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法書欣賞」明 · 張瑞圖 行草書《張九齡詩》

【法書欣賞】

明 · 張瑞圖 行草書《張九齡詩》

明 張瑞圖 行草書《張九齡詩》 水墨綾本 瀚海2011春拍

尺寸 205×55cm

創作年代 1627年作

作品鑒賞

張瑞圖 , 字長公,

號二水, 又號白毫庵主, 晚稱果亭山人。 福建晉江人,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 官至大學士, 善畫山水, 尤工書, 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並稱“明四家”。 行草書氣魄宏大, 筆勢雄偉。

此幅行草書《張九齡詩》, 署有天啟丁卯的年款, 是張瑞圖成熟的風格, 體現了其用筆淩厲迅疾, 結字奇崛方峭的典型特徵。 技法熟練果斷, 氣勢淋漓, 點畫、字形之間的呼應及筆勢協調, 章法上字距緊密, 行距疏遠, 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張瑞圖書法傳世作品較多, 但如該幅字數之多, 風格之強的真跡, 則為少見。

張瑞圖的書法, 行草多採用三豎行的“流行樣式”, 此作因字數較多, 故一改而為四行書寫, 並另起落款, 使整幅字在其亂頭粗服、淩厲勁峭的大風格之中更帶有密集的特徵。

整幅字數較多卻一氣呵成, 用他獨特的方折用筆。 急如旋風, 尖筆直入, 輕掃急斫, 如風檣陣馬。 此幅具縱向奔流氣勢, 特別強調橫勢的筆法和結構;在以中鋒使轉為傳統技法的草書中, 特別強調直入平出的側鋒和銳利方便的折筆。 整幅作品大小錯雜, 奇姿百出, 粗頭亂服, 一任自然。 筆法硬峭縱放, 結體拙野狂怪, 佈局犬齒交錯, 氣勢縱橫淩厲, 構成強烈的力感、動盪的氣勢, 確屬奇而逸, 時人贊為“奇恣如生龍動蛇, 無點塵氣”。 體現出他于書法上大膽創造的精神, 也表現出鮮明、奇逸的個人面目。 近人張宗祥《書學源流論》評述:“明之季世, 異軍特起者, 得二人焉:一為黃石齋(黃道周), 肆力章草, 腕底蓋無晉唐, 何論宋、元;一為張二水(張瑞圖),
解散北碑以為行、草, 結體非六朝, 用筆之法則師六朝。 此皆得天獨厚之人。 ”

張瑞圖的書法確不同於柔媚時尚, 而別具“奇逸”之態。 以此幅為例, 可明顯的看出, 張瑞圖不滿足于傳統而“常規”的寫法, 卻是以一種生拗的意趣作導向, 使筆只在露尖的側鋒上作橫截翻折的動作, 從而造成一種激蕩跳躍的聲勢和劍走偏鋒的感覺。 拓展了用鋒的新變化, 清?梁巘《承晉齋積聞錄》曰:“張二水書, 圓處悉作方勢, 有折無轉, 于古法為一變。 ”客觀的道出了張氏的獨特書法特點。

此幅字還可以從中看出他從六朝北碑中汲取了雄勁峻厚的筆法。 起筆處或露鋒直接切入, 或尖筆發勢起筆, 而行筆則以挫為主, 頓挫結合;以撐為主,

起伏跳躍, 撐中有轉, 筆劃伸展。 寫來斜傾出險, 險中求正。 整幅作品氣勢宏大、逼人, 緊峭中求險峻, 跳蕩處不失渾厚, 空間的分佈在飛揚的筆鋒中有著音樂般的律動, 令人百看不厭。 結構上以方整的橫勢為主, 便於左右作勢, 而兼有長豎筆放縱的結構, 因此具有縱橫捭闔、無拘無束、隨意所如的特點。 這種結構上的參差錯落使得整幅字具有變化不居的生動面貌, 一字書寫完畢, 下字隨即應勢而發, 牽扯映帶也不拘常法, 時常具有新意和個性化的特徵。 章法上以直式縱貫為主, 在直線式的大章法中, 以上下字的或大或小或縱或斂, 或橫展或方整為呼應, 有時筆斷意連有時牽絲縈帶, 均能操縱自如, 而又極具變化。 同他或古樸或縱肆的結構一起,
使整幅字具有獨特的韻律。

張瑞圖於這幅字中, 表現出他天才的書法悟性和深厚的筆墨功夫, 更可貴的是他獨特的書法面貌具有不同時流的創新精神。 他不屑於技術層面的扭捏作態, 書作能顯示出凝重而又方勁的品位來。 在他濃墨淋漓的揮灑中, 同時又顯現出一種流動的冷豔、靜寂的冷漠。 這種革新的精神頗有楚調自歌, 不謬風雅的特徵, 他在自己的藝術王國中孤獨、果敢的行進。 正是這種孤獨的藝術獨創精神使他與歷史上各大書家面目不同, 而獨立於書壇, 因此在他身後產生了較大的反響。 他的這種以怪誕、狂狷為美的書風, 在明末清初風行一時。 張瑞圖在“晚明四家”中獨標風範, 堪稱創新派中的佼佼者。 書論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明確指出:“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張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又說:“王覺斯、張二水字是必傳的。其所以必傳者,以其實有一段蒼老氣骨在耳。”這對張瑞圖來說,是比較冷靜和公允的評價。

書法界一般以天啟丙寅年以後為張氏書風成熟時期,而此幅署有天啟丁卯年款的張氏書法,便是其變法而成自己面目的代表作品。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書論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明確指出:“明季書學競尚柔媚,王、張二家力矯積習,獨標氣骨,雖未入神,自是不朽。”又說:“王覺斯、張二水字是必傳的。其所以必傳者,以其實有一段蒼老氣骨在耳。”這對張瑞圖來說,是比較冷靜和公允的評價。

書法界一般以天啟丙寅年以後為張氏書風成熟時期,而此幅署有天啟丁卯年款的張氏書法,便是其變法而成自己面目的代表作品。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