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印度今年的申奧片把政府黑的連褲衩子都沒了

印度很保守, 所以拍電影時要把握好分寸, 前段時間, 《帕德碼瓦蒂王后》就因為部分劇情惹惱了保守派, 至今上映遙遙無期, 女主演和導演還被政客懸賞首級。

但是, 印度也有特別開放的一面, 那就是你可以在電影裡隨便黑政府。

去年那部《綁架背後》就狠狠的黑了一把印度政府的貪污腐敗。 片中的內政部部長居然說, “政府不是腐敗的, 真相是, 政府是為腐敗而存在。 ”主角則問道, “這些就是你們真正的主營業務, 對吧?”

這麼黑政府, 也是沒sei了!我一度認為, 這大約就是黑政府的最高境界了吧!?沒想到, 今年印度人又拍了一部更厲害的——《倔強的牛頓》。

主角原名叫努坦, 有菜鳥的意思, 這讓他經常被人取笑, 於是他就自己取了一個發音相近的名字:牛頓。

對於物理學碩士的他來說, 也致敬了自己尊重的偉人。

牛頓是個新入職的政府職員, 被委派去一個反政府武裝活躍的地區, 負責完成選舉。 這是個非常有理想的人, 他放棄了收入更優厚的職務, 選擇進政府部門工作, 就是想為這個國家做些貢獻。

出發前, 他參加了一個講座, 年邁的講師列舉了一系列資料, 強調選舉耗費了大量的資金, 並且牽涉到眾多選民的利益, 因此一定要保證選舉順利完成, 如果反政府武裝破壞了選舉, 就必須重選!牛頓充分的展示了某些理科生一根筋的特質, 他提問, 重新選舉又被破壞了, 怎麼辦?講師用頗具哲理的話告訴他, 破壞了就再重選, 總之要一定完成。

片名裡“倔強”二字就是這麼來的, 以牛頓這種特質的人, 知道了選舉的重要性, 前輩又教誨他一定要保證選舉完成, 他定然是要 “使命必達”了。

講師還賦予了“牛頓”這個名字新的含義, 他說牛頓證明了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 因為巨富安巴尼和普通茶販同時跳下懸崖,

他們將同時著地......這腦回路, 你服不服吧!

外國記者到達選區, 她正經八百的戴著鋼盔帽, 站在燒焦的民宅廢墟中, 透過攝像機, 向外界介紹:這是一次多麼偉大的選舉, 人們冒著生命危險, 也要行使投票的權利, 這就是堅韌不拔的民主精神啊!而那一頭, 是形容枯犒、面無表情的選民。

(小編很抱歉, 影片截圖不高清, 都沒顯示)

選舉完畢, 牛頓孤坐在房間內, 鏡頭不斷拉遠, 他的身形變的越來越小, 在整個巨大腐朽的體系面前, 再倔強的牛頓, 也無濟於事啊!

印度政府一直為自己的制度感到驕傲, 對外總是宣傳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這也是他們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了, 而《倔強的牛頓》告訴我們, 印度的選舉空有形式, 可是把印度政府黑的連褲衩子都不剩了。

那個快退休的手下說的更精闢,選舉在印度只會改變一件事,那就是領導人的畫像!他甚至譏諷道,政府不關心人們是不是挨餓,而只關心人們有沒有投票權。可是,民眾空有投票權,卻總是處於無效行使中,何談民主?

民主不是把選舉制套用過來就能實現的,政府必須相信民主、尊重民主,這個制度才能行之有效,不然也就是走形式罷了,畢竟承載民主精神的歸根結底是人,而不是制度。

印度政府的貪污腐化,讓它所標榜的民主形同虛設,這在《綁架背後》裡,其實已經點到過,只是《倔強的牛頓》說的更為透徹、也更為激烈,它直接把矛頭對準了公認是民主象徵的選舉制,而充滿諷刺意味的黑色幽默也比直接表達憤怒更具有穿透力。

令人欣慰的是,最終牛頓終於等來了四個自願投票並認識印地語的選民,不過為了讓他們行使投票權,牛頓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指揮官帶著手下將其暴揍一頓......

畫面切換到了六個月後,牛頓戴著護脖坐在辦公室裡,給人無限聯想,但是倔強的牛頓依舊是那個倔強的牛頓,仍然兢兢業業的履行著自己的崗位職責,而沒有像講師在臨行前預言的那樣,變的和其他人一樣尸位素餐。

我突然意識到,倔強的牛頓不僅僅是為了諷刺政府所設置的一個人物,更代表了影片對於維護民主的一種決心。

有意思的是,印度政府居然選送了這部電影參加今年的奧斯卡,算是官方表決心吧!可惜的是,這部影片前半段過於拖遝,諸如牛頓相親的劇情都很多餘,影響了整體觀感,所以最後沒有入圍最佳外語片。

注:這部片子沒有歌舞,所以好些人說不像印度電影,唉,這只能說明你看的印度電影太少了啦!

那個快退休的手下說的更精闢,選舉在印度只會改變一件事,那就是領導人的畫像!他甚至譏諷道,政府不關心人們是不是挨餓,而只關心人們有沒有投票權。可是,民眾空有投票權,卻總是處於無效行使中,何談民主?

民主不是把選舉制套用過來就能實現的,政府必須相信民主、尊重民主,這個制度才能行之有效,不然也就是走形式罷了,畢竟承載民主精神的歸根結底是人,而不是制度。

印度政府的貪污腐化,讓它所標榜的民主形同虛設,這在《綁架背後》裡,其實已經點到過,只是《倔強的牛頓》說的更為透徹、也更為激烈,它直接把矛頭對準了公認是民主象徵的選舉制,而充滿諷刺意味的黑色幽默也比直接表達憤怒更具有穿透力。

令人欣慰的是,最終牛頓終於等來了四個自願投票並認識印地語的選民,不過為了讓他們行使投票權,牛頓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指揮官帶著手下將其暴揍一頓......

畫面切換到了六個月後,牛頓戴著護脖坐在辦公室裡,給人無限聯想,但是倔強的牛頓依舊是那個倔強的牛頓,仍然兢兢業業的履行著自己的崗位職責,而沒有像講師在臨行前預言的那樣,變的和其他人一樣尸位素餐。

我突然意識到,倔強的牛頓不僅僅是為了諷刺政府所設置的一個人物,更代表了影片對於維護民主的一種決心。

有意思的是,印度政府居然選送了這部電影參加今年的奧斯卡,算是官方表決心吧!可惜的是,這部影片前半段過於拖遝,諸如牛頓相親的劇情都很多餘,影響了整體觀感,所以最後沒有入圍最佳外語片。

注:這部片子沒有歌舞,所以好些人說不像印度電影,唉,這只能說明你看的印度電影太少了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