此事發生西元前517年至西元前513年這段時間內。

事蹟之三,診齊桓候。見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劉向《新序·雜事》。裴胭《史記集解》認為齊桓候即田齊之桓公午“謂是齊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桓公午死於西元前357年,那麼診齊桓候當發生在西元前357年之前。

事蹟之四,來入咸陽。見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據《史記·秦本紀》載“秦孝公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闊,秦徙都之。”秦孝公十二年,即西元前350年,故扁鵲“來入咸陽”應該是在西元前350年以後的事。

此外,韓非《韓非子·喻老》載扁鵲望蔡桓侯之色蔡桓侯卒於西元前695年劉向《戰國策·秦二》載扁鵲為秦武王診病之事秦武王卒於西元前307年等不一而足。不難看出,古今學者對以上的事件有不同的看法。歸納、整理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扁鵲是西元前七世紀的人稱“春秋初期說”,扁鵲與趙簡子大體同時代簡稱“春秋末期說”,扁鵲與秦武王大體同時代簡稱“戰國中期說”,周秦間良醫都叫“扁鵲”,其人原非一人簡稱“良醫通稱說”。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是“寓言”、“傳聞”,不能視為信史簡稱“寓言說“。丹波元簡雲:“蓋扁鵲必一神醫,於是戰國辯士,如櫻下諸子傅會種種神異之事,或筆之於書,或以為遊說之資,故診趙簡子、治擄太子、察齊桓侯,其事之虛實,固不可知矣”,“蓋辯士一時傅會,子長輒湊合立傳以實之。”《扁鵲倉公傳匯考》。不難看出,他認為“扁鵲”是虛構出來的人物。

綜上所述,從“扁鵲”事蹟所涉及的年代推算,“扁鵲”從事醫療活動的時間跨度競達三、四百年,由此推斷“扁鵲”不是指某個人,而是幾個人,是

一個群體、一個流派、學派。

清代王念孫在《讀書雜誌》中日:“`扁'讀為‘偏',‘偏'善者,無所往而不善也。”由此可知,“扁”義“普遍”也,加“鵲”,喜也。該流派的醫生在行醫時可能以翩翩飛動的喜鵲“扁鵲,'為學派的標識藉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當然扁鵲學派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一些出類拔萃的代表性人物。東漢班固《漢書·古今人表》曾收錄了遠古至秦末近一千九百多位各類人物的姓名,其中有一個人物是稱為“扁鵲”的,班固在《漢書·古今人表》中把這位“扁鵲”與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和燕簡公等人列為大體同時代的人。

說明在班固的眼裡,扁鵲只有一個,約生活於春秋末期,與越王勾踐大體同世。清代梁玉繩也認為“餘考扁鵲與趙簡子按趙簡子同時。”龍伯堅認為,判斷扁鵲的生存年代應從兩項資料來推測,第一項資料是扁鵲曾治趙簡子的病,在《史記》既載于《趙世家》,又載於《扁鵲傳》,可見這一件事是可信的。第二項資料是陸德明在《經典釋文》卷八《周禮·醫師》“扁鵲”條引《漢書音義》說:“扁鵲,魏桓侯時醫人。”與《漢書·高帝紀第一》下“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句下顏師古注引東吳歷史學家韋昭日:“泰山盧人也。名越人,魏桓侯時醫也。”魏桓侯即魏桓子,是參加西元前年三家滅智伯其中的一人。龍伯堅認為,給趙簡子治病的“扁鵲”就是中醫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人物—秦越人,“也就是周朝第一位擁有‘扁鵲'稱號的良醫,這是真正老扁鵲。”

三、“扁鵲”秦越人裡籍之考辨

有認為扁鵲為勃海郡鄭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日“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也有認為是郭人,《集解》徐廣日“‘鄭’當為

‘鄲’。鄲,縣名,今屬河間。”《索隱》按“勃海無鄭縣,當作鄲縣,音莫,今屬河間。” “鄲”在字形上類“鄲”字,唐以前在書寫和刊刻書籍時,常將

“鄲”訛為“鄲”。為此,唐朝在開元十三年西元年特下令將“鄲”字改為“莫”字,將“郭州”改為“莫州”。

《舊唐書·志第十九·地理二》日:“莫州,上,本贏州之郭縣。景雲二年,於縣置鄲州,割贏州之鄲、任丘、文安、清苑,幽州之歸義等五縣屬之。其年,歸義複還幽州。開元十三年,以‘鄲’字類‘鄲’字,改為莫。天寶元年,改為文安郡。乾元元年,複為莫州。管縣六莫、文安、任丘、清苑、長豐、唐興。”

從理論上講,《史記》《韓詩外傳》《說苑》等書將“鄲”誤刻為“鄲”是極有可能的。司馬遷對扁鵲秦越人的裡籍進行過考證,他每每將勃海或勃海郡與鄭鄲一起標述秦越人的裡籍,用意深刻。從上述史料可知,西漢時代扁鵲已是盡人皆知的著名歷史人物。結合對《史記》提供的線索及其他史料的研究,我們以為扁鵲秦越人為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鄲州人的觀點較為可靠。

不管事實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扁鵲“特以診詠為名耳”。扁鵲學派擅長脈診,故被後世譽為“脈學之宗”。

——《中醫藥文化》2009.6

淩霄

第六種觀點認為:“扁鵲”為周秦間良醫的公名。一些學者以史料記載扁鵲的事蹟分別涉及趙簡子,磕太子,齊桓公,秦武王等人物,而這些人物各自所處的年代前後相去幾百年,顯然扁鵲的壽命是不可能有那麼長的因此認定“扁鵲”只是周秦良醫的一種通稱而已。清代梁玉繩認為:“趙簡子卒時至桓公午立,凡九十三年,何鵲之壽耶”,日本人滕唯寅認為:“扁鵲,上古神醫也。周秦間,凡稱良醫皆為之扁鵲,猶釋氏呼良醫為普婆也,其人非一人也。司馬遷采撅古書稱扁鵲者集立之傳耳。其傳中載醫驗三案,文體各異,可以證焉。蓋司馬遷而不知扁鵲非一人也。”謝觀也雲:“《史記·扁鵲列傳》,載其所治諸人,多非同時,或疑史公好奇,不衷於實,不知扁鵲二字,乃治此一派醫學者之通稱,秦越人則其中之一人耳。”龍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陳邦賢《中國醫學史》、呂思勉《讀史劄記》等均認為,“扁鵲”不是指某一個人,而是對周秦之間所有醫術高超醫生的一種稱謂。

二、扁鵲活動年代之考辨

關於扁鵲活動的史料見於《韓非子》《史記》《戰國策》等古籍。其中以《史記》記載的扁鵲醫療事蹟較為著名。事蹟之一,治太子屍厥。見韓嬰《韓詩外傳》、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劉向《說苑·辨物》。如果此屬真實歷史,當發生於西元前655年之前,因為“三狄”。至此年已俱亡無存了。

事蹟之二,診趙簡子。見於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史記·趙世家》。張守節《史記正義》認為此事發生在晉定公之十一年西元前年,其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注雲:“據此及趙世家,簡子疾在定公之十一年也。”也有學者認為,此事發生西元前517年至西元前513年這段時間內。

事蹟之三,診齊桓候。見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劉向《新序·雜事》。裴胭《史記集解》認為齊桓候即田齊之桓公午“謂是齊侯田和之子桓公午也。”桓公午死於西元前357年,那麼診齊桓候當發生在西元前357年之前。

事蹟之四,來入咸陽。見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據《史記·秦本紀》載“秦孝公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闊,秦徙都之。”秦孝公十二年,即西元前350年,故扁鵲“來入咸陽”應該是在西元前350年以後的事。

此外,韓非《韓非子·喻老》載扁鵲望蔡桓侯之色蔡桓侯卒於西元前695年劉向《戰國策·秦二》載扁鵲為秦武王診病之事秦武王卒於西元前307年等不一而足。不難看出,古今學者對以上的事件有不同的看法。歸納、整理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觀點:扁鵲是西元前七世紀的人稱“春秋初期說”,扁鵲與趙簡子大體同時代簡稱“春秋末期說”,扁鵲與秦武王大體同時代簡稱“戰國中期說”,周秦間良醫都叫“扁鵲”,其人原非一人簡稱“良醫通稱說”。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是“寓言”、“傳聞”,不能視為信史簡稱“寓言說“。丹波元簡雲:“蓋扁鵲必一神醫,於是戰國辯士,如櫻下諸子傅會種種神異之事,或筆之於書,或以為遊說之資,故診趙簡子、治擄太子、察齊桓侯,其事之虛實,固不可知矣”,“蓋辯士一時傅會,子長輒湊合立傳以實之。”《扁鵲倉公傳匯考》。不難看出,他認為“扁鵲”是虛構出來的人物。

綜上所述,從“扁鵲”事蹟所涉及的年代推算,“扁鵲”從事醫療活動的時間跨度競達三、四百年,由此推斷“扁鵲”不是指某個人,而是幾個人,是

一個群體、一個流派、學派。

清代王念孫在《讀書雜誌》中日:“`扁'讀為‘偏',‘偏'善者,無所往而不善也。”由此可知,“扁”義“普遍”也,加“鵲”,喜也。該流派的醫生在行醫時可能以翩翩飛動的喜鵲“扁鵲,'為學派的標識藉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當然扁鵲學派在歷史上曾出現過一些出類拔萃的代表性人物。東漢班固《漢書·古今人表》曾收錄了遠古至秦末近一千九百多位各類人物的姓名,其中有一個人物是稱為“扁鵲”的,班固在《漢書·古今人表》中把這位“扁鵲”與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和燕簡公等人列為大體同時代的人。

說明在班固的眼裡,扁鵲只有一個,約生活於春秋末期,與越王勾踐大體同世。清代梁玉繩也認為“餘考扁鵲與趙簡子按趙簡子同時。”龍伯堅認為,判斷扁鵲的生存年代應從兩項資料來推測,第一項資料是扁鵲曾治趙簡子的病,在《史記》既載于《趙世家》,又載於《扁鵲傳》,可見這一件事是可信的。第二項資料是陸德明在《經典釋文》卷八《周禮·醫師》“扁鵲”條引《漢書音義》說:“扁鵲,魏桓侯時醫人。”與《漢書·高帝紀第一》下“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句下顏師古注引東吳歷史學家韋昭日:“泰山盧人也。名越人,魏桓侯時醫也。”魏桓侯即魏桓子,是參加西元前年三家滅智伯其中的一人。龍伯堅認為,給趙簡子治病的“扁鵲”就是中醫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人物—秦越人,“也就是周朝第一位擁有‘扁鵲'稱號的良醫,這是真正老扁鵲。”

三、“扁鵲”秦越人裡籍之考辨

有認為扁鵲為勃海郡鄭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日“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也有認為是郭人,《集解》徐廣日“‘鄭’當為

‘鄲’。鄲,縣名,今屬河間。”《索隱》按“勃海無鄭縣,當作鄲縣,音莫,今屬河間。” “鄲”在字形上類“鄲”字,唐以前在書寫和刊刻書籍時,常將

“鄲”訛為“鄲”。為此,唐朝在開元十三年西元年特下令將“鄲”字改為“莫”字,將“郭州”改為“莫州”。

《舊唐書·志第十九·地理二》日:“莫州,上,本贏州之郭縣。景雲二年,於縣置鄲州,割贏州之鄲、任丘、文安、清苑,幽州之歸義等五縣屬之。其年,歸義複還幽州。開元十三年,以‘鄲’字類‘鄲’字,改為莫。天寶元年,改為文安郡。乾元元年,複為莫州。管縣六莫、文安、任丘、清苑、長豐、唐興。”

從理論上講,《史記》《韓詩外傳》《說苑》等書將“鄲”誤刻為“鄲”是極有可能的。司馬遷對扁鵲秦越人的裡籍進行過考證,他每每將勃海或勃海郡與鄭鄲一起標述秦越人的裡籍,用意深刻。從上述史料可知,西漢時代扁鵲已是盡人皆知的著名歷史人物。結合對《史記》提供的線索及其他史料的研究,我們以為扁鵲秦越人為今河北省滄州市任丘市鄲州人的觀點較為可靠。

不管事實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扁鵲“特以診詠為名耳”。扁鵲學派擅長脈診,故被後世譽為“脈學之宗”。

——《中醫藥文化》2009.6

淩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