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河南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名字“一讀就錯”!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生過重大歷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 這些城市, 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當時的經濟重鎮;有的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有的因為擁有珍貴的文物遺跡而享有盛名。 其中, 就河南省浚縣來說, 就和洛陽、鄭州、開封等城市一樣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並且, 對於浚縣這一地名, 大部分人都容易錯。

首先, 針對浚縣的“浚”字, 很多人容易誤讀成(jùn), 不過其在這裡的正確讀音為(xùn)。 進一步來說, 對於浚這個漢字, 念jùn的時候主要表示疏通, 挖深的意思, 本義是從水中挹取, 如“浚溝渠”。 作在地名中念作xùn, 如河南省的浚縣。 浚縣隸屬河南省鶴壁市, 鶴壁市為河南省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在地理位置上, 浚縣位於河南北部, 東經114°11, 北緯35°54。 北距首都北京548公里, 南至省會鄭州165公里。

就浚縣的建制歷史來說, 西元1115年, 北宋設立浚州, 州治在浮丘山顛, 轄黎陽縣、衛縣。 宣和二年(1120年), 湯陰縣屬浚州, 旋複屬相州。 西元1129年, 金國佔據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區後, 河北路分為東西兩路, 浚州屬河北西路。 元朝這一歷史階段, 推行行省制, 浚州屬中書省(腹裡)真定路, 省黎陽縣、衛縣入州。

至元二年(1265年), 改屬中書省大名路。 西元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浚州降為縣, 始稱浚縣, 縣治徙浮丘山東北平坡。 由此, 浚縣的建制歷史已經超過600年了。

最後, 當然, 在河南省的各個縣中, 600年的建縣歷史不算非常悠久。 但是, 對於浚縣來說, 之所以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主要還是在於浚縣境內名勝古跡眾多, 浚縣古城內的大運河浚縣段、黎陽倉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浚縣大佛是"全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 浚縣泥咕咕被中國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 浚縣作為河南省鶴壁市的下轄縣, 下轄1鄉6鎮4個街道, 總面積達966平方公里, 總人口約為67萬人, 其人口在河南省各個縣中排名靠中間。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