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展子虔《遊春圖》,有人因它黃袍加身,有人為它傾家蕩產!

話說北宋年間, 文藝青年宋徽宗同學有一段時間心情很down, 作畫的時候都禁不住唉聲歎氣, 長籲短歎。

跟隨左右的畫師當然要時刻關注皇帝的小情緒呀,

於是殷切詢問, 徽宗終於吐露心聲“朕竟然沒能把展子虔的《遊春圖》收到小金庫, 不開森”。

宋徽宗趙佶

據《宣和畫譜》記錄, 宋徽宗內府收藏有魏晉至北宋年間的名畫6000多幅。 能讓擁有這麼多稀世珍品的趙佶念念不忘, 《遊春圖》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拿第一拿到手軟

“絹保八百, 紙壽千年”, 人們判定絹本書畫作品的保存期限大概就是800年。

不過《遊春圖》顯然不怎麼講邏輯, 明明是絹本, 如今卻已經有1400歲高齡, 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畫!

展子虔《遊春圖》, 絹本, 43cm*80.5cm

當然, 連魏晉名畫都能收入囊中的趙佶同學看重的可不是年齡,

而是它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幅獨立的山水畫卷, 和“青綠山水”開山之作的地位!(戳這裡, 極簡藝術史:5分鐘看完歷代青綠山水畫)

山水畫萌芽于魏晉南北朝時期, 但彼時的山水畫尚未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 山水多作為人物的背景而存在, 無所謂比例和空間, 呈現出“人大於山, 水不容泛”的稚拙狀態。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第一卷局部 畫中人比山還要高大

而觀《遊春圖》全卷, 則是以自然景色為主, 人物點綴其間, 描繪出一幅江南二月桃杏爭豔時人們到山間水旁“踏青”遊玩的情景。

畫中共有“遊春者”13人, 畫面右下角二人策馬, 視線上移山路上又有5人, 中間湖面上有4人正在泛舟, 左邊坡岸上兩個文士抄手而立。 畫幅不大, 場面卻十分開闊, 具有“咫尺千里”的藝術境界。

《遊春圖》中人物僅做點綴, 話說你找到那13個人在哪裡了嗎?

構圖上, 《遊春圖》採用俯視法取景, 整體上以大對角線構圖, 右上角的山巒與左下角的坡案相對, 中間利用湖水形成大片留白, 使人物、山水之間層次分明、簡繁得宜, 保證了視覺上的平衡。

畫中“丈山、尺樹、寸馬、豆人”各盡其態, 它們之間遠近的透視, 前後層次, 空間關係都得到了較為妥善的處理, 位置的安排也大致與自然形態相去不遠, 標誌著我國山水畫的趨於成熟。

人物、建築、樹木、山巒的比例恰當

觀其設色,《遊春圖》用石青、石綠沿山石邊緣填色,盡可能地還原實景山水。

濃重的青綠色彩作為全畫主調,既再現了春天自然景致的色彩特徵,也與畫中紅色的建築物,白色的人物、雲朵、馬匹相映成趣,襯托出山河景致的盎然春意,被明代書畫家詹景鳳評為“殆始開青綠山水之源”。

《遊春圖》以青綠為主色調

在技法上,雖然山巒樹石人物水紋皆用線條畫出,還未出現後世山水畫常用的皴擦法,但《遊春圖》的線條已有輕重、粗細、頓挫、轉折的變化。

《遊春圖》中表現山石、樹木只用線勾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畫中以皴擦法表現山的紋理與明暗

自《遊春圖》開始,中國山水畫進入了青綠重彩工整細巧的嶄新階段。

傳說,有了它可以登上皇位

這麼一件渾身上下寫滿各種“第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把畫畫當正職的宋徽宗竟然連見都沒見過,想想確實應該不開心。

好在宋徽宗有個孝順兒子,當時的太子趙桓(也就是後來的宋欽宗),得知了父皇的小秘密之後,立刻動用各路人馬,開始日夜不停地搜尋《遊春圖》的下落。

宋欽宗趙桓

不知道是不是骨子裡流著老趙家文藝青年的血,對書畫的敏感程度都超出常人。反正平時優柔寡斷、懦弱無能的趙桓,在三個月之後還真找到了《遊春圖》,連忙重金買下進獻給了宋徽宗。

收到畫的宋徽宗大喜過望,連看這個平時不怎麼待見的兒子也順眼了很多,立即下令重賞太子,趙桓討他老爸歡心的目的順利達成。

難道說趙桓最後能登上皇位(雖然只坐了一年多),其實都是《遊春圖》的功勞……

當然,對宋徽宗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遊春圖》。克制不住欣喜之情的徽宗,在畫卷的右上角提筆寫下“展子虔遊春圖”六個字,並加蓋了雙龍印璽。

“展子”二字上的印章即為宋徽宗的雙龍印璽

宋徽宗雙龍印璽全貌

自此,前面500年一直“妾身未明”的《遊春圖》(《遊春圖》並沒有展子虔的落款,在此之前真實作者一直未能確定)終於得以驗明正身,並開啟了之後900年的有序流傳。

張伯駒為他變賣豪宅

如果說《遊春圖》的發現,得益于文藝青年宋徽宗,那我們至今還能在國內看到它的蹤影,就必須要感謝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偽滿洲國解散,溥儀出逃,長春偽滿皇宮書畫樓被搶劫一空,溥儀從宮中偷出的1000多件珍貴字畫古籍散落民間,其中就包括《遊春圖》。

長春偽滿皇宮書畫樓,俗稱小白樓

1946年初,《遊春圖》被北京幾家古董商戶聯合收購,打算重金賣往國外。

得知這個消息的大收藏家張伯駒異常著急,生怕中國繪畫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件國寶就這麼流落到國外,趕忙找到古董商想要買下《遊春圖》。但沒想到的是,對方獅子大開口,要價800兩黃金!

張伯駒雖然出身名門,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彼時剛剛買下《平復帖》(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真跡)等名跡,囊中實在羞澀。

晉陸機《平復帖》 故宮博物院藏

即使後來經過各方斡旋,古董商同意將價格降低到220兩黃金,對他來講仍然是一筆鉅資。

無奈之下,張伯駒賣掉了位於弓弦胡同1號的豪宅(李蓮英舊宅),再加上其夫人潘素變賣首飾的錢才將《遊春圖》買下。

張伯駒夫人、當代畫家潘素

1952年張伯駒將《遊春圖》捐給故宮博物院,自被溥儀偷出宮後在外漂泊近30年的《遊春圖》終於得以重回故宮。

在去年引發“故宮跑”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中,《遊春圖》亦曾一展風姿,只是不知當時為它停留駐足的人,有多少還記得那個傾家蕩產保下它的民國公子。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人物、建築、樹木、山巒的比例恰當

觀其設色,《遊春圖》用石青、石綠沿山石邊緣填色,盡可能地還原實景山水。

濃重的青綠色彩作為全畫主調,既再現了春天自然景致的色彩特徵,也與畫中紅色的建築物,白色的人物、雲朵、馬匹相映成趣,襯托出山河景致的盎然春意,被明代書畫家詹景鳳評為“殆始開青綠山水之源”。

《遊春圖》以青綠為主色調

在技法上,雖然山巒樹石人物水紋皆用線條畫出,還未出現後世山水畫常用的皴擦法,但《遊春圖》的線條已有輕重、粗細、頓挫、轉折的變化。

《遊春圖》中表現山石、樹木只用線勾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畫中以皴擦法表現山的紋理與明暗

自《遊春圖》開始,中國山水畫進入了青綠重彩工整細巧的嶄新階段。

傳說,有了它可以登上皇位

這麼一件渾身上下寫滿各種“第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把畫畫當正職的宋徽宗竟然連見都沒見過,想想確實應該不開心。

好在宋徽宗有個孝順兒子,當時的太子趙桓(也就是後來的宋欽宗),得知了父皇的小秘密之後,立刻動用各路人馬,開始日夜不停地搜尋《遊春圖》的下落。

宋欽宗趙桓

不知道是不是骨子裡流著老趙家文藝青年的血,對書畫的敏感程度都超出常人。反正平時優柔寡斷、懦弱無能的趙桓,在三個月之後還真找到了《遊春圖》,連忙重金買下進獻給了宋徽宗。

收到畫的宋徽宗大喜過望,連看這個平時不怎麼待見的兒子也順眼了很多,立即下令重賞太子,趙桓討他老爸歡心的目的順利達成。

難道說趙桓最後能登上皇位(雖然只坐了一年多),其實都是《遊春圖》的功勞……

當然,對宋徽宗而言,最重要的還是《遊春圖》。克制不住欣喜之情的徽宗,在畫卷的右上角提筆寫下“展子虔遊春圖”六個字,並加蓋了雙龍印璽。

“展子”二字上的印章即為宋徽宗的雙龍印璽

宋徽宗雙龍印璽全貌

自此,前面500年一直“妾身未明”的《遊春圖》(《遊春圖》並沒有展子虔的落款,在此之前真實作者一直未能確定)終於得以驗明正身,並開啟了之後900年的有序流傳。

張伯駒為他變賣豪宅

如果說《遊春圖》的發現,得益于文藝青年宋徽宗,那我們至今還能在國內看到它的蹤影,就必須要感謝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偽滿洲國解散,溥儀出逃,長春偽滿皇宮書畫樓被搶劫一空,溥儀從宮中偷出的1000多件珍貴字畫古籍散落民間,其中就包括《遊春圖》。

長春偽滿皇宮書畫樓,俗稱小白樓

1946年初,《遊春圖》被北京幾家古董商戶聯合收購,打算重金賣往國外。

得知這個消息的大收藏家張伯駒異常著急,生怕中國繪畫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件國寶就這麼流落到國外,趕忙找到古董商想要買下《遊春圖》。但沒想到的是,對方獅子大開口,要價800兩黃金!

張伯駒雖然出身名門,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彼時剛剛買下《平復帖》(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真跡)等名跡,囊中實在羞澀。

晉陸機《平復帖》 故宮博物院藏

即使後來經過各方斡旋,古董商同意將價格降低到220兩黃金,對他來講仍然是一筆鉅資。

無奈之下,張伯駒賣掉了位於弓弦胡同1號的豪宅(李蓮英舊宅),再加上其夫人潘素變賣首飾的錢才將《遊春圖》買下。

張伯駒夫人、當代畫家潘素

1952年張伯駒將《遊春圖》捐給故宮博物院,自被溥儀偷出宮後在外漂泊近30年的《遊春圖》終於得以重回故宮。

在去年引發“故宮跑”的“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中,《遊春圖》亦曾一展風姿,只是不知當時為它停留駐足的人,有多少還記得那個傾家蕩產保下它的民國公子。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