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軍人的角度:日本兵自殺式的萬歲衝鋒,值得尊敬嗎?

近代戰爭中, 日本兵的一種瘋狂自殺式衝鋒, 讓無數人無法理解。

日本人稱這種垂死掙扎的自殺衝鋒, 為“萬歲突擊”——因為衝鋒時, 日本兵口呼“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

萬歲衝鋒, 並非一種“求勝”的戰術, 而是“求死”的自殺攻擊。 二戰後期的多次戰役中, 日軍在彈盡糧絕之後, 由軍官帶領, 包括傷患在內, 所有能動的士兵都會端起刺刀、木棍、手榴彈, 向敵軍陣地做最後一次衝鋒, 以求榮譽的“玉碎”。

最早的一次, 是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戰役。 兩千名日軍守軍在一個大佐率領下, 面對五倍的美軍, 堅守了三個星期, 最後彈盡糧絕後乘夜發起萬歲衝鋒, 刺死很多熟睡中的美軍, 最後被全部擊斃, 只被俘虜28個重傷患。

太平洋島嶼中, 日軍屢次上演萬歲衝鋒的瘋狂一幕, 以至美軍認為:對待野獸般的日軍, 絲毫不需要吝惜, 機槍、火焰噴射器一起上, 殺到手抽筋。

但是, 目睹過日本兵冒著槍林彈雨刺刀衝鋒,

嘶喊“板載”(萬歲的音譯)的恐怖面孔, 讓很多美軍士兵染上了戰爭憂鬱症。 這一幕, 我們在《現代啟示錄》、《兄弟連》、《血戰鋼鋸嶺》等很多美國影視劇裡可以看到。

二戰中, 像日本人這樣殺到最後一人的作派, 號稱強悍的德軍、蘇軍都做不到, 成建制的投降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既出自對天皇的洗腦效忠,也出自軍方“戰陣訓”裡“投降就是受辱”的訓令,同時,也是日本傳統文化中“武士本分”的延續。

對作為侵略者的日本兵,我們絲毫不會同情,但對於作為軍人的日本兵,這種不計生死的勇敢還是令人感慨。

成建制的投降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既出自對天皇的洗腦效忠,也出自軍方“戰陣訓”裡“投降就是受辱”的訓令,同時,也是日本傳統文化中“武士本分”的延續。

對作為侵略者的日本兵,我們絲毫不會同情,但對於作為軍人的日本兵,這種不計生死的勇敢還是令人感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