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房地產新時代新變化8大信號,剛需購房者的春天來了

時光荏苒, 政策頻出的2017年一晃過去了, 終於邁進了2018年, 大家或許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悅中, 而房地產的跨年或許也將意味著從一個舊時代向新時代過渡了。

安家融媒感謝所有支持鼓勵幫助我的朋友們, 在新的一年裡, 在迎來變革元年的2018年, 祝大家新年新氣象, 抓住新時代的機遇, 踩對新時代的步伐, 收穫新時代的成果!我個人也繼續堅持正義, 向阻礙房地產前進的勢力作鬥爭。

我經常說,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時代, 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每個人的眼界不同, 每個人的格局有異, 看到的也就千差萬別。 安家融媒近年以來, 一直強調房地產正在經歷一個變天的蛻變過程, 因為之前的問題積聚太多, 還能怎麼壞呢?好在有調控可以及時糾正。 似乎總有一些人不太相信, 甚至用“狼來了”的童話故事教育我。 但我認為,

這個問題不在於是真是假, 而是你有沒有思想準備。

前幾天做節目時我又用狼來了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了其中的奧妙。 因為你無法判斷喊“狼來了”的人到底有沒有真正看到狼, 或許別人喊狼來了你被騙了, 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是騙子, 當人人都不信的時候, 這才是最可怕的, 可想而知, 我們小時候只知道倒楣的是說謊的小孩, 殊不知, 最後遭殃的還包括不相信狼會來而毫無準備的群眾。

要是以前說新時代到來, 你或許不信, 現在看看各大平臺頻道都有了新時代頻道。 安家融媒相信未來一年一定會是新時代的一年, 也必將成為一個關鍵字流行起來。 既然是新時代, 那就意味著將有很多變革發生, 特別處在開放40周年之際, 我們站在了變革的時代節點上。 今年新年賀詞也圍繞著“將改革進行到底”做了詳細描述。

我們應該做的是如何去笑迎新時代的到來, 我們該如何摒棄固守的思想, 總之, 百姓永遠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主體。

房地產正在由內而外地發生著巨變,

未來10年我們也無法用現在的思維去想像, 但一定會具有顛覆性。 2017年可以說, 馬雲的話貫穿了全年。 馬雲未來房子不值錢, 房子如蔥的預言不斷被刷屏, 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領略到馬雲想要表達的瞬息萬變的時代變遷?

其實, 下一站的房地產, 房地產的下一站, 的確讓人充滿想像和期待, 它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幅美麗藍圖, 而正在變成現實, 尤其是這一年來, 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堅定的定位思想指導下, 房地產正迎來一個全新時代, 而一切的變化也都源于房住不炒、房子回歸居住屬性的定位。

1、房住不炒成為新時代新定位, 房子回歸居住屬性, 人人住有所居不是夢。

過去, 房地產發展初期, 發展比較粗放, 人人對房子的追求恰恰不是房子本身的居住, 而是賦予了房子更多其他價值的東西, 所以, 炒作成為影響房地產發展的重要因素, 或許看似市場火爆了, 但是產品品質卻落後了。 這也讓購房者和開發商在一個不健康不正常的道路上偏離了主流價值觀。

自從2016年年底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之後,特別是2017年年底再次強調了這一國家定位,就註定未來一年將繼續深化房住不炒的定位。所有的政策都將圍繞房住不炒而展開。最終實現人人有住房的安居夢。實行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最後實現住有所居夢。

2、房地產的矛盾將由解決住房問題向更加精准的平衡居住配置問題轉化。

幾十年的住房制度改革,無疑讓我們過上了美好生活,我們感謝上次改革的成功,很多人通過商品房解決了住房夢,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矛盾。比如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同人之間的資源配置不平衡等。未來的矛盾將由“人民日益增長的購房需要同落後的社會供給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美好的居住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供給之間的矛盾”。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調控思路也會相應改變,更加適應新時代的變化。

3、從嚴禁炒房到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

既然我們的夢想是讓所有人都有房住,就要從政策上保證房子的居住屬性得到極大尊重,本來房子兼具居住與投資屬性,然而過去過大誇大了投資功能,讓投機橫行,嚴重影響了房地產健康發展,更可悲的是,人人參與炒房,即使剛需購房者買房也抱有炒房的心態,真正關心的房子品質本身卻容易被忽視。

2017年從信貸上,可以說剛需多少也受到一定牽連,首付比例以及房貸利率都有所提高,買房成本增加,但是2018年在繼續加強遏制炒房的同時,將加大對剛改人群的保護。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2018年將針對各類需求對房地產市場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國家支持剛需買房將在2018年拉開序幕,首套剛需或成最有利者。

4、房地產調控將由重市場向重民生轉變。

在由市場向民生轉變過程中也就預示著我們的努力方向也要隨之而變,將更加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本質,讓所有人都有房子住才是我們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強調房價。

這也是未來調控的轉變所在。不單純強調調控房價,一改往日為了調房價而調房價的思路,摒棄過去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調控邏輯,房地產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每個人每個市場角色也都在適應新的變化。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強調:“以往的調控主要針對房價,以短期政策為主。”租賃房源大規模入市、削弱房地產金融屬性、房地產稅立法,都是具有全域意義的長效制度安排。隨著各項改革推進,樓市有望步入穩定健康的軌道。

5、房地產居住形式將多樣化,包括商品房、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等。

只堵不疏顯然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打擊炒房者,那肯定不夠,我們要知道打擊炒房目的是什麼,讓市場回歸理性,在打擊炒房的嚴厲政策背景下,我們也看到國家在保障居住工作上的努力。之前,安家融媒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保障不同層次的居住需求,實現居住形式多樣化。說白了,有錢人住豪宅,沒錢的可以租房,有點錢卻不太多的可以選擇共有產權住房。購房者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樣的房,看看自己的身份和錢包,一目了然,不管炒房還是普通剛需,心該踏實了。

不少購房者反映,真沒想到,對於真正剛需,好消息來得太快了。以前總是在問房價降不降,其實我們更鍾情于房子是否買得起,現在看來為民謀福利的政策一波又一波,層出不窮。

6、租房新時代來臨,將來租房住將成未來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房子總量並不少,總量早就告別短缺時代,但是曾經被炒房者霸佔資源,讓真正需要房子的人無法獲得。這種現狀是要改變的,將來如何突破存量房市場的資源盤活,用市場機制的手段逼迫炒房者把多餘的房子投入市場。房地產長效機制在路上,國家級住房租賃條例或加速出臺。租購同權、租購並舉都被解讀為長效機制的一部分。

安家融媒認為,租房時代來臨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去租房,而是租房市場迎來一個更加健康成熟的局面,買不起房的人可以選擇租房,租房痛點也會被一一解決。

7、大城市將加大住房供給力度,保障各層次人都有房住。

未來的調控更加因城施策,未來五年一線城市將迎來大量房源且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的首次置業人群。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北京2017年商品房住宅的土地供應量是2016年的7倍。同時北京2017年還推出了共有產權房以及集體土地租賃入市等土地供應。同時,2018年將以限價商品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這對於整個市場價格預期形成下拉作用。

也就是說,不僅在調控房價上有了新的變化,土地調控也成為未來新的手段,而且更加強調社會民生,把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納入,真正解決百姓住房問題。

8、房產稅的長效機制會代替現有調控。

最近關於房產稅的立法及徵收方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說法,這個對房地產的影響是巨大的。此話題不用展開太多,畢竟還在研究階段。房產稅的徵收,客觀來說是大勢所趨,這就好比調控房價並不一定是讓我們都買得起房一樣,徵收房產稅也不僅僅是因為房價高,而是因為土地財政已經開始或即將進入衰退階段,以房產稅為主的財稅手段必將為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現有的調控畢竟只是權宜之計,當房產稅等長效機制建立後,傳統的調控就會退出歷史舞臺,到那時,也不用擔心炒房,更不用擔心買不起房,因為人人都會有住房,這絕對不是一個夢。不僅僅是房地產將進入一個全新時代,我們的社會也是如此。

自從2016年年底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之後,特別是2017年年底再次強調了這一國家定位,就註定未來一年將繼續深化房住不炒的定位。所有的政策都將圍繞房住不炒而展開。最終實現人人有住房的安居夢。實行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最後實現住有所居夢。

2、房地產的矛盾將由解決住房問題向更加精准的平衡居住配置問題轉化。

幾十年的住房制度改革,無疑讓我們過上了美好生活,我們感謝上次改革的成功,很多人通過商品房解決了住房夢,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矛盾。比如不同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同人之間的資源配置不平衡等。未來的矛盾將由“人民日益增長的購房需要同落後的社會供給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美好的居住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供給之間的矛盾”。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調控思路也會相應改變,更加適應新時代的變化。

3、從嚴禁炒房到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

既然我們的夢想是讓所有人都有房住,就要從政策上保證房子的居住屬性得到極大尊重,本來房子兼具居住與投資屬性,然而過去過大誇大了投資功能,讓投機橫行,嚴重影響了房地產健康發展,更可悲的是,人人參與炒房,即使剛需購房者買房也抱有炒房的心態,真正關心的房子品質本身卻容易被忽視。

2017年從信貸上,可以說剛需多少也受到一定牽連,首付比例以及房貸利率都有所提高,買房成本增加,但是2018年在繼續加強遏制炒房的同時,將加大對剛改人群的保護。住建部部長王蒙徽表示,2018年將針對各類需求對房地產市場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國家支持剛需買房將在2018年拉開序幕,首套剛需或成最有利者。

4、房地產調控將由重市場向重民生轉變。

在由市場向民生轉變過程中也就預示著我們的努力方向也要隨之而變,將更加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本質,讓所有人都有房子住才是我們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強調房價。

這也是未來調控的轉變所在。不單純強調調控房價,一改往日為了調房價而調房價的思路,摒棄過去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傳統調控邏輯,房地產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每個人每個市場角色也都在適應新的變化。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強調:“以往的調控主要針對房價,以短期政策為主。”租賃房源大規模入市、削弱房地產金融屬性、房地產稅立法,都是具有全域意義的長效制度安排。隨著各項改革推進,樓市有望步入穩定健康的軌道。

5、房地產居住形式將多樣化,包括商品房、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等。

只堵不疏顯然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打擊炒房者,那肯定不夠,我們要知道打擊炒房目的是什麼,讓市場回歸理性,在打擊炒房的嚴厲政策背景下,我們也看到國家在保障居住工作上的努力。之前,安家融媒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保障不同層次的居住需求,實現居住形式多樣化。說白了,有錢人住豪宅,沒錢的可以租房,有點錢卻不太多的可以選擇共有產權住房。購房者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樣的房,看看自己的身份和錢包,一目了然,不管炒房還是普通剛需,心該踏實了。

不少購房者反映,真沒想到,對於真正剛需,好消息來得太快了。以前總是在問房價降不降,其實我們更鍾情于房子是否買得起,現在看來為民謀福利的政策一波又一波,層出不窮。

6、租房新時代來臨,將來租房住將成未來主動選擇的生活方式。

房子總量並不少,總量早就告別短缺時代,但是曾經被炒房者霸佔資源,讓真正需要房子的人無法獲得。這種現狀是要改變的,將來如何突破存量房市場的資源盤活,用市場機制的手段逼迫炒房者把多餘的房子投入市場。房地產長效機制在路上,國家級住房租賃條例或加速出臺。租購同權、租購並舉都被解讀為長效機制的一部分。

安家融媒認為,租房時代來臨不意味著所有人都去租房,而是租房市場迎來一個更加健康成熟的局面,買不起房的人可以選擇租房,租房痛點也會被一一解決。

7、大城市將加大住房供給力度,保障各層次人都有房住。

未來的調控更加因城施策,未來五年一線城市將迎來大量房源且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的首次置業人群。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北京2017年商品房住宅的土地供應量是2016年的7倍。同時北京2017年還推出了共有產權房以及集體土地租賃入市等土地供應。同時,2018年將以限價商品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這對於整個市場價格預期形成下拉作用。

也就是說,不僅在調控房價上有了新的變化,土地調控也成為未來新的手段,而且更加強調社會民生,把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納入,真正解決百姓住房問題。

8、房產稅的長效機制會代替現有調控。

最近關於房產稅的立法及徵收方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說法,這個對房地產的影響是巨大的。此話題不用展開太多,畢竟還在研究階段。房產稅的徵收,客觀來說是大勢所趨,這就好比調控房價並不一定是讓我們都買得起房一樣,徵收房產稅也不僅僅是因為房價高,而是因為土地財政已經開始或即將進入衰退階段,以房產稅為主的財稅手段必將為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現有的調控畢竟只是權宜之計,當房產稅等長效機制建立後,傳統的調控就會退出歷史舞臺,到那時,也不用擔心炒房,更不用擔心買不起房,因為人人都會有住房,這絕對不是一個夢。不僅僅是房地產將進入一個全新時代,我們的社會也是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