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盛世”的物價與幣值

一文錢, 能派什麼用場?相信大多數讀者對此是沒有概念的。 即使有概念, 也是讀了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 在成亨酒店曲尺形櫃檯上排出九文大錢, 說:溫兩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 那一文錢, 能派什麼用場呢?還不夠買半碗酒或半碟茴香豆的。 但康熙時代的一文錢, 請別小看, 還真能救救窮人的急。

據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記載:以一文錢到康熙年間的醬園店, 可以買醬醋油酒各一碗, 謂之“四碗一文”。 這是什麼價錢?幾乎就是白送了。 與此相應的, 是康熙時代的米價, 最低的時候, 二文錢可以買一升。

一升米, 一斤半。 夠升鬥小民開灶升火了。

自然災害和政治因素影響物價

當然, 康熙時代並不都是這樣的低物價。 康熙年間的自然災害還是蠻多的, 一有天災, 物價就上去了。 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與社會功能有關。 社會功能差, 自然災害就多。

元朝的社會功能極差, 所以元朝的自然災害極多, 一個接一個, 明朝末年, 也是類同。 即使沒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 自然災害, 加上北方地區的瘟疫, 已經把崇禎皇帝搞得焦頭爛額, 明王朝的國力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康熙初年, 也不樂觀。 水災, 連年的遭災, 江南還發生痢疾, 十家九病, 民間獻神化紙送鬼神, 此來彼往。 松江府的疫情極大, 棺材店貨源斷檔, 有人死了六七日還買不到棺材下葬。

一直熬到康熙八年, 情況才好一點, 收成不錯, 米價應聲回落到七錢銀子一石(150斤), 也就是一升米六文錢左右, 相當低了。 對照雍正、乾隆年間的平均一兩銀子一石米, 是絕對的低。 康熙在位61年, 七錢銀子一石米, 是他統治期間的平均米價。

影響康熙年間物價的因素除了自然災害和疫病外, 還有其他的政治原因, 而且是清朝建國初期所無法回避的。 如康熙初平定李白成餘部的戰鬥, 與南明小朝廷的戰鬥, 還算是小的開銷。 康熙十二年開始的平定三藩的戰爭, 前後八年。 然後是對台港以及西北用兵, 那是大開銷了, 都要耗費大量錢財。 “三藩”之亂, 反映在國家金融上, 銀特別的貴了, 錢特別的賤了。 按正常的銀錢兌換比例, 一兩銀子應該兌換一千文銅錢。 受市場物價的波動, 上下浮動一點都是正常的。 打仗了, 而且打的是改朝換代的仗, 社會心理受到顛覆, 1000文銅錢只能換銀五錢、四錢、甚至三錢, 老百姓都把銀子藏起來, 靜觀時局的變化。 市面上的康熙通寶變得不那麼值錢,

物價騰騰騰的就上去了。

但這段時間不長, 康熙皇帝在隨後的四十年中, 表達和維持了一個政治環境比較寬鬆、社會消費崇尚節儉的政治理想。 康熙初年, 有一名出生在比利時的耶酥會傳教士叫魯日滿的, 在常熟、蘇州、松江、上海等地佈道, 他是一個極細心的人, 留下了一本從康熙13年到康熙15年的帳本, 很有意思。 從很多生活細節上, 告訴了我們蘇州一帶的生活水準和人情習俗。

蘇常一帶一斤大米10文錢

魯日滿先生是用英制的“磅”來記帳的:“買3磅牛肉:130文。 買一磅糖:80文。 買一磅麵粉:13文。 買一磅羊肉:55文”。 為了閱讀與比較的方便, 我將英制的磅, 根據“一磅十二兩”的比例, 折算成中國的斤兩。 換算的結果是這樣的:

牛肉:58文一斤;糖:100文一斤, 麵粉:18文一斤;羊肉:73文一斤。

但我們仍摸不著頭腦, 究竟是便宜還是貴了?幸好, 他還記錄了優質大米的價格, 我們就有辦法測算出康熙年間的真正物價來。 有一次, 傳教士買了5鬥優質大米, 作為一份救濟品, 共花了他0.45兩銀子。 這一年, 一兩銀子高的時候能兌1771文, 低的時候也能兌1637文,筆者取一組七個兌率的平均值,是為1680文。所以這位傳教士買了5鬥優質大米,也就是75斤,相當於花了756文錢,平均一斤大米為10文錢。

這樣,就可以換算了。康熙十四年的牛肉價格相當於6斤優質大米,按現今優質大米為每斤2.0元計算,可以得知,康熙時代蘇州人消費的牛肉為12元人民幣一斤。糖:20元一斤;麵粉:3.6元一斤,羊肉:15元一斤。

可見,在平定“三藩”之亂最緊張的康熙十四年,蘇州常熟的葷食品也真的不算便宜,甚至有點貴,很有人吃不起。或者因為貴而捨不得吃。所以,傳教士魯日滿先生在他的帳本裡留下了一句觀察家言:普通中國人的飲食只包括三種食品:豆腐、香菜(及各種蔬菜)和大米。由於魯日滿先生常年在蘇松地區佈道,所以,他的視野所及,是江南最富裕地區老百姓的飲食,實在是很清貧加清苦的。

江蘇巡撫月入微薄吃豆腐出名

筆者相信魯日滿先生的觀察是基本正確的,因為吃不起葷食的顯然不僅僅是普通中國人。譬如,貴為江蘇一省之長的江蘇巡撫湯斌,就是出名的“湯豆腐”。

湯斌是康熙二十三年接到這項任命的。這時,年輕的康熙皇帝剛剛解決了他政治生活中的兩大難題:撤藩和臺灣回歸,心情真是好極了。將湯斌派到江蘇,是康熙欽點的。覺得他操守好,是清廉之臣。

一個江蘇巡撫,能有多少收入?130兩。這是一年的收入,月進賬還不到11兩。按上文一兩銀子兌換1680文計算,一天的花銷僅為區區六百文。按這樣的收入,湯斌先生要學會許多節省開支的辦法,譬如計劃生育,譬如不贍養老人,譬如老婆做做女紅或出去打工,等等。湯斌吃的野薺菜,就是他夫人在野外挑的。因此,湯斌吃野薺菜燒豆腐羹,並不是作秀。文官不愛錢,先要學會吃豆腐。湯斌死後,囊中僅有紋銀八兩,連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到。所以,做清官,並不容易。

關於清朝官員的低收入,曾在朝堂引起一場大爭論,蔣良騏氏的《東華錄》有記載。康熙是很有點理想主義的皇上,他寄希望於意識形態,他希望有一批品行好的官員來幫助他治理這個國家,他覺得讀書人總是懂道理的,對文人很厚愛。但現實總告訴他,文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文人一旦齷齪起來,比一般人更齷齪。康熙所極力推崇的道學,後來成為官場笑話:“假道學”。他堆築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政策,在他死後,被雍正推倒了。雍正是很務實的,他是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最懂經濟的一位皇上。他破天荒地建立了養廉制度,將各級衙門中費盡腦筋組織的非正常收入乾脆公開化、制度化。養廉的另一個意思是,別偷偷摸摸地搞錢。像湯斌這樣的江蘇巡撫,在雍正年代,養廉可拿到二萬。即便是做清官,也不那麼難受了。康熙年代的蘇州平民能掙多少?根據康熙年間的翰林院編修查慎行的《南齋日記》:“付轎夫七月工食文銀四兩”。轎夫為四人,於是我們得知,轎夫的月工資是一兩。但轎夫有活絡銅錢,往往送主人赴宴,請客的東家照例要留飯,或付給飯金。與現在社會是一脈相承的。

康熙年代蘇州織造衙門裡的一個熟練織工的月工資是一兩四錢銀子,另還有每月四斗米的實物口糧,這是工人中的最高等級的收入了。蘇州織造衙門不免與太監打交道。太監的收入是最低的二兩,最高的每月八兩。

康熙年代蘇州的一名家庭紡織女工大約一天可掙五六十文錢,按一個月計算,大致也是一兩上下。如果是家庭紡紗,收入就要少一點,大致在二三十文左右。如果開開夜工,也能收入五十文,那要熬夜了。五十文一天,大致可以養活一家四口,當然是養活,就像傳教士魯日滿先生所看到的。

低的時候也能兌1637文,筆者取一組七個兌率的平均值,是為1680文。所以這位傳教士買了5鬥優質大米,也就是75斤,相當於花了756文錢,平均一斤大米為10文錢。

這樣,就可以換算了。康熙十四年的牛肉價格相當於6斤優質大米,按現今優質大米為每斤2.0元計算,可以得知,康熙時代蘇州人消費的牛肉為12元人民幣一斤。糖:20元一斤;麵粉:3.6元一斤,羊肉:15元一斤。

可見,在平定“三藩”之亂最緊張的康熙十四年,蘇州常熟的葷食品也真的不算便宜,甚至有點貴,很有人吃不起。或者因為貴而捨不得吃。所以,傳教士魯日滿先生在他的帳本裡留下了一句觀察家言:普通中國人的飲食只包括三種食品:豆腐、香菜(及各種蔬菜)和大米。由於魯日滿先生常年在蘇松地區佈道,所以,他的視野所及,是江南最富裕地區老百姓的飲食,實在是很清貧加清苦的。

江蘇巡撫月入微薄吃豆腐出名

筆者相信魯日滿先生的觀察是基本正確的,因為吃不起葷食的顯然不僅僅是普通中國人。譬如,貴為江蘇一省之長的江蘇巡撫湯斌,就是出名的“湯豆腐”。

湯斌是康熙二十三年接到這項任命的。這時,年輕的康熙皇帝剛剛解決了他政治生活中的兩大難題:撤藩和臺灣回歸,心情真是好極了。將湯斌派到江蘇,是康熙欽點的。覺得他操守好,是清廉之臣。

一個江蘇巡撫,能有多少收入?130兩。這是一年的收入,月進賬還不到11兩。按上文一兩銀子兌換1680文計算,一天的花銷僅為區區六百文。按這樣的收入,湯斌先生要學會許多節省開支的辦法,譬如計劃生育,譬如不贍養老人,譬如老婆做做女紅或出去打工,等等。湯斌吃的野薺菜,就是他夫人在野外挑的。因此,湯斌吃野薺菜燒豆腐羹,並不是作秀。文官不愛錢,先要學會吃豆腐。湯斌死後,囊中僅有紋銀八兩,連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到。所以,做清官,並不容易。

關於清朝官員的低收入,曾在朝堂引起一場大爭論,蔣良騏氏的《東華錄》有記載。康熙是很有點理想主義的皇上,他寄希望於意識形態,他希望有一批品行好的官員來幫助他治理這個國家,他覺得讀書人總是懂道理的,對文人很厚愛。但現實總告訴他,文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文人一旦齷齪起來,比一般人更齷齪。康熙所極力推崇的道學,後來成為官場笑話:“假道學”。他堆築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政策,在他死後,被雍正推倒了。雍正是很務實的,他是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最懂經濟的一位皇上。他破天荒地建立了養廉制度,將各級衙門中費盡腦筋組織的非正常收入乾脆公開化、制度化。養廉的另一個意思是,別偷偷摸摸地搞錢。像湯斌這樣的江蘇巡撫,在雍正年代,養廉可拿到二萬。即便是做清官,也不那麼難受了。康熙年代的蘇州平民能掙多少?根據康熙年間的翰林院編修查慎行的《南齋日記》:“付轎夫七月工食文銀四兩”。轎夫為四人,於是我們得知,轎夫的月工資是一兩。但轎夫有活絡銅錢,往往送主人赴宴,請客的東家照例要留飯,或付給飯金。與現在社會是一脈相承的。

康熙年代蘇州織造衙門裡的一個熟練織工的月工資是一兩四錢銀子,另還有每月四斗米的實物口糧,這是工人中的最高等級的收入了。蘇州織造衙門不免與太監打交道。太監的收入是最低的二兩,最高的每月八兩。

康熙年代蘇州的一名家庭紡織女工大約一天可掙五六十文錢,按一個月計算,大致也是一兩上下。如果是家庭紡紗,收入就要少一點,大致在二三十文左右。如果開開夜工,也能收入五十文,那要熬夜了。五十文一天,大致可以養活一家四口,當然是養活,就像傳教士魯日滿先生所看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