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武當山南岩宮:“掛在懸崖上的故宮”

武當山南岩宮

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

南岩是武當山三十六岩中最美的一岩, 因岩向南而名南岩。 山體的斷層成就了險峻, 南岩宮就構築在這絕壁之上。

歷經700年仍保存完整的南岩石殿, 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跡。 它南向天柱峰, 北靠紫霄峰, 東連烏鴉嶺, 西望飛身台, 是武當山上現存最大的石殿。

“在南岩這個地方修殿是非常困難的, 它的南邊是懸崖峭壁。 宋朝就有人在那個地方修宮殿, 但是沒有完成。 ”湖北武當文化研究會會長楊立志介紹說。

在道經故事中, 武當山主神玄武神是在南岩得道升仙的, 所以為玄武神在南岩修建一座道宮, 是武當山修行之人心中的夢想。 在那個遙遠的只能從史書中去解讀的年代, 究竟是誰, 在岩壁上構建出這樣一座人間天宮呢?

據記載, 在唐朝, 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曾在南岩修道, 至今這裡還留有他作的一首詩。

700多年前, 一個叫魯洞雲的道長來到了南岩。 他自幼入武當山學道, 40多年來精通道醫道術, 能夠預知禍福。 在眾多道徒的期盼中, 魯洞雲並沒有開始南岩宮的修建, 他在等待一個人, 只有這個人才能達成自己乃至整個武當的心願。

帝王對武當山道教的認可與推崇讓魯洞雲和眾多的武當道士看到了希望。 他們開始清除雜草, 修整宮觀。 然而, 他們苦苦等待的那個人, 又在哪裡呢?

這個人就是張守清, 他出生在今天的湖北宜昌宜都縣。

張守清自幼讀經書習儒術, 長大後做了吏員。 三十而立這年, 張守清突然辭了官, 執意要去武當山當道士。 史書上寥寥數語, 沒有提及他棄世修道的緣由。 然而正是他人生中的這次抉擇, 成就了武當山日後的一段輝煌。

天下第一香:武當龍頭香

為了方便朝山香客前來武當山進香, 張守清率道眾打通了兩條朝拜之路, 東邊一條是由山下絞口經元和觀過紫霄宮到南岩, 西邊的一條是從蒿口越系馬峰經五龍宮到南岩, 今天的人們稱它們為東神道、西神道。

元末明初, 這兩條道路成為武當山與外界聯繫的主要通道。 由於張守清的種種努力, 武當山的香火一度興旺。 正是武當山興盛的香火又一次吸引了帝王的目光。 元大德七年(1309年), 成宗鐵穆耳正式加封玄武神為玄天元聖仁威上帝, 元朝皇帝把玄武神推崇到了帝王的地位。

在明朝, 南岩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 殿堂道房多達800多間。 在南岩, 一座伸出懸崖的石雕, 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座石雕叫龍首石,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龍頭香”。 龍頭香長3米, 寬0.55米, 建於元延祐元年(西元1314年), 是古代工匠採用圓雕、鏤雕、影雕等多種手法鑿刻的渾為一體的兩條龍。 正因為龍頭香的神秘和其地位, 信士弟子們為表虔誠, 每次來朝武當,

都要燒“龍頭香”而走上那陰陽生死的邊界。 由於下臨萬丈深淵, 燒龍頭香的人要跪著從窄窄的龍身上爬到龍頭點燃香火, 然後再跪著退回來, 稍有不慎, 就會粉身碎骨。

毫無疑問, 龍頭香建成以來, 從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計其數, 其情形慘不忍睹。 清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年), 川湖部院總督下令禁燒龍頭香, 並立碑戒告。 碑文告誡人們說, 神是仁慈的, 心誠則靈, 不一定非要登到懸崖絕壁上燒香才算是對神的崇敬;所以不要重蹈前轍, 毀掉寶貴的生命。 禁燒龍頭香碑不僅保全了許多人的性命, 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珍愛生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