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常見問與答 來自美國精神衛生研究院

概述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慢性、重度心理疾病, 嚴重影響個體的思維、感知和行為。 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病時自知力缺乏或喪失,

伴有非現實感。 雖然相較于其他心理疾病, 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較低, 但其症狀的“致殘性”非常高(嚴重干擾個體日常生活, 可能導致個體無法像常人一樣生活、工作)。

預警信號與症狀

精神分裂症通常起病於16~30歲, 但也有兒童時期發病的個別案例。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通常分為三種類別:陽性症狀、陰性症狀以及認知症狀。

陽性症狀

“陽性”症狀指的是通常不會出現于正常人群中的精神病性行為。 患有陽性症狀的個體有時會與現實“失去聯繫”, 認為這個世界看起來不同, 甚至不真實;包括以下症狀:

◆ 幻覺Hallucinations

◆ 妄想Delusions

◆ 思維障礙Thought disorders(思維異常或思維障礙)

◆ 軀體動作障礙Movement disorders (身體動作不受控制, 木僵, 蠟樣屈曲)

陰性症狀

“陰性”症狀指情緒或行為紊亂;包括以下症狀:

◆“情感淡漠”(缺乏面部表情和聲音語調等外顯的情緒表達)

◆ 日常生活中的愉悅感降低(快感缺失)

◆ 意志減退, 難以進行或堅持一項活動, 包括工作學習、愛好等

◆ 言語貧乏

認知症狀

對於有些患者來說, 精神分裂症的認知症狀程度較輕;但對於另外一些患者,

認知症狀可能非常嚴重, 導致記憶和某些思維功能的改變。 包括以下症狀:

◆ 執行功能低下(理解資訊以及決策能力)

◆ 難以集中注意力

◆“工作記憶”出現障礙(習得某種知識或技能的功能退化)

危險因素

以下幾個因素可能導致個體發展出精神分裂症。

基因與環境

科學家早已證明精神分裂症可能會在家族中遺傳(遺傳率48%)。 然而, 仍有許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中並沒有其他患病成員;相反, 也有許多個體的家庭成員患有此病, 但其自身並未發展出精神分裂症(見下圖同卵雙胞胎患病率為48%, 父母雙親均是精神分裂症, 孩子患病率可能是46%)。

現有研究認為不同的基因會增加個體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風險, 但僅是一個單獨的基因並不會直接導致該病的發生。 目前還不能利用基因資訊來預測誰會發展出精神分裂症。 科學家認為基因與個體生活環境相互作用是發展出精神分裂症的必要條件。 環境風險因素包括以下:

◆ 母親在孕期感染病毒的孩子成年後患此病概率更高;

◆ 出生前營養不良;

◆(患病個體作為嬰兒時)發生分娩併發症後, 患病風險提高。

心理社會因素

大腦化學物質和結構出現異常:科學家認為大腦中複雜、相互影響的生化反應失衡--包括神經遞質(大腦細胞進行溝通交流的物質)多巴胺和谷氨酸, 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都可能導致個體發展出精神分裂症。

某些專家認為個體出生前大腦發展的異常也可能導致腦部連結錯誤。 青春期時重大創傷致使腦部結構的變化, 這些改變可能會使(因基因或大腦異常導致)某些易感性較高的個體出現精神病性症狀。

治療

因為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仍然未知,所以對該病的治療旨在消除疾病症狀;包括以下治療方法:

抗精神病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經常是藥片或口服液的形式,需要每日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藥物是採取注射方式,每月一到兩次。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第一代藥物主要有:氯丙嗪、氟奮乃靜葵酸酯、氟呱啶醇、替沃噻噸、三氟拉嗪;第二代藥物主要包括:氯氮平、阿立呱唑、奧氮平、利培酮、齊拉西酮和喹硫平。某些個體在剛開始服藥階段可能會出現副反應,但大部分的副反應在服藥幾天之後會自動消失。醫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合作找出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或聯合藥物(幾種藥同時服用,因為可能存在副作用)以及最適合的服用劑量。更多詳細資訊登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網站(FDA,http://www.fda.gov/),瞭解最新的注意事項、用藥指南以及最新授權藥物。(更多詳情參考:心理疾病藥物治療 ▎ 注意缺陷與多動,雙相和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

心理社會治療

當患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藥物,心理社會治療會起到輔助作用。學習和使用應對技巧去解決日常生活挑戰,説明個體完成生活目標,如正常工作學習。定期進行社會心理治療的個體症狀復發或住院的可能性較小。更多相關資訊,參見NIMH網站的心理治療(Psychotherapies)部分。

協調專業護理Coordinated specialty care (CSC)

這種治療模型涉及到藥物治療、心理社會療法、個案管理、家庭治療以及支援性教育和就業服務,旨在減少疾病症狀、提高生活品質。NIMH的“精神分裂症初始發作後恢復研究項目”(RAISE)試圖在發病早期通過協調專業護理改變精神分裂症的發展軌跡以及預後恢復。RAISE旨在降低精神分裂症個體“長期致殘”的可能性,幫助他們提高生活品質、能夠獨立更好地生活。

心理治療的有效性

薈萃分析顯示,心理治療可有效治療精神分裂症的陽性症狀 (即幻覺和/或妄想)(Gould等,2001; Rector and Beck 2001)。另外也有證據 ( Zimmermann等, 2005)顯示,相比於精神病性疾病慢性發作來說,藥物結合CBT治療精神病性疾病劇烈發作的作用效果更好。與其他干預手段來說--如早期干預服務或家庭干預(Bird 等,2010; A´ lvarez-Jime´nez 等,2011),CBT治療對於預防症狀復發和入院治療無顯著作用;但CBT對於次要治療目標治療效果較好。例如,最近一項有Wykes等人(2008) 主持進行的薈萃分析研究,系統回顧了針對精神分裂症的CBT隨機控制實驗,得出的研究結果與先前研究一致(如 Gould等,2001; Rector and Beck 2001);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陽性症狀還是陰性症狀,CBT治療組的效應值都高於控制組(小到中等程度)。此外這項薈萃分析顯示,在一些次要結果上--即不是治療的主要目標,如整體功能、心境和社交焦慮--CBT治療組出現中等程度的效應值改善。

另有一項薈萃分析研究(Mario Pfammatter, Ulrich Martin Junghan ,Hans Dieter Brenner,2006)將幾種干預手段進行了比較,分別是社交技巧訓練、認知矯正療法、以心理教育為導向的家庭和親密人物的團體治療以及認知行為結合藥物治療(證明對於陽性症狀治療效果顯著)。研究結果顯示,社交技巧訓練保證個體持續有效地習得社交技巧;認知認知矯正療法使認知功能得到短暫性改善;家庭干預減少了復發率和住院率;認知行為治療可顯著改善陽性症狀;以上方法都能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功能改善。

如何幫助精神分裂症個體?

下面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到你的患病家人或好友:

◆ 鼓勵他們尋求治療、堅持治療;

◆ 理解他們的某些信念或幻覺對他們自己來說是真的;

◆ 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以及權利;

◆ 保持對他們的尊重、支持和友善,但千萬不要容忍他們的危險性或不合適的行為;

◆ 查看詢問居住地附近有無互助性團體和專業的心理治療。

作者:王翼 劉悅

中文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違者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schizophrenia/index.shtml

治療

因為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仍然未知,所以對該病的治療旨在消除疾病症狀;包括以下治療方法:

抗精神病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經常是藥片或口服液的形式,需要每日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藥物是採取注射方式,每月一到兩次。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第一代藥物主要有:氯丙嗪、氟奮乃靜葵酸酯、氟呱啶醇、替沃噻噸、三氟拉嗪;第二代藥物主要包括:氯氮平、阿立呱唑、奧氮平、利培酮、齊拉西酮和喹硫平。某些個體在剛開始服藥階段可能會出現副反應,但大部分的副反應在服藥幾天之後會自動消失。醫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合作找出治療效果最好的藥物或聯合藥物(幾種藥同時服用,因為可能存在副作用)以及最適合的服用劑量。更多詳細資訊登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網站(FDA,http://www.fda.gov/),瞭解最新的注意事項、用藥指南以及最新授權藥物。(更多詳情參考:心理疾病藥物治療 ▎ 注意缺陷與多動,雙相和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

心理社會治療

當患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藥物,心理社會治療會起到輔助作用。學習和使用應對技巧去解決日常生活挑戰,説明個體完成生活目標,如正常工作學習。定期進行社會心理治療的個體症狀復發或住院的可能性較小。更多相關資訊,參見NIMH網站的心理治療(Psychotherapies)部分。

協調專業護理Coordinated specialty care (CSC)

這種治療模型涉及到藥物治療、心理社會療法、個案管理、家庭治療以及支援性教育和就業服務,旨在減少疾病症狀、提高生活品質。NIMH的“精神分裂症初始發作後恢復研究項目”(RAISE)試圖在發病早期通過協調專業護理改變精神分裂症的發展軌跡以及預後恢復。RAISE旨在降低精神分裂症個體“長期致殘”的可能性,幫助他們提高生活品質、能夠獨立更好地生活。

心理治療的有效性

薈萃分析顯示,心理治療可有效治療精神分裂症的陽性症狀 (即幻覺和/或妄想)(Gould等,2001; Rector and Beck 2001)。另外也有證據 ( Zimmermann等, 2005)顯示,相比於精神病性疾病慢性發作來說,藥物結合CBT治療精神病性疾病劇烈發作的作用效果更好。與其他干預手段來說--如早期干預服務或家庭干預(Bird 等,2010; A´ lvarez-Jime´nez 等,2011),CBT治療對於預防症狀復發和入院治療無顯著作用;但CBT對於次要治療目標治療效果較好。例如,最近一項有Wykes等人(2008) 主持進行的薈萃分析研究,系統回顧了針對精神分裂症的CBT隨機控制實驗,得出的研究結果與先前研究一致(如 Gould等,2001; Rector and Beck 2001);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陽性症狀還是陰性症狀,CBT治療組的效應值都高於控制組(小到中等程度)。此外這項薈萃分析顯示,在一些次要結果上--即不是治療的主要目標,如整體功能、心境和社交焦慮--CBT治療組出現中等程度的效應值改善。

另有一項薈萃分析研究(Mario Pfammatter, Ulrich Martin Junghan ,Hans Dieter Brenner,2006)將幾種干預手段進行了比較,分別是社交技巧訓練、認知矯正療法、以心理教育為導向的家庭和親密人物的團體治療以及認知行為結合藥物治療(證明對於陽性症狀治療效果顯著)。研究結果顯示,社交技巧訓練保證個體持續有效地習得社交技巧;認知認知矯正療法使認知功能得到短暫性改善;家庭干預減少了復發率和住院率;認知行為治療可顯著改善陽性症狀;以上方法都能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功能改善。

如何幫助精神分裂症個體?

下面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到你的患病家人或好友:

◆ 鼓勵他們尋求治療、堅持治療;

◆ 理解他們的某些信念或幻覺對他們自己來說是真的;

◆ 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以及權利;

◆ 保持對他們的尊重、支持和友善,但千萬不要容忍他們的危險性或不合適的行為;

◆ 查看詢問居住地附近有無互助性團體和專業的心理治療。

作者:王翼 劉悅

中文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違者追究責任

參考文獻:

https://www.nimh.nih.gov/health/topics/schizophrenia/index.shtm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