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最令人難忘的十部諜戰劇盤點 你看過幾部?你認為哪一部排第一?

諜戰劇作為中國電視劇園地中一支異軍突起的力量, 近年來可謂佳作不斷, 好評如潮, 湧現了《潛伏》、《暗算》、《黎明之前》等一批既叫好又叫座, 既有情節設計上的引人入勝, 又有著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豐富思想內涵的作品。 當然, 模仿、跟風之作也多如過江之鯽。 這裡不揣冒昧就個人所見、記憶所及, 列出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十部諜戰劇, 若有遺漏, 還望莫笑。

第一名:《潛伏》(2007)。 由姜偉編劇執導, 孫紅雷、姚晨主演的這部30集大戲堪稱有史以來諜戰臥底劇的巔峰之作。 該劇將余澤成這樣一個我黨在敵特機關要害部門的臥底從被策反到潛伏、執行各項秘密任務直到繼續深潛臺灣的整個過程講述得絲絲入扣、合情合理, 並巧妙地將劇情進展與國共較量大時代背景下的一系列真實的歷史事件如國共和談、戴笠之死、平津大戰、撤退臺灣等融合在一起, 營造了一種高度逼真的歷史氛圍。

除了表現余澤成、左蘭、翠萍等戰鬥在秘密戰線的我諜報人員的過人的膽識機智外, 劇中還深入挖掘了這批特殊人物的內心世界, 展示了在不動聲色的智鬥環節中暗藏在人物內心的巨大感情波瀾, 在真實的人性描繪之中讓英雄忘我的獻身精神顯得更為難能可貴。 同時, 該劇還通過對國民黨情報系統內部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及社會上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動刻畫, 深刻地揭示了國民黨在內戰中最後失利的歷史必然。 正因為有了如此絲絲入扣的情節設計、高度還原的歷史氛圍、內在真實的人性衝突和栩栩如生的性格群像, 使《潛伏》擁有了異常飽滿的文化內涵、超乎尋常的人性深度和歷史高度,
從而大大超越了一般諜戰劇的層次, 進入到文化經典的殿堂。 可以說, 《潛伏》在諜戰劇中絕對前無古人, 後來者中不但如《地上地下》這樣比較成功的模仿者難望其項背, 即便如當前熱播的《黎明之前》這樣不可多得的佳作, 也無法超越, 因為畢竟有《潛伏》珠玉在前。

第二名:《暗算》(2006)。 這部34集的電視劇由茅盾文學獎得主, 開創了特情小說這一獨特題材的作家麥家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 講述了“聽風”、“看風”、“捕風”等三個發生在不同年代的故事, 分別代表了我秘密情報系統的三個不同的部門(偵聽、破譯和臥底行動), 幾乎是一次情報工作的百科全書式的展示。 作品講述了安在天、瞎子阿炳、黃依依、錢之江等一批特情人員傳奇式的業績、性格和命運, 突出表現了諜報工作高度的專業性和對人類智力的極大考驗, 因而帶有很強的揭密性質。 作品的另一大動人之處還在於揭示了這些天才人物傳奇的背後, 所面臨的普遍的共同的人性困窘以及由此落差而導致的悲劇命運。

《暗算》改變了過去的地下特情片中著重渲染英雄人物的崇高革命理想和堅強意志的傳統, 而是更加著力於表現敵我之間智力與專業技能的較量。 當然, 這也是近年來諜戰劇的一個普遍趨勢, 即將過去的高大全式的意識形態英雄變為有著人性弱點的智力超人, 《暗算》在這方面可說達到了極致。 這是《暗算》最精彩的奧秘所在。 此外《暗算》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 對革命理想年代的懷舊感也是該劇的看點之一。 當然, 被重新詮釋的英雄主義革命故事雖然淡化了意識形態而更富於人情色彩, 但也由於過分強調人物在智力上的超天才, 使得該劇在歷史的厚度上顯得比《潛伏》稍有不如。 柳雲龍的個人才華在《暗算》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並直接導致後來《功勳》、《東風雨》等類似的優秀作品的創作。

第三名:《黎明之前》(2010)。如同《暗算》捧紅了一個柳雲龍,《潛伏》讓孫紅雷走上自己演藝事業的巔峰,而《黎明之前》也註定會讓同樣大器晚成的吳秀波一躍而入一流明星的行列。在《潛伏》之後,人們懷疑臥底諜戰劇還能否再有突破?《黎明之前》的出現再次讓人眼前一亮,讓人在對《暗算》、《潛伏》的高山仰止之餘,看到另闢蹊徑式的突破可能。《黎明之前》保持了與《潛伏》、《暗算》同樣精良的製作水準,在人物塑造上劉新傑以真亂假的自然外露與安在天的精華內蘊和余澤成的大智若愚可說是各有千秋。《黎明之前》借鑒了希區科克式的美國懸念劇的敘事技巧,在情節設計的精巧上似乎比《潛伏》猶有過之,雖然《黎明之前》中劉新傑完成的任務不如《潛伏》中的余澤成那麼多,但敵我之間的較量卻顯得更為驚心動魄和極度慘烈。因此,在可看性上,《黎明之前》絕不輸與《暗算》和《潛伏》,但是由於其故事主要集中在軍情八局內部這個狹小的範圍以及解放前夕的一段極短的時間中,因此在歷史厚度的展現和視角的豐富性上似乎不如另外兩部戲,劇本上顯得單薄了些,但也因為如此,而在諜戰心理戰等方面表現得更加純粹和用心。

第四名:《誓言無聲》(2002)。這是一部擁有濃厚的懷舊情結的諜戰劇。作品描繪和講述了在20世紀60年初的一段鮮為人知的隱秘故事,不但在題材上幾乎完全再現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著名的反特電影的內容,而且在表現形式和服裝道具等方面都高度還原當時的歷史細節。同時該劇有意淡化了當年過分濃烈的階級鬥爭氛圍和意識形態氣場的宣揚,而代之以為國家安全盡忠職守、嚴守秘密和無私奉獻這些能夠為當今人們所普遍接受的主流價值觀。作品保持了傳統偵破片中驚險離奇、撲朔迷離、推理嚴謹、引人入勝的特點,同時融入了人物的愛情、親情和友情等新的視角,從而以極為溫情的筆調為當年國安戰線上一代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譜寫了一曲新的讚歌。劇中除了反特鬥爭的情節主線,還安排了夫妻、父女之間的感情糾葛的副線,兩條線索交織並行,並從駱戰等年輕一代的視角,表達了對老一輩忠誠、執著的犧牲精神的敬意。這種新的詮釋視角和對歷史的溫情敬意,使本劇贏得了新老觀眾的共同喜愛。《誓言無聲》直接引發諜戰劇中懷舊風的濫觴,而導演毛衛甯後來的作品《數風流人物》(2006)、《誓言永恆》(2009,《誓言無聲》的續集)則完全延續了《誓言無聲》的成功模式。

第五名:《對手》(2008)。嚴格來說《對手》已經不能算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諜戰劇,因為它的劇本容量、氣魄和野心都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單純的諜戰劇,毋寧說這是一部有很多諜戰情節的歷史劇。《對手》在演員陣容上動用了兩岸多位大腕級明星押陣,如趙文瑄、馮遠征、黃維德、劉德凱等在劇中都有精彩的表演。《對手》試圖通過中日之間、國共之間諜戰對手的命運的描述,反映折射出八年抗戰前後中日之間、國共之間錯綜複雜的衝突較量和恩怨情仇,從而使該劇具有一種全景史詩般的氣勢。但也由於這種宏大的戰爭歷史的描繪和過分龐雜的線索而使主要人物的刻畫上顯得力度分散,不如以上幾部單純的諜戰劇中人物形象那麼鮮明。但即使如此,黃維德在劇中的演出,已經讓人看到日後他在《三國》中周瑜的那份風采。

第六名:《英雄無名》(2008)。《英雄無名》的主人公閻寶航是歷史上中共在國民黨高層內部最重要的內線之一,獲取了許多極為重要的戰略性情報(如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關東軍在東北的部署、國民黨向我中原解放區的進攻等)。諜戰題材的拍攝高手毛衛甯導演將這部反映歷史人物的傳記片拍成了諜戰劇,將歷史題材與諜戰設計相結合,暗合了諜戰劇的成功經驗,結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唐國強一改近年來毛澤東專業戶的形象,出演閻寶航一角,儘管身上還未完全擺脫毛澤東的影子,但是閻寶航作為政治活動家和國民黨高參雍容華貴的氣度和上流社會的大家風範還是得到了較好的演繹。

第七名:《永不消逝的電波》(2010)。該劇翻拍自1958年著名影星孫道臨主演的經典影片,而在劇情上大大拓展豐富了原作的內容。在保留原作中革命英雄主義精髓氣質的同時,融入當代成功諜戰劇的表現手法,取得了主旋律弘揚和市場模式的最佳契合點。電視劇不再有過去電影中過重的說教色彩,而代之以縝密的情節設計和細緻入微的感情刻畫,將英雄情結、革命的犧牲精神和感人的愛情故事較好地結合在一起。作品中還著力塑造了一批在老電影中被過分臉譜化的反面人物的形象,如趙子岐、今井一等反派被表現得更為豐滿,也更加真實可信。所有這些都使該劇成為近年來諜戰劇中最成功的紅色經典翻拍之作。

第八名:《密戰》(2009)。在近年來火爆螢屏的諜戰劇大潮中,大多是幾十年以前的革命戰爭年代或者解放初期發生的故事,都是諜戰劇中的歷史題材,而技術含量更高的當代諜戰則少有表現。《密戰》卻正是一部當代諜戰題材的佳作。該劇大量彙集了現代諜戰中的各種新技術、新工具和新手段,展示了當代情報鬥爭中國際水準的“高、精、尖”的技術特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在《潛伏》中成功扮演了李涯這一角色的實力派演員祖峰在《密戰》中又成功出演了一位來自海外的冷血間諜高手“蝴蝶”,成為該劇中的一大亮點。同樣,人到中年的劉佳的成熟發揮,也使該劇成為優秀諜戰劇中為數不多的以女性為第一主角的作品。

第九名:《和平衛士》(1999)。這部柳雲龍、王新軍等在十年前出演的諜戰劇曾在當時掀起一股不小的收視潮,這部作品以成都公安戰線的許多真實的歷史案件為藍本,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後奮戰在特殊戰線上的第一代公安戰士的感人故事,幾乎是一部解放初期反特、剿匪鬥爭的故事大全。其中策反、爆炸、暗殺、假投誠、武裝暴亂等情節觸目驚心,而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無間道式的諜戰模式也被較早地成功運用於劇情設計之中。王新軍塑造的斷舌銘志的我地下潛伏人員和柳雲龍略帶傷感的臥底形象,為他們日後不同類型的硬漢風格奠定了基礎,而風韻猶存的視後朱琳在劇中扮演的柳漪雯的角色則是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後形象之一。《和平衛士》等作品之後,中國螢屏持續不斷地出現了大量諜戰、反特、剿匪作品,但是很多作品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似曾相識,基本都沒有超過《和平衛士》所達到的水準,直到《誓言無聲》一類的懷舊式諜戰劇和《暗算》的橫空出世,才在細節的精緻程度和技術上將諜戰劇推向新的高峰。

第十名:《密探》(1988)。如果以今天的技術標準來衡量這部作品,無疑它在節奏和技術上都是比較粗糙和簡陋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回到八十年代末的那個年代,《密探》的出現已經可算是難能可貴的突破,因為它是第一部比較成功地擺脫了傳統臉譜化敘事模式的諜戰類作品。敵我之間的真假莫辨,層層謎團和種種懸念的設置,讓敵我雙方的鬥爭陷入了重重迷霧之中,卻使劇情異常地好看。風華正茂的已故明星李媛媛在劇中一改往日的文弱女子形象,以一種妖媚陰險的蛇蠍美人的面目出現,讓人耳目一新。而正當盛年的上海男星翟乃社飾演的潘非,亦正亦邪,頗有幾分《上海灘》許文強的風采。電視劇的主題曲《期待》,旋律動聽,至今令人回味。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中國影視創作轉型的關鍵時期,《密探》則是其中一部承上啟下式的諜戰作品,該劇還曾獲得大眾電視金鷹獎,這在諜戰類作品中是相當罕見的。

在這十部諜戰大劇經典中,你認為那部才稱得上第一位?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柳雲龍的個人才華在《暗算》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並直接導致後來《功勳》、《東風雨》等類似的優秀作品的創作。

第三名:《黎明之前》(2010)。如同《暗算》捧紅了一個柳雲龍,《潛伏》讓孫紅雷走上自己演藝事業的巔峰,而《黎明之前》也註定會讓同樣大器晚成的吳秀波一躍而入一流明星的行列。在《潛伏》之後,人們懷疑臥底諜戰劇還能否再有突破?《黎明之前》的出現再次讓人眼前一亮,讓人在對《暗算》、《潛伏》的高山仰止之餘,看到另闢蹊徑式的突破可能。《黎明之前》保持了與《潛伏》、《暗算》同樣精良的製作水準,在人物塑造上劉新傑以真亂假的自然外露與安在天的精華內蘊和余澤成的大智若愚可說是各有千秋。《黎明之前》借鑒了希區科克式的美國懸念劇的敘事技巧,在情節設計的精巧上似乎比《潛伏》猶有過之,雖然《黎明之前》中劉新傑完成的任務不如《潛伏》中的余澤成那麼多,但敵我之間的較量卻顯得更為驚心動魄和極度慘烈。因此,在可看性上,《黎明之前》絕不輸與《暗算》和《潛伏》,但是由於其故事主要集中在軍情八局內部這個狹小的範圍以及解放前夕的一段極短的時間中,因此在歷史厚度的展現和視角的豐富性上似乎不如另外兩部戲,劇本上顯得單薄了些,但也因為如此,而在諜戰心理戰等方面表現得更加純粹和用心。

第四名:《誓言無聲》(2002)。這是一部擁有濃厚的懷舊情結的諜戰劇。作品描繪和講述了在20世紀60年初的一段鮮為人知的隱秘故事,不但在題材上幾乎完全再現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許多著名的反特電影的內容,而且在表現形式和服裝道具等方面都高度還原當時的歷史細節。同時該劇有意淡化了當年過分濃烈的階級鬥爭氛圍和意識形態氣場的宣揚,而代之以為國家安全盡忠職守、嚴守秘密和無私奉獻這些能夠為當今人們所普遍接受的主流價值觀。作品保持了傳統偵破片中驚險離奇、撲朔迷離、推理嚴謹、引人入勝的特點,同時融入了人物的愛情、親情和友情等新的視角,從而以極為溫情的筆調為當年國安戰線上一代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譜寫了一曲新的讚歌。劇中除了反特鬥爭的情節主線,還安排了夫妻、父女之間的感情糾葛的副線,兩條線索交織並行,並從駱戰等年輕一代的視角,表達了對老一輩忠誠、執著的犧牲精神的敬意。這種新的詮釋視角和對歷史的溫情敬意,使本劇贏得了新老觀眾的共同喜愛。《誓言無聲》直接引發諜戰劇中懷舊風的濫觴,而導演毛衛甯後來的作品《數風流人物》(2006)、《誓言永恆》(2009,《誓言無聲》的續集)則完全延續了《誓言無聲》的成功模式。

第五名:《對手》(2008)。嚴格來說《對手》已經不能算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諜戰劇,因為它的劇本容量、氣魄和野心都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單純的諜戰劇,毋寧說這是一部有很多諜戰情節的歷史劇。《對手》在演員陣容上動用了兩岸多位大腕級明星押陣,如趙文瑄、馮遠征、黃維德、劉德凱等在劇中都有精彩的表演。《對手》試圖通過中日之間、國共之間諜戰對手的命運的描述,反映折射出八年抗戰前後中日之間、國共之間錯綜複雜的衝突較量和恩怨情仇,從而使該劇具有一種全景史詩般的氣勢。但也由於這種宏大的戰爭歷史的描繪和過分龐雜的線索而使主要人物的刻畫上顯得力度分散,不如以上幾部單純的諜戰劇中人物形象那麼鮮明。但即使如此,黃維德在劇中的演出,已經讓人看到日後他在《三國》中周瑜的那份風采。

第六名:《英雄無名》(2008)。《英雄無名》的主人公閻寶航是歷史上中共在國民黨高層內部最重要的內線之一,獲取了許多極為重要的戰略性情報(如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關東軍在東北的部署、國民黨向我中原解放區的進攻等)。諜戰題材的拍攝高手毛衛甯導演將這部反映歷史人物的傳記片拍成了諜戰劇,將歷史題材與諜戰設計相結合,暗合了諜戰劇的成功經驗,結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唐國強一改近年來毛澤東專業戶的形象,出演閻寶航一角,儘管身上還未完全擺脫毛澤東的影子,但是閻寶航作為政治活動家和國民黨高參雍容華貴的氣度和上流社會的大家風範還是得到了較好的演繹。

第七名:《永不消逝的電波》(2010)。該劇翻拍自1958年著名影星孫道臨主演的經典影片,而在劇情上大大拓展豐富了原作的內容。在保留原作中革命英雄主義精髓氣質的同時,融入當代成功諜戰劇的表現手法,取得了主旋律弘揚和市場模式的最佳契合點。電視劇不再有過去電影中過重的說教色彩,而代之以縝密的情節設計和細緻入微的感情刻畫,將英雄情結、革命的犧牲精神和感人的愛情故事較好地結合在一起。作品中還著力塑造了一批在老電影中被過分臉譜化的反面人物的形象,如趙子岐、今井一等反派被表現得更為豐滿,也更加真實可信。所有這些都使該劇成為近年來諜戰劇中最成功的紅色經典翻拍之作。

第八名:《密戰》(2009)。在近年來火爆螢屏的諜戰劇大潮中,大多是幾十年以前的革命戰爭年代或者解放初期發生的故事,都是諜戰劇中的歷史題材,而技術含量更高的當代諜戰則少有表現。《密戰》卻正是一部當代諜戰題材的佳作。該劇大量彙集了現代諜戰中的各種新技術、新工具和新手段,展示了當代情報鬥爭中國際水準的“高、精、尖”的技術特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而在《潛伏》中成功扮演了李涯這一角色的實力派演員祖峰在《密戰》中又成功出演了一位來自海外的冷血間諜高手“蝴蝶”,成為該劇中的一大亮點。同樣,人到中年的劉佳的成熟發揮,也使該劇成為優秀諜戰劇中為數不多的以女性為第一主角的作品。

第九名:《和平衛士》(1999)。這部柳雲龍、王新軍等在十年前出演的諜戰劇曾在當時掀起一股不小的收視潮,這部作品以成都公安戰線的許多真實的歷史案件為藍本,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後奮戰在特殊戰線上的第一代公安戰士的感人故事,幾乎是一部解放初期反特、剿匪鬥爭的故事大全。其中策反、爆炸、暗殺、假投誠、武裝暴亂等情節觸目驚心,而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無間道式的諜戰模式也被較早地成功運用於劇情設計之中。王新軍塑造的斷舌銘志的我地下潛伏人員和柳雲龍略帶傷感的臥底形象,為他們日後不同類型的硬漢風格奠定了基礎,而風韻猶存的視後朱琳在劇中扮演的柳漪雯的角色則是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後形象之一。《和平衛士》等作品之後,中國螢屏持續不斷地出現了大量諜戰、反特、剿匪作品,但是很多作品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似曾相識,基本都沒有超過《和平衛士》所達到的水準,直到《誓言無聲》一類的懷舊式諜戰劇和《暗算》的橫空出世,才在細節的精緻程度和技術上將諜戰劇推向新的高峰。

第十名:《密探》(1988)。如果以今天的技術標準來衡量這部作品,無疑它在節奏和技術上都是比較粗糙和簡陋的。但是如果把它放回到八十年代末的那個年代,《密探》的出現已經可算是難能可貴的突破,因為它是第一部比較成功地擺脫了傳統臉譜化敘事模式的諜戰類作品。敵我之間的真假莫辨,層層謎團和種種懸念的設置,讓敵我雙方的鬥爭陷入了重重迷霧之中,卻使劇情異常地好看。風華正茂的已故明星李媛媛在劇中一改往日的文弱女子形象,以一種妖媚陰險的蛇蠍美人的面目出現,讓人耳目一新。而正當盛年的上海男星翟乃社飾演的潘非,亦正亦邪,頗有幾分《上海灘》許文強的風采。電視劇的主題曲《期待》,旋律動聽,至今令人回味。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中國影視創作轉型的關鍵時期,《密探》則是其中一部承上啟下式的諜戰作品,該劇還曾獲得大眾電視金鷹獎,這在諜戰類作品中是相當罕見的。

在這十部諜戰大劇經典中,你認為那部才稱得上第一位?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