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最具影響力100人,第19位屈原,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 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 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 並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屈原影響著中國文化的形成和後世的眾多文學家, 他的詩歌和體裁是中國文化的主要源頭之一!中國民間端午節的由來, 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

漢代以來, 屈原在中國歷史上地位日漸崇高, 影響愈加深遠。 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 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偉大, 一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 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 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 二是他用畢生心血寫成的20多首詩歌, 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 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 據《漢書·藝文志》, 從屈原生活的時代起, 至西漢末年的300年間, 模仿屈原辭賦創作新篇的有66家, 771篇, 另有雜賦作者12家, 133篇。 除《楚辭章句》注釋的宋玉、景差、淮南小山、東方朔、莊忌、王褒、劉向、王逸的作品外,

緊隨其後者有枚乘《七發》、司馬相如《大人賦》, 揚雄《長楊賦》, 張衡《思玄賦》, 曹植《九愁賦》, 阮籍《東平賦》, 左思《三都賦》, 陶淵明《閒情賦》, 鮑照《蕪城賦》, 江淹《別賦》、《恨賦》, 庚信《哀江南賦》等名篇, 繼承了屈原創作風格, 把楚辭創作發展到新的階段。

屈原屬於中國, 也屬於世界。 前蘇聯著名漢學家H·T·費德林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屈原詩歌的獨特性與全人類性”的重大研究課題, 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屈學研究的興趣。 以研究內容為標誌區分, 國外學者對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三種趨向:一種以前蘇聯H·T·費德林、E·A·謝列勃裡雅可夫和匈牙利漢學家F·托凱為代表的傳統式, 著重從屈原作品本身探討其藝術價值及其在世界文學史的地位;一種以日本藤野岩友、竹治貞夫、稻畑耕一郎教授為代表的學院式, 著重對屈原詩歌進行考據和詮釋;一種以美國漢學家詹姆土·R·海陶瑋、勞倫斯·A·施奈德, 英國漢學家大衛·霍克思, 法國漢學家戴密微,

德國漢學家衛德明為首的西方式, 著重從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國古代政體中君臣之間的微妙關係, 深入探討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文學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內外條件, 施奈德的專著已經回饋到中國。 稻畑耕一郎教授專程來華出席中國屈原學會成立大會, 許多日本學者甚至認為古代的楚國“是日本人的故鄉”。

屈原與端午節似乎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 屈原的終日與端午巧合;在距今兩千年的東漢初期, 屈原與端午吃粽子、投粽子聯繫起來;在距今約1500年的南北朝時期, 屈原與賽龍舟聯繫起來。 隨著社會的進步, 人們不再信仰圖騰崇拜, 端午節成為中國民間紀念屈原的一個專用節日, 其熱度和氣氛僅次於春節。 不管這種聯繫有沒有內在根源, 它反映了人民對屈原的緬懷之情, 標誌著圖騰崇拜、偶像崇拜的時代已經過去, 人們應該崇拜自己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先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