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煤炭去產能之下 更多巨無霸正在路上!

2017年的煤炭市場可謂“血雨腥風”。 “煤超瘋”再度上演, “煤販子”出來攪局, 煤企賺得盆滿缽滿, 電企虧得一塌糊塗, 煤電雙方多次劍拔弩張,

國家能源集團應運而生。

從2016年開啟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連續兩年的持續推進, 煤礦數量減少了3800處, 2017年煤炭去產能目標已經超預期完成, 去產能工作進入保供應的新階段。

儘管煤炭去產能成績突出, 但煤炭行業的不少頑疾仍舊存在, 比如資產負債率高、人員負擔重等等。 因此, 2018年煤炭行業去產能的重點將圍繞“去杠杆”和處置“僵屍企業”而展開。

受益於煤炭去產能, 2016年煤價開始反彈, 2017年“煤超瘋”再度上演, 這讓煤企業績再上一層樓, 不少煤企盈利水準創新高。

煤礦數量兩年減少3800處

臨近2017年年底, 煤炭去產能也提前收官。 按照計畫, 今年煤炭去產能目標是1.5億噸以上, 到10月份已經超額完成。

國務院在去年年初發佈《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後,

煤炭行業開啟了轟轟烈烈的供給側改革。 2016年煤炭去產能目標為2.5億噸, 最後實際完成2.9億噸。 這兩年合計去產能達到4.4億噸, 經過這兩年大刀闊斧的關閉煤礦, 淘汰落後產能, 煤炭去產能成績顯著。

以煤炭大省山西省為例, 2017年計畫關閉18座煤礦, 退出產能1740萬噸, 到5月已經全部停工停產。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 今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將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 我國於2016年提出的用3年至5年時間, 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的任務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 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煤炭去產能實施兩年, 存在去產能加速而置換相對滯後的情況, 已經從控產量轉向保供應的階段。

4月份, 發改委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煤礦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強調建立煤炭產能置換長效機制、嚴格落實新建煤礦減量置換。 同時, 鼓勵地方政府建立煤炭產能置換指標交易平臺, 發佈產能交易指標資訊, 為產能置換創造有利條件。

這意味著煤企想要開新煤礦, 必須關閉舊煤礦, 拿出產能指標進行置換, 這對新煤礦進行了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增產能。 今年以來, 河北、甘肅、四川、福建和山西等多個省份都實施了煤炭產能指標置換等工作。

儘管煤炭去產能工作成績顯著, 但煤企資金鏈緊張、債務負擔重、人員安置等挑戰依然嚴峻。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直報的90家大型煤炭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1.3%;特別是部分承擔去產能任務的企業,

由於債務得不到及時處理, 資產負債率上升明顯。

同時, 煤炭行業由於債務及人員負擔問題仍然較重, 新增產能的動力並不足。 2017年1月份-11月份, 全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為2435億元, 同比下降11.3%。

今年煤炭行業的盈利水準也讓其它行業很羡慕。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 1月份-10月份, 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496.3億元, 同比增長32.9%;實現利潤總額2506.3億元, 同比增長628.8%。 以此推算, 全年煤企利潤總額有望超過3000億元。

在經歷了幾年低谷後, 煤企從去年開始翻身, 今年更是“數錢數到手軟。 ”從三季度資料來看, 有不少煤企淨利潤同比大增好幾倍。 中國神華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25.35億元,

同比增長46.3%, 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淨利潤356.49億元, 同比增長106%, 創下了五年最高盈利水準。

12月26日, 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透露, 煤炭和煤電去產能發展方面, 2018年煤炭去產能目標為1.5億噸左右。 據介紹, 隨著能源系統轉型發展, 煤電的未來發展將從單純保障電量供應,向更好地保障電量供應、提供輔助服務並重轉變,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搞服務。

2018年,國家能源局將聚焦煤炭和煤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做好去產能和保供應工作,堅持有序增加先進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並重,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努力實現高品質的供需動態平衡、保持價格穩定。繼續加快退出安全環保不達標、長期停工停產等落後產能煤礦,引導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等煤礦主動退出。

國家能源局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國要完成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約1.5億千瓦,淘汰煤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煤電裝機占比將降至約55%,任務十分艱巨。

業內認為,煤炭行業相對落後產能仍然較多,結構性去產能任務依然艱巨。2018年,煤炭行業主基調仍舊是去產能,“去杠杆”和處置“僵屍企業”將成為煤炭去產能重中之重。

更多巨無霸正在路上?

長久以來,煤企和電企這對“冤家”,一直以來都處於蹺蹺板的兩端,要麼你虧損,要麼我虧損。有時候不得不依靠政府出手,來緩解雙方的矛盾。

今年能源行業最引人關注的一件事莫過於神華和國電的合併。經過近三個月的持續推進,國家能源集團正式成立。11月20日,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在北京召開重組大會,兩家公司正式成立國家能源集團。

除了集團層面的重組,上市公司方面,中國神華將拿出部分電力資產,與國電電力所有電力資產成立合資公司。此舉將進一步增加公司持有的火電資產規模;同時,依託公司先進的煤炭產能和完備的物流網路,完善對於上游能源產業鏈的整合。

神華國電的重組開啟了國內煤電行業重組的先河以及煤電一體化經營的新模式,被稱為新一輪中央企業改革的樣本。接下來,以神華國電合併為榜樣,不排除其它的煤企和電企再進行類似的重組。

隨著煤炭市場的回暖,在煤炭去產能後兩年,煤炭行業兼併重組有望掀起高潮。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發佈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內蒙古原煤產量控制在11.5億噸左右,鼓勵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千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

《河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也提出,推進煤礦企業整合,推動生產集約化,到2020年煤炭開採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煤礦數量60處左右。

同時,截至目前,山西七大煤炭集團旗下13家上市公司股權劃已全部轉至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

據山西省頒佈的《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山西省將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按照“一個礦區原則上由一個主體開發,一個主體可以開發多個礦區”的原則,在企業自願、市場主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兼併重組力度。

山西省國資委主任郭保民表示,在推行資產證券化的基礎上,將對煤炭企業實施戰略重組,合併同質企業,在省內形成3—4個大型煤炭集團,通過市場兼併重組,優勝劣汰,市場出清,誕生一批競爭力強的現代企業。

發改委表示,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制定煤電聯營相關鼓勵政策,支持將煤電聯營專案優先納入能源發展規劃,支持煤電聯營煤礦優先釋放優質產能和核增生產能力。

神華國電的合併也是煤電聯營的一種嘗試。煤價在短期內看不到大幅下降的可能,通過煤電聯營的方式進一步重組整合煤企和電企,並以此來緩解煤電矛盾的可能性較大。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家能源集團這個巨無霸的產生已經打破了煤電行業的平衡,接下來,其它巨無霸的產生值得期待。

(本文綜合自證券日報、觀察者、21世紀經濟報導等。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

煤電的未來發展將從單純保障電量供應,向更好地保障電量供應、提供輔助服務並重轉變,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搞服務。

2018年,國家能源局將聚焦煤炭和煤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做好去產能和保供應工作,堅持有序增加先進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並重,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努力實現高品質的供需動態平衡、保持價格穩定。繼續加快退出安全環保不達標、長期停工停產等落後產能煤礦,引導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等煤礦主動退出。

國家能源局提出,到“十三五”末,全國要完成取消和推遲煤電建設項目約1.5億千瓦,淘汰煤電落後產能2000萬千瓦,煤電裝機占比將降至約55%,任務十分艱巨。

業內認為,煤炭行業相對落後產能仍然較多,結構性去產能任務依然艱巨。2018年,煤炭行業主基調仍舊是去產能,“去杠杆”和處置“僵屍企業”將成為煤炭去產能重中之重。

更多巨無霸正在路上?

長久以來,煤企和電企這對“冤家”,一直以來都處於蹺蹺板的兩端,要麼你虧損,要麼我虧損。有時候不得不依靠政府出手,來緩解雙方的矛盾。

今年能源行業最引人關注的一件事莫過於神華和國電的合併。經過近三個月的持續推進,國家能源集團正式成立。11月20日,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在北京召開重組大會,兩家公司正式成立國家能源集團。

除了集團層面的重組,上市公司方面,中國神華將拿出部分電力資產,與國電電力所有電力資產成立合資公司。此舉將進一步增加公司持有的火電資產規模;同時,依託公司先進的煤炭產能和完備的物流網路,完善對於上游能源產業鏈的整合。

神華國電的重組開啟了國內煤電行業重組的先河以及煤電一體化經營的新模式,被稱為新一輪中央企業改革的樣本。接下來,以神華國電合併為榜樣,不排除其它的煤企和電企再進行類似的重組。

隨著煤炭市場的回暖,在煤炭去產能後兩年,煤炭行業兼併重組有望掀起高潮。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發佈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內蒙古原煤產量控制在11.5億噸左右,鼓勵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千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

《河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也提出,推進煤礦企業整合,推動生產集約化,到2020年煤炭開採企業控制在10家以內、煤礦數量60處左右。

同時,截至目前,山西七大煤炭集團旗下13家上市公司股權劃已全部轉至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

據山西省頒佈的《山西省“十三五”綜合能源發展規劃》提出,山西省將以大型煤炭企業為主體,按照“一個礦區原則上由一個主體開發,一個主體可以開發多個礦區”的原則,在企業自願、市場主導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兼併重組力度。

山西省國資委主任郭保民表示,在推行資產證券化的基礎上,將對煤炭企業實施戰略重組,合併同質企業,在省內形成3—4個大型煤炭集團,通過市場兼併重組,優勝劣汰,市場出清,誕生一批競爭力強的現代企業。

發改委表示,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制定煤電聯營相關鼓勵政策,支持將煤電聯營專案優先納入能源發展規劃,支持煤電聯營煤礦優先釋放優質產能和核增生產能力。

神華國電的合併也是煤電聯營的一種嘗試。煤價在短期內看不到大幅下降的可能,通過煤電聯營的方式進一步重組整合煤企和電企,並以此來緩解煤電矛盾的可能性較大。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國家能源集團這個巨無霸的產生已經打破了煤電行業的平衡,接下來,其它巨無霸的產生值得期待。

(本文綜合自證券日報、觀察者、21世紀經濟報導等。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