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債務水準“神奇下降”背後玄機如何?

在形勢嚴峻的2015年冬天, 由於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以及有關可能爆發金融危機的預言, 政府的經濟管理能力遭到外界的嚴重質疑。 但兩年後的今天, 中國政府的經濟管理聲譽似乎已經恢復: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已經反彈,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中國龐大的企業債務規模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出現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

市場將此解讀為中國國內決策的重大勝利, 而由於採取了嚴厲措施控制過剩產能以及限制新增貸款, 中國監管機構的確也是功不可沒。

但對此也有一種不那麼樂觀的解釋, 即中國債務占GDP的比例往往在出口疲軟時上升, 而在出口強勁反彈時下降, 正如過去一年的表現那樣。 這意味著, 中國未來幾年能否成功避免債務危機不僅取決於國內政策, 也取決於全球經濟的增長狀況。 預測另一輪人民幣升值週期的到來可能為時尚早。

即便在中國政府最新經濟發展規劃中削減債務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但中國領導層不太可能容忍人民幣出現再次大幅升值, 因為這將對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從直觀上看債務與出口之間的關係也完全講得通:中國政府對增長目標的執著意味著,

當外部需求疲軟時, 中國將增加投資, 甚至不惜推高債務,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2009年的巨額刺激措施。 此外從經驗上看這一結論也成立:自21世紀初以來, 中國負債比率的同比變化與出口增長移動均線具有很強的負相關性, 即便剔除金融危機後實施刺激措施的時期也是如此。

過去10年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已經下降, 但仍然意義重大。 從2016年第一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基本與去杠杆化時期吻合), 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已經從構成0.8個百分點的拖累轉變成0.2個百分點的提振, 折合年率的淨變化約一個百分點。

債務其實並未消失, 實際只是轉移了, 這一次政府又玩了一次神奇的“騰挪之術”:據統計, 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在2016年底達到44.4%。

從歷史經驗上看, 居民的杠杆率似乎並不是很高, 低於日本、英國、美國的水準。 從具體數字來看, 中國的家庭債務增量在2015年一直處於較低水準, 而在2016到2017年之間, 居民負債突然暴漲, 增量已超過兩年前一倍以上。

這兩年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導致原本不高的居民債務激增呢?答案是兩件事, 第一是“去庫存”政策造成的中小城市的房貸大量增加。 與此同時, 中國的消費貸興起, 實際上等於是以“消費”的名義, 變向的將房產貸款發放給征信不足的購房者。

因此, 即便投資疲軟, 但整體經濟增速仍從6.7%提高至6.8%。 而剔除淨出口因素, 經濟增長則應放緩近一個百分點, 導致控制債務的難度更大。

現在的問題是這一次情況是否真的不同。 中國政府已不再強調官方增長目標, 但在全球經濟蓬勃發展、房地產市場仍處於放緩初期的情況下, 這一目標很容易實現。

更多優質內容, 關注中金網微信公眾號:cngold-com-cn(長按複製), 或在應用商店下載中金網APP。

似乎在2018年底或2019年年初的某個時候, 這種事事如意的局面將宣告結束。屆時,投資者將瞭解北京是否真的致力於一種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

這種事事如意的局面將宣告結束。屆時,投資者將瞭解北京是否真的致力於一種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