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小二畫嘮」365天國畫基礎知識普及——第十一天

我不是藝術的創造者, 我只是藝術的搬運工。

小二畫嘮, 我們今天接著聊。

我們今天聊些什麼呢, 今天是本周的最後一天, 明天大家就要上班了啊。

今天有很多北京的朋友去中國美術館, 看了一個展覽, 是美術館館藏的一個展覽, 最後一天, 很多人可能至少都排了兩個小時到三個小時, 這都是少說的。

那我們呢, 今天呢就跟大家聊一聊中國美術館館藏經典作品裡面的一幅, 齊白石的《秋荷圖》。

這張畫呢, 就是我今天, 去看展覽拍下來的作品, 是齊白石的《秋荷圖》。

這張畫呢, 是齊白石老先生九十三歲的時候畫的, 這張畫應該怎麼看, 應該怎麼去欣賞呢?

剛才小二答疑的時候, 有一個朋友也問我說:零基礎的去美術館看這些展覽, 看這些作品應該怎麼看?

正好呢, 我今天也去了美術館, 正好趕上這個朋友問的問題, 那我們就來看我美術館的這一張齊白石老先生的作品,

我們應該怎麼看。

大家回想一下, 我之前一直在講蓮花, 一直在講荷花, 講了不同的荷花, 大家也看了很多的荷花, 包括宋朝的荷花, 包括張大千的荷花, 包括小品的荷花, 就像我們昨天看到的那個手卷, 如此寫實的荷花, 也是非常非常精細的荷花。

但是大家看一看它和齊白石的作品相比, 有什麼區別呢?

那齊白石的作品和昨天我們所講,它的區別就是, 齊白石的特別簡單給我們的感覺, 昨天看的那個荷花特別的精細, 這是我們的第一反應。

那齊白石的畫兒它好在哪兒呢?

首先我們講, 第一齊白石畫的是大寫意, 我們昨天和之前看的, 都相當於看的是工筆劃。

工筆劃就是把一個花的結構都畫得非常的清晰,

而齊白石的這個呢, 就是比較寫意。

比如說我們看花頭, 就比較寫意, 那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呢?

那我們返回頭來講啊, 我先看一看這個葉子, 是秋荷嗎, 是秋天的, 都已經殘敗的荷花。 葉子呢, 他就用的是赭石的顏色去畫的。

赭石的顏色呢, 就發黃和這個自然界荷花的葉子形成一個認同, 但是大家看這個葉子分了兩大塊兒, 上面一塊和中間一大部分。

大家看荷葉, 荷葉這幾大塊兒都是非常整非常簡單的。 齊白石就是用幾支大筆平塗一下, 把這個葉子的大結構就畫出來了。

和昨天看到的那個葉子的邊緣非常細緻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就是工筆和寫意的區別。

寫意就是極簡, 特別是齊白石畫的大寫意也是, 就是極簡。

而工筆就是要工細到精緻, 把每一個邊緣每一個結構都要畫出來, 這就是工和寫的一個區別。

但是雖然是寫意, 但是大家看這兩片大的荷葉上面一個小的, 下面一個大的, 它兩個的造型不是一樣, 都是有區別的。

這點那又能反應在這五個蓮蓬頭上, 在相似的過程中, 它們最五個蓮蓬頭, 又各有各的姿態, 在蓮蓬頭的下面和荷葉的下面, 這些枝幹的結構, 雖然就這幾筆, 但是沒有一筆大家看是重複的。

雖然齊白石畫的很簡單, 但是這種極簡的背後是有他的功底, 他的功底是什麼, 就是當年他學過這個雕花木匠。

這種雕花是一種極致, 就像我們畫工筆劃一樣, 他能把每一個物體的結構畫的非常的清晰, 就像他的工筆劃,

畫得非常好一樣。 因為有了這個雕花木匠的基礎, 才有了他畫大寫意。

因為有了雕花木匠的基礎, 才有了他後來畫這個大寫意之後, 相似裡面有很多的不同, 這是我們看這個齊白石大寫意。

他的畫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 這也是我們很多朋友, 比如說我一直在說的。

他們在畫牡丹的時候, 很多牡丹非常的相似, 非常的雷同, 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畫過工筆劃, 沒有畫過工筆劃就沒有對造型的一個認識, 沒有對造型的認識的時候, 畫到寫意的時候就有很多的一些結構的轉換, 不能夠體現出來。

就是說在孩子畫畫是很簡單的, 那齊白石到了最後, 他的畫, 其實就像兒童畫一樣, 但是他比兒童畫好在哪兒?

就是他把這些雷同的東西, 把它變化的,在微妙之間轉換的非常好。

我們再看看這張畫的枝幹。

枝幹穿插著整個畫面,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淡墨有濃墨。這些的變化,把這張畫形成了點線面的結合。

比如說點,那就是這些蓮蓬頭是點,然後線呢,就是這些蓮蓬的和這個荷葉的枝幹,然後面呢,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大的面兒,整個的荷葉和這個小的這個芽葉的這個面,大小疏密的結合。整個畫面感覺很淩亂,但是把它充實的很飽滿,而且疏密結合。

大家看這張畫上半部分很緊,緊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上面一張畫,擠到已經沒有多少空白可以表現了,但是大家看雖然很緊,但是上面的東西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緊。

大家看下半部分,下半部分看右下角,右下角很密,但是左下角很空。

右下角密到已經幾根線都快重疊了,這種疏和上面的這個密,進行一個結合,一個對比,讓大家感覺到中國畫的一個特點,叫:

疏可走馬,密不透風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這張畫,它的上半部分現在這個樣子,下半部份,如果沒有右下角這個很密的線條來把握,那底下也是很空的。這張畫就形成了一個上面很重,下面很輕的一個表現。

再如果上面不動,下面向右下角怎麼密,左下角也這麼密,那這張畫就沒有流氣的地方,看著也很堵。

所以說一個好的畫家,他對一張畫的佈局,是有他的特定的,一些規矩的,所以說上面很鬆散很滿,下面某一個角很聚,然後在某一個地方再留出一塊白。

這樣的話,大家看了這張畫,就特別特別的舒服。

這張畫呢,我就簡單的跟大家聊到這。

下面呢,我們講一講這個昨天很多朋友跟我說,要畫線描這個事兒啊。

昨天因為講的不是特別細緻,今天的我跟大家稍微講得細點兒。

第一個,很多朋友講到拓稿。

拓稿啊是這樣啊,很多人覺得宣紙拓到這個稿子上啊,看不清楚,有種很簡單的方法,你把你的稿子貼到你們家的玻璃上,白天的時候貼到玻璃上。

完了之後再把宣紙也蒙到這個稿子上,也拓的玻璃上,這個時候就能看得很清楚了,那個玻璃的相當於一個投影的拷貝台一樣,就能用鉛筆勾的很清楚了。

還有呢,朋友跟我說,勾線的時候會很洇。

它是這樣,你在勾的時候啊,我覺得一開始啊,你還是不要去直接開始拓稿勾線。而一開始先用這個,宣紙啊,在宣紙上先勾,勾一下感覺,焦濃重淡墨的墨,試一下是吧,之後用濃墨開始勾這個呢,我給大家發幾張圖,大家可以看一下。

像這種,就是我的學員,我跟他們說啊,一開始他們跟我學畫畫的時候,學勾線,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先用這種,先勾這種。

勾了之後呢,然後熟練了之後我看完之後過關了之後,他們再開始勾這個圖,然後拓稿再開始勾。

像這兩張呢,就是他們呃,開始勾了,第一張,第一張就勾的都不是特別好,然後有很多東西需要改進。

然後經過三到四天的訓練,他們就畫成了下面的水準,我給大家看一下啊,下面的水準就還是可以的。

像這種水準,基本上就是只畫了三天到四天。這個沒有給大家摻任何水分。

就是畫了三天到四天,基本上能掌握線條的一個均勻度和一個彈性。用生宣畫呢,其實我們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畫的勻一些,好到熟宣上再畫啊。

大家畫的時候呢,一定要看稿子,把稿子看清楚,完了之後呢,再開始拓稿。

拓稿的時候,畫每一筆也看一下,特別是比如說畫這種玉蘭,玉蘭花瓣的話,那起筆就是釘頭鼠尾,大家要把這個一定掌握好。

還是大家去看稿子,然後試的時候呢,肯定開始劃到生宣上的時候肯定會洇,而且會洇的很厲害,就是一個是要麼就墨少一點兒,要麼就是墨幹一些,水少一些這個跟。

這個需要大家根據現場的調墨的一個情況,然後來自己把握。

還有呢,就是有一些小的技巧,這個只能根據,看到大家畫的一個情況,完了之後呢,才能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一個分析和指導。

但是從整體來說呢,我建議大家,多看,看完之後呢,就開始找對方法,多練,還有在勾線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就是毛筆立起來,要中鋒用筆啊。

而且勾線的時候不能著急,要行雲流水,但是呢,還要像這個,老僧入定一樣,比較穩才可以。

那我們今天的小二畫嘮就到這兒了,明天見。

把它變化的,在微妙之間轉換的非常好。

我們再看看這張畫的枝幹。

枝幹穿插著整個畫面,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淡墨有濃墨。這些的變化,把這張畫形成了點線面的結合。

比如說點,那就是這些蓮蓬頭是點,然後線呢,就是這些蓮蓬的和這個荷葉的枝幹,然後面呢,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大的面兒,整個的荷葉和這個小的這個芽葉的這個面,大小疏密的結合。整個畫面感覺很淩亂,但是把它充實的很飽滿,而且疏密結合。

大家看這張畫上半部分很緊,緊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上面一張畫,擠到已經沒有多少空白可以表現了,但是大家看雖然很緊,但是上面的東西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緊。

大家看下半部分,下半部分看右下角,右下角很密,但是左下角很空。

右下角密到已經幾根線都快重疊了,這種疏和上面的這個密,進行一個結合,一個對比,讓大家感覺到中國畫的一個特點,叫:

疏可走馬,密不透風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這張畫,它的上半部分現在這個樣子,下半部份,如果沒有右下角這個很密的線條來把握,那底下也是很空的。這張畫就形成了一個上面很重,下面很輕的一個表現。

再如果上面不動,下面向右下角怎麼密,左下角也這麼密,那這張畫就沒有流氣的地方,看著也很堵。

所以說一個好的畫家,他對一張畫的佈局,是有他的特定的,一些規矩的,所以說上面很鬆散很滿,下面某一個角很聚,然後在某一個地方再留出一塊白。

這樣的話,大家看了這張畫,就特別特別的舒服。

這張畫呢,我就簡單的跟大家聊到這。

下面呢,我們講一講這個昨天很多朋友跟我說,要畫線描這個事兒啊。

昨天因為講的不是特別細緻,今天的我跟大家稍微講得細點兒。

第一個,很多朋友講到拓稿。

拓稿啊是這樣啊,很多人覺得宣紙拓到這個稿子上啊,看不清楚,有種很簡單的方法,你把你的稿子貼到你們家的玻璃上,白天的時候貼到玻璃上。

完了之後再把宣紙也蒙到這個稿子上,也拓的玻璃上,這個時候就能看得很清楚了,那個玻璃的相當於一個投影的拷貝台一樣,就能用鉛筆勾的很清楚了。

還有呢,朋友跟我說,勾線的時候會很洇。

它是這樣,你在勾的時候啊,我覺得一開始啊,你還是不要去直接開始拓稿勾線。而一開始先用這個,宣紙啊,在宣紙上先勾,勾一下感覺,焦濃重淡墨的墨,試一下是吧,之後用濃墨開始勾這個呢,我給大家發幾張圖,大家可以看一下。

像這種,就是我的學員,我跟他們說啊,一開始他們跟我學畫畫的時候,學勾線,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先用這種,先勾這種。

勾了之後呢,然後熟練了之後我看完之後過關了之後,他們再開始勾這個圖,然後拓稿再開始勾。

像這兩張呢,就是他們呃,開始勾了,第一張,第一張就勾的都不是特別好,然後有很多東西需要改進。

然後經過三到四天的訓練,他們就畫成了下面的水準,我給大家看一下啊,下面的水準就還是可以的。

像這種水準,基本上就是只畫了三天到四天。這個沒有給大家摻任何水分。

就是畫了三天到四天,基本上能掌握線條的一個均勻度和一個彈性。用生宣畫呢,其實我們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畫的勻一些,好到熟宣上再畫啊。

大家畫的時候呢,一定要看稿子,把稿子看清楚,完了之後呢,再開始拓稿。

拓稿的時候,畫每一筆也看一下,特別是比如說畫這種玉蘭,玉蘭花瓣的話,那起筆就是釘頭鼠尾,大家要把這個一定掌握好。

還是大家去看稿子,然後試的時候呢,肯定開始劃到生宣上的時候肯定會洇,而且會洇的很厲害,就是一個是要麼就墨少一點兒,要麼就是墨幹一些,水少一些這個跟。

這個需要大家根據現場的調墨的一個情況,然後來自己把握。

還有呢,就是有一些小的技巧,這個只能根據,看到大家畫的一個情況,完了之後呢,才能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一個分析和指導。

但是從整體來說呢,我建議大家,多看,看完之後呢,就開始找對方法,多練,還有在勾線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就是毛筆立起來,要中鋒用筆啊。

而且勾線的時候不能著急,要行雲流水,但是呢,還要像這個,老僧入定一樣,比較穩才可以。

那我們今天的小二畫嘮就到這兒了,明天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