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宋徽宗趙佶|中國歷史上藝術成就最高的皇帝

“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 ”這是岳飛《滿江紅》中的名句。 這裡的“靖康恥”說的是宋朝的“靖康之變”——金兵抓走了宋朝的兩位皇帝, 滅了北宋。 這兩位皇帝中有一位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1135),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 宋朝第八位皇帝。 先後被封為遂甯王、端王。 哲宗於西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 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 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 在位26年, 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 終年54歲, 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裡處)。

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 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超越。

這種瘦金體書法, 挺拔秀麗、飄逸犀利, 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 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 傳世不朽的瘦金體書法作品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 此後八百多年來, 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 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2012年1月2日, 在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有限公司主辦的“清花歲月”跨年拍賣會上, 備受關注的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拍出了1.4億元天價。

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是中國書法史上的赫赫名跡,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縱30.9釐米、橫322.1釐米, 朱絲界欄, 素箋本, 書法落款亦為“崇甯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 並有大量鑒藏印如“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安儀周家珍藏”等。

宋徽宗的簽名堪稱甚有特點。 像一個“天”字但是這“天”字的第一筆又和下面的有一段距離。 其意為“天下一人”。

宋徽宗趙佶創造的“瘦金書”頗得歷代書家重視, 用這種字體書寫的崇甯大觀等錢幣是收藏家至愛的珍品。 《書史會要》評價說:“徽宗行草正書, 筆勢勁逸, 初學薛稷,

變其法度, 自號瘦金書, 意度天成, 非可以形跡求也。 ”他的繪畫重視寫生, 尤善畫花鳥畫, 極強調細節, 以精工逼真著稱。

宋徽宗趙佶不僅擅長繪畫, 而且在書法上也有較高的造詣。 趙佶書法在學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 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瘦金體”, 瘦挺爽利, 側鋒如蘭竹, 與其所畫工筆重彩相映成趣。

瘦金書的意思是美其書為金, 取富貴義, 也以挺勁自詡。 趙佶傳世的書法作品很多, 楷、行、草各種書法作品皆流於後世, 且筆勢挺勁飄逸, 富有鮮明個性。 其中筆法犀利、鐵畫銀鉤、飄逸勁特的《穠芳依翠萼詩帖》為大字楷書, 是宋徽宗瘦金書的傑作。

宋徽宗瘦金體的獨特藝術個性為後人競相仿效, 開創了一大流派的書體。

在書法上,

趙佶起初學的是黃庭堅, 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 並雜揉各家, 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 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體”, 既有“天骨遒美, 逸趣靄然”之感, 又有強烈的個性色彩, 如“屈鐵斷金”。 特點是筆劃瘦細而有彈性, 尾鉤銳利, 運筆迅疾。 字一般呈長形, 張弛有度, 有一種秀美雅致、舒暢灑脫的感覺, 而且通篇法度嚴謹, 一絲不苟。 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 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 此後儘管學習這種字體的人很多, 但能得到其神韻的卻寥若晨星, 這足以見證趙佶的書法功力。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 筆跡瘦勁, 至瘦而不失其肉, 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 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 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此書體以形象論, 本應為“瘦筋體”。 以“金”易“筋”, 是對禦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劃瘦硬, 初習黃庭堅, 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 並雜糅各家, 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 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 影響頗大。 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 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 所謂“天骨遒美, 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 所謂“如屈鐵斷金”。

這種書體, 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 未曾出現過。 褚遂良的瘦筆, 只是小部分相同, 大部分則不一樣。 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 可以說是最接近的。 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 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 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 趙佶已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當然也不是別人易於仿造的。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趙佶的“瘦金書”,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正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僅憑這一方面的成就,趙佶足可列於歷史上書家之林。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中記載:“徽宗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貫《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清梁章钜《歸田瑣記·小李將軍畫卷》:“浦城周儀軒運同,家藏舊畫,卷首有宣和瘦金書‘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圖’九字一條,下有禦押。”趙孟頫這樣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

“瘦金書”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劃,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這種瘦筋的字正適合題在他的工筆劃上,與畫筆相呼應。他作為兼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藝術家,把書法與繪畫做了很重要的融匯,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書畫新局面,並影響後世而綿延於今。

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成就最高的皇帝。他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佳話。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畫深山寺院飛簷,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凡此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宋徽宗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並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推動和宣導作用。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故宮博物院

徽宗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書畫,與駙馬都尉王詵、宗室趙令穰等畫家往來。即位以後,在書畫方面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並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過重要貢獻,其中之一就是對於畫院的重視和發展。他于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以招攬天下畫家。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詩句作為考題。考入後按身份分為“士流”和“雜流”,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養,並不斷進行考核。入畫院者,授予畫學正、藝學、待詔、祗侯、供奉、畫學生等名目。當時畫家的地位顯著提高,在服飾和俸祿方面都比其他藝人為高。

宋徽宗趙佶 行書蔡行敕卷

有如此優厚的待遇,加上作為書畫家的徽宗對畫院創作的指導和關懷,使得這一時期的畫院創作最為繁榮。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並且將宮內書畫收藏編纂為《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成為今天研究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還親自出題,留下了“踏花歸來馬蹄香”的佳話:一日,趙佶踏春而歸,雅興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這裡“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面面相覷,無從下筆。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裡捏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面沾著幾片花瓣,但都表現不出“香”字來。獨有一青年畫匠奇思傑構,欣然命筆。畫構思很巧妙:幾隻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踏花歸來,馬蹄還留有濃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大贊:“妙!妙!妙!”接著評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的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如。

趙佶《鴝鵒圖軸》南京博物院藏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禦注道德經》、《禦注沖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

趙佶草書紈扇

俗語十道九醫;道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扮演了地方醫療機構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元代脫脫撰寫《宋史》,在寫到《徽宗紀》的時候,不由得擲筆長歎:“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當然也不是別人易於仿造的。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

趙佶的“瘦金書”,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正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推崇的那樣:“筆法追勁,意度天成,非可以陳跡求也。”僅憑這一方面的成就,趙佶足可列於歷史上書家之林。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中記載:“徽宗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元柳貫《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清梁章钜《歸田瑣記·小李將軍畫卷》:“浦城周儀軒運同,家藏舊畫,卷首有宣和瘦金書‘唐李昭道海天旭日圖’九字一條,下有禦押。”趙孟頫這樣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

“瘦金書”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劃,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這種瘦筋的字正適合題在他的工筆劃上,與畫筆相呼應。他作為兼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藝術家,把書法與繪畫做了很重要的融匯,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書畫新局面,並影響後世而綿延於今。

趙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成就最高的皇帝。他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新的創意佳話。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畫深山寺院飛簷,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凡此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展。宋徽宗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並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推動和宣導作用。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平生著作極多,都散佚無存。

趙佶《芙蓉錦雞圖軸》故宮博物院

徽宗未做皇帝之前,就喜好書畫,與駙馬都尉王詵、宗室趙令穰等畫家往來。即位以後,在書畫方面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並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過重要貢獻,其中之一就是對於畫院的重視和發展。他于崇寧三年(1104年)設立了畫學,正式納入科舉考試之中,以招攬天下畫家。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詩句作為考題。考入後按身份分為“士流”和“雜流”,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培養,並不斷進行考核。入畫院者,授予畫學正、藝學、待詔、祗侯、供奉、畫學生等名目。當時畫家的地位顯著提高,在服飾和俸祿方面都比其他藝人為高。

宋徽宗趙佶 行書蔡行敕卷

有如此優厚的待遇,加上作為書畫家的徽宗對畫院創作的指導和關懷,使得這一時期的畫院創作最為繁榮。在他的指示下,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並且將宮內書畫收藏編纂為《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成為今天研究古代繪畫史的重要資料。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還親自出題,留下了“踏花歸來馬蹄香”的佳話:一日,趙佶踏春而歸,雅興正濃,便以“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在御花園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畫考。這裡“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許多畫師雖有丹青妙手之譽,卻面面相覷,無從下筆。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裡捏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面沾著幾片花瓣,但都表現不出“香”字來。獨有一青年畫匠奇思傑構,欣然命筆。畫構思很巧妙:幾隻蝴蝶飛舞在奔走的馬蹄周圍,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踏花歸來,馬蹄還留有濃郁的馨香。宋徽宗俯身細覽,撫掌大贊:“妙!妙!妙!”接著評道,“此畫之妙,妙在立意妙而意境深。把無形的花‘香’,有形的躍然於紙上,令人感到香氣撲鼻!”眾畫師一聽,莫不驚服,皆自愧不如。

趙佶《鴝鵒圖軸》南京博物院藏

徽宗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並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校勘道籍,政和年間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禦注道德經》、《禦注沖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遊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

趙佶草書紈扇

俗語十道九醫;道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扮演了地方醫療機構的角色。宋徽宗在地方上大建宮觀,他的一個想法就是把當時先進的醫療送到基層——是他作為道君皇帝的惠政之一。

元代脫脫撰寫《宋史》,在寫到《徽宗紀》的時候,不由得擲筆長歎:“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