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2017最佳韓劇,其實4年前我們就拍過,但……

上周我們不是理性討論了一下宋丹丹的演技嗎?

對, 原因是她主演了翻拍自韓劇《Dear my friends》的《親愛的她們》▼▼▼

這劇不好在哪, 我們說了, 但為什麼不好,

當時我們把鍋給了五位編劇。

但就在前兩天, 和一個資深業內人士聊天時, 我們知道了更多一點的資訊。

本來呢, 中方這次版權買的很徹底, 韓國編劇和導演團隊都跟過來的。

但剛動工沒多久, 限韓令來了, 這個事就擱置了, 韓方也直接回家了。

宋丹丹知道這個事後, 決定要做下去, 就自己花錢, 找來了一些編劇, 開始動刀拼接。

順便, 還把旗下演員/乾女兒姜妍安排進來, 當了女主。

所以啊, 同樣一個劇本, 從9.5分變成6.2分, 宋丹丹女士出了不少力▼▼▼

其實吧, 無論在電視劇中還是《演員的誕生》中, 宋丹丹對於改編的態度, 反反復複強調的無非三個字:

生活化

但她的【生活化】太容易演變成【一地雞毛】了。

《親愛的她們》就不說了, 作為一個聚焦老年生活的題材,

確實, 對國內團隊和觀眾都有些超綱。

也就是這麼巧, tvN去年底再次放出大招, 和宋丹丹之前推出的另一部劇《媽媽的花樣年華》又撞題了——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

這部劇豆瓣高達9.2分, 前兩天被不少大號譽為“2017最高分韓劇”。

安妮為,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和《dear my friends》班底都相同,均出自導演洪忠燦和編劇盧熙京之手。

盧熙京這三個字本就是高品質韓劇的代名詞了。

《那年冬天風在吹》和《沒關係,是愛情啊》都出自於她筆下▼▼▼#所以她有多愛趙寅成啊#

從這幾部劇你們應該也能看出來了,盧編最擅長的就是在稀鬆平常的日常裡找閃光點。

她很會放大小情緒,成年人的小情緒,用俗一點的話說就是看之前你真搞不懂——屁大點事兒竟然能絮絮叨16集?

能,非常能。

比如《太陽的後裔》掀起的【勢均力敵的愛情】風,其實盧熙京在2014年的《沒關係,是愛情啊》裡就已經講得透透的了▼▼▼#孔孝真是嫩小編的最愛#

最近她還有部新劇官宣,tvN的《Live》,李光洙鄭有美主演。

依然是相似的味道——

圍繞著派出所發生,講述為了守護生活中的價值與正義而努力的員警的悲歡故事,也是一部講述員警制服背後隱藏的人性故事,引發普通人共鳴,有著諷刺與詼諧的劇。

不過這些對於盧熙京來說,都沒有《世上最美麗的離別》來得重要。

21年前,為紀念患癌症去世的母親,盧熙京用一本小說描繪了一個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同年,小說被拍成電視劇。

2011年,電影版也出來了,拿下8.3的高分▼▼▼

去年,tvN啟用崔智友、崔瑉豪、金英玉、柳東根、元美京再度重拍。

規格很特殊:4集,每集60分鐘。

沒有長篇電視劇那麼拖遝,也比120分鐘的電影更細膩,講的是一個母親被查出卵巢癌之後和家人相處變化的故事。

巧就巧在這,宋丹丹曾在2013年的《媽媽的花樣年華》,講的也是母親罹患卵巢癌,子女最後陪她走完最後一程的故事。

分數也不低的喔▼▼▼

我們先說韓劇。

240分種的體量,《世上最美麗的離別》完整描繪出了一個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最隱形的情緒面:

隱 忍

無論從子女、丈夫還是婆婆的角度,我們對這個女人的態度其實是高度統一的:大呼小叫、呼來喚去且習以為常。

我們萬事都要麻煩到她,卻全都完美忽略了她的感受。

而她往往也不會說什麼,你怎樣她都受著。

這樣一來一去造成了一個假像——我們以為母親沒有自己的小情緒,我們以為母親永遠都會在。

但其實,母親一直都在忍

劇中的母親,是個家庭主婦。

她有個當醫生的丈夫,當公司高管的女兒,高中剛畢業的兒子。

而且,馬上,她就要搬進大別墅了。

有空的時候,她會跟著小閨蜜們一起聚聚餐,總之面上是各種光鮮亮麗▼▼▼

但實際上,她壓根沒有自己的生活。

這就算了,你說你一心撲在家庭吧,可家庭也沒給你多好的回饋。

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但大多數時候,都是母親問一句,女兒答一句。

母親碰巧要來女兒工作的商場,問她能不能見一面,她一口拒絕▼▼▼

母親沒說啥,嘴裡嘟囔了一句【這丫頭真是】▼▼▼

後來在商場,她還是特地去見了見女兒,想喊她一起吃個飯。

結果,女兒忙著跟男人約會,還是那句【我很忙】▼▼▼

雖然有點失落,但母親還是笑著說,【那你去忙吧】▼▼▼

女兒如此,更別提兒子了。

兒子兩次高考失利,沒能考上醫學院,前不久,他剛剛考了第三次。

不出意外的話,依然是考不上的。

而他自己也是一攤爛泥扶不上牆,天天流連在酒吧▼▼▼

回到家,吐的滿地都是。

最後來收拾爛攤子的,還不是只有母親▼▼▼

母親問來問去就是這些:“是被女人甩了嗎?還是有什麼不能和媽媽說的煩心事?說吧,怎麼整天喝酒抽煙呢?”

卻始終沒有一個回應▼▼▼

然而最氣,她也不過就是打兒子幾下肩膀▼▼▼

丈夫也寡言少語,大多數時候,都把妻子當做隱形人。

早年間,丈夫經營了一家自己的醫院,由於醫療事故,醫院倒閉,他不得不窩在一家小醫院當醫生。如今,他還面臨著被單位辭退的危機。

這樣的事業,讓他非常焦慮,對妻子自然也沒個好臉。

每一次妻子的熱情▼▼▼

都只能換來他的一臉冷漠。

要麼不吭聲,要麼回你一個“哦”▼▼▼

但妻子並不會就生氣,就和他大吵大鬧。

抱怨幾句,氣就過了▼▼▼

丈夫大概是忘了,自己老年癡呆的親媽,還是妻子在盡心盡力地照顧著。

婆婆原本一直在療養院,但她心疼婆婆,就把她接回家來照顧▼▼▼

事實上,婆婆沒瘋之前,就對她冷嘲熱的。瘋了之後,雖然忘了大多數的事,但對兒媳的憎惡絲毫沒有減少。

“死女人”、“惡兒媳”這樣的詞,一直掛在婆婆的嘴邊▼▼▼

真正瘋起來,抓頭髮▼▼▼

扔尿布都經常發生▼▼▼

儘管如此,母親還是沒有想過要把婆婆送回療養院。

就這麼耐心照顧著▼▼▼

哦,對,她還有個不爭氣的弟弟,天天想著賭馬。

見到姐姐,也是冷嘲熱諷,沒個好臉。

這不要臉的勁宛如樊勝美她弟▼▼▼

能怎麼辦呢?這是弟弟啊。

偶爾會回懟幾句,含著淚走▼▼▼

該接濟的,還是接濟啊。

下一次,還是會偷偷塞錢▼▼▼

家庭婦女家庭婦女,這麼多年來,這位婦女只有家庭。

無論家庭怎樣薄待她,她第二天起床,依然還是好聲好氣地伺候全家人吃早飯。

叫天天喝個爛醉的兒子起床▼▼▼

督促跟自己沒話說的女兒吃早點▼▼▼

給冷漠的丈夫準備衣服,幫他穿上外套▼▼▼

給老年癡呆的婆婆餵飯▼▼▼

心心念念著弟弟和弟媳▼▼▼

而家庭婦女本來為了旅行攢的錢,給你一筆,給他一筆,永遠用不到自己身上。

為了家庭,為了家庭

她自己的生活一拖再拖

而最後的轉折,竟是因為她被查出了卵巢癌。

一直以來,妻子都有說身體不舒服,想去丈夫醫院看一下,而他想都沒想就是個拒絕:

“這種小毛病,去社區醫院看看就行了,何必來我們醫院。”▼▼▼

她只能很無力地告訴丈夫:“社區醫院叫我去大醫院看看的。”▼▼▼

就這麼被丈夫拖著拖著,最後查出來,生命已經沒剩幾個月了▼▼▼

然而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她只是楞了一會兒。

很快,她就恢復到了原來的狀態,反倒開始安慰起丈夫▼▼▼

回家,也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說身體不舒服。

女兒問:“痛嗎?”

她難為情地笑著說:“有點。”▼▼▼

家務上一點沒落下,跟個沒事人似的,一如既往地起床做早點▼▼▼

給婆婆餵飯▼▼▼

做大醬▼▼▼

甚至,她還冷靜地安排著自己的後事——

她知道沒有了自己家裡會亂套,所以給每個人找好了後路。

為了給弟弟留錢,她瞞著家人買保險▼▼▼

囑咐弟媳,別離開自己的弟弟▼▼▼

提前把家裡的財務和丈夫做著交接,給兒子和女兒分別留好存摺▼▼▼

有生以來第一次罵了女兒:“連大醬湯都不會做,以後要怎麼生活啊。”

言下之意大概是,以後媽媽不能給你做大醬湯了,也沒有時間好好教你了▼▼▼

把戒指留給了兒子,“本想給你很多很多,可不管我怎麼翻找,我能給的只有這個了。”▼▼▼

那麼,癡呆症的婆婆,該怎麼辦呢?

想著自己死後,婆婆沒人照顧,必定會成為老公和孩子們的負擔。

於是半夜,她給婆婆蓋被子的時候,突然狠下了心,想悶死她——

“我死了,你要怎麼活啊。”

母親隱忍了大半輩子,她連最後的離別都想忍過去。

她告訴自己沒事的,告訴家人沒事的,唯一解決貪戀的出口,便是一遍又一遍地叫著家人的名字。

沒什麼,就是想再多叫幾遍▼▼▼

這部劇的高潮在於,病痛終於打破了母親的隱忍。

癌症一拳一拳重擊在這位套著金鐘罩鐵布衫的家庭婦女身上,拳拳到肉,拳拳見血。

終於,打碎了她的鎧甲。

她在衛生間吐著血,大概是這輩子第一次,急切地、自私地喊出了“老公”▼▼▼

喊出了“我好痛”▼▼▼

母親撐不住了。

母親的虛弱、驚慌、無助暴露無遺。

這就好像你第一次看到媽媽哭一樣,第一反應不會是心疼,而是震驚——媽媽怎麼會哭呢?媽媽怎麼能哭呢?

媽媽,也會痛嗎?

對,你終於反應過來了。

但你反應得太慢了。

緊接著,是家人們遲來的後悔和體貼。

丈夫喂她吃飯▼▼▼

幫她洗澡▼▼▼

女兒學會了道歉▼▼▼

搶著做家務▼▼▼

兒子這才正視起自己的人生▼▼▼

急著想要親親她▼▼▼

這一大家子的天倫之樂來得那麼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用生命換來的▼▼▼

他們去了她想去的海邊,做了她想要做的事▼▼▼

最後,笑容定格。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

啊,抹一分鐘眼淚。

你看,這故事簡單到不行,總結起來就是七個字:子欲養而親不待。

但就是憑著細節和極強的節奏感一步步推著你,讓你真切地感受到,“母親”這個詞的分量。

它給你看了母親的另一面——

她不是習慣了你的冷漠和脾氣,只是習慣了忍耐。

也讓你看到了你自己的另一面——

你自私,不自知,且無能。

這些優點,正好滿足了宋丹丹在最新一期《演員的誕生》上講的:

有生活質感,且給人帶來反思。

好,那麼我們再看她的《媽媽的花樣年華》▼▼▼

69歲的文英有四個子女,正值退休,被檢 查出了卵巢癌,只剩下半年時間。

本想瀟瀟灑灑地用這半年為自己活一遭,但她在這個過程中卻慢慢發現——

兒女的問題是一樁接一樁,自己也根本割捨不下▼▼▼

於是,解決孩子們的問題成了她最後一段生命的重中之重。

所以說,這部劇的重點放在了母親安排後事的環節上。

這本身想想就很感人嘛,對吧。

然而,整部劇長達32集,母親第2集就檢查出了癌症,卻一直到倒數第3集,子女們才得知病情▼▼▼

那麼中間的內容就變成了:大量描繪子女的生活。

為了體現母親的不放心,子女生活再一次被狗血處理——

大女兒老公疑似出軌,兩人以離婚收場;二女兒的未婚夫出車禍死了,她執意要當單親媽媽。

於是母親的解決方法也跟著變得戲劇化——

在大女兒和女婿之間各種周旋調解,當了回老娘舅,就想促成重婚;

二女兒這邊是沒辦法重婚了,那就吵,對她“單親媽媽”的身份爭執,後來女兒騙她打了胎,她便急著給她找下一個物件,還上相親會去找▼▼▼

嘶~

是不是有股熟悉的味道?

搭配宋丹丹萬年不變的表演方式,請跟著我一起回答,這股熟悉的味道正是宋丹丹女士一再強調的:

生活氣息

【宋丹丹式的生活氣息】一旦濃郁,便會讓人物形象的動人程度大打折扣,反而多了許多婆婆媽媽的拖遝感。

不是說不感人,感人是肯定感人的。

但不深切,不痛徹。

劇方認定,這樣的設置會最大範圍地牽動觀眾的情緒,什麼觀眾都包含在內了。

但在劇情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情況下,你總不能指望觀眾對著家長里短和一地雞毛還得痛哭流涕吧?

當然了,這也不是宋丹丹一個人的鍋啦。

編劇是問題,導演是問題,演員是問題,觀眾也是問題。

你給盧熙京32集,我估計她也得編得黔驢技窮,相親逼婚一鍋亂燉。

老太太明明只有半年時間了,非得演出一年份的是非來。更尬的是,有些人物矛盾是生湊啊,獨居老太想去見個朋友,女兒卻不耐煩地反對,你反對個啥?你有啥好反對的?

我們啊,要的太多了。

眼淚,要的;感動,要的;狗血,要的;收視率,要的;錢,自然也不能虧的。

問題出在各個環節,套路的高湯一熬,再好的創意和出發點也上不了九分。

所以,今天的最後,還是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去刷刷這部劇#韓劇TV就有下載#,有時間也多關心關心身邊人,特別是父母。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和《dear my friends》班底都相同,均出自導演洪忠燦和編劇盧熙京之手。

盧熙京這三個字本就是高品質韓劇的代名詞了。

《那年冬天風在吹》和《沒關係,是愛情啊》都出自於她筆下▼▼▼#所以她有多愛趙寅成啊#

從這幾部劇你們應該也能看出來了,盧編最擅長的就是在稀鬆平常的日常裡找閃光點。

她很會放大小情緒,成年人的小情緒,用俗一點的話說就是看之前你真搞不懂——屁大點事兒竟然能絮絮叨16集?

能,非常能。

比如《太陽的後裔》掀起的【勢均力敵的愛情】風,其實盧熙京在2014年的《沒關係,是愛情啊》裡就已經講得透透的了▼▼▼#孔孝真是嫩小編的最愛#

最近她還有部新劇官宣,tvN的《Live》,李光洙鄭有美主演。

依然是相似的味道——

圍繞著派出所發生,講述為了守護生活中的價值與正義而努力的員警的悲歡故事,也是一部講述員警制服背後隱藏的人性故事,引發普通人共鳴,有著諷刺與詼諧的劇。

不過這些對於盧熙京來說,都沒有《世上最美麗的離別》來得重要。

21年前,為紀念患癌症去世的母親,盧熙京用一本小說描繪了一個母親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同年,小說被拍成電視劇。

2011年,電影版也出來了,拿下8.3的高分▼▼▼

去年,tvN啟用崔智友、崔瑉豪、金英玉、柳東根、元美京再度重拍。

規格很特殊:4集,每集60分鐘。

沒有長篇電視劇那麼拖遝,也比120分鐘的電影更細膩,講的是一個母親被查出卵巢癌之後和家人相處變化的故事。

巧就巧在這,宋丹丹曾在2013年的《媽媽的花樣年華》,講的也是母親罹患卵巢癌,子女最後陪她走完最後一程的故事。

分數也不低的喔▼▼▼

我們先說韓劇。

240分種的體量,《世上最美麗的離別》完整描繪出了一個母親在日常生活中最隱形的情緒面:

隱 忍

無論從子女、丈夫還是婆婆的角度,我們對這個女人的態度其實是高度統一的:大呼小叫、呼來喚去且習以為常。

我們萬事都要麻煩到她,卻全都完美忽略了她的感受。

而她往往也不會說什麼,你怎樣她都受著。

這樣一來一去造成了一個假像——我們以為母親沒有自己的小情緒,我們以為母親永遠都會在。

但其實,母親一直都在忍

劇中的母親,是個家庭主婦。

她有個當醫生的丈夫,當公司高管的女兒,高中剛畢業的兒子。

而且,馬上,她就要搬進大別墅了。

有空的時候,她會跟著小閨蜜們一起聚聚餐,總之面上是各種光鮮亮麗▼▼▼

但實際上,她壓根沒有自己的生活。

這就算了,你說你一心撲在家庭吧,可家庭也沒給你多好的回饋。

女兒是母親的小棉襖,但大多數時候,都是母親問一句,女兒答一句。

母親碰巧要來女兒工作的商場,問她能不能見一面,她一口拒絕▼▼▼

母親沒說啥,嘴裡嘟囔了一句【這丫頭真是】▼▼▼

後來在商場,她還是特地去見了見女兒,想喊她一起吃個飯。

結果,女兒忙著跟男人約會,還是那句【我很忙】▼▼▼

雖然有點失落,但母親還是笑著說,【那你去忙吧】▼▼▼

女兒如此,更別提兒子了。

兒子兩次高考失利,沒能考上醫學院,前不久,他剛剛考了第三次。

不出意外的話,依然是考不上的。

而他自己也是一攤爛泥扶不上牆,天天流連在酒吧▼▼▼

回到家,吐的滿地都是。

最後來收拾爛攤子的,還不是只有母親▼▼▼

母親問來問去就是這些:“是被女人甩了嗎?還是有什麼不能和媽媽說的煩心事?說吧,怎麼整天喝酒抽煙呢?”

卻始終沒有一個回應▼▼▼

然而最氣,她也不過就是打兒子幾下肩膀▼▼▼

丈夫也寡言少語,大多數時候,都把妻子當做隱形人。

早年間,丈夫經營了一家自己的醫院,由於醫療事故,醫院倒閉,他不得不窩在一家小醫院當醫生。如今,他還面臨著被單位辭退的危機。

這樣的事業,讓他非常焦慮,對妻子自然也沒個好臉。

每一次妻子的熱情▼▼▼

都只能換來他的一臉冷漠。

要麼不吭聲,要麼回你一個“哦”▼▼▼

但妻子並不會就生氣,就和他大吵大鬧。

抱怨幾句,氣就過了▼▼▼

丈夫大概是忘了,自己老年癡呆的親媽,還是妻子在盡心盡力地照顧著。

婆婆原本一直在療養院,但她心疼婆婆,就把她接回家來照顧▼▼▼

事實上,婆婆沒瘋之前,就對她冷嘲熱的。瘋了之後,雖然忘了大多數的事,但對兒媳的憎惡絲毫沒有減少。

“死女人”、“惡兒媳”這樣的詞,一直掛在婆婆的嘴邊▼▼▼

真正瘋起來,抓頭髮▼▼▼

扔尿布都經常發生▼▼▼

儘管如此,母親還是沒有想過要把婆婆送回療養院。

就這麼耐心照顧著▼▼▼

哦,對,她還有個不爭氣的弟弟,天天想著賭馬。

見到姐姐,也是冷嘲熱諷,沒個好臉。

這不要臉的勁宛如樊勝美她弟▼▼▼

能怎麼辦呢?這是弟弟啊。

偶爾會回懟幾句,含著淚走▼▼▼

該接濟的,還是接濟啊。

下一次,還是會偷偷塞錢▼▼▼

家庭婦女家庭婦女,這麼多年來,這位婦女只有家庭。

無論家庭怎樣薄待她,她第二天起床,依然還是好聲好氣地伺候全家人吃早飯。

叫天天喝個爛醉的兒子起床▼▼▼

督促跟自己沒話說的女兒吃早點▼▼▼

給冷漠的丈夫準備衣服,幫他穿上外套▼▼▼

給老年癡呆的婆婆餵飯▼▼▼

心心念念著弟弟和弟媳▼▼▼

而家庭婦女本來為了旅行攢的錢,給你一筆,給他一筆,永遠用不到自己身上。

為了家庭,為了家庭

她自己的生活一拖再拖

而最後的轉折,竟是因為她被查出了卵巢癌。

一直以來,妻子都有說身體不舒服,想去丈夫醫院看一下,而他想都沒想就是個拒絕:

“這種小毛病,去社區醫院看看就行了,何必來我們醫院。”▼▼▼

她只能很無力地告訴丈夫:“社區醫院叫我去大醫院看看的。”▼▼▼

就這麼被丈夫拖著拖著,最後查出來,生命已經沒剩幾個月了▼▼▼

然而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她只是楞了一會兒。

很快,她就恢復到了原來的狀態,反倒開始安慰起丈夫▼▼▼

回家,也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說身體不舒服。

女兒問:“痛嗎?”

她難為情地笑著說:“有點。”▼▼▼

家務上一點沒落下,跟個沒事人似的,一如既往地起床做早點▼▼▼

給婆婆餵飯▼▼▼

做大醬▼▼▼

甚至,她還冷靜地安排著自己的後事——

她知道沒有了自己家裡會亂套,所以給每個人找好了後路。

為了給弟弟留錢,她瞞著家人買保險▼▼▼

囑咐弟媳,別離開自己的弟弟▼▼▼

提前把家裡的財務和丈夫做著交接,給兒子和女兒分別留好存摺▼▼▼

有生以來第一次罵了女兒:“連大醬湯都不會做,以後要怎麼生活啊。”

言下之意大概是,以後媽媽不能給你做大醬湯了,也沒有時間好好教你了▼▼▼

把戒指留給了兒子,“本想給你很多很多,可不管我怎麼翻找,我能給的只有這個了。”▼▼▼

那麼,癡呆症的婆婆,該怎麼辦呢?

想著自己死後,婆婆沒人照顧,必定會成為老公和孩子們的負擔。

於是半夜,她給婆婆蓋被子的時候,突然狠下了心,想悶死她——

“我死了,你要怎麼活啊。”

母親隱忍了大半輩子,她連最後的離別都想忍過去。

她告訴自己沒事的,告訴家人沒事的,唯一解決貪戀的出口,便是一遍又一遍地叫著家人的名字。

沒什麼,就是想再多叫幾遍▼▼▼

這部劇的高潮在於,病痛終於打破了母親的隱忍。

癌症一拳一拳重擊在這位套著金鐘罩鐵布衫的家庭婦女身上,拳拳到肉,拳拳見血。

終於,打碎了她的鎧甲。

她在衛生間吐著血,大概是這輩子第一次,急切地、自私地喊出了“老公”▼▼▼

喊出了“我好痛”▼▼▼

母親撐不住了。

母親的虛弱、驚慌、無助暴露無遺。

這就好像你第一次看到媽媽哭一樣,第一反應不會是心疼,而是震驚——媽媽怎麼會哭呢?媽媽怎麼能哭呢?

媽媽,也會痛嗎?

對,你終於反應過來了。

但你反應得太慢了。

緊接著,是家人們遲來的後悔和體貼。

丈夫喂她吃飯▼▼▼

幫她洗澡▼▼▼

女兒學會了道歉▼▼▼

搶著做家務▼▼▼

兒子這才正視起自己的人生▼▼▼

急著想要親親她▼▼▼

這一大家子的天倫之樂來得那麼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用生命換來的▼▼▼

他們去了她想去的海邊,做了她想要做的事▼▼▼

最後,笑容定格。

世上最美麗的離別▼▼▼

啊,抹一分鐘眼淚。

你看,這故事簡單到不行,總結起來就是七個字:子欲養而親不待。

但就是憑著細節和極強的節奏感一步步推著你,讓你真切地感受到,“母親”這個詞的分量。

它給你看了母親的另一面——

她不是習慣了你的冷漠和脾氣,只是習慣了忍耐。

也讓你看到了你自己的另一面——

你自私,不自知,且無能。

這些優點,正好滿足了宋丹丹在最新一期《演員的誕生》上講的:

有生活質感,且給人帶來反思。

好,那麼我們再看她的《媽媽的花樣年華》▼▼▼

69歲的文英有四個子女,正值退休,被檢 查出了卵巢癌,只剩下半年時間。

本想瀟瀟灑灑地用這半年為自己活一遭,但她在這個過程中卻慢慢發現——

兒女的問題是一樁接一樁,自己也根本割捨不下▼▼▼

於是,解決孩子們的問題成了她最後一段生命的重中之重。

所以說,這部劇的重點放在了母親安排後事的環節上。

這本身想想就很感人嘛,對吧。

然而,整部劇長達32集,母親第2集就檢查出了癌症,卻一直到倒數第3集,子女們才得知病情▼▼▼

那麼中間的內容就變成了:大量描繪子女的生活。

為了體現母親的不放心,子女生活再一次被狗血處理——

大女兒老公疑似出軌,兩人以離婚收場;二女兒的未婚夫出車禍死了,她執意要當單親媽媽。

於是母親的解決方法也跟著變得戲劇化——

在大女兒和女婿之間各種周旋調解,當了回老娘舅,就想促成重婚;

二女兒這邊是沒辦法重婚了,那就吵,對她“單親媽媽”的身份爭執,後來女兒騙她打了胎,她便急著給她找下一個物件,還上相親會去找▼▼▼

嘶~

是不是有股熟悉的味道?

搭配宋丹丹萬年不變的表演方式,請跟著我一起回答,這股熟悉的味道正是宋丹丹女士一再強調的:

生活氣息

【宋丹丹式的生活氣息】一旦濃郁,便會讓人物形象的動人程度大打折扣,反而多了許多婆婆媽媽的拖遝感。

不是說不感人,感人是肯定感人的。

但不深切,不痛徹。

劇方認定,這樣的設置會最大範圍地牽動觀眾的情緒,什麼觀眾都包含在內了。

但在劇情一眼就能望到頭的情況下,你總不能指望觀眾對著家長里短和一地雞毛還得痛哭流涕吧?

當然了,這也不是宋丹丹一個人的鍋啦。

編劇是問題,導演是問題,演員是問題,觀眾也是問題。

你給盧熙京32集,我估計她也得編得黔驢技窮,相親逼婚一鍋亂燉。

老太太明明只有半年時間了,非得演出一年份的是非來。更尬的是,有些人物矛盾是生湊啊,獨居老太想去見個朋友,女兒卻不耐煩地反對,你反對個啥?你有啥好反對的?

我們啊,要的太多了。

眼淚,要的;感動,要的;狗血,要的;收視率,要的;錢,自然也不能虧的。

問題出在各個環節,套路的高湯一熬,再好的創意和出發點也上不了九分。

所以,今天的最後,還是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去刷刷這部劇#韓劇TV就有下載#,有時間也多關心關心身邊人,特別是父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