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象科普」這一年,“我”的關鍵字

編者按:2017, 在中國, 一個新時代緩緩拉開序幕。 作為氣象人, 或作為科技工作者, 更作為新時代的見證者, 他們在這一年裡留下了難忘的回憶:給颱風起名字、讓微信換啟動圖、在巴基斯坦安裝氣象站……他們在時代的巨幕上,

鐫刻下屬于自己的“關鍵字”。

這一年, 我的關鍵字

關鍵字1:新媒體嫁接

《“我給颱風起名字”》

颱風“海燕”去年給菲律賓帶來嚴重災害, 被颱風委員會除名。 今年, 需要中國提供一個新颱風名來取代。

這也是我國第三次開展颱風起名活動。 不同的是, 今年, 中央氣象臺成為起名活動的策劃和主辦方。 一定要辦成一個不一樣的起名活動, 是我接到這個任務時的想法。

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事情, 就這樣奇妙地在我的腦海裡連接了起來。 比起“我給颱風起名字”這個相對正常的活動話題, 其實我更喜歡“轉發抽獎送颱風命名權”這個“簡單粗暴”的說法。 憑藉多年培養的新聞敏感性, 我知道這種出其不意的“嫁接”, 一定會產生有趣的化學反應。 只不過作為中央氣象臺, 是否會有如此大的魄力和膽識, 用這種“出格”的方式來選颱風名呢?我並沒有把握。 但很幸運, 我遇到的是一群具有開明思想和願意接受新事物的預報員和專家學者,

讓我這個腦洞最終得以成真。

這個活動另一個內核就是對人、對個體前所未有的重視。 以前的颱風起名活動, 不論國內外, 公眾媒體都聚焦颱風名叫什麼, 至於這個名字是誰取的, 沒人知道, 也沒人關心。 人, 淹沒在取名背景裡, 是面目一團模糊的大眾。 但我們這次的起名活動強調選人, 把個體從群體里拉出來放大, 賦予這個人命名颱風的權利。 從選颱風名到選起名的人, 這個轉變其實是顛覆性的。 正如之前所說, 它不僅僅提供給普羅大眾青史留名的一個機會, 還十分貼合時代特徵, 強調個體的獨特性和唯一性。 也正是因為這個點, 才會引發媒體和公眾的追捧。

這些年作為奮戰在中央氣象臺媒體宣傳前線的“老兵”,

最強烈的感受大概就是做好氣象科普並不容易。 不管你科研成果如何厲害, 不管你天氣預報水準又提升多少百分點, 大眾不理解就是不理解, 如何提升氣象部門的社會地位, 改變老百姓對天氣預報的刻板印象, 科普之路, 任重道遠。 所以, 如何利用好我們的媒體平臺, 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進行包裝;如何讓公眾吃下我們的“糖衣炮彈”, 還美滋滋的, 是我這些年一直思考的, 也是一直努力追求的。

關鍵字2:網紅效應

《從“主播遭雷擊”到全民科普》

遼寧省大連市氣象局氣象主播 劉曉東

今年4月24日早晨, 我在戶外播報天氣時被雷電擊中。 此事件一出, 立即被中央電視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唱歌,

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知道我是氣象局長後都在誇我, 其實重點是誇吉隆縣的氣象服務啦!

大家說, 以前沒有氣象局, 什麼都不知道, 只能聽天由命。 現在能收到天氣預報短信, 還是免費的;警衛站、農業銀行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電子顯示幕也能看天氣。 冬天裡, 要下雪, 路怎麼監管與疏通、莊稼和牛羊怎麼防寒保暖, 有了靠譜的地方諮詢。

走路不到十分鐘, 就能看見吉隆縣氣象局了!門口“吉隆縣氣象局”六個大字在明媚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2015年9月, 吉隆縣氣象局採取“先行掛牌開展服務、同步推動基礎建設”的形式掛牌成立, 由地方政府提供辦公場所、職工生活配套設施, 氣象部門抽調精幹力量, 以“傳、幫、帶”方式對氣象人員再培訓, 先行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服務。這就是獲得全國氣象系統創新專案的“吉隆模式”。此舉彌補了西藏基礎設施落後、氣象網站不足的缺點,極大地推動了西藏氣象主管機構建設步伐。2016年5月,吉隆縣氣象局辦公樓及職工周轉房等配套設施開始施工建設。今年10月,我們終於搬進了新建的氣象局。瞧,多漂亮!

剩下的,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

(張雁南整理)

關鍵字4:改革發展

《無人值守集聚創新發展新動能》

湖北省仙桃市氣象局局長 沈志清

回首2017,往事歷歷在目,讓我最難忘的是我們的觀測站無人值守由夢想變成了現實。這一年,仙桃市氣象局在湖北率先完成無人值守試點建設。如今,該項業務已穩定運行4個月,交出了氣象改革發展的滿意答卷。我深深地體會到,無人值守帶來的不僅僅是觀測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為基層氣象部門的創新發展集聚了新動能。

無人值守彰顯了氣象科技創新。與以往費時費力的人工觀測相比,此次改造,我們大量引進了新的探測技術和手段,不僅安裝了現代化新型探測設備,還配套新建了先進的遠端視頻監控、網路通信和電力保障系統,調整了業務佈局,優化了業務流程,實現了自動氣象站的遠端監控與線上處理,提升了網路軟硬體配置能力和設備的維護保障能力等,進一步夯實了氣象核心業務基礎。

無人值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效益。仙桃市氣象局位於城區,氣象觀測站建在郊外,直線距離4千米。過去觀測與預報預警等業務分屬兩地,業務佈局與人員崗位分散。實現無人值守後,所有業務人員集中到城區一個業務室工作,通過基層台站氣象綜合業務平臺,就可實現觀測資料獲取、獲取、質控、傳輸,使氣象觀測、預報預警、氣象服務即時互動,同步進行。這不僅實現了氣象業務服務集約化發展,也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緩解了基層人少事多的矛盾,為開展精准氣象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無人值守激發了基層發展活力。無人值守觀測站建成之前,局站分離,工作生活多有不便。提出無人值守建設與觀測場綜合改造同步推進計畫時,部分職工擔心能力不足,存在畏難情緒。為此,市局黨組及時邀請氣象、電力、通信、視頻監控等專家開展培訓,為大家鼓勁。最終,全體業務人員克服各種技術難關和不利天氣影響,戰高溫冒酷暑,拆卸、安裝、調試探測設備,無人值守建設與觀測場綜合改造任務同步完成。辛勤的汗水不僅換來了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還使職工練就了一專多能,更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和攻堅克難的信心。

關鍵字5:中非友誼

《在蘇丹收穫愛與友誼》

中國華雲氣象科技集團公司 劉雪玲

2017年5月份,我做了一場游蘇丹的“夢”。在夢的開始,我希望這個夢能快點兒結束,好讓我早回故土。走著走著,我便希望這個夢能慢一點,再慢一點,好讓我多在蘇丹感受片刻。

到蘇丹之前,我就想到了貧窮、落後。等抵達喀土穆機場,果然,這裡的現代化程度與國內小縣城的火車站類似。蘇丹氣象局整體業務水準也不高,專業氣象技能不強,地面觀測設備陳舊匱乏,高空探測一直處於空白狀態。但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蘇丹氣象工作者對先進設備和專業氣象知識培訓表現出的強烈渴望。

這裡日均氣溫超過45℃,是我們從未體驗過的高溫。但縱然被曬脫皮,縱然酷暑難耐,都抵不過大家的“齊心協力”。當氣象演播室安裝完成後,當地領導察看之後連連點贊。蘇丹氣象局局長還邀請我們參加在蘇丹舉辦的非洲季度氣候論壇,並在開幕式上表達了對中國的感謝。會後,一些參會國家的人員還去蘇丹氣象局參觀了我們援助的設備,他們豎起大拇指說“China”。那一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當然,我也收穫了很多愛。中國氣象局與華雲公司不時發來問候;中國駐蘇丹使館的人員也像親人一般叮囑我們;蘇丹氣象局工作人員極其配合,總在我們到之前早早打開辦公室空調讓屋裡涼下來;蘇丹的普通老百姓也數次幫我們在路上攔車。

一個月,轉眼就到。我們一遍遍說著再見,可再見太難。在蘇丹,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更收穫了珍貴的友誼。看著他們為我們準備的禮物,我想,這次援非之行,我只能用“夢”來描述了,因為太美好。

關鍵字6:全球服務

《“瑪利亞”後的跨國氣象服務》

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 張夏琨

2017年9月20日晚上9點多,我當時正在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會商室值夜班。突然間,電話鈴聲大作,我接到通知,是外交部發來的一個緊急任務:颶風“瑪利亞”襲擊了加勒比海地區的一些國家,我國駐這些國家的使領館、中資機構的建築受損,人員受災,外交部即將開展緊急救援工作。

接到通知後,我第一時間向領導進行彙報,協助召集颱風海洋預報中心的專家前來會商。由於外交部需求緊急,在等待專家的同時,我根據崗位上能查詢的各種氣象資料,初步製作了一個預報服務材料。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當天晚上11點鐘的時候,我們將正式預報發給了外交部,剛好趕上了外交部緊急救援會議召開,圓滿完成了這項任務。

如果問我對此有什麼感受的話,可以用兩個關鍵字來講,我想應該分別是“全球服務”和“氣象使命”。

第一個是“全球服務”。現在我國經濟越來越發達,國家越來越強大。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各類中資企業、機構都在積極“走出去”,在海外或投資設廠,或開展各類經濟援助工作。他們在海外的安全,容易受到各種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這成了國人關注的一個重點。因此,我們需要把天氣預報服務從覆蓋全國拓展到覆蓋全球,在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去服務,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祖國氣象服務的溫暖。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今年年初,中央氣象臺就啟動了對海外熱帶風暴的預報試驗,所以這次“瑪利亞”颶風來襲的時候,技術儲備讓我們能在兩個小時內圓滿完成預報服務工作。

第二個就是“氣象使命”。中央氣象臺作為全國氣象預報的“國家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只要有中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不利天氣事件的威脅,我們都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用氣象服務去保障他們的安全,護佑他們的歸途。這既是國家的需求,也是我們氣象人的使命。

關鍵字7:氣象自信

《瓜達爾港的中國氣象影響力》

新疆克拉瑪依市氣象局裝備保障中心 楊銳

今年10月21日,我們一行三人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前往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的瓜達爾港,開始了為期15天的自動氣象站援建工作。

一到瓜達爾機場,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安排的車輛早早就在機場迎接我們,隨行的還有全副武裝、荷槍實彈的4輛軍車,組成了一個很威風的車隊。

瓜達爾港靠近印度洋,各類海鮮產品相當豐富,而這些海鮮都是漁民根據經驗判斷天氣走勢,在近海捕撈的。每天為生計奔波,漁民們迫切需要精准的氣象保障服務,使其能赴遠海作業,提高收入。但到那時為止,瓜達爾的氣象服務接近於零。

今年5月,我們也曾前往瓜達爾港進行氣象站選址工作,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將這裡地勢最高的一個獨立山頭劃作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地特批給了我們。然而,由於近期附近安全形勢不樂觀,巴方人員建議我們不要在瓜達爾港口區域以外活動,因此只能重新選址。

為了選到合適的氣象站建設用地,我們一行3人與瓜達爾國際碼頭公司負責人一起連夜在港區選址,經過20多個小時的實地勘探,最後選取了一塊育苗林地作為站址。瓜達爾港區寸土寸金,巴方經過兩次緊急會議研究,再次特批給我們10米×10米的土地。

10月底,這裡氣溫依然很高,加上這裡很潮濕,人站在戶外,不但汗流浹背,還要被蚊蟲叮咬。我們只好把全身裹得嚴嚴實實,每天早上7點到工地開挖地基,晚上10點休息,三頓飯只能吃麵包、速食麵,喝礦泉水。這裡的建築材料均從國內運至港區,非常緊缺。在做基礎預製板和澆築時,由於港區正在集中力量進行商務中心建設,沒有多餘混凝土,各建築公司得知後,積極幫忙協調,調配混凝土給我們。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自動站很快建成。10月31日,我們利用一天時間完成了設備調試。可是,由於巴方前期給我們辦理的通信卡網速有限,圖像總是無法正常傳輸,最後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測試了從國內帶來的通信卡,沒想到竟然成功了。在巴基斯坦最南端的荒涼區域,中國網路通信信號都能正常覆蓋,我的心中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次日是中國氣象局援建瓜達爾港氣象站揭牌的日子,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領導、港區及當地主要負責人一大早就來參加,好多民眾慕名前來,爭相與我們合影。

(李志宏整理)

關鍵字8:中國“智造”

《微信更換啟動圖的背後》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掃描成像輻射計副主任設計師 沈霞

看到微信以更換啟動圖的方式讓全社會關注到“風雲四號”,我真的感到非常自豪。在這顆衛星上,我們應用了純正的“中華牌”技術。

“風雲四號”的研製花了15年時間,僅以我個人所在的輻射計團隊為例,過程就非常艱辛。2001年,我們開始進行輻射計的預研,瞄準的目標是要做10個通道,在當時看來是很先進的。2007年,我們成功研製出了原理樣機,預計一兩年內產品就可以成功升天了,而且還能在國際上佔據領先地位。

但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已經開始打造他們的GOES-R系列,並準備在上面裝載最新的儀器,可以拍16個通道的圖。

我和同事面臨著艱難的選擇:一個是把已經研製成功的10通道產品發射上去,在短時間內保持領先,但是等美國的GOES-R上天以後又會落後一大截;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把現在已經研製成功的這台產品推翻重來,重新去研製跟GOES-R同樣技術水準的產品。經過短暫的猶豫之後,研製團隊和用戶達成一致,決定推翻重來。

可能還是會有人疑惑,這只是做一台拍地球的照相機而已,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

因為製造一台相機並不複雜,但製造一台在地球靜止軌道上能穩定工作的相機就複雜了。衛星上的溫度變化十分劇烈,一天內的最低溫和最高溫能分別達到-130℃、150℃。

照相機是很嬌嫩的,幾乎所有材料都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在這麼大的一個溫度範圍之內,如果不採用特殊技術,相機在熱脹冷縮之後就會離焦。美國為研發儀器打造了一個空調房,利用他們高超的溫控技術把儀器控制在近乎恒溫的條件下。但我國的溫控技術還做不到這一點,團隊想到了把主光學系統做到能夠適應30℃的溫差,降低了對溫控技術的要求。而打造這個光學系統,就經過了七八年的努力。

拍照片的另外一個關鍵就是要穩,在36000公里遠的地方拍照,相機偏了一個角分,地球上就偏了十公里。這個時候就需要研發一套高精度的掃描控制技術,這套技術裡面的核心元件是高精度角度感測器。

我和同事獲悉常州有位老先生掌握這種技術,專程去找他。他欣然答應合作,一方提供實驗設備,一方提供研製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一起解決了感測器真空適應性等一系列問題。到今天,這位老先生研製的角度感測器已經在4台載荷上面同時應用了。

事實上,可以說,“風雲四號”輻射計真正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打的是純正的“中華牌”。

關鍵字9:科考初心

《南極科考,在路上》

第33 次南極科考隊員 柴曉峰

去年此刻,我的南極科考之旅剛剛開始,此時卻已在回來的路上。回想過去一年,件件往事如同電影鏡頭般快速閃過。

時鐘撥回到2016年9月1日上午10時,我剛剛得知自己順利通過南極科考選拔,就開始準備,參加業務技能培訓、行前教育,陪伴家人。

時間很快到了12月13日,我從首都國際機場出發,正式踏上了南去的征程。

經過近30個小時飛行後,我們抵達了智利最靠近南極的城市——蓬塔阿雷納斯,儘管心情急切地想要趕往南極,但壞天氣還是把我們困在這個小城3天。當地時間12月19日淩晨,我們終於抵達南極長城站。

在整個科考任務執行期間,我一直牢記使命,不忘參加科考的初心,不管天氣多麼惡劣、條件多麼艱苦,我都堅持開展氣象科學考察,從未缺席過一次觀測任務,嚴密監視南極氣候變化,全面保障氣象資料的完整性。

南極氣候條件惡劣,暴風雪頻發、生活條件艱苦,要圓滿完成各項站務和科考工作,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在“雪龍號”卸貨、水暖管道破裂需要集體工作時,在暴風雪大作,卻需要完成更換風塔纜繩、維護風感測器等個人工作時,都需要隊友的説明。

不過,南極的生存環境雖然惡劣,卻存活著很多土著物種。南極地衣100年才能長高一毫米;企鵝、海豹、海獅們都爭分奪秒地利用南極僅有的4個多月氣溫回暖期,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完成“談戀愛、生育下一代”等一生大事。海豹在養育小海豹時不吃不喝可以堅持一個半月以上;企鵝爸爸媽媽堅持輪換孵蛋,在小企鵝出生後為它們提供保護,以免被其他動物傷害或凍死。

所以,在南極,我時常一個人漫步站區,爬到科研樓的屋頂去觀看日出,看平靜如鏡子般的長城灣海面。在這靜謐的時光裡,我知道,整個南極到處洋溢著愛的氣息。

關鍵字10:生態文明

《見證南海生態之變》

海南省三沙市氣象臺台長 陳長丘

我生在海上,長在海上。大海對我來說,是永遠的家。

18年前,大學畢業,我便登上了開往西沙的輪船。如今,三沙市氣象局已經成立,我也隨三沙氣象事業發展走遍各個島礁。回望這一年,我不談氣象,卻想聊聊海底的生態之美。

每到這個季節,坐在樹下的陰影中,看著潔白的沙灘、晶瑩的海水,我都會忍不住產生投入大海中浮游的衝動。我曾領略過那五彩斑斕的世界,當時我就想,那不應僅僅屬於我,應該屬於每個中國人,屬於這個世界。穿上浮潛裝備,我慢慢向海裡遊去……

離岸較近的地方都是珊瑚砂及年代久遠的珊瑚石,隨著歲月的流逝,曾經美豔動人的它們已經成為海島的中堅力量。再往裡遊,我看到了零星的杯形珊瑚及鹿角珊瑚。再後來,我看到成簇成簇的珊瑚,它們竟然都是灰色的。珊瑚死了,魚離開了,這片海顯得死氣沉沉。

我機械地往裡遊,周邊毫無生機。突然,成片灰色的死珊瑚中出現了一點粉紫色。我遊近一看,一顆如同豌豆大小的珊瑚正努力茁壯成長。不忍觸摸,也不能觸摸,甚至不敢呼吸,我怕這朵小小的生命之花會因我而凋謝,也許這顆種子能給我們帶來一片“森林”呢。逐漸往裡,零星的色彩越來越多,許多珊瑚已經展現出了它們的姿態。除了杯形珊瑚、鹿角珊瑚,還有腦珊瑚、薔薇珊瑚……隨著珊瑚的新生,魚群也開始在這裡尋找它們的食物,建立家園。

小時候,村口有清澈的河流,山裡有茂密的叢林,還有許多生活在其間的動物。我無法忍受,將來我的子孫只能從照片上看到我看過的多彩海底世界。幸好,從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生態環境巡查執法常態化,生態環境違法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就像那顆豌豆大小的珊瑚一樣,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2017,感謝有你們始終相伴!

2018,讓我們攜手共進!

先行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服務。這就是獲得全國氣象系統創新專案的“吉隆模式”。此舉彌補了西藏基礎設施落後、氣象網站不足的缺點,極大地推動了西藏氣象主管機構建設步伐。2016年5月,吉隆縣氣象局辦公樓及職工周轉房等配套設施開始施工建設。今年10月,我們終於搬進了新建的氣象局。瞧,多漂亮!

剩下的,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幹!

(張雁南整理)

關鍵字4:改革發展

《無人值守集聚創新發展新動能》

湖北省仙桃市氣象局局長 沈志清

回首2017,往事歷歷在目,讓我最難忘的是我們的觀測站無人值守由夢想變成了現實。這一年,仙桃市氣象局在湖北率先完成無人值守試點建設。如今,該項業務已穩定運行4個月,交出了氣象改革發展的滿意答卷。我深深地體會到,無人值守帶來的不僅僅是觀測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為基層氣象部門的創新發展集聚了新動能。

無人值守彰顯了氣象科技創新。與以往費時費力的人工觀測相比,此次改造,我們大量引進了新的探測技術和手段,不僅安裝了現代化新型探測設備,還配套新建了先進的遠端視頻監控、網路通信和電力保障系統,調整了業務佈局,優化了業務流程,實現了自動氣象站的遠端監控與線上處理,提升了網路軟硬體配置能力和設備的維護保障能力等,進一步夯實了氣象核心業務基礎。

無人值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效益。仙桃市氣象局位於城區,氣象觀測站建在郊外,直線距離4千米。過去觀測與預報預警等業務分屬兩地,業務佈局與人員崗位分散。實現無人值守後,所有業務人員集中到城區一個業務室工作,通過基層台站氣象綜合業務平臺,就可實現觀測資料獲取、獲取、質控、傳輸,使氣象觀測、預報預警、氣象服務即時互動,同步進行。這不僅實現了氣象業務服務集約化發展,也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緩解了基層人少事多的矛盾,為開展精准氣象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無人值守激發了基層發展活力。無人值守觀測站建成之前,局站分離,工作生活多有不便。提出無人值守建設與觀測場綜合改造同步推進計畫時,部分職工擔心能力不足,存在畏難情緒。為此,市局黨組及時邀請氣象、電力、通信、視頻監控等專家開展培訓,為大家鼓勁。最終,全體業務人員克服各種技術難關和不利天氣影響,戰高溫冒酷暑,拆卸、安裝、調試探測設備,無人值守建設與觀測場綜合改造任務同步完成。辛勤的汗水不僅換來了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還使職工練就了一專多能,更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和攻堅克難的信心。

關鍵字5:中非友誼

《在蘇丹收穫愛與友誼》

中國華雲氣象科技集團公司 劉雪玲

2017年5月份,我做了一場游蘇丹的“夢”。在夢的開始,我希望這個夢能快點兒結束,好讓我早回故土。走著走著,我便希望這個夢能慢一點,再慢一點,好讓我多在蘇丹感受片刻。

到蘇丹之前,我就想到了貧窮、落後。等抵達喀土穆機場,果然,這裡的現代化程度與國內小縣城的火車站類似。蘇丹氣象局整體業務水準也不高,專業氣象技能不強,地面觀測設備陳舊匱乏,高空探測一直處於空白狀態。但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蘇丹氣象工作者對先進設備和專業氣象知識培訓表現出的強烈渴望。

這裡日均氣溫超過45℃,是我們從未體驗過的高溫。但縱然被曬脫皮,縱然酷暑難耐,都抵不過大家的“齊心協力”。當氣象演播室安裝完成後,當地領導察看之後連連點贊。蘇丹氣象局局長還邀請我們參加在蘇丹舉辦的非洲季度氣候論壇,並在開幕式上表達了對中國的感謝。會後,一些參會國家的人員還去蘇丹氣象局參觀了我們援助的設備,他們豎起大拇指說“China”。那一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當然,我也收穫了很多愛。中國氣象局與華雲公司不時發來問候;中國駐蘇丹使館的人員也像親人一般叮囑我們;蘇丹氣象局工作人員極其配合,總在我們到之前早早打開辦公室空調讓屋裡涼下來;蘇丹的普通老百姓也數次幫我們在路上攔車。

一個月,轉眼就到。我們一遍遍說著再見,可再見太難。在蘇丹,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更收穫了珍貴的友誼。看著他們為我們準備的禮物,我想,這次援非之行,我只能用“夢”來描述了,因為太美好。

關鍵字6:全球服務

《“瑪利亞”後的跨國氣象服務》

國家氣象中心天氣預報室 張夏琨

2017年9月20日晚上9點多,我當時正在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會商室值夜班。突然間,電話鈴聲大作,我接到通知,是外交部發來的一個緊急任務:颶風“瑪利亞”襲擊了加勒比海地區的一些國家,我國駐這些國家的使領館、中資機構的建築受損,人員受災,外交部即將開展緊急救援工作。

接到通知後,我第一時間向領導進行彙報,協助召集颱風海洋預報中心的專家前來會商。由於外交部需求緊急,在等待專家的同時,我根據崗位上能查詢的各種氣象資料,初步製作了一個預報服務材料。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當天晚上11點鐘的時候,我們將正式預報發給了外交部,剛好趕上了外交部緊急救援會議召開,圓滿完成了這項任務。

如果問我對此有什麼感受的話,可以用兩個關鍵字來講,我想應該分別是“全球服務”和“氣象使命”。

第一個是“全球服務”。現在我國經濟越來越發達,國家越來越強大。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各類中資企業、機構都在積極“走出去”,在海外或投資設廠,或開展各類經濟援助工作。他們在海外的安全,容易受到各種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這成了國人關注的一個重點。因此,我們需要把天氣預報服務從覆蓋全國拓展到覆蓋全球,在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應該有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去服務,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祖國氣象服務的溫暖。我們也是這樣做的,今年年初,中央氣象臺就啟動了對海外熱帶風暴的預報試驗,所以這次“瑪利亞”颶風來襲的時候,技術儲備讓我們能在兩個小時內圓滿完成預報服務工作。

第二個就是“氣象使命”。中央氣象臺作為全國氣象預報的“國家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只要有中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不利天氣事件的威脅,我們都應該第一時間站出來,用氣象服務去保障他們的安全,護佑他們的歸途。這既是國家的需求,也是我們氣象人的使命。

關鍵字7:氣象自信

《瓜達爾港的中國氣象影響力》

新疆克拉瑪依市氣象局裝備保障中心 楊銳

今年10月21日,我們一行三人代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前往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的瓜達爾港,開始了為期15天的自動氣象站援建工作。

一到瓜達爾機場,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安排的車輛早早就在機場迎接我們,隨行的還有全副武裝、荷槍實彈的4輛軍車,組成了一個很威風的車隊。

瓜達爾港靠近印度洋,各類海鮮產品相當豐富,而這些海鮮都是漁民根據經驗判斷天氣走勢,在近海捕撈的。每天為生計奔波,漁民們迫切需要精准的氣象保障服務,使其能赴遠海作業,提高收入。但到那時為止,瓜達爾的氣象服務接近於零。

今年5月,我們也曾前往瓜達爾港進行氣象站選址工作,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將這裡地勢最高的一個獨立山頭劃作自動氣象站的建設地特批給了我們。然而,由於近期附近安全形勢不樂觀,巴方人員建議我們不要在瓜達爾港口區域以外活動,因此只能重新選址。

為了選到合適的氣象站建設用地,我們一行3人與瓜達爾國際碼頭公司負責人一起連夜在港區選址,經過20多個小時的實地勘探,最後選取了一塊育苗林地作為站址。瓜達爾港區寸土寸金,巴方經過兩次緊急會議研究,再次特批給我們10米×10米的土地。

10月底,這裡氣溫依然很高,加上這裡很潮濕,人站在戶外,不但汗流浹背,還要被蚊蟲叮咬。我們只好把全身裹得嚴嚴實實,每天早上7點到工地開挖地基,晚上10點休息,三頓飯只能吃麵包、速食麵,喝礦泉水。這裡的建築材料均從國內運至港區,非常緊缺。在做基礎預製板和澆築時,由於港區正在集中力量進行商務中心建設,沒有多餘混凝土,各建築公司得知後,積極幫忙協調,調配混凝土給我們。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自動站很快建成。10月31日,我們利用一天時間完成了設備調試。可是,由於巴方前期給我們辦理的通信卡網速有限,圖像總是無法正常傳輸,最後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測試了從國內帶來的通信卡,沒想到竟然成功了。在巴基斯坦最南端的荒涼區域,中國網路通信信號都能正常覆蓋,我的心中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次日是中國氣象局援建瓜達爾港氣象站揭牌的日子,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領導、港區及當地主要負責人一大早就來參加,好多民眾慕名前來,爭相與我們合影。

(李志宏整理)

關鍵字8:中國“智造”

《微信更換啟動圖的背後》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掃描成像輻射計副主任設計師 沈霞

看到微信以更換啟動圖的方式讓全社會關注到“風雲四號”,我真的感到非常自豪。在這顆衛星上,我們應用了純正的“中華牌”技術。

“風雲四號”的研製花了15年時間,僅以我個人所在的輻射計團隊為例,過程就非常艱辛。2001年,我們開始進行輻射計的預研,瞄準的目標是要做10個通道,在當時看來是很先進的。2007年,我們成功研製出了原理樣機,預計一兩年內產品就可以成功升天了,而且還能在國際上佔據領先地位。

但就在這個時候,美國已經開始打造他們的GOES-R系列,並準備在上面裝載最新的儀器,可以拍16個通道的圖。

我和同事面臨著艱難的選擇:一個是把已經研製成功的10通道產品發射上去,在短時間內保持領先,但是等美國的GOES-R上天以後又會落後一大截;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把現在已經研製成功的這台產品推翻重來,重新去研製跟GOES-R同樣技術水準的產品。經過短暫的猶豫之後,研製團隊和用戶達成一致,決定推翻重來。

可能還是會有人疑惑,這只是做一台拍地球的照相機而已,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

因為製造一台相機並不複雜,但製造一台在地球靜止軌道上能穩定工作的相機就複雜了。衛星上的溫度變化十分劇烈,一天內的最低溫和最高溫能分別達到-130℃、150℃。

照相機是很嬌嫩的,幾乎所有材料都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在這麼大的一個溫度範圍之內,如果不採用特殊技術,相機在熱脹冷縮之後就會離焦。美國為研發儀器打造了一個空調房,利用他們高超的溫控技術把儀器控制在近乎恒溫的條件下。但我國的溫控技術還做不到這一點,團隊想到了把主光學系統做到能夠適應30℃的溫差,降低了對溫控技術的要求。而打造這個光學系統,就經過了七八年的努力。

拍照片的另外一個關鍵就是要穩,在36000公里遠的地方拍照,相機偏了一個角分,地球上就偏了十公里。這個時候就需要研發一套高精度的掃描控制技術,這套技術裡面的核心元件是高精度角度感測器。

我和同事獲悉常州有位老先生掌握這種技術,專程去找他。他欣然答應合作,一方提供實驗設備,一方提供研製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一起解決了感測器真空適應性等一系列問題。到今天,這位老先生研製的角度感測器已經在4台載荷上面同時應用了。

事實上,可以說,“風雲四號”輻射計真正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打的是純正的“中華牌”。

關鍵字9:科考初心

《南極科考,在路上》

第33 次南極科考隊員 柴曉峰

去年此刻,我的南極科考之旅剛剛開始,此時卻已在回來的路上。回想過去一年,件件往事如同電影鏡頭般快速閃過。

時鐘撥回到2016年9月1日上午10時,我剛剛得知自己順利通過南極科考選拔,就開始準備,參加業務技能培訓、行前教育,陪伴家人。

時間很快到了12月13日,我從首都國際機場出發,正式踏上了南去的征程。

經過近30個小時飛行後,我們抵達了智利最靠近南極的城市——蓬塔阿雷納斯,儘管心情急切地想要趕往南極,但壞天氣還是把我們困在這個小城3天。當地時間12月19日淩晨,我們終於抵達南極長城站。

在整個科考任務執行期間,我一直牢記使命,不忘參加科考的初心,不管天氣多麼惡劣、條件多麼艱苦,我都堅持開展氣象科學考察,從未缺席過一次觀測任務,嚴密監視南極氣候變化,全面保障氣象資料的完整性。

南極氣候條件惡劣,暴風雪頻發、生活條件艱苦,要圓滿完成各項站務和科考工作,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在“雪龍號”卸貨、水暖管道破裂需要集體工作時,在暴風雪大作,卻需要完成更換風塔纜繩、維護風感測器等個人工作時,都需要隊友的説明。

不過,南極的生存環境雖然惡劣,卻存活著很多土著物種。南極地衣100年才能長高一毫米;企鵝、海豹、海獅們都爭分奪秒地利用南極僅有的4個多月氣溫回暖期,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完成“談戀愛、生育下一代”等一生大事。海豹在養育小海豹時不吃不喝可以堅持一個半月以上;企鵝爸爸媽媽堅持輪換孵蛋,在小企鵝出生後為它們提供保護,以免被其他動物傷害或凍死。

所以,在南極,我時常一個人漫步站區,爬到科研樓的屋頂去觀看日出,看平靜如鏡子般的長城灣海面。在這靜謐的時光裡,我知道,整個南極到處洋溢著愛的氣息。

關鍵字10:生態文明

《見證南海生態之變》

海南省三沙市氣象臺台長 陳長丘

我生在海上,長在海上。大海對我來說,是永遠的家。

18年前,大學畢業,我便登上了開往西沙的輪船。如今,三沙市氣象局已經成立,我也隨三沙氣象事業發展走遍各個島礁。回望這一年,我不談氣象,卻想聊聊海底的生態之美。

每到這個季節,坐在樹下的陰影中,看著潔白的沙灘、晶瑩的海水,我都會忍不住產生投入大海中浮游的衝動。我曾領略過那五彩斑斕的世界,當時我就想,那不應僅僅屬於我,應該屬於每個中國人,屬於這個世界。穿上浮潛裝備,我慢慢向海裡遊去……

離岸較近的地方都是珊瑚砂及年代久遠的珊瑚石,隨著歲月的流逝,曾經美豔動人的它們已經成為海島的中堅力量。再往裡遊,我看到了零星的杯形珊瑚及鹿角珊瑚。再後來,我看到成簇成簇的珊瑚,它們竟然都是灰色的。珊瑚死了,魚離開了,這片海顯得死氣沉沉。

我機械地往裡遊,周邊毫無生機。突然,成片灰色的死珊瑚中出現了一點粉紫色。我遊近一看,一顆如同豌豆大小的珊瑚正努力茁壯成長。不忍觸摸,也不能觸摸,甚至不敢呼吸,我怕這朵小小的生命之花會因我而凋謝,也許這顆種子能給我們帶來一片“森林”呢。逐漸往裡,零星的色彩越來越多,許多珊瑚已經展現出了它們的姿態。除了杯形珊瑚、鹿角珊瑚,還有腦珊瑚、薔薇珊瑚……隨著珊瑚的新生,魚群也開始在這裡尋找它們的食物,建立家園。

小時候,村口有清澈的河流,山裡有茂密的叢林,還有許多生活在其間的動物。我無法忍受,將來我的子孫只能從照片上看到我看過的多彩海底世界。幸好,從黨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生態環境巡查執法常態化,生態環境違法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就像那顆豌豆大小的珊瑚一樣,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

2017,感謝有你們始終相伴!

2018,讓我們攜手共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