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謝天謝地,這部國產翻拍真的「不辣眼」

經過這一年的檢驗, 國產影視劇仿佛中了“翻拍外國IP必砸”的魔咒。

《求婚大作戰》撲完《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撲, 《約會》撲完《深夜食堂》撲……

品質尷尬就算了, 就連演員貢獻的表情包都如此辣眼。

有人可能會說:翻拍是原罪嗎?人導演改太多, 你覺得是不尊重原著;導演原原本本照搬, 你又覺得劇本“不用心”, “沒靈魂”?

其實這跟改得多, 改得少沒太多關係, 但凡那些劇組自己有點精氣神, 更尊重觀眾和中國文化, 就絕不可能把片子翻拍成坨狀物質。

當然啦, 凡事凡物總免不了討論一個“可行性”問題, 我們定的要求, 起碼得是可實現的要求。

“有沒有可能改編一部外國作品, 不僅拍出地地道道的中國故事, 也不讓觀眾覺得偏離原著?”

“謝邀, 我來拍一部給您看”——

《解憂雜貨店》

國版《解憂雜貨店》的正式上映日期是12月29日。 但不妨事, 本院已經提前看了片, 可以給你一點點小信心:

這回的翻拍, 比預期好太多。

眾所周知。 《解憂雜貨店》的母本是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

一部以奇幻為皮, 以時空邏輯軸為骨架, 以救贖與愛為內核的治癒系作品。

原作的時間線跨越了1960年-2012年, 分別講述幾代陌生人各自的煩惱小故事, 有擊劍運動員、自由音樂人、小偷、化名保羅·列儂的初中生、愛上有婦之夫的女子、陪酒女郎等等。

這些人的故事, 如果單獨拆開來看, 會覺得挺普通, 甚至有點“狗血”, 屬於在《故事會》或者《讀者》上就能看到的東西。

可東野圭吾非常聰明, 他巧妙地“利用”了一家雜貨店——

雜貨店的店主, 是位心懷善意, 願意傾聽他人心聲的老爺爺。

店鋪門前的投信口, 盛放著陌生人諮詢煩惱的信件。

後來, 老爺爺去世了, 投信口卻依舊在“幫人”解決憂愁。

因為它得到一項神奇的能力:

能把不同時空的信件, 傳遞到未來或過去。

就這樣, 東野利用幫人解決煩惱的解憂雜貨店, 和另外一家收留孤兒的福利院, 完美地將書中不同時代的人的羈絆連在一起, 讓角色們彼此安慰, 同時, 也溫暖了讀者的心。

故事好看,感情雋永。但,只要是通讀全書的原著党都清楚,如果中國要翻拍這部小說,水土不服的元素不少:

奧運擊劍運動、家庭破產、粉領工作與陪酒女郎職業的衝突、考慮是否要繼承父親魚店生意的年輕人……這些設定無論從時代特徵還是文化內涵,都無法相容國內觀眾,更別說喚醒集體回憶了。

因此,在正式看片之前,院長最擔心的是主創能否在拍出原著精髓的同時,又融入我朝本土特色,讓觀眾看來毫無違和感。

幸好,這些疑慮在採訪到電影導演韓傑後漸漸打消。

關於“本土化”這個問題,韓導的看法和我一樣一樣的:

中國文藝範疇裡頭,有太多對日本文化的舶來操作的方式,會受人吐槽。

所以我們一直堅守,這次就是要拍一個像模像樣的中國故事,並且高度還能遵照原小說的精神內核。

回首以往失敗的翻拍,不論是徹底顛覆原著,毀其神髓;還是照本宣科,造出個不倫不類,根源都不外乎一個——

我們在文化上缺乏自信。

導演韓傑(右)與藝術指導韓寒

韓傑抓住這一命門後,與劇組花大量時間,巧妙而不失禮貌地改動劇本。

經過劇組的討論,他有選擇性地刪減或修改了書中的人物、設定與時間跨度。

比如:

原小說是父親的公司運營上出現財務漏洞,發不出工資,一家人欠了員工的錢跑路。電影裡我們改成讓他欠的債主的錢,欠了高利貸的錢,這個在中國故事裡邊是非常非常典型的。

院長自己也從正片裡,注意到非常多具備本土特色的變動:

比如小說中的“魚店音樂人”松岡克郎,電影改編為“小城音樂人”秦朗,是一個背井離鄉,獨自來到北京打拼的歌手,而且與崔健是同時代的人。

影片中,秦朗試音時唱了首崔健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估計能點燃電影院裡八十年代觀眾的記憶高潮。

不僅如此,影片也還原了1993年老北京的腔調:

鋪滿黃葉的胡同、嘈雜卻和睦的四合院、親切又韻味十足的京片子、老老舊舊卻經久耐用的鳳凰牌自行車……

書裡有一位用“保羅·列儂”當昵稱寫信,酷愛披頭士音樂的小男孩。

必須承認,無論列儂還是披頭士,對於中國都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於是韓傑就把偶像“保羅·列儂”,改成了偶像“邁克爾·傑克遜”:

這位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的男人,同時也是被造謠和中傷最多次的明星。

雖在2009年與世長辭,但邁克爾傑克遜的生平與離去,卻至今都在影響著世界與華語樂壇。

電影中出現了他當年的孌童案,也出現了後續的翻案。

對於經歷過九十年代的觀眾而言,仿佛重走當年一般,一時間會感慨萬千。

MJ經常綁著一個袖帶,意喻“銘記這地球上所有孩子所遭受的痛苦與死難”

小粉絲把紅領巾纏在衣袖上,也是當時年輕人模仿MJ的潮流之一

在本土化方面,大陸版《解憂雜貨店》算得上近來做得相當走心的一部。

光看預告片,人物、置景等都不覺得違和。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藝術指導是韓寒。院長之前誇過他挑選和重塑女演員的眼光。

《後會無期》裡的王珞丹,是我迄今見過最美的她。

《乘風破浪》裡的趙麗穎,也意外多了一絲溫婉與迷情。

《解憂雜貨店》中,韓寒營造情懷氣氛、駕馭光影的能力也有所體現。

服化道和置景都締造了濃厚的時代感,還烘托出小說應有的奇幻志異的氛圍。色彩和配樂也處理得恰到好處,有趣、靈動,不會反讓觀眾感覺陰森恐怖。

另外,除了適應大陸觀眾的橋段改編以外,韓傑導演在選角方面也做了一些調整——

書中誤闖入雜貨店的小偷三人組都是男性,電影換成了兩男一女,分別由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飾演:

當院長問到導演這麼選角的用意時,人家詼諧地回了句“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並且請觀眾放心:

這仨絕對沒有感情戲!

哈哈哈哈哈導演真是太懂了。

PS:正片裡這幾位其實出鏡不算太多,演技也都中規中矩,合情合理。

倒是飾演末流歌手秦朗的李鴻其,在片子裡的表現相當亮眼,情緒也很有張力,是《解憂雜貨店》的淚點擔當。

而飾演舞女“晴美”的陳都靈也一改往日清純甜美形象,變成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突破很大,讓我印象深刻。

還有就是雜貨店老爺爺的角色,導演請到成龍出演,角色定妝照釋出後引起不少討論。

在觀眾的傳統認知中,成龍要麼拳拳到肉打個不停,要麼擅長誇張風格的喜劇,怎麼看都與“治癒系老爺爺”這個形象搭不上邊。

日版《解憂雜貨店》,飾演雜貨店老闆的是西田敏行:

很多觀眾看完都表示:天啦嚕!我當初看小說時,想像中的老爺爺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沒看大陸版《解憂雜貨店》以前,院長內心不免也有些惴惴:

按導演的意思,是想塑造一個“一輩子沒結婚,遭受過許多時代創傷,最後孑然一身,卻依然樂觀,是個解決孩子們煩惱的老頑童形象。”

說是這麼說,卻實在擔心龍叔過去塑造的喜劇形象太刻板,會讓觀眾分分鐘看著出戲……

好在看完了正片以後,可以把心放肚子裡面:

讓成龍演這個角色,超正!

不再是過去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樣子。

成龍在《解憂雜貨店》裡飾演的老爺爺,步履蹣跚,走一走就要大喘,要想拿貨架高處的商品,還得小板凳墊著,再也沒法像過去那樣,一蹦三四尺:

才終於發現,成龍,那個拼了大半輩子命,帶給千萬觀眾快樂和笑聲的明星,原來扮演起孱弱溫情又和善的老爺爺形象,也那麼傳神。

從《英倫對決》到《解憂雜貨店》,今年成龍出產的作品,足以證明他不僅武戲震撼世界,文戲也同樣出彩。

電影裡,成龍飾演的老爺爺一度擔心自己的建議幫了倒忙,一直都很想知道:

當年來解憂雜貨店投遞煩惱的人,他的那封回信,對他們的人生有影響嗎?可曾幫上忙嗎?

所以當看到一封又一封來自未來的感謝信掉到爺爺面前時,影院裡不少人也忍不住淚目。

這些感謝信,到底是電影裡的角色,投遞給雜貨店老爺爺的;還是看著成龍電影長大的觀眾們,投遞給成龍的呢?

一時之間,角色和演員本人之間竟有些重疊。

不得不說,導演選角這一棋,走得真妙。

一部成功的電影,除了要有足夠動人的故事外,還有更重要的——

幫助觀眾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

這也是大陸版《解憂雜貨店》最核心的內涵:

我覺得人一生很短暫,如果你跟這個世界過不去的話,你最終傷害到的是你自己。

韓傑導演做的許多工作,包括別出心裁的本土化設計、把一個個鮮活的人融入進一部電影裡,都是為了打造一面鏡子——一面讓觀眾從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鏡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像影片中的那些人一樣,擁有著突如其來或驅之不散的煩惱。為夢想、為家人、為金錢、為各種兩難的選擇……生而為人,遺憾是如影隨形的主旋律。

但就像爺爺說的:

“每個帶著煩惱來找我的人,心裡都有答案。”

“解憂”的方式很多,逃避、傾訴、發洩,或者直接求助。但真正要把問題從根兒上解決,獲得心靈上的救贖,還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面對。

那些年我們都曾幻想過,長大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等到長大了才發現,你心裡相信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當年《解憂雜貨店》的書腰上,有一句直擊人心的宣傳語:

(希望你)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

現在也一樣。

無論原著黨還是非原著黨,都希望你能在2017年即將結束的最後幾十個小時裡,和喜歡的物件,或是獨自一人,去看這樣一部前所未有又治癒身心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可以坐在座位上發一會呆,然後問問自己:

我現在的煩惱,有答案了嗎?

暫時沒有也沒關係。

就算是你給未來寄去了一張白紙,在愛你的人心裡,也代表著自由、希望、與無限的可能呐。

最後,院長的專屬福利又要來啦——

電影《解憂雜貨店》12月29日即將上映。貼心的院長也準備了「溫暖你」專場觀影,想邀請你一起走進電影院,相擁取暖,給心靈來個spa。

時間:12月30日(本週六)16:30

地點:南京大華電影院(秦淮區中山南路67號)

故事好看,感情雋永。但,只要是通讀全書的原著党都清楚,如果中國要翻拍這部小說,水土不服的元素不少:

奧運擊劍運動、家庭破產、粉領工作與陪酒女郎職業的衝突、考慮是否要繼承父親魚店生意的年輕人……這些設定無論從時代特徵還是文化內涵,都無法相容國內觀眾,更別說喚醒集體回憶了。

因此,在正式看片之前,院長最擔心的是主創能否在拍出原著精髓的同時,又融入我朝本土特色,讓觀眾看來毫無違和感。

幸好,這些疑慮在採訪到電影導演韓傑後漸漸打消。

關於“本土化”這個問題,韓導的看法和我一樣一樣的:

中國文藝範疇裡頭,有太多對日本文化的舶來操作的方式,會受人吐槽。

所以我們一直堅守,這次就是要拍一個像模像樣的中國故事,並且高度還能遵照原小說的精神內核。

回首以往失敗的翻拍,不論是徹底顛覆原著,毀其神髓;還是照本宣科,造出個不倫不類,根源都不外乎一個——

我們在文化上缺乏自信。

導演韓傑(右)與藝術指導韓寒

韓傑抓住這一命門後,與劇組花大量時間,巧妙而不失禮貌地改動劇本。

經過劇組的討論,他有選擇性地刪減或修改了書中的人物、設定與時間跨度。

比如:

原小說是父親的公司運營上出現財務漏洞,發不出工資,一家人欠了員工的錢跑路。電影裡我們改成讓他欠的債主的錢,欠了高利貸的錢,這個在中國故事裡邊是非常非常典型的。

院長自己也從正片裡,注意到非常多具備本土特色的變動:

比如小說中的“魚店音樂人”松岡克郎,電影改編為“小城音樂人”秦朗,是一個背井離鄉,獨自來到北京打拼的歌手,而且與崔健是同時代的人。

影片中,秦朗試音時唱了首崔健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估計能點燃電影院裡八十年代觀眾的記憶高潮。

不僅如此,影片也還原了1993年老北京的腔調:

鋪滿黃葉的胡同、嘈雜卻和睦的四合院、親切又韻味十足的京片子、老老舊舊卻經久耐用的鳳凰牌自行車……

書裡有一位用“保羅·列儂”當昵稱寫信,酷愛披頭士音樂的小男孩。

必須承認,無論列儂還是披頭士,對於中國都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於是韓傑就把偶像“保羅·列儂”,改成了偶像“邁克爾·傑克遜”:

這位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的男人,同時也是被造謠和中傷最多次的明星。

雖在2009年與世長辭,但邁克爾傑克遜的生平與離去,卻至今都在影響著世界與華語樂壇。

電影中出現了他當年的孌童案,也出現了後續的翻案。

對於經歷過九十年代的觀眾而言,仿佛重走當年一般,一時間會感慨萬千。

MJ經常綁著一個袖帶,意喻“銘記這地球上所有孩子所遭受的痛苦與死難”

小粉絲把紅領巾纏在衣袖上,也是當時年輕人模仿MJ的潮流之一

在本土化方面,大陸版《解憂雜貨店》算得上近來做得相當走心的一部。

光看預告片,人物、置景等都不覺得違和。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藝術指導是韓寒。院長之前誇過他挑選和重塑女演員的眼光。

《後會無期》裡的王珞丹,是我迄今見過最美的她。

《乘風破浪》裡的趙麗穎,也意外多了一絲溫婉與迷情。

《解憂雜貨店》中,韓寒營造情懷氣氛、駕馭光影的能力也有所體現。

服化道和置景都締造了濃厚的時代感,還烘托出小說應有的奇幻志異的氛圍。色彩和配樂也處理得恰到好處,有趣、靈動,不會反讓觀眾感覺陰森恐怖。

另外,除了適應大陸觀眾的橋段改編以外,韓傑導演在選角方面也做了一些調整——

書中誤闖入雜貨店的小偷三人組都是男性,電影換成了兩男一女,分別由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飾演:

當院長問到導演這麼選角的用意時,人家詼諧地回了句“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並且請觀眾放心:

這仨絕對沒有感情戲!

哈哈哈哈哈導演真是太懂了。

PS:正片裡這幾位其實出鏡不算太多,演技也都中規中矩,合情合理。

倒是飾演末流歌手秦朗的李鴻其,在片子裡的表現相當亮眼,情緒也很有張力,是《解憂雜貨店》的淚點擔當。

而飾演舞女“晴美”的陳都靈也一改往日清純甜美形象,變成一個有故事的女同學。突破很大,讓我印象深刻。

還有就是雜貨店老爺爺的角色,導演請到成龍出演,角色定妝照釋出後引起不少討論。

在觀眾的傳統認知中,成龍要麼拳拳到肉打個不停,要麼擅長誇張風格的喜劇,怎麼看都與“治癒系老爺爺”這個形象搭不上邊。

日版《解憂雜貨店》,飾演雜貨店老闆的是西田敏行:

很多觀眾看完都表示:天啦嚕!我當初看小說時,想像中的老爺爺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沒看大陸版《解憂雜貨店》以前,院長內心不免也有些惴惴:

按導演的意思,是想塑造一個“一輩子沒結婚,遭受過許多時代創傷,最後孑然一身,卻依然樂觀,是個解決孩子們煩惱的老頑童形象。”

說是這麼說,卻實在擔心龍叔過去塑造的喜劇形象太刻板,會讓觀眾分分鐘看著出戲……

好在看完了正片以後,可以把心放肚子裡面:

讓成龍演這個角色,超正!

不再是過去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樣子。

成龍在《解憂雜貨店》裡飾演的老爺爺,步履蹣跚,走一走就要大喘,要想拿貨架高處的商品,還得小板凳墊著,再也沒法像過去那樣,一蹦三四尺:

才終於發現,成龍,那個拼了大半輩子命,帶給千萬觀眾快樂和笑聲的明星,原來扮演起孱弱溫情又和善的老爺爺形象,也那麼傳神。

從《英倫對決》到《解憂雜貨店》,今年成龍出產的作品,足以證明他不僅武戲震撼世界,文戲也同樣出彩。

電影裡,成龍飾演的老爺爺一度擔心自己的建議幫了倒忙,一直都很想知道:

當年來解憂雜貨店投遞煩惱的人,他的那封回信,對他們的人生有影響嗎?可曾幫上忙嗎?

所以當看到一封又一封來自未來的感謝信掉到爺爺面前時,影院裡不少人也忍不住淚目。

這些感謝信,到底是電影裡的角色,投遞給雜貨店老爺爺的;還是看著成龍電影長大的觀眾們,投遞給成龍的呢?

一時之間,角色和演員本人之間竟有些重疊。

不得不說,導演選角這一棋,走得真妙。

一部成功的電影,除了要有足夠動人的故事外,還有更重要的——

幫助觀眾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

這也是大陸版《解憂雜貨店》最核心的內涵:

我覺得人一生很短暫,如果你跟這個世界過不去的話,你最終傷害到的是你自己。

韓傑導演做的許多工作,包括別出心裁的本土化設計、把一個個鮮活的人融入進一部電影裡,都是為了打造一面鏡子——一面讓觀眾從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鏡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像影片中的那些人一樣,擁有著突如其來或驅之不散的煩惱。為夢想、為家人、為金錢、為各種兩難的選擇……生而為人,遺憾是如影隨形的主旋律。

但就像爺爺說的:

“每個帶著煩惱來找我的人,心裡都有答案。”

“解憂”的方式很多,逃避、傾訴、發洩,或者直接求助。但真正要把問題從根兒上解決,獲得心靈上的救贖,還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面對。

那些年我們都曾幻想過,長大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等到長大了才發現,你心裡相信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當年《解憂雜貨店》的書腰上,有一句直擊人心的宣傳語:

(希望你)在掩卷時喃喃自語:我從未讀過這樣的小說。

現在也一樣。

無論原著黨還是非原著黨,都希望你能在2017年即將結束的最後幾十個小時裡,和喜歡的物件,或是獨自一人,去看這樣一部前所未有又治癒身心的電影。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可以坐在座位上發一會呆,然後問問自己:

我現在的煩惱,有答案了嗎?

暫時沒有也沒關係。

就算是你給未來寄去了一張白紙,在愛你的人心裡,也代表著自由、希望、與無限的可能呐。

最後,院長的專屬福利又要來啦——

電影《解憂雜貨店》12月29日即將上映。貼心的院長也準備了「溫暖你」專場觀影,想邀請你一起走進電影院,相擁取暖,給心靈來個spa。

時間:12月30日(本週六)16:30

地點:南京大華電影院(秦淮區中山南路67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