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國企改革怎麼改?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延續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國企改革主要思路, 吹響了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號角。

中新社發 李愛民 攝

新一輪國企改革需要適應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的新的經濟環境, 國企改革的目標不能就國企而論國企、就國資而論國資, 不能僅僅局限于國資國企的本位目標, 而應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 以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率和國家經濟競爭力為目標, 以提升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 構建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 在推動經濟增長與轉型、促進社會和諧與文明進步中發揮更積極作用。

要實現這一目標, 新一輪國企改革需要聚焦兩個主攻方向: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國有企業轉變經營機制, “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

後者為前者提供了條件, 前者對後者提出了“管資本”的能力要求。 兩者交互影響, 構成新一輪國企改革的兩大主翼, 為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動力。

構建重視投資收益的國資管理體制,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提供 基礎環境

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需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體現“全民所有、全民共用”, 構建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 提升國家競爭力和整體經濟效率。

“做強”意味著要更加重視安全性, 既要通過投資組合等資本運作常規方式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經營風險, 又要有效避免各種形式的國有資產流失;“做優”意味著要更充分利用資本的流動性, 在國有資本有序進退當中實現國有經濟的佈局結構調整優化。

“做大”意味著要重視國有資本的盈利性, 通過市場化、專業化運營, 為保障國家戰略目標和國有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國有資本投資收益, 並成為公共財政的補充來源。 為此, 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淡化國有資本的“工具”和“抓手”功能, 強化國有經營性資本的收益性功能。

中新社發 陳曉根 攝

完善國資管理體制的首先需要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轉變職能和轉換管理方式, 為提升國有資本效率和釋放國有企業活力創造基本環境, 這是前提條件。

其次, 構建以財務硬約束為核心、以提高透明度為基礎的國有資本委託代理體制。

第三, 在高於實體企業的層面建立、完善國有資本佈局政策和動態調整機制。

第四, 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如國有資本收益上交階段要體現國有股東權益, 國有資本收益支出階段要更加體現國有資本公共屬性。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傳統國企, 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
一流企業的重要途徑

對於具有明顯資源優勢但又具有天然缺陷的國有企業而言, 混合所有制改革類似于基因改造技術, 只要體制合適和機制轉變到位, 將促進國有企業發生脫胎換骨式的變化。 實踐也已經表明, 混合所有制企業是整合不同所有制優勢而形成的具有新機制的全新企業, 對體制也有新要求, 將成為國有經濟的主要存在形式。 國有企業群體中要成長出具有全球競爭力世界一流企業, 混合所有制改革將發揮關鍵性作用。 過去幾年混改試點開始發揮以點促面的作用, 現在已經具備了戰略性展開的基礎。

中新社發 俞方平 攝

混改要進行戰略性展開,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需要認識到混改是長遠大計而非權宜之計,中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是一種過渡性措施或短期行為,也不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是主動改革、積極推動的必然結果和發展趨勢,將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體現和重要內容,混改要促進構建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其次,以“不因推進改革增加企業負擔”為原則,推進混改相關配套政策的及時跟進。第三,明確混改不是“為混而混”,關鍵要促企業轉換機制,企業混改之後應及時轉變和完善經營機制。這實際上對優化股權結構、破除傳統國有企業“一股獨大”問題和引入有制衡能力的新股東提出了要求,否則難以取得預期成效。第四,需要注意的是,混改必須與產權保護、釋放人的積極性同步推進,否則很難取得預期進展。

新一輪改革一定是主動式

新一輪國企改革任務仍然繁重而艱巨,必須是緊抓時間視窗的主動式改革,不能錯失時機而淪為危機倒逼型的被動式改革。

當前,國資國企改革的組織領導得到加強、頂層設計基本完成、重大改革陸續啟動、督促制度初步建立、改革氛圍逐步形成、改革實際成效逐步顯現,主動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

我們應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和十九大報告要求,凝聚國企改革共識、完善改革機制設計、改進改革落實方式,務實理性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避免在消極怠工、推諉回避中貽誤改革時機。

作者:項安波

編輯:楊佳欣

中新社發 俞方平 攝

混改要進行戰略性展開,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需要認識到混改是長遠大計而非權宜之計,中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是一種過渡性措施或短期行為,也不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是主動改革、積極推動的必然結果和發展趨勢,將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體現和重要內容,混改要促進構建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其次,以“不因推進改革增加企業負擔”為原則,推進混改相關配套政策的及時跟進。第三,明確混改不是“為混而混”,關鍵要促企業轉換機制,企業混改之後應及時轉變和完善經營機制。這實際上對優化股權結構、破除傳統國有企業“一股獨大”問題和引入有制衡能力的新股東提出了要求,否則難以取得預期成效。第四,需要注意的是,混改必須與產權保護、釋放人的積極性同步推進,否則很難取得預期進展。

新一輪改革一定是主動式

新一輪國企改革任務仍然繁重而艱巨,必須是緊抓時間視窗的主動式改革,不能錯失時機而淪為危機倒逼型的被動式改革。

當前,國資國企改革的組織領導得到加強、頂層設計基本完成、重大改革陸續啟動、督促制度初步建立、改革氛圍逐步形成、改革實際成效逐步顯現,主動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

我們應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和十九大報告要求,凝聚國企改革共識、完善改革機制設計、改進改革落實方式,務實理性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避免在消極怠工、推諉回避中貽誤改革時機。

作者:項安波

編輯:楊佳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