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證券時報新年獻詞丨芳華2018

親愛的讀者, 這是2018年《證券時報》第一次與你相見。 願新年的陽光灑在你身上, 溫暖你, 照亮你的前程。

剛剛過去的2017年, 是濃墨重彩的一年, 是靜水流深的一年, 也是承前啟後的一年。 黨的十九大描繪出新的宏偉藍圖, 使億萬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更為堅定。

這一年, 雄安新區定位千年大計,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 防風險治亂象貫穿始終。 “一帶一路”倡議深入落地, “1+3+7”自貿區向縱深推進, 互聯互通機制平穩運行, 對外開放工作蹄疾步穩。 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初心,

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宏觀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這一年, 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迅猛更迭, AlphaGo與圍棋高手巔峰對弈讓人工智慧技術大放異彩, 也帶來了人類是否會被取代的集體追問;共用單車、網路購物、互聯網金融等“新時代發明”創造便利的同時, 也發酵了樂視危局、網貸亂象等問題, 帶來資本與科技如何更為有效、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思考。 大潮當前, 傳統行業以變應變, 積極擁抱前沿科技, 以斷臂求生的勇氣促轉型, 謀發展。 二者結合將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讓人充滿期待。

這一年, 資本市場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的理念深入人心, 市場穩中有進, 投資生態改善。 A股闖關MSCI歷時4年後終獲成功,

豎起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新里程碑;新股發行實現常態化, “IPO堰塞湖”得到有效疏通, 發行和重組嚴格審核強化了仲介機構職責, 助力資本市場保質保量服務實體經濟;稽查執法疏而不漏, 監管效能提升, 讓作奸犯科者難以藏身。

回首過往, 獲得感實實在在;放眼當下, 緊迫感撲面而來。 中國社會正經歷著巨大而深刻的轉型, 中國經濟也正謀劃著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的漂亮轉身。 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 映射出消費升級背景下的發展短板, 高端製造業與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制約著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國內各項改革步入深水區和攻堅期, 矛盾凸顯。 縮小貧富差距、平抑高房價、降低債務杠杆、防治污染等難啃的硬骨頭仍不少,

需要真抓實幹, 久久為功。 國際國內金融領域的“黑天鵝”和“灰犀牛”仍環伺左右, 需要嚴防死守, 容不得半點大意。

2018年, 正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證明, 發展中的問題終究要靠發展來解決。 過去幾十年, 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 同時,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環保等所帶來的問題也逐漸顯露, 唯有提高發展品質才能一一化解。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明確了推動高品質發展這一根本要求, 為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提供了思想引領和實踐推動力。

頂層設計的大開大闔, 以磅礴之力塑造著市場;市場的上下起伏, 又牽動著各個主體的切身利益。

國際金融危機殷鑒不遠, 全力防範重大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 促進金融回歸本源, 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更有力地保護老百姓的利益, 將會是今年中國經濟金融領域貫穿始終的主線。

中國股市投資者數以千萬計, 主機板和新三板上市公司超過萬家, 涉及的市值和財富更是以數十萬億計。 面對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和保護好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兩大重任, 監管者必須精准拿捏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 保持創新與規範的平衡。 展望2018年的資本市場, 全力維護市場穩定運行依然是重中之重, 同時發行與並購重組制度改革、新三板市場改革、推進雙向開放、推動科技監管等課題也將漸次展開。 在新的市場生態下, 價值投資牽引的“慢牛”行情會否應約而來,

值得廣大投資者瞪大眼睛, 屏息以待。

巨變當前, 大浪淘沙。 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雖然都是渺小的, 但正是每一個個體的豐盈人生, 才成就了時代的恢弘斑斕。 在新的一年裡, 我們願與你一起書寫歷史的底稿, 感受資本市場的脈動, 守望時代的變遷, 用堅實的行動, 讓中國經濟風景線更添芳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