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羅勒的變種香草是中原朋友成長中的記憶,甚至伴隨一生

荊芥是羅勒的一個變種, 也是中原一帶民間對這種香草的稱謂。 植物學上的正式名稱是:疏柔毛羅勒。 之所以沒有把荊芥(疏柔毛羅勒)在羅勒篇中介紹, 是因為在中國它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香草。 尤其是對於生息在中原的朋友來說, 荊芥幾乎是他們成長中的記憶, 甚至伴隨一生。

荊芥

河南新鄉有一種香小菜, 荊芥與少許洋蔥、黃瓜絲拌在一起的, 細細品味, 既有薄荷的清涼、兼有檸檬草(香茅)的清香又夾雜少許姜的辛香。 荊芥還有一個俗稱叫西番芥, 從這名稱來看, 荊芥屬於外來物種。

荊芥是羅勒家族的一員, 原產地中海沿岸地區。 但在何時?通過什麼途徑傳到中國?如何被國人接受?又獨為中原所愛呢?這些都無從查起。

荊芥拌茴香

荊芥在古代是藥食兼用植物, 荊芥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中暑口臭及胸悶等。 據唐朝蘇敬等所編著的《唐本草》記載:“此藥即菜中之荊芥是也, 一先居草部中, 今人食, 錄在菜部也”。 宋代蘇頌《本草圖經》記載其“辛香可啖, 人取作生菜”, “又有胡荊芥, 俗呼新羅荊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原是野生, 今為世用, 遂多栽符, 2月播子, 生苗炒食辛香”。

面炕荊芥

華佗的弟子吳普認為最早食用藥用荊芥的應為是四川人, 他在《吳普本草》中有:“葉細像落藜, 蜀中生啖之”的記載。 直到清代吳其濬撰《植物名實圖考》上才有河南“固始種之為蔬”的記述。 而今, 只有中原河南人還恪守食用荊芥的傳統, 荊芥也成為河南多數地區特有的一種香草,

而唯有豫北地區卻聞所未聞。

荊芥菜饃

其實荊芥不僅僅出產于河南, 與之交界的省份如安徽阜陽、鄂西北等地也少有種植, 但都沒有河南人對荊芥的那份鍾愛。 每當與在京的豫籍朋友聊起荊芥, 他們的眼神裡透出自豪, 接著就是對荊芥的那股懷念勁兒,

惹起一縷思鄉情之後, 也一定會如數家珍地告訴你荊芥的做法。 如今, 隨人口的遷徙流動, 荊芥也被更多外地人認識和喜愛。 假如你在某地見到荊芥, 附近一定有河南人生存。

椒絲荊芥

河南人不但愛吃荊芥, 也喜歡用荊芥喻世。 流傳許多特有的地域市井語言, 古城開封曾為七朝古都,過京城開封的人是見過大世面者,被羡慕地稱為“吃過大盤荊芥”;而“真是不吃荊芥盡荊芥”則是碰壁者的自嘲。

每每提及荊芥,就會令人想起委婉而高亢的河南鄉音;品嘗荊芥,如同聆聽豫劇餘音繞梁之韻。荊芥就是中原的味道。

荊芥與羅勒非常相似,但氣味沒有羅勒那麼霸道。其柔和的檸檬般香氣在也透著薄荷的清涼及姜的辛香。因為其葉片極易受傷變黑,摘洗過程中要動作要輕。

荊芥拌木耳

河南朋友最懂荊芥。荊芥是時令香草,也是夏天餐桌上最尋常、最愛的芳香蔬菜。瞭解食材習性是烹飪的前提,荊芥做法很多,生食能體現清爽可口的特點,且開胃消食。荊芥可單獨用來拌涼菜,也可以添加其他時令蔬菜,如:“荊芥拌黃瓜”、“荊芥拌洋蔥”、“荊芥拌腐竹”、“荊芥拌木耳”和“荊芥拌粉絲”等,這些涼菜也可以卷在烙餅裡吃。平素常見的食材,與荊芥組合再以芝麻醬、香油、醋、大蒜等調味,寡淡立刻變得豐富。也令人神清氣爽,消暑去火。

河南朋友最尊重荊芥。猶如密友,一日三餐,形影不離。河南人喜好麵條,荊芥就以面相伴。無論是“荊芥拌涼麵”、“河南燴面”還是“家常撈面”都能見到荊芥,或作面碼、或當澆汁調味。

荊芥拌麵筋

洗淨的葉片撒在熱氣騰騰的“羊雜碎湯”、“黃瓜片湯”及“番茄雞蛋湯”上,刹那間回報的香氣會隨溫度而飄溢昇華,醉人心脾。荊芥葉撒上幹麵粉,上屜蒸熟,待涼後拌蒜泥就是“蒸荊芥面托”;荊芥切碎加綠豆面、雞蛋及調料和成麵糊烙成“荊芥雞蛋煎餅”;荊芥也可以做餡料“荊芥豬肉餃子”、“荊芥牛肉餅”及素餡的“荊芥菜饃”。在燒魚、燉肉、炒蝦蟹時放荊芥可以起到賦香去腥解膩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涼拌時荊芥葉片易吸鹽味,鹽量要比平時略減,否則會感到口重,加鹽時機也不宜過早,薄嫩的葉片水分溢出,容易發蔫。最好不要添加刺激口味及顏色重的調味品,否則會掩蓋住其清香本色和碧綠色澤。熱菜使用時,要在成菜的最後階段加入。這樣無論是其香氣和顏色都會保持在最佳狀態。

荊芥雞絲面片

古城開封曾為七朝古都,過京城開封的人是見過大世面者,被羡慕地稱為“吃過大盤荊芥”;而“真是不吃荊芥盡荊芥”則是碰壁者的自嘲。

每每提及荊芥,就會令人想起委婉而高亢的河南鄉音;品嘗荊芥,如同聆聽豫劇餘音繞梁之韻。荊芥就是中原的味道。

荊芥與羅勒非常相似,但氣味沒有羅勒那麼霸道。其柔和的檸檬般香氣在也透著薄荷的清涼及姜的辛香。因為其葉片極易受傷變黑,摘洗過程中要動作要輕。

荊芥拌木耳

河南朋友最懂荊芥。荊芥是時令香草,也是夏天餐桌上最尋常、最愛的芳香蔬菜。瞭解食材習性是烹飪的前提,荊芥做法很多,生食能體現清爽可口的特點,且開胃消食。荊芥可單獨用來拌涼菜,也可以添加其他時令蔬菜,如:“荊芥拌黃瓜”、“荊芥拌洋蔥”、“荊芥拌腐竹”、“荊芥拌木耳”和“荊芥拌粉絲”等,這些涼菜也可以卷在烙餅裡吃。平素常見的食材,與荊芥組合再以芝麻醬、香油、醋、大蒜等調味,寡淡立刻變得豐富。也令人神清氣爽,消暑去火。

河南朋友最尊重荊芥。猶如密友,一日三餐,形影不離。河南人喜好麵條,荊芥就以面相伴。無論是“荊芥拌涼麵”、“河南燴面”還是“家常撈面”都能見到荊芥,或作面碼、或當澆汁調味。

荊芥拌麵筋

洗淨的葉片撒在熱氣騰騰的“羊雜碎湯”、“黃瓜片湯”及“番茄雞蛋湯”上,刹那間回報的香氣會隨溫度而飄溢昇華,醉人心脾。荊芥葉撒上幹麵粉,上屜蒸熟,待涼後拌蒜泥就是“蒸荊芥面托”;荊芥切碎加綠豆面、雞蛋及調料和成麵糊烙成“荊芥雞蛋煎餅”;荊芥也可以做餡料“荊芥豬肉餃子”、“荊芥牛肉餅”及素餡的“荊芥菜饃”。在燒魚、燉肉、炒蝦蟹時放荊芥可以起到賦香去腥解膩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涼拌時荊芥葉片易吸鹽味,鹽量要比平時略減,否則會感到口重,加鹽時機也不宜過早,薄嫩的葉片水分溢出,容易發蔫。最好不要添加刺激口味及顏色重的調味品,否則會掩蓋住其清香本色和碧綠色澤。熱菜使用時,要在成菜的最後階段加入。這樣無論是其香氣和顏色都會保持在最佳狀態。

荊芥雞絲面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