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鳳餅,老廣州的味道

逢歲末, 廣州有很多盛會可看, 比如, 藝博會。 琳琅滿目的藝術品讓人應接不暇, 人潮湧動, 去逛藝博會也成為廣州人的一種習慣。

這一次, 我一一細逛下來, 其中, 一間別致的展館“指間上的非遺”吸引了我。 展館不大, 卻內容豐富, 從廣彩、琺瑯彩、廣繡到醒獅、古琴、欖雕……似乎進入了時空隧道, 千年廣州精湛的工藝美術技藝都呈現在眼前。 有不少學生專門前來體驗學習這些非物質遺產, 而傳承人們也非常樂意手把手地教授年輕人, 整個館內其樂融融。

圍觀最多的, 還數成珠小鳳餅。 現場製作的小鳳餅讓人好奇一探究竟,

而誘人的香味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成珠小鳳餅的傳承人薛銳明很爽朗地招呼大家來嘗。 一嘗, 果然又香又酥。 有外地顧客一邊嘗一邊讚不絕口, 說:“今天真是精神與物質雙享受, 看豐富多彩的展覽的同時還買到了最適合帶回去饋贈親友的手信。 ”也有顧客大贊:廣州的小鳳餅比西式曲奇好吃多了。

好吃的原因是用料精純, 堅持純手工製作, 同時烘焙手法和溫度都很講究。 比如, 餡料包括欖仁、瓜子仁、白芝麻和冰肉。 所謂冰肉, 就是肥肉切成粒後用糖醃制, 夏天醃制24小時, 冬天48小時。 餡料混合也有講究:白砂糖和冰肉混合, 接著欖仁和油混合, 把欖仁的香味烘托出來, 後加入糯米粉等拌成餡, 再加微量的鹽以提味。

麵粉、糖水和油做皮, 之後混合成餅胚。 整體比例上, 兩種粉占整個小鳳餅比例的五分之二, 其他的占了五分之三。 現場幾個廣州阿姨很激動:對, 就是這個味道啊, 我們記憶中的味道。

新鮮出爐的小鳳餅。

薛銳明說, 小鳳餅出爐時吃起來是酥脆的,

放上幾天後, 會變得甘芳松滑, 更像曲奇。 為何叫小鳳餅呢?坊間最為流傳的版本,說的是一家大戶人家要接待一位外地客人,碰巧點心師不在,家中婢女小鳳就施展手藝, 把月餅餡加些梅菜壓成餅塊,再烘乾成這款讓賓主都讚不絕口的點心。 後來流傳開來, 因為這是小鳳首創的, 於是就取名“小鳳餅”。 但薛銳明從師傅那裡聽來的版本卻有差別, 餅不是小鳳製作的, 而是她來成珠樓買餅, 剛巧師傅們不在, 其他師傅就用手頭的材料加工成這種新穎的餅。 但不管怎樣, 小鳳餅成為廣州人喜愛的點心。 就著小鳳餅喝茶會老友, 那是怡然自得的廣州時光。

“以前油、糖、冰肉加入得更多, 現在各減少了三分之一, 更符合現在人講究少油少鹽的口味。

”薛銳明說。 那和雞仔餅有何區別呢?薛銳明說, 區別就是小鳳餅在先, 雞仔餅在後。 在廣州話中“小鳳”指的就是小雞。 “雞仔餅是效仿小鳳餅衍生出來的,用料和製作都比不上小鳳餅。 ”

2000年, 成珠酒樓結業。 薛銳明等人把小鳳餅接過來, 申請“成珠小鳳餅”的品牌, 並在舊成珠樓的對面開了一個門店賣餅。 成珠樓被拆後, 小鳳餅成為唯一剩下的成珠印記。 2012年, 小鳳餅被評為省級“非遺”。 薛銳明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歡小鳳餅, 因為小鳳餅是老廣州的味道, 是廣州這座城的生活印記。

文/孫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