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升級:瞄準做強做優做大目標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 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保障。 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 能否成功關係國家命運,

關係整個經濟體制改革成敗。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 新一輪國企改革拉開大幕, 對於2015年的“政策配套年”、2016年“供給結構改革年”來說, 2017年應該算是“混改突破年”。 標誌性事件是“聯通混改突破”與央企進入公司時代”。

聯通和東航的壟斷行業混改試點形成重要突破, 帶動全國的混改試點的推進。 三批試點共50家, 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領域邁出新的步伐。 8月, 中國聯通披露公告稱, 將增發90億股用於引進包括百度、阿裡巴巴、騰訊以及京東等在內的互聯網巨頭企業成為公司戰略投資者, 合計募資780億元。 截至12月初, 中國聯通“混改”工作量完成92%, 由“混”進入“改”的階段。

隨著前兩年“1+N”政策框架的形成和十項試點的推開,

2017年國企國資改革進入施工期, 迎來落地見效之年。 2017年前11個月, 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467397.6億元, 同比增長14.5%, 利潤總額26008.1億元, 同比增長23.5%。 中央企業實現營收23.6萬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14.3%, 利潤總額13253.3億元, 增長17.2%, 增速創近5年同期最好水準。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的公司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為核心的產權改革, 共同為國企改革創造條件, 引領國企改革的新局面。

國務院國資委提供的一系列數字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19日, 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復完畢, 各省級國資委出資企業改制面達到95.8%。 87家中央企業建立了董事會;已在重點領域確定3批50家混改試點企業, 中央企業中已開展混改企業戶數占比達68.9%。 成功實施3組7家企業重組,

監管央企戶數由2003年的196家調整至98家;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31家省級國資委出資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工作已經完成。

改革並不止於此。 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 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 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 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做強做優做大的著力點從企業變為資本, 以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為重要內容的國資改革被擺在突出位置。

”中國企業研究院專家認為, 長期以來, 國企改革受國資改革拖累, 主管部門成為改革主體, 企業則成了執行主體, 企業經常不能決定自己的改革命運。 2018年以國資改革為主, 是找准了癥結, 牽住了國企改革的“牛鼻子”。

由管實物形態的國有企業向價值形態的國有資本轉變, 首先是推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 關鍵是經營權的“放”“讓”“授”。

2017年3月, 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在全國兩會發言, 講到國企監管改革不能代替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的主體是企業而不是政府, 導致了“上面想改很難改、企業想改不能改、不敢改”的不協調局面。 很多國企改革的檔主題是改革, 發表出來總有監管的濃烈味道, 所以檔沒辦法落實。

出現這一問題, 很難說是政府還是企業的責任, 因為如果沒有公司制這個基礎, 國資監管就缺少了‘管資本’的制度基礎。

2017年4月,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 強化了3項管資本職能, 精簡43項監管事項。 其中, 授權8項, 涵蓋了經理層成員選聘、業績考核、薪酬管理以及職工工資總額審批等企業呼籲多年的事項。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一文中強調, 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 加快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 以管資本為主深化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 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 科學界定國有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邊界, 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改變行政化監管方式,改進考核體系和辦法,落實保值增值責任,提高監管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

上述專家認為,2017年央企公司制改革後,國家以股東的形式參與,國有企業不再是行政性企業,為“管資本為主”的監管路徑鋪平了道路,預計2018年國資委將進一步放權、授權,使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開。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也表示,出臺國資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後,監管將更細化,會有很多新的內容。

而改革國資授權經營體制,著力點還在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2014年起,國務院國資委先後選擇了國投、中糧等8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並選擇誠通、國新2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37家省級國資委中,有21家改組組建了52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據國資改革消息人士表示,2018年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改革勢必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就是建立三層框架,把權力授給投資公司、經營公司與實體公司,相關公司的組建將擴圍。胡遲也判斷,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改組組建的步伐勢必加快推進,運營模式也會在國企國資改革發展中進一步得到明確。

(本文綜合自經濟參考報及公開信息。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

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改變行政化監管方式,改進考核體系和辦法,落實保值增值責任,提高監管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

上述專家認為,2017年央企公司制改革後,國家以股東的形式參與,國有企業不再是行政性企業,為“管資本為主”的監管路徑鋪平了道路,預計2018年國資委將進一步放權、授權,使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開。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也表示,出臺國資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後,監管將更細化,會有很多新的內容。

而改革國資授權經營體制,著力點還在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2014年起,國務院國資委先後選擇了國投、中糧等8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並選擇誠通、國新2家央企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37家省級國資委中,有21家改組組建了52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據國資改革消息人士表示,2018年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的改革勢必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就是建立三層框架,把權力授給投資公司、經營公司與實體公司,相關公司的組建將擴圍。胡遲也判斷,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改組組建的步伐勢必加快推進,運營模式也會在國企國資改革發展中進一步得到明確。

(本文綜合自經濟參考報及公開信息。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