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獨幕」|曾靜萍 返本開新 傳承戲曲的必經之路

“如果這一生, 你一定要聽一齣戲, 那麼, 就選梨園戲吧。 ”在網上查梨園戲, 一不小心點開了雪小禪的博客, 看到了這句話, 心念一動。

圖片來源於網路

梨園戲,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劇種呢?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的它, 會有怎樣的唱詞和行頭呢?沒有看過梨園戲的人, 其實很難想像。 而對看過又能欣賞的人來說, 梨園戲, 和我們所熟知的京劇相比, 它更溫婉可親;和昆曲相比, 它又有些活潑俏麗。

圖片來源於網路

梨園戲, 發源于宋元時期的泉州, 與浙江的南戲並稱為“搬演南宋戲文唱念聲腔”的“閩浙之音”。 因較好地傳承了古音古韻和特有曲牌, 梨園戲頗有古意民風。

機緣巧合, 在初冬時的北大百年講堂, 第一次看到梨園戲, 並連續兩晚欣賞到曾靜萍老師的《禦碑亭》和《朱買臣》。 看完之後覺得實在是很幸運, 更是驚歎於梨園戲的精緻。

圖片來源於網路

《禦碑亭》出自《今古奇觀》, 是一出被很多劇種演繹過的傳統劇碼, 戲迷們並不陌生, 但在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所演繹的梨園戲裡, 它有了一種不同凡響的韻味和魅力。 一部劇, 三個人, 人物和舞臺設計都極為乾淨俐落, 頗有古畫留白式的意境。 曾靜萍老師在其中飾演孟月華, 林蒼曉老師飾演王有道、張純吉老師飾演柳生春, 將一個發生在明代的男女通宵同在禦碑亭避雨的故事演繹得扣人心弦, 又有新意。 劇本文辭非常優美典雅, 很有湯顯祖《西廂記》的文雅風韻, 像“美滿之時何曾美滿, 堅定之時何曾堅定”、“那落花流水雨紛紛,

回得去麼”、“兩心岐, 不可期。 回首縱有意, 回首有何益。 來去兮休牽念, 一別兩寬各歡喜”等等, 演了這麼久, 依然記憶猶新。 而且演出節奏汲取現代特色, 明快乾淨, 幾乎無一處拖遝、多餘, 一些舞臺細節設計也讓人驚豔。 聲音製作師在舞臺一側用篩子篩黃豆來製造下雨聲, 很是有趣。 孟月華繡花初時昏暗的燈光, 後來漸漸明亮, 人物的每一細節在漸漸明亮的燈光中凸現出來, 讓人沉浸其中, 不知身在戲中。 梨園戲的精緻, 在此劇中可謂是演繹得淋漓精緻。 其唱腔韻律之美、科步形體之美, 令人歎為觀止。 猶記得演員謝幕後, 同排的一位20餘歲的小女生對朋友說:“我說好看吧, 絕對不虛此行。 ”

《禦碑亭》劇照

《禦碑亭》是文雅戲, 也是梨園戲的新編劇碼。 而《朱買臣》是梨園戲的傳統劇碼, 有著特有的民間生活的煙火氣。 《朱買臣》的故事出自班固的《漢書》, 其中覆水難收的典故就是來自他休妻的故事。 曾靜萍老師飾演朱買臣妻子崔氏, 一展潑辣性格, 將一個嫌貧愛富的古代下層女性演得活靈活現。 其劇詞保留了濃郁的方言本色,其中民情民風的展示,古樸原始,尚存宋元南戲的風貌。雖然朱買臣休妻後兩人又複合的情節與史實不符,略顯突兀,卻反映了戲劇幾百年來追求大團圓的民間呼聲,保持了傳統。

《朱買臣》劇照

說起梨園戲的今天,曾靜萍老師可謂是功不可沒。她本人因表演精湛兩次成為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是梨園戲極為重要的名家名角,在傳承和完善發展梨園戲方面,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身為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曾靜萍在搶救、傳承、發展梨園戲藝術傳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曾靜萍

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從事戲曲藝術40多年,在與梨園戲摸爬滾打這麼長時間,曾靜萍太知道梨園戲傳承的不易了。返本開新,是曾靜萍在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制定的辦團理念。在接受我們採訪時,曾老師坦言,傳承是不簡單的,其中對傳統的理解及對傳統根基的理解極為重要,只有梳理通了,捕捉到梨園戲的根本和經典,才有權利去傳承,去完善。她說:“要把這個劇種最根基的東西弄清楚,再發展新的劇碼,就絕對不會走樣,也才有足夠的底氣來駕馭新的劇碼。而唯有如此,劇碼的那種藝術感覺才能滲到你所有的創作裡。”

曾靜萍

曾老師告訴我們,梨園戲的表演,哪怕是一些折子戲,目前也都已經流逝了。現在他們所做的已經沒有太多的表演程式,但是有劇本、有曲子的那些戲,要重新立在舞臺上,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論證,包括內行人的論證、觀眾的論證和專家的論證。一個戲演一段時間,能否在舞臺上存活下來,甚至做成留給後人的一個版本,是很難的,是不容易的。而目前能做梨園戲的相關人才又極為缺乏。

今天,在曾靜萍和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的影響下,很多人瞭解並喜歡上了梨園戲。對此,曾老師認為,“對於戲曲,我們演員要有一顆虔誠的心。梨園戲這種類型的戲曲,有著很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不可能走得很快。它唯有做得精緻,演員表達好了,才能贏得觀眾的喜愛和尊重。”

曾靜萍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梨園戲,一定記得別錯過它的精彩,也別錯過這位對戲曲真誠、虔誠的梨園皇后曾靜萍。

獨幕 完整版

正在上演獨家直播

正在上演《獨幕》

帷 幕 內 外 從 容 前 行

其劇詞保留了濃郁的方言本色,其中民情民風的展示,古樸原始,尚存宋元南戲的風貌。雖然朱買臣休妻後兩人又複合的情節與史實不符,略顯突兀,卻反映了戲劇幾百年來追求大團圓的民間呼聲,保持了傳統。

《朱買臣》劇照

說起梨園戲的今天,曾靜萍老師可謂是功不可沒。她本人因表演精湛兩次成為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是梨園戲極為重要的名家名角,在傳承和完善發展梨園戲方面,更是不可或缺的人物。身為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曾靜萍在搶救、傳承、發展梨園戲藝術傳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曾靜萍

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從事戲曲藝術40多年,在與梨園戲摸爬滾打這麼長時間,曾靜萍太知道梨園戲傳承的不易了。返本開新,是曾靜萍在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制定的辦團理念。在接受我們採訪時,曾老師坦言,傳承是不簡單的,其中對傳統的理解及對傳統根基的理解極為重要,只有梳理通了,捕捉到梨園戲的根本和經典,才有權利去傳承,去完善。她說:“要把這個劇種最根基的東西弄清楚,再發展新的劇碼,就絕對不會走樣,也才有足夠的底氣來駕馭新的劇碼。而唯有如此,劇碼的那種藝術感覺才能滲到你所有的創作裡。”

曾靜萍

曾老師告訴我們,梨園戲的表演,哪怕是一些折子戲,目前也都已經流逝了。現在他們所做的已經沒有太多的表演程式,但是有劇本、有曲子的那些戲,要重新立在舞臺上,是要經過很長的一段論證,包括內行人的論證、觀眾的論證和專家的論證。一個戲演一段時間,能否在舞臺上存活下來,甚至做成留給後人的一個版本,是很難的,是不容易的。而目前能做梨園戲的相關人才又極為缺乏。

今天,在曾靜萍和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的影響下,很多人瞭解並喜歡上了梨園戲。對此,曾老師認為,“對於戲曲,我們演員要有一顆虔誠的心。梨園戲這種類型的戲曲,有著很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不可能走得很快。它唯有做得精緻,演員表達好了,才能贏得觀眾的喜愛和尊重。”

曾靜萍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梨園戲,一定記得別錯過它的精彩,也別錯過這位對戲曲真誠、虔誠的梨園皇后曾靜萍。

獨幕 完整版

正在上演獨家直播

正在上演《獨幕》

帷 幕 內 外 從 容 前 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