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1月哪些好股不容錯過?華創月度十大金股搶鮮看!

投資摘要

一、12月組合回顧

截止12月29日, 華創研究12月金股組合絕對收益-0.45%(倉位80%), 股票資產收益-0.57%。 組合相對上證綜指的超額收益為-0.15%, 年化收益率-5.46%, 夏普比率為-0.73, 本月最大回撤3.35%, 日勝率為52.38%。 組合自3月1日建倉以來, 累計絕對收益23.64%, 組合相對上證綜指的超額收益為21.62%。

二、1月配置思路

我們認為在年底調整壓力階段性釋放後, 春季行情的空間有望打開。 考慮到短週期的不確定性以及貨幣環境的壓力, 明年年初市場或將沿襲兩條主線展開:一是保險、銀行、地產、可選消費等行業龍頭, 充當了淨值穩定器的作用;二是受益于CPI溫和上行,

類滯脹環境的農業、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紡織服裝等消費漲價板塊。

三、1月10大金股

化工——桐昆股份:滌綸長絲全球龍頭強者愈強, 浙石化項目將成業績重要增量。

電新——天賜材料:電解液拐點將至, 電池材料新產能下半年陸續投產, 18年業績彈性大。

交通運輸——中國國航:行業景氣向上, 供需結構改善帶動客座率與票價雙升。

紡織服裝——歌力思:陸續收購國際優質輕奢品牌, 受益於奢侈品回暖, 持續打造時尚時裝集團。

農業——隆平高科:隆晶兩優新季銷售高歌猛進, 業績高增長可期;外延並購持續推進打開估值空間。

食品飲料——古井貢酒:徽酒龍頭控費收效顯著, 業績彈性逐步釋放;期待國改打開市值成長空間。

醫藥生物——信立泰:長期受益於一致性評價與創新藥。

房地產——萬科A:集中度提升背景下保持龍頭優勢, 今明兩年業績高增長。

非銀金融——新華保險:轉型與行業變革共振, 保險業績和估值雙重提升, 新估值角度下的優質成長股。

銀行——中信銀行:低估值股份行修復機會。

四、風險提醒

經濟大幅低於預期, 利率快速上行, 海外地緣政治風險, 國內金融監管政策加碼, 公司所在行業景氣度下滑。

報告正文

一、12月金股組合回顧

(一)收益回顧

截止12月29日, 華創研究12月金股組合絕對收益-0.45%(倉位80%), 股票資產收益-0.57%。 組合相對上證綜指的超額收益為-0.15%, 年化收益率-5.46%, 夏普比率為-0.73, 本月最大回撤3.35%, 日勝率為52.38%。

組合自3月1日建倉以來, 截止12月29日, 累計絕對收益23.64%, 組合相對上證綜指的超額收益為21.62%,

年化收益率28.81%, 夏普比率為2.10, 最大回撤為8.87%, 日勝率為53.67%。

(二)構建思路

從短週期運行角度看, 中美歐日經濟大概率將相繼見頂, 金融週期與地產週期的走向都彰顯著未來不容低估的實體經濟壓力。 從流動性角度看, 監管不確定性的擔憂、非核心通脹預期的走高、金融去杠杆的緊縮效應都使得利率下行空間難以打開。 隨著“再通脹”預期向“類滯脹”預期轉化, 我們12月配置將堅持以價值、金融為主, 同時看好受益於非核心通脹預期上升的石化和農產品, 繼續推薦新型工業化戰略方向。 由於醫藥今年以來單季ROE環比持續改善, 且估值經過前期消化後性價比提升, 我們用智飛生物替換了商貿零售板塊的蘇甯雲商。

古井貢酒由於業績彈性更高, 我們用其置換了五糧液。 考慮到油價上漲預期的發酵, 具備提價能力的石化龍頭將更為受益, 因此我們增配桐昆股份。 受益風場運營及投資收益, 金風科技業績或重回正增長, 我們增配金風科技, 調出安全邊際有所下降的海康威視。

(三)建倉記錄

組合於12月1日建倉, 權益持倉80%, 10只金股等權重各8%配置。 本月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農林牧漁、休閒服務、商業貿易等消費板塊整體再走強, 其中食品飲料更是以11.22%的收益領漲申萬一級行業。 金融、消費淨值穩定器作用再次突顯, 12月期間我們未進行板塊調整。 若組合操作發生變動, 我們會在當日《一策》晨報中提示。 請繼續關注華創金股組合收益, 關注華創策略《一策》晨報發佈的策略觀點及調倉公示。

(四)領漲個股

截止12月29日, 12月十大金股中, 金風科技位居第一, 上漲19.30%, 疊加行業去產能、風機招標價格下降、上網電價下調、行業技術標準提升等因素, 公司在風電行業市場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 公司是全球風機龍頭, 具有較強的成本控制、產品研發能力, 在手訂單充足, 風電行業每年新增裝機仍處於高位。 古井貢酒以7.92%漲跌幅位居第二, 公司控費收效顯著, 費用率下降帶動業績加速增長。 同時結構升級助推毛利率上漲, 省內龍頭穩固, 省外發展持續進行, 劍指百億營收目標。 桐昆股份上漲4.22%。 公司是滌綸長絲行業龍頭, 目前擁有滌綸長絲產能460萬噸。 公司每年投入3-5億技改資金, 針對市場需求變化對相關設備、工藝等進行技術改造, 以保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公司新建專案均為差別化絲,產品差異化率、功能性不斷提升。行業強者恒強,強者愈強局面將持續鞏固。蘇墾農發上漲3.82%。公司是以自主經營種植基地為核心資源優勢的農作物種植、良種育繁、農產品加工及銷售全產業鏈規模化的國有大型農業企業,擁有約120萬畝自有種植基地,旗下有蘇墾米業、大華種業和蘇墾物流三家全資子公司。隨著土地流轉改革加速深化,公司作為土地流轉龍頭,自有耕地面積的擴大可為公司機械化種植提供便利,提升公司種植效率。

二、1月配置思路

我們認為在年底調整壓力階段性釋放後,春季行情的空間有望打開。考慮到短週期的不確定性以及貨幣環境的壓力,明年年初市場或將沿襲兩條主線展開:一是保險、銀行、地產、可選消費等行業龍頭,充當了淨值穩定器的作用;二是受益于CPI溫和上行,類滯脹環境的農業、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紡織服裝等消費漲價板塊。此外,考慮到“大煉化”帶來的業績提振和市場情緒催化,我們繼續持有滌綸長絲全球龍頭標的桐昆股份。經歷過前期調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置性價比開始回升,競爭格局最為良好的電池材料率先受益。考慮到紡服板塊估值已處於均值以下兩倍標準差水準,陸續收購國際優質輕奢品牌的歌力思將受益於奢侈品回暖,業績有所釋放。

三、1月金股推薦

(一)化工——桐昆股份

長絲龍頭,強者恒強、強者愈強。16年下半年以來長絲景氣度回升,盈利水準恢復。近期在油價上漲、庫存偏低,下游補貨需求增加推動下,長絲價格、現金流持續上漲。目前POY、DTY、FDY均價分別為8964、10561、9365元/噸;現金流分別為806、397、807元/噸,其中POY現金流已恢復到今年第二高點水準。長絲庫存不斷走低,POY、DTY、FDY庫存為1.5、11.4、4.5天。中長期來看,滌綸長絲新增產能增速低於(3-4%)需求增速(6-8%)供給端持續向好。預計2018年滌綸長絲預計新增產能約270萬噸,我們估計實際新增量200萬噸左右,產能增速維持低位,景氣度將持續。公司是滌綸長絲行業龍頭,目前擁有滌綸長絲產能460萬噸,18、19年分別新投50、90萬噸長絲產能,2020年產能達600萬噸,同時PTA全部自給。長絲市占率將由13-14%提升至18-19%。長絲下游是紡織服裝、產業用紡織品等更新較快的消費品。公司每年投入3-5億技改資金,針對市場需求變化對相關設備、工藝等進行技術改造,以保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公司新建專案均為差別化絲,產品差異化率、功能性不斷提升。行業強者恒強,強者愈強局面將持續鞏固。

嘉興石化PTA二期11月投產,提升一體化優勢。嘉興石化二期220萬噸PTA產能已經基本具備開車條件,將於11月底投產。二期PTA裝置為全球最先進裝置,投產後噸加工成本預計僅為400元/噸,較行業平均加工成本下降約200元/噸。未來預計嘉興石化二期將配套建設90萬噸滌綸長絲產能,有效減少PTA包裝、運輸、升溫成本,提升一體化優勢。隨著PTA整體回暖,公司390萬噸產能將提供較大業績彈性,PTA每上漲100元,EPS增長0.20元。

浙江石化項目進展順利,將成公司重要業績增量。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桐昆投資持有20%浙江石化股權。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作為民營煉化的標杆項目,煉化一體化率將達62%,遠高於全國石化產業平均水準10%,與國際一流水準相當。一期2000萬噸/年預計2018年年底投產,二期2000萬噸/年計畫2021年一季度投產。達產後,浙石化項目將成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業績增量(項目環評中測算,浙石化兩期達產後可實現營收1960億元,淨利潤203億元;鎮海煉化1300萬噸/年煉油產能,預計2016年淨利潤超過100億元)。

公司目前長絲產能460萬噸,未來3年內將擴建至600萬噸,長絲龍頭地位鞏固。滌綸長絲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業績大幅上漲。11月底新增220萬噸PTA產能,完全投產後產能390萬噸,業績彈性巨大。18年浙石化專案達產,作為目前民營煉化項目的示範項目,浙石化將帶動公司新一輪增長。預計17-19年公司EPS1.38、1.82、2.32元,對應PE12X、9X、7X,維持“強推”評級。

(二)電新——天賜材料

對於2018年電池需求,我們繼續保持樂觀。我們知道動力電池生產為重資產製造,同時裝備能力的後發優勢也非常明顯。隨著國內中高端電池產能的持續投放,2018年為了保證產能利用率和企業正常周轉,動力電池環節定會通過綜合產品性價比,在除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基礎上,在新能源物流車、低速電動車,甚至儲能市場尋求應用的突破。所以我們對於明年動力電池市場交付量的增長我們並不悲觀。

具有成本優勢且定價合理的公司明年才能收益行業機會。合理定價可構建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且單品產品盈利也可保持在合理水準。而在一個對價格敏感的下游市場中,具有成本優勢的公司,則可以獲得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從而具備高於行業增速。我們認為天賜材料所在的電解液環節具備此特徵。

電池材料國際化程度高,持續受益國內外市場機會。國內鋰電池材料企業在數碼鋰電時代已與日韓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供應鏈配合等建立密切合作關係,所以日韓主流電池企業率先在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突破,將有機會帶領國內電池材料公司進入海外主流車企供應鏈體系,並實現量的提升。根據我們調研,天賜材料2018年電解液海外出貨量將實現100%增長。

天賜材料長期競爭力構建已非常清晰。天賜材料在九江的核心工廠,已經通過技術持續升級和迴圈經濟的佈局,實現產品生產成本優化,當前產品製造成本為全行業最低。同時天賜材料以鋰電電解液業務作為基礎,納入了正極材料、pack生產輔助材料等,逐漸構建系列化的鋰電材料產品品類。天賜材料正在複製電解液領域的經營能力到其他產品品類,並拓展公司的成長邊界。未來的天賜材料,不只是一家電解液生產企業。

我們認為2018年新能源汽車將是看公司經營能力和長期競爭力的一年,而天賜材料的競爭優勢已脫穎而出。我們預計天賜材料2018~2019年EPS為1.05、1.80,目標價63元,繼續強烈推薦。

(三)交通運輸——中國國航

國內航線,國航航線佈局優勢顯著。

1)國航一線航班占比最大(占自身國內總量的92%)。根據2015年航線旅客輸送量排名,前20大航線中17條為我們劃定的一線互飛航線。國航一線航班占國內航班總量91.92%,行業領先,公司整體航線佈局優勢顯著。

2)國航直飛航班占比領先。國航直飛航班占比93.53%,大幅領先于南航的74.9%及東航的75.3%。一定程度反映國航對航班品質的自信(即無需依靠中轉航班覆蓋更多需求來保證一定客座率或票價水準等)。

3)從航線等級看,國航航線結構最為優質。僅考慮直飛航班航線結構的情況下,國航一線互飛航班占比30%,為全行業最高。絕對航班量角度,新航季國航一線互飛航班周班次2030班,高於南航1672班和東航1690班,意味著公司鎖定了大量的優質航線資源及頭部利潤。

國際航線中,一線歐美航權基本用盡,長航線佈局具備提升潛力。分區域來看,國航國際航班占比17.20%,為三大航中最高。國航國際航線佈局中歐美長航線是其優勢航線,國航與美聯航是中美之間第一大承運人,而國航與漢莎聯營後佔據中歐之間第一大份額,尤其中國-法蘭克福航線。國航歐洲通航點達到17個,北美通航點達到11個,而南航、東航歐洲通航點分別為4個、8個,北美通航點分別為6個、7個。在中歐中美一線航權基本用盡的背景下,國航歐美航線資源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2016年由於爭搶航權導致國際航線競爭激烈,票價承壓,2017年來看,歐線已經大幅回升,美線則繼續消化運力,可以預計2018年,隨著歐美經濟持續復蘇,長航線會帶來較好表現。

民航客運價格市場化持續推進將利好航線優勢突出的中國國航。

1)客票價格市場化持續推進。目前724條航線納入市場調節價,數量占比30%,預計2020年或完全放開。

2)一線放開,國航優勢最顯著。一線執飛航線共計1072條,占比44%,其中納入市場調節價的261條,占比36%,未來不斷增加納入市場調節價,則會利好一線佈局最大的中國國航。而三線-四線以及四線互飛航線中納入市場調節價的分別占比64%及85%,反應在客源有限的航線中,價格放開已經達到較高的水準。

3)看點在於京滬等黃金航線。我們此前報告觀點:京滬線票價若放開將極大利好國航。舉例來看,目前北京-杭州航線已經實行了市場調節價,目前經濟艙全價票為2200元,而京滬航線(與京杭里程接近)經濟艙全價票為1240元,若未來放開京滬航線的價格,有非常可觀的提升空間。

看好明後兩年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民航版供給側改革”帶來錦上添花,核心航線票價提升(折扣減少)空間較大,國航提價能力最強。9月21日,民航局發佈《關於把控運行總量調整航班結構提升航班正點率的若干政策措施》,我們認為對於目前民航供需結構優化必然產生錦上添花的作用,而巨大變革則需要兩個條件驗證。

錦上添花:此前我們預計2018年座位數供給增速放緩至8%左右,低於旅客需求兩位數左右的增速,新規會強化這一效果,減少供給無序增長,實現客座率票價雙升。

巨大變革:待三月驗證。供給增速一旦低於需求增速超過3個百分點,客座率與票價將充分釋放彈性,單一因素單向波動一個百分點,可以影響大航利潤7-9億元。

在供需持續改善,特別是優質航線供需更趨緊張的背景下,高等級優質航線票價提升空間巨大,而國航在優質航線無論占比和數量上都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國航作為行業價格領導者,航線網路時刻價值最高,國貨航混改值得期待,國泰航空“拖累”將降低,一旦票價放開,京滬線最大受益者。預計國航2017-19年實現EPS分別為0.69、0.82、0.93元。相當於2017-19年PE 15.9、13.4及11.9倍。維持目標價12.4元,強調“推薦”評級。

(四)紡織服裝——歌力思

中高端消費回暖,輕奢品牌顯著受益。自16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的中高端消費已經出現回暖之勢。今年12月1日,財政部發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調整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的通知》,下調187項商品進口關稅稅率將近10個點,疊加前期多次調降關稅、行郵稅等措施,海外消費回流、國內消費回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與此同時,全球各大奢侈品集團戰略性地調整中國地區的產品價格,進一步為國內奢侈品/輕奢品回暖打下一劑強心針。

內生外延共同發力,公司未來發展可期。公司深耕主品牌,持續打造時尚時裝集團:陸續收購國際優質輕奢標的,採取多品牌的運營模式,為公司不斷注入新的生命力,業績穩步提升。1)主品牌歌力思:Q3表現搶眼,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24.6%,同店增長大約25%。截至目前,Q4仍有不錯的表現。2)Laurel:預計年底店鋪數超過40家,17年實現盈虧平衡。3)Ed Hardy:Q1-Q3新開門店23家,實現營收3.14億,同比增長130.9%,Q4及明年計畫加速開店進程,預計明年會有較為顯著的爆發。4)IRO的店面下半年逐步鋪開,年底表現不錯,預計明年將新開15家門店,進一步拓展銷售管道。5)VIVIENNE TAM:今年12月底於北京王府中環開設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門店,當日業績表現優異,預計明年將會逐步在全國各地鋪開門店15家左右。6)百秋網路:身為國內較有名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專注於國際輕奢品牌代運營,享受行業高速增長紅利,同時也受益於輕奢電商的迅速發展,未來爆發可期。

公司多品牌發展戰略明確,運營能力強,前期積累充分,看好公司未來業績的多點爆發。預計公司17/18/19年EPS為0.87/1.13/1.42元,對應的PE為26/20/16倍。

(五)農業——隆平高科

全品類:隆晶“現金牛”主導水稻種業,玉米板塊處於爆發前夜,並購品種潛力大。公司隆晶兩優系列屬於革命性代際水稻品種,在耐高溫、抗稻瘟病、抗倒伏等性狀上明顯優於競爭對手的主力產品,特別是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2個品種推廣面積呈爆發式增長,我們預計17/18目標2400萬公斤以上,基本奠定國內水稻種業龍頭地位。

玉米種子業務將是公司下一個具備巨大爆發潛力的板塊,原因有二:1)公司收購陶氏巴西業務交割完成後,其熱帶種質資源進入隆平玉米品種開發體系,有望推廣於廣西、川雲貴等西南種植區域,國內並購預期強烈;2)公司引進原中種迪卡研發團隊,種質資源進一步完備,目前初見成果,已進入綠色通道審批,2018/19年將展示大田表現,若獲業界認可將快速放量;3)隆平206今年大田表現良好,17/18銷售季或伴隨玉米價格見底而有所恢復。

另外,近期隆平並購三瑞種業、巡天種業等擁有優勢小品種的企業,豐富自身產品線,孵化新的潛力業務,因此3-5年隆平通過全品類優勢出擊,打造成為國內種業平臺型巨頭。

全環節:公司研發體系遙遙領先,戰略管理一流,管道整合、加密提升品種推廣效率。研發方面,公司水稻商業化育種體系國內一流,後續夢兩優、黃莉占等儲備品種梯隊完善,玉米育種體系在業內同樣位列前矛;管理方面,核心團隊股權激勵充分,企業文化優秀,管理層穩定、進取,擁有產業大格局、大思維,戰略制定符合全球產業趨勢,對接中信國家資本,保證優質資源有效支撐業務發展;管道方面,公司並購惠民科技加速管道管控,通過經銷商體系改革,鞏固終端網點銷售、服務力度,未來的“爆款”產品將快速導入、搶佔市場。

全技術:從傳統育種到分子標記輔助到轉基因全套技術全面掌控,迎領民族種業科技。公司從傳統雜交育種到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一直佔據育種技術的制高點。並購陶氏巴西後,公司掌握其R-2,4-D轉基因全套專利,基本實現在核心技術領域的關鍵卡位,有利於之後輸出自身改良後的優勢產品,參與全球性的產業競爭。

我們認為隆晶兩優系列新品在2-3年能夠保持40-50%的增長,疊加國際、國內並購等資本運作,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產業競爭的種業平臺型巨頭雛形已現,預計17、18年淨利潤分別為8.13/11.15億元,目前股價對應PE38x、27x,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六)食品飲料——古井貢酒

控費收效顯著,費用率下降帶動業績加速增長。17Q3公司銷售費用率為33.9%,同比下降1.8pct,管理費用率7.3%,同比下降4.3pct。受益于費用率水準下降,公司利潤端同比大幅增長,17Q3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45億元,同比增91.2%,大超市場預期。縱向對比,公司長期高投放費用,精耕市場成果逐步顯現,管道趨向於成熟,今年二季度以來銷售費用率穩步下降,同時公司不斷提高管理水準和管理效率。總體來看,公司改善費用率水準成效顯著,利潤逐步釋放。橫向對比,公司費用率雖有所下降但仍大幅高於業內可比公司,對比省內外主要競爭對手洋河(17Q3銷售費用率12.1%)、口子窖(17Q2銷售費用率11.0%),古井貢酒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仍有很大下降空間。隨著未來公司市場逐步走向穩固,管理水準進一步提升,費用率預計保持下降趨勢,公司利潤有望大幅上漲。

結構升級助推毛利率上漲,省內龍頭穩固。17Q3公司毛利率75.92%,同比增1.9pct。受益於省內消費升級,公司產品深度聚焦消費升級價格帶,主要單品古5、古8競爭優勢明顯,前三季度古8在省內部分市場增速超80%,收入貢獻率持續上升,驅動毛利穩步增長。管道調研顯示,17年前三季度公司皖中市場業績增速在20%以上,皖南市場增長約15%,公司省內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省外發展持續進行,劍指百億營收目標。公司省外拓張穩步推進中,2016年4月份收購黃鶴樓拓展湖北市場,預計今年黃鶴樓貢獻營收8-9億元,以河南、湖北、江浙滬為代表的“新安徽”市場有望穩步增長。在白酒行業逐步復蘇的大環境下,古井百億營收目標有望在明後年完成。

(七)醫藥生物——信立泰

心內科龍頭,一致性評價受益者。公司在心內科耕耘多年,泰嘉憑藉其高品質建立了極佳的口碑,一致性評價進度領先。我們認為一致性評價之後,管道和品牌將成為品種格局的決定性因素,泰嘉有望借助公司極強的銷售能力和重回廣東市場的契機恢復較快增速。此外,比伐盧定在終端推廣多年後進入快速增長期,阿利沙坦新進醫保放量在即。公司心內科龍頭地位繼續鞏固。

替格瑞洛有望拿下首仿,在研品種多領域佈局。另一抗血小板重磅品種替格瑞洛目前挑戰專利成功並獲得優先審評,首仿上市時間有望大幅提前,接力泰嘉成為下一個重磅品種。骨科品種特立帕肽申報生產,複格列汀(糖尿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外周血管病)、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數進入II期;生物藥在研品種進展順利。預計2019年開始在研品種有望陸續獲批,為公司業績帶來新的增長點。

我們看好公司豐富的仿製藥和創新藥品種能夠在變革的行業環境中長期獲益,預計公司2017-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65、17.28和20.43億,EPS分別為1.40、1.65和1.96元,對應P/E分別為30、25和21倍,上調至強烈推薦評級。

(八)房地產——萬科A

前三季度業績高增+34%,維持17-18年業績增速+31%和+27%。截止17Q3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71.0億元,同比+0.0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9億元,同比+34.2%;基本每股收益0.34元,同比+29.9%;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31.7%和9.5%,分別較去年全年的29.4%和8.7%提升2.3和0.8pct,預計全年毛利率較去年提升+2pct至31%;三項費用率8.8%,同比提升2.7pct。報告期末,公司負債率和淨負債率83.5%和38.8%,分別同比增長3.0pct和12.7pct,負債穩健,其中淨負債率較2季度末有所提升,源於公司3季度積極加倉拿地。

銷售靚麗、拿地加速,預收賬款充裕、鎖定今明兩年業績高增。截止17Q3公司銷售金額3,961.0億元,同比+50.7%,全年銷售有望衝刺5,400億元,對應同比+48%;銷售面積2,664.5萬平方米,同比+33.8%;同期銷售回款2,459億元,同比+19.6%,回款率62%,較2季度末55%有所回升;報告期末預收賬款/已售未結算金額分別達4078.8億/4,321.0億元,同比+31%/+6%,分別覆蓋16年結算收入1.70/1.80倍,覆蓋倍數持續提升,結算持續跟不上銷售節奏推動業績鎖定性大幅增強。拿地方面,Q3公司積極加倉拿地,Q3拿地面積和拿地金額分別同比+179%和+247%,同期拿地額占比銷售額高達0.89(16年為0.51),公司截止17Q3末拿地3,288.4萬方(同比+68.5%),其中權益面 積2,099.5萬方(同比+82.6%,權益比例64%),預計Q4公司拿地依然積極。

預計17年營收同比+20%、毛利率+2pct,推動17業績增長超30%。截止17Q3公司累計竣工面積1136.4萬方,同比+1.1%,完成全年計畫46%;而17年計畫竣工2,448.3萬平米,較16年同比+9.4%,如果剔除16年中竣工而不結算的持有商業專案,則估算17年可結算部分的竣工面積同比超+15%;即使保守考慮結算均價上漲5%,全年結算收入也將同比超+20%,同時考慮同期結算毛利率提升2pct至31%,則全年公司業績將同比增長超+30%。另一方面,前三季度新開工2,599.6萬方,同比+6.5%,已經完成全年計畫89%。雖然17年年初計畫新開工2,924萬平米,同比-6.8%,但考慮前三季度銷售超預期及拿地較為積極,預計全年新開工面積或將上調,預計全年增長10-20%,保證充足可售貨源。

萬科作為行業龍頭,在本輪房地產小週期延長的反常週期中,依靠拿地+銷售集中度雙雙提升保持龍頭優勢,實現遠超行業的銷售增速和業績增速;近期深鐵正式成為第一大股東後,深鐵與公司間在“軌道+物業”方面合作也將值得期待,預計將極大加強公司的深圳都市圈優質資源獲取能力;此外,近期萬科設立物流地產投資基金,表現其在物流地產領域持續做大做強的意圖,與普洛斯的協同效應值得期待。我們維持公司17-19年每股收益預測分別為2.51、3.17和3.76元,目前2017-18PE分別為11.0和8.7倍,目標價上調至38.00元,重申強烈推薦評級。

(九)非銀金融——新華保險

堅持轉型下,三季度保費增速大幅改善。前三季度,公司實現保費收入898億,同比減少3.8%,增速較年中提升10%,三季度保費提升明顯。其中,個險保費713億,同比增24.3%,較年中提升3.5%,個險新單保費212億,同比增27.4%,較年中增12.3%,個險新單期交保費195億,同比增35.7%,較年中提升12.7%,長期新單期交保費163億,同比增46.8%,較年中提升5.9%。銀保管道繼續改善,在延續上半年停掉躉交業務的情況下,銀保目前主要以新單期交和續期保費為主,其中新單期交60億,同比增27.6%,較年中增6.2%,銀保管道累計保費168億,同比減51.8%,較年中提升9.5%。整體而言,三季度保費增長改善明顯,四季度若能延續增長趨勢,全年保費增速有望實現正增長。

退賠下降支撐淨利潤持續改善。退保方面,前三季度退保金為295億,同比減少9.67%,但截止三季度公司退保率為4.7%,同比減少0.6%,較年中增1%,推測與今年保費負增長帶來的低基數相關。賠付方面,供給賠付306億,同比減1.35%,其中死傷賠增加25.6%至42億,滿期及年金給付則減少4.6%至264億,最終促成賠付支出的大幅減少。正是由於三季度保費回歸高速增長,以及退保賠付的同比下降,致使前三季度淨利潤改善明顯,達到50億,同比增5.3%,較年中提升8.2%。若四季度能延續三季度發展態勢,全年淨利潤增速有望繼續提升。

投資品質持續向好。截止三季度末,公司投資資產達6923億,較去年年底增1.8%,實現投資收益268億,同比增7.56%,增速高於資產增速,證明投資品質提升。另總投資收益率達到5.2%,同比增0.1%,較年中提升0.3%。

公司整體發展平穩,第三季度保費重回高速增長軌道,全年保費增速和淨利潤增速持續提升。隨著期交保單的持續增長,新業務價值率提升,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增速將再創新高。

(十)銀行——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於2014年開始零售轉型之路。2-3年從資產結構上看與零售業務領先的招商銀行已經較為接近,在信用卡等主要發力領域實現了突破,資管業務在今年不利的情況下也保持了同業中較快的水準。雖然零售資產業務對負債的推動作用並不明顯,居民儲蓄仍是公司短板,在2017拖累了公司資產負債增速,(公司為首家縮表銀行),換取了穩定性更強的資產負債結構。部分銀行保持資產擴張的同時邊際收益率其實很低,中信銀行的息差環比表現在股份額行中較好(資產的邊際擴張的息差逐漸收窄),結合手續費收入的較快增長,3季報中信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增速位於股份行第二位,雖然公司依然保持了快速的核銷節奏,淨利潤增長並不突出,但增長的品質更為堅實。

在相對較為寬鬆的環境下,中信是具備對公、零售兩條腿走路的能力,有望迎來厚積薄發。公司對公業務依託集團的稟賦與長期積累的經驗,隨著經濟的復蘇對公業務可以恢復增長,而零售業務的發力僅有3-4年,距離全面爆發式增長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同業轉型提供學習借鑒機會。面對市場的變化,同業之間的轉型嘗試也是多種多樣,如平安、寧波的科技化零售轉型給了中信銀行很好的借鑒學習的機會。鑒於我國整體負債率居高不下,居民部門杠杆率快速上升,階段性的復蘇未必可以完美跨越債務的週期風險,現階段放慢腳步對中信銀行而言未必是壞事。

2017年4季度資產端定價有較快的上行趨勢,在2018年負債利率上行速度放緩的條件下息差有望在股份行中率先回升。隨著經濟持續復蘇與公司連續3年的高核銷政策,潛在風險大幅下降,資產品質堅實。目前公司估值水準處於歷史低位元,2018年動態PB接近0.7倍,估值沒有下降空間。息差仍然受到短端利率壓制的中信銀行在利率階段性下降時期有較大概率出現估值修復。建議投資者在1季度逢低左側配置。

四、風險提示

經濟大幅低於預期,利率快速上行,海外地緣政治風險,國內金融監管政策加碼,公司所在行業景氣度下滑。

以保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公司新建專案均為差別化絲,產品差異化率、功能性不斷提升。行業強者恒強,強者愈強局面將持續鞏固。蘇墾農發上漲3.82%。公司是以自主經營種植基地為核心資源優勢的農作物種植、良種育繁、農產品加工及銷售全產業鏈規模化的國有大型農業企業,擁有約120萬畝自有種植基地,旗下有蘇墾米業、大華種業和蘇墾物流三家全資子公司。隨著土地流轉改革加速深化,公司作為土地流轉龍頭,自有耕地面積的擴大可為公司機械化種植提供便利,提升公司種植效率。

二、1月配置思路

我們認為在年底調整壓力階段性釋放後,春季行情的空間有望打開。考慮到短週期的不確定性以及貨幣環境的壓力,明年年初市場或將沿襲兩條主線展開:一是保險、銀行、地產、可選消費等行業龍頭,充當了淨值穩定器的作用;二是受益于CPI溫和上行,類滯脹環境的農業、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紡織服裝等消費漲價板塊。此外,考慮到“大煉化”帶來的業績提振和市場情緒催化,我們繼續持有滌綸長絲全球龍頭標的桐昆股份。經歷過前期調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置性價比開始回升,競爭格局最為良好的電池材料率先受益。考慮到紡服板塊估值已處於均值以下兩倍標準差水準,陸續收購國際優質輕奢品牌的歌力思將受益於奢侈品回暖,業績有所釋放。

三、1月金股推薦

(一)化工——桐昆股份

長絲龍頭,強者恒強、強者愈強。16年下半年以來長絲景氣度回升,盈利水準恢復。近期在油價上漲、庫存偏低,下游補貨需求增加推動下,長絲價格、現金流持續上漲。目前POY、DTY、FDY均價分別為8964、10561、9365元/噸;現金流分別為806、397、807元/噸,其中POY現金流已恢復到今年第二高點水準。長絲庫存不斷走低,POY、DTY、FDY庫存為1.5、11.4、4.5天。中長期來看,滌綸長絲新增產能增速低於(3-4%)需求增速(6-8%)供給端持續向好。預計2018年滌綸長絲預計新增產能約270萬噸,我們估計實際新增量200萬噸左右,產能增速維持低位,景氣度將持續。公司是滌綸長絲行業龍頭,目前擁有滌綸長絲產能460萬噸,18、19年分別新投50、90萬噸長絲產能,2020年產能達600萬噸,同時PTA全部自給。長絲市占率將由13-14%提升至18-19%。長絲下游是紡織服裝、產業用紡織品等更新較快的消費品。公司每年投入3-5億技改資金,針對市場需求變化對相關設備、工藝等進行技術改造,以保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公司新建專案均為差別化絲,產品差異化率、功能性不斷提升。行業強者恒強,強者愈強局面將持續鞏固。

嘉興石化PTA二期11月投產,提升一體化優勢。嘉興石化二期220萬噸PTA產能已經基本具備開車條件,將於11月底投產。二期PTA裝置為全球最先進裝置,投產後噸加工成本預計僅為400元/噸,較行業平均加工成本下降約200元/噸。未來預計嘉興石化二期將配套建設90萬噸滌綸長絲產能,有效減少PTA包裝、運輸、升溫成本,提升一體化優勢。隨著PTA整體回暖,公司390萬噸產能將提供較大業績彈性,PTA每上漲100元,EPS增長0.20元。

浙江石化項目進展順利,將成公司重要業績增量。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桐昆投資持有20%浙江石化股權。浙江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作為民營煉化的標杆項目,煉化一體化率將達62%,遠高於全國石化產業平均水準10%,與國際一流水準相當。一期2000萬噸/年預計2018年年底投產,二期2000萬噸/年計畫2021年一季度投產。達產後,浙石化項目將成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業績增量(項目環評中測算,浙石化兩期達產後可實現營收1960億元,淨利潤203億元;鎮海煉化1300萬噸/年煉油產能,預計2016年淨利潤超過100億元)。

公司目前長絲產能460萬噸,未來3年內將擴建至600萬噸,長絲龍頭地位鞏固。滌綸長絲行業景氣度回升,公司業績大幅上漲。11月底新增220萬噸PTA產能,完全投產後產能390萬噸,業績彈性巨大。18年浙石化專案達產,作為目前民營煉化項目的示範項目,浙石化將帶動公司新一輪增長。預計17-19年公司EPS1.38、1.82、2.32元,對應PE12X、9X、7X,維持“強推”評級。

(二)電新——天賜材料

對於2018年電池需求,我們繼續保持樂觀。我們知道動力電池生產為重資產製造,同時裝備能力的後發優勢也非常明顯。隨著國內中高端電池產能的持續投放,2018年為了保證產能利用率和企業正常周轉,動力電池環節定會通過綜合產品性價比,在除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基礎上,在新能源物流車、低速電動車,甚至儲能市場尋求應用的突破。所以我們對於明年動力電池市場交付量的增長我們並不悲觀。

具有成本優勢且定價合理的公司明年才能收益行業機會。合理定價可構建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且單品產品盈利也可保持在合理水準。而在一個對價格敏感的下游市場中,具有成本優勢的公司,則可以獲得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從而具備高於行業增速。我們認為天賜材料所在的電解液環節具備此特徵。

電池材料國際化程度高,持續受益國內外市場機會。國內鋰電池材料企業在數碼鋰電時代已與日韓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供應鏈配合等建立密切合作關係,所以日韓主流電池企業率先在歐美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突破,將有機會帶領國內電池材料公司進入海外主流車企供應鏈體系,並實現量的提升。根據我們調研,天賜材料2018年電解液海外出貨量將實現100%增長。

天賜材料長期競爭力構建已非常清晰。天賜材料在九江的核心工廠,已經通過技術持續升級和迴圈經濟的佈局,實現產品生產成本優化,當前產品製造成本為全行業最低。同時天賜材料以鋰電電解液業務作為基礎,納入了正極材料、pack生產輔助材料等,逐漸構建系列化的鋰電材料產品品類。天賜材料正在複製電解液領域的經營能力到其他產品品類,並拓展公司的成長邊界。未來的天賜材料,不只是一家電解液生產企業。

我們認為2018年新能源汽車將是看公司經營能力和長期競爭力的一年,而天賜材料的競爭優勢已脫穎而出。我們預計天賜材料2018~2019年EPS為1.05、1.80,目標價63元,繼續強烈推薦。

(三)交通運輸——中國國航

國內航線,國航航線佈局優勢顯著。

1)國航一線航班占比最大(占自身國內總量的92%)。根據2015年航線旅客輸送量排名,前20大航線中17條為我們劃定的一線互飛航線。國航一線航班占國內航班總量91.92%,行業領先,公司整體航線佈局優勢顯著。

2)國航直飛航班占比領先。國航直飛航班占比93.53%,大幅領先于南航的74.9%及東航的75.3%。一定程度反映國航對航班品質的自信(即無需依靠中轉航班覆蓋更多需求來保證一定客座率或票價水準等)。

3)從航線等級看,國航航線結構最為優質。僅考慮直飛航班航線結構的情況下,國航一線互飛航班占比30%,為全行業最高。絕對航班量角度,新航季國航一線互飛航班周班次2030班,高於南航1672班和東航1690班,意味著公司鎖定了大量的優質航線資源及頭部利潤。

國際航線中,一線歐美航權基本用盡,長航線佈局具備提升潛力。分區域來看,國航國際航班占比17.20%,為三大航中最高。國航國際航線佈局中歐美長航線是其優勢航線,國航與美聯航是中美之間第一大承運人,而國航與漢莎聯營後佔據中歐之間第一大份額,尤其中國-法蘭克福航線。國航歐洲通航點達到17個,北美通航點達到11個,而南航、東航歐洲通航點分別為4個、8個,北美通航點分別為6個、7個。在中歐中美一線航權基本用盡的背景下,國航歐美航線資源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2016年由於爭搶航權導致國際航線競爭激烈,票價承壓,2017年來看,歐線已經大幅回升,美線則繼續消化運力,可以預計2018年,隨著歐美經濟持續復蘇,長航線會帶來較好表現。

民航客運價格市場化持續推進將利好航線優勢突出的中國國航。

1)客票價格市場化持續推進。目前724條航線納入市場調節價,數量占比30%,預計2020年或完全放開。

2)一線放開,國航優勢最顯著。一線執飛航線共計1072條,占比44%,其中納入市場調節價的261條,占比36%,未來不斷增加納入市場調節價,則會利好一線佈局最大的中國國航。而三線-四線以及四線互飛航線中納入市場調節價的分別占比64%及85%,反應在客源有限的航線中,價格放開已經達到較高的水準。

3)看點在於京滬等黃金航線。我們此前報告觀點:京滬線票價若放開將極大利好國航。舉例來看,目前北京-杭州航線已經實行了市場調節價,目前經濟艙全價票為2200元,而京滬航線(與京杭里程接近)經濟艙全價票為1240元,若未來放開京滬航線的價格,有非常可觀的提升空間。

看好明後兩年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民航版供給側改革”帶來錦上添花,核心航線票價提升(折扣減少)空間較大,國航提價能力最強。9月21日,民航局發佈《關於把控運行總量調整航班結構提升航班正點率的若干政策措施》,我們認為對於目前民航供需結構優化必然產生錦上添花的作用,而巨大變革則需要兩個條件驗證。

錦上添花:此前我們預計2018年座位數供給增速放緩至8%左右,低於旅客需求兩位數左右的增速,新規會強化這一效果,減少供給無序增長,實現客座率票價雙升。

巨大變革:待三月驗證。供給增速一旦低於需求增速超過3個百分點,客座率與票價將充分釋放彈性,單一因素單向波動一個百分點,可以影響大航利潤7-9億元。

在供需持續改善,特別是優質航線供需更趨緊張的背景下,高等級優質航線票價提升空間巨大,而國航在優質航線無論占比和數量上都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國航作為行業價格領導者,航線網路時刻價值最高,國貨航混改值得期待,國泰航空“拖累”將降低,一旦票價放開,京滬線最大受益者。預計國航2017-19年實現EPS分別為0.69、0.82、0.93元。相當於2017-19年PE 15.9、13.4及11.9倍。維持目標價12.4元,強調“推薦”評級。

(四)紡織服裝——歌力思

中高端消費回暖,輕奢品牌顯著受益。自16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的中高端消費已經出現回暖之勢。今年12月1日,財政部發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調整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的通知》,下調187項商品進口關稅稅率將近10個點,疊加前期多次調降關稅、行郵稅等措施,海外消費回流、國內消費回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與此同時,全球各大奢侈品集團戰略性地調整中國地區的產品價格,進一步為國內奢侈品/輕奢品回暖打下一劑強心針。

內生外延共同發力,公司未來發展可期。公司深耕主品牌,持續打造時尚時裝集團:陸續收購國際優質輕奢標的,採取多品牌的運營模式,為公司不斷注入新的生命力,業績穩步提升。1)主品牌歌力思:Q3表現搶眼,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24.6%,同店增長大約25%。截至目前,Q4仍有不錯的表現。2)Laurel:預計年底店鋪數超過40家,17年實現盈虧平衡。3)Ed Hardy:Q1-Q3新開門店23家,實現營收3.14億,同比增長130.9%,Q4及明年計畫加速開店進程,預計明年會有較為顯著的爆發。4)IRO的店面下半年逐步鋪開,年底表現不錯,預計明年將新開15家門店,進一步拓展銷售管道。5)VIVIENNE TAM:今年12月底於北京王府中環開設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門店,當日業績表現優異,預計明年將會逐步在全國各地鋪開門店15家左右。6)百秋網路:身為國內較有名的電商代運營公司,專注於國際輕奢品牌代運營,享受行業高速增長紅利,同時也受益於輕奢電商的迅速發展,未來爆發可期。

公司多品牌發展戰略明確,運營能力強,前期積累充分,看好公司未來業績的多點爆發。預計公司17/18/19年EPS為0.87/1.13/1.42元,對應的PE為26/20/16倍。

(五)農業——隆平高科

全品類:隆晶“現金牛”主導水稻種業,玉米板塊處於爆發前夜,並購品種潛力大。公司隆晶兩優系列屬於革命性代際水稻品種,在耐高溫、抗稻瘟病、抗倒伏等性狀上明顯優於競爭對手的主力產品,特別是隆兩優華占、晶兩優華占2個品種推廣面積呈爆發式增長,我們預計17/18目標2400萬公斤以上,基本奠定國內水稻種業龍頭地位。

玉米種子業務將是公司下一個具備巨大爆發潛力的板塊,原因有二:1)公司收購陶氏巴西業務交割完成後,其熱帶種質資源進入隆平玉米品種開發體系,有望推廣於廣西、川雲貴等西南種植區域,國內並購預期強烈;2)公司引進原中種迪卡研發團隊,種質資源進一步完備,目前初見成果,已進入綠色通道審批,2018/19年將展示大田表現,若獲業界認可將快速放量;3)隆平206今年大田表現良好,17/18銷售季或伴隨玉米價格見底而有所恢復。

另外,近期隆平並購三瑞種業、巡天種業等擁有優勢小品種的企業,豐富自身產品線,孵化新的潛力業務,因此3-5年隆平通過全品類優勢出擊,打造成為國內種業平臺型巨頭。

全環節:公司研發體系遙遙領先,戰略管理一流,管道整合、加密提升品種推廣效率。研發方面,公司水稻商業化育種體系國內一流,後續夢兩優、黃莉占等儲備品種梯隊完善,玉米育種體系在業內同樣位列前矛;管理方面,核心團隊股權激勵充分,企業文化優秀,管理層穩定、進取,擁有產業大格局、大思維,戰略制定符合全球產業趨勢,對接中信國家資本,保證優質資源有效支撐業務發展;管道方面,公司並購惠民科技加速管道管控,通過經銷商體系改革,鞏固終端網點銷售、服務力度,未來的“爆款”產品將快速導入、搶佔市場。

全技術:從傳統育種到分子標記輔助到轉基因全套技術全面掌控,迎領民族種業科技。公司從傳統雜交育種到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一直佔據育種技術的制高點。並購陶氏巴西後,公司掌握其R-2,4-D轉基因全套專利,基本實現在核心技術領域的關鍵卡位,有利於之後輸出自身改良後的優勢產品,參與全球性的產業競爭。

我們認為隆晶兩優系列新品在2-3年能夠保持40-50%的增長,疊加國際、國內並購等資本運作,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產業競爭的種業平臺型巨頭雛形已現,預計17、18年淨利潤分別為8.13/11.15億元,目前股價對應PE38x、27x,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六)食品飲料——古井貢酒

控費收效顯著,費用率下降帶動業績加速增長。17Q3公司銷售費用率為33.9%,同比下降1.8pct,管理費用率7.3%,同比下降4.3pct。受益于費用率水準下降,公司利潤端同比大幅增長,17Q3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2.45億元,同比增91.2%,大超市場預期。縱向對比,公司長期高投放費用,精耕市場成果逐步顯現,管道趨向於成熟,今年二季度以來銷售費用率穩步下降,同時公司不斷提高管理水準和管理效率。總體來看,公司改善費用率水準成效顯著,利潤逐步釋放。橫向對比,公司費用率雖有所下降但仍大幅高於業內可比公司,對比省內外主要競爭對手洋河(17Q3銷售費用率12.1%)、口子窖(17Q2銷售費用率11.0%),古井貢酒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仍有很大下降空間。隨著未來公司市場逐步走向穩固,管理水準進一步提升,費用率預計保持下降趨勢,公司利潤有望大幅上漲。

結構升級助推毛利率上漲,省內龍頭穩固。17Q3公司毛利率75.92%,同比增1.9pct。受益於省內消費升級,公司產品深度聚焦消費升級價格帶,主要單品古5、古8競爭優勢明顯,前三季度古8在省內部分市場增速超80%,收入貢獻率持續上升,驅動毛利穩步增長。管道調研顯示,17年前三季度公司皖中市場業績增速在20%以上,皖南市場增長約15%,公司省內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省外發展持續進行,劍指百億營收目標。公司省外拓張穩步推進中,2016年4月份收購黃鶴樓拓展湖北市場,預計今年黃鶴樓貢獻營收8-9億元,以河南、湖北、江浙滬為代表的“新安徽”市場有望穩步增長。在白酒行業逐步復蘇的大環境下,古井百億營收目標有望在明後年完成。

(七)醫藥生物——信立泰

心內科龍頭,一致性評價受益者。公司在心內科耕耘多年,泰嘉憑藉其高品質建立了極佳的口碑,一致性評價進度領先。我們認為一致性評價之後,管道和品牌將成為品種格局的決定性因素,泰嘉有望借助公司極強的銷售能力和重回廣東市場的契機恢復較快增速。此外,比伐盧定在終端推廣多年後進入快速增長期,阿利沙坦新進醫保放量在即。公司心內科龍頭地位繼續鞏固。

替格瑞洛有望拿下首仿,在研品種多領域佈局。另一抗血小板重磅品種替格瑞洛目前挑戰專利成功並獲得優先審評,首仿上市時間有望大幅提前,接力泰嘉成為下一個重磅品種。骨科品種特立帕肽申報生產,複格列汀(糖尿病)、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外周血管病)、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數進入II期;生物藥在研品種進展順利。預計2019年開始在研品種有望陸續獲批,為公司業績帶來新的增長點。

我們看好公司豐富的仿製藥和創新藥品種能夠在變革的行業環境中長期獲益,預計公司2017-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4.65、17.28和20.43億,EPS分別為1.40、1.65和1.96元,對應P/E分別為30、25和21倍,上調至強烈推薦評級。

(八)房地產——萬科A

前三季度業績高增+34%,維持17-18年業績增速+31%和+27%。截止17Q3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71.0億元,同比+0.0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9億元,同比+34.2%;基本每股收益0.34元,同比+29.9%;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31.7%和9.5%,分別較去年全年的29.4%和8.7%提升2.3和0.8pct,預計全年毛利率較去年提升+2pct至31%;三項費用率8.8%,同比提升2.7pct。報告期末,公司負債率和淨負債率83.5%和38.8%,分別同比增長3.0pct和12.7pct,負債穩健,其中淨負債率較2季度末有所提升,源於公司3季度積極加倉拿地。

銷售靚麗、拿地加速,預收賬款充裕、鎖定今明兩年業績高增。截止17Q3公司銷售金額3,961.0億元,同比+50.7%,全年銷售有望衝刺5,400億元,對應同比+48%;銷售面積2,664.5萬平方米,同比+33.8%;同期銷售回款2,459億元,同比+19.6%,回款率62%,較2季度末55%有所回升;報告期末預收賬款/已售未結算金額分別達4078.8億/4,321.0億元,同比+31%/+6%,分別覆蓋16年結算收入1.70/1.80倍,覆蓋倍數持續提升,結算持續跟不上銷售節奏推動業績鎖定性大幅增強。拿地方面,Q3公司積極加倉拿地,Q3拿地面積和拿地金額分別同比+179%和+247%,同期拿地額占比銷售額高達0.89(16年為0.51),公司截止17Q3末拿地3,288.4萬方(同比+68.5%),其中權益面 積2,099.5萬方(同比+82.6%,權益比例64%),預計Q4公司拿地依然積極。

預計17年營收同比+20%、毛利率+2pct,推動17業績增長超30%。截止17Q3公司累計竣工面積1136.4萬方,同比+1.1%,完成全年計畫46%;而17年計畫竣工2,448.3萬平米,較16年同比+9.4%,如果剔除16年中竣工而不結算的持有商業專案,則估算17年可結算部分的竣工面積同比超+15%;即使保守考慮結算均價上漲5%,全年結算收入也將同比超+20%,同時考慮同期結算毛利率提升2pct至31%,則全年公司業績將同比增長超+30%。另一方面,前三季度新開工2,599.6萬方,同比+6.5%,已經完成全年計畫89%。雖然17年年初計畫新開工2,924萬平米,同比-6.8%,但考慮前三季度銷售超預期及拿地較為積極,預計全年新開工面積或將上調,預計全年增長10-20%,保證充足可售貨源。

萬科作為行業龍頭,在本輪房地產小週期延長的反常週期中,依靠拿地+銷售集中度雙雙提升保持龍頭優勢,實現遠超行業的銷售增速和業績增速;近期深鐵正式成為第一大股東後,深鐵與公司間在“軌道+物業”方面合作也將值得期待,預計將極大加強公司的深圳都市圈優質資源獲取能力;此外,近期萬科設立物流地產投資基金,表現其在物流地產領域持續做大做強的意圖,與普洛斯的協同效應值得期待。我們維持公司17-19年每股收益預測分別為2.51、3.17和3.76元,目前2017-18PE分別為11.0和8.7倍,目標價上調至38.00元,重申強烈推薦評級。

(九)非銀金融——新華保險

堅持轉型下,三季度保費增速大幅改善。前三季度,公司實現保費收入898億,同比減少3.8%,增速較年中提升10%,三季度保費提升明顯。其中,個險保費713億,同比增24.3%,較年中提升3.5%,個險新單保費212億,同比增27.4%,較年中增12.3%,個險新單期交保費195億,同比增35.7%,較年中提升12.7%,長期新單期交保費163億,同比增46.8%,較年中提升5.9%。銀保管道繼續改善,在延續上半年停掉躉交業務的情況下,銀保目前主要以新單期交和續期保費為主,其中新單期交60億,同比增27.6%,較年中增6.2%,銀保管道累計保費168億,同比減51.8%,較年中提升9.5%。整體而言,三季度保費增長改善明顯,四季度若能延續增長趨勢,全年保費增速有望實現正增長。

退賠下降支撐淨利潤持續改善。退保方面,前三季度退保金為295億,同比減少9.67%,但截止三季度公司退保率為4.7%,同比減少0.6%,較年中增1%,推測與今年保費負增長帶來的低基數相關。賠付方面,供給賠付306億,同比減1.35%,其中死傷賠增加25.6%至42億,滿期及年金給付則減少4.6%至264億,最終促成賠付支出的大幅減少。正是由於三季度保費回歸高速增長,以及退保賠付的同比下降,致使前三季度淨利潤改善明顯,達到50億,同比增5.3%,較年中提升8.2%。若四季度能延續三季度發展態勢,全年淨利潤增速有望繼續提升。

投資品質持續向好。截止三季度末,公司投資資產達6923億,較去年年底增1.8%,實現投資收益268億,同比增7.56%,增速高於資產增速,證明投資品質提升。另總投資收益率達到5.2%,同比增0.1%,較年中提升0.3%。

公司整體發展平穩,第三季度保費重回高速增長軌道,全年保費增速和淨利潤增速持續提升。隨著期交保單的持續增長,新業務價值率提升,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增速將再創新高。

(十)銀行——中信銀行

中信銀行於2014年開始零售轉型之路。2-3年從資產結構上看與零售業務領先的招商銀行已經較為接近,在信用卡等主要發力領域實現了突破,資管業務在今年不利的情況下也保持了同業中較快的水準。雖然零售資產業務對負債的推動作用並不明顯,居民儲蓄仍是公司短板,在2017拖累了公司資產負債增速,(公司為首家縮表銀行),換取了穩定性更強的資產負債結構。部分銀行保持資產擴張的同時邊際收益率其實很低,中信銀行的息差環比表現在股份額行中較好(資產的邊際擴張的息差逐漸收窄),結合手續費收入的較快增長,3季報中信銀行的撥備前利潤增速位於股份行第二位,雖然公司依然保持了快速的核銷節奏,淨利潤增長並不突出,但增長的品質更為堅實。

在相對較為寬鬆的環境下,中信是具備對公、零售兩條腿走路的能力,有望迎來厚積薄發。公司對公業務依託集團的稟賦與長期積累的經驗,隨著經濟的復蘇對公業務可以恢復增長,而零售業務的發力僅有3-4年,距離全面爆發式增長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

同業轉型提供學習借鑒機會。面對市場的變化,同業之間的轉型嘗試也是多種多樣,如平安、寧波的科技化零售轉型給了中信銀行很好的借鑒學習的機會。鑒於我國整體負債率居高不下,居民部門杠杆率快速上升,階段性的復蘇未必可以完美跨越債務的週期風險,現階段放慢腳步對中信銀行而言未必是壞事。

2017年4季度資產端定價有較快的上行趨勢,在2018年負債利率上行速度放緩的條件下息差有望在股份行中率先回升。隨著經濟持續復蘇與公司連續3年的高核銷政策,潛在風險大幅下降,資產品質堅實。目前公司估值水準處於歷史低位元,2018年動態PB接近0.7倍,估值沒有下降空間。息差仍然受到短端利率壓制的中信銀行在利率階段性下降時期有較大概率出現估值修復。建議投資者在1季度逢低左側配置。

四、風險提示

經濟大幅低於預期,利率快速上行,海外地緣政治風險,國內金融監管政策加碼,公司所在行業景氣度下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