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爛番茄100%,170個專業好評記錄,年度最佳青春電影!

大家新年好~送走了2017, 迎來了2018。

在大家心目中年度十佳劇集年度十佳電影分別是什麼呢?

今天紅顏秀的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

算是小編2017年最大的驚喜了。

也是今年衝擊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的巨作之一。

它就是——《伯德小姐》, 豆瓣評分8.4, imbd8.2分;

平均分算下來絕對是2017年新電影評分前十!

在爛番茄上, 該片有著100%新鮮度,

以連續170個專業好評記錄, 成為爛番茄網站有史以來得分最高的影片。

專業影評人網站metacritic給出的評分也高達94。

不僅如此, 令人驚喜的是, 這部電影和那些“年輕演員主演必定撐不起影片”的電影不同, 集結了史上最年輕的大牌卡司陣容。

《布魯克林》《贖罪》《可愛的骨頭》中驚豔觀眾的藍眼睛精靈西爾莎羅南,

+今年評分破9的佳作《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美少年蒂莫西柴勒梅德,

+去年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助凱西拿下影帝的年輕演員盧卡斯。

這部電影就像一個裝載著寶物的魔盒, 打開一看, 承載了這些年輕演員沉穩又洋溢著青春的演技和真誠。

《伯德小姐》講述了一個波瀾不驚的故事, 卻是一段似水輕柔的青春。

電影關於生活在加州北部城市, 薩克拉門托的女孩克裡斯汀高三時親情、友情與愛情的故事。

克裡斯汀為自己取名為伯德小姐, 一心想要離開加州去東部讀書。

然而本不寬裕的家庭又逢父親失業, 更是雪上加霜。

伯德小姐繼承了母親的強硬性格, 和母親在生活的各方面發生衝突爭吵, 但兩人在內心深處卻又緊密相連。

升入高三的伯德小姐在參演學校音樂劇時對劇組的男主演暗生情愫……

經小編一描述好像《伯德小姐》的情節平淡又普通,其實這才是會讓我們感到共鳴的青春。

比起國產電影裡誇張的追求喜歡的人、永無止境的懷孕墮胎跳樓、全校只有一個出國留學的名額總是你男友、男孩為了爭奪同一個女孩大打出手這樣的狗血情節;

《伯德小姐》中平淡而不平庸,有笑有淚,在任性調皮中茁壯成長,上一秒和媽媽惡語相加下一秒又和好如初的青澀歲月才是我們大部分人的青春。

想必很多欣賞過《伯德小姐》的觀眾都和我一樣,幾乎在每一場戲中都能看見自己,笑中帶淚回憶起自己天真無畏的18歲。

我願意同大家從愛情、友情、親情、成長這三個方面分享我對《伯德小姐》的理解和喜愛。

關於成長

伯德小姐原名克裡斯汀,她是一個眉清目秀有著一雙包容了全世界的藍眼睛的靈氣十足的姑娘。

她染了一頭張揚的粉色頭髮、特立獨行又和同年齡段的女孩子們有著一樣的愛好,她只想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又在不經意間討好模仿著身邊“酷酷的”同學:

大家都想去離家近的大學,只有她嚮往著遙遠的紐約三藩市,大家都接受了父母賜予他們的名字,只有她倔強的強迫大家叫她“Lady bird”;

但是她也和青春期的我們一樣,和自己的好朋友打量著班級裡站在遠處的漂亮女孩,想盡辦法假裝不經意的接近班裡那個陽光帥氣的男孩,

在大家一致提出與自己相左的意見時,也只能違背心意的附和大多數人。

這是我們所有人青春甚至一生的縮影:我無與倫比,卻又與你相似。

我們總是有著自己隱藏在心底的愛好和真實自我,我們渴望特立獨行卻又無法與群體脫離。

成長這件事不同於愛情、友情和親情,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是自己與世界的對抗和妥協。

在小鎮的伯德小姐討厭自己的平凡的家鄉渴望大城市,處處表現的特立獨行,但在大家都發表一致的意見時又只能委曲求全。

帥氣的男朋友和他的朋友們都表示“我們不想去舞會,我們討厭電臺裡放的歌”,伯德小姐先是下意識的應和各位“對,我同意。”

最後才敢於流露出真正的自我“我喜歡這首歌,我是真的很想去舞會”

初到紐約讀大學,一位男孩問伯德小姐“你來自哪兒?”

伯德小姐先說小心翼翼輕聲說出自己家鄉的名字,男生沒有聽清楚,她又大聲地說“三藩市”。

像極了每一個從小鎮初到大城市的年輕人;曾經的伯德小姐在面對比自己酷的朋友時,總是不自覺的追求他們的品味;

而在男孩說“你的音樂品味真好”時,她終於自信地說“就算不是最偉大的音樂家又怎麼樣?”;

在小鎮的她為了和別人不同偏執的要求大家稱自己為“Lady Bird”,而在紐約男孩問她“你叫什麼名字”時,她終於大方地伸出手說出父母給予自己的名字“克裡斯汀”。

平凡少女的成長中沒有懷孕墮胎跳樓自殺這些狗血情節,更多的是和自己的相處和世界交流,未成年的自己曾經為了迎合、為了出彩、為了彰顯自己,做過那麼多現在想來幼稚又自私的事情。

曾經的自己,因為自己來自小鎮因為自己的音樂品味和他人不同,內心自卑為自己感到羞恥,只好曲意逢迎或者幼稚的假裝特立獨行。

想成為雜誌上細腰長腿的平面模特,最後發現青春洋溢的自己也很美。

等到大方的承認並且熱愛原本的自己,不為青春羞恥之時,便是真正長大之時。

這樣內心戲十足,一路經歷過幼稚倔強、自私不理解家人,到開懷釋然、正視自己、擁抱自己的不足的青春雖沒有波瀾曲折,卻真實又迷人。

媽媽站在試衣間門口對伯德小姐說“我只是希望你成為最好的你”

伯德小姐低著頭,小聲卻堅定的說“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呢?”

十八線小鎮的愛與封閉,青春期的探索和失敗,作為一個普通人在自我和群體之間的搖擺,涅槃一樣走過一遭成長,仍然保留著自己珍貴的偏執和獨一無二的缺點。

在所有人面前丟臉,然後在獨自在暗處發光。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青春,平凡卻不平庸的青春;它也是我們心中的寶物,空無一物,價值千金。

關於愛情

在很多國產電影中,青春期的愛情都是奮不顧身,都是如火如荼的縱情燃燒。

然而在《伯德小姐》中的幾段愛情看起來都是那麼平淡卻仍激起大家內心深刻、彌足珍貴的回憶。

漂亮伶俐、開朗活潑的伯德小姐經歷過兩段戀情。一個是溫柔體貼、帥氣陽光的金髮男孩,一個是陰鬱獨世、英俊優雅的黑髮男孩。

似乎青春期的愛情總是無疾而終,大家總是在磕磕絆絆中相依偎著成長,卻無法白頭到老。

在一次意外中伯德小姐發現金髮男友竟然是一個隱藏很深的Gay,

她驚慌失措瀕臨崩潰,痛恨男友的欺騙,最後在男友聲嘶力竭的抱歉和壓力釋放中,擁抱了彼此選擇坦然原諒。

雖然沒有了愛情,卻收穫了一個好朋友,青春期總是容易爆發出深刻的愛與恨,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大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人與人之間也有難以分享的隔閡和秘密。

但是我們都會選擇原諒彼此,因為大家都是如此善良、可愛、溫暖的人。

伯德小姐和黑髮男友的相處模式,不僅是青春期很多女孩的縮影,也是很多現代女孩在戀愛中的模樣。

男朋友個性十足英俊風流,愛抽特製的煙總是抱著一本書細讀,不愛擁擠吵鬧的人群,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一心嚮往著“與大家不一樣”的伯德小姐在經歷了金髮男孩的傷害後,對這樣一個迷人的男孩一見傾心。

在相處的過程,他總是表現的過於自我,和伯德小姐有著完全不同的愛好和追求;

而伯德小姐對男朋友的喜歡裡摻雜著更多的是崇拜,在一次次原諒他的不理解、欺騙之後,她終於決定不再為了一個與自己不合適的人委屈自己。

或許也有很多青春期的女孩或者成年的女人同伯德小姐一樣,為了在自己心中光芒萬丈的男友無法做真實的自己。

但當她們走出來終究會發現,那個男朋友心中幼稚土鼈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是如此的快樂和自由。

而終有一天,她會遇見一個懂她理解她愛護她的人。

關於友情

伯德小姐最好的朋友是一個胖乎乎但是心地善良的女孩,她暗戀著班級裡帥氣的數學老師,也總是貼心的和伯德小姐分享好吃的餅乾乳酪。

在小打小鬧中,伯德小姐和好朋友分道揚鑣。

她和班級裡最漂亮的女孩交好,卻發現漂亮女孩折射出的光芒使自己漸漸迷失,總是因為自卑去假裝、撒謊。

當黑髮男友、漂亮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在車上,一致同意電臺裡的歌不好聽、厭惡舞會之時,伯德小姐終於松了一口氣說“我很喜歡這首歌,我真的很想去舞會,你能把我送去妮娜家嗎?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一胖一瘦,同時經歷了感情傷痛的女孩,在舞會上相擁著舞蹈、玩鬧的場面讓人動容。

在青春期,我們也厭惡過身邊不漂亮的朋友,在小打小鬧中最終和好朋友分道揚鑣發誓老死不相往來;也嚮往著能和班級裡最酷最美的同學成為朋友,融入他們的圈子。

在經歷過這樣不成熟的嘗試和互相傷害之後,我們最終會發現,留在自己身邊的那個朋友,哪怕她不漂亮、有點肥胖、善良的總是被人欺負,和她面紅耳赤的爭吵並且絕交。

而你在見到她落淚的那一刻時,還是會忍不住心疼的將她攬入懷中。

關於親情

大家對於《伯德小姐》中稱讚最多的便是伯德小姐和母親之間的相處,可以說是全世界青春期女孩和母親的相處模式的一個縮影。

上一秒張牙舞爪劍拔弩張決定不再和彼此說一句話,下一秒又為了一條鮮豔的粉紅色連衣裙情同姐妹分享著淘到新衣服的激動和成就感。

自己最大的秘密——申請了一座東部城市的大學,她告訴所有人卻只對反對的母親有所保留;

但在面對“少年維特之煩惱”時,她還是會吞吞吐吐、害羞真誠的問母親,“當年你是怎麼做的?”

母女關係似乎是天底下最親密又最矛盾的關係,《伯德小姐》只用幾個簡單的畫面場景,就輕易的做到了讓大量經歷過青春期躁動叛逆的成年人產生共鳴。

因為我們都一樣,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在紐約逼仄的樓宇間才想起薩克拉門托明媚的陽光和寧靜的生活;

只有聽見陌生教堂悠揚的唱詩班歌聲才懷念教會學校生活;

只有在沒有如此寵愛在乎自己之時,才知道家人的付出;只有離開了家,才知道愛著爸媽。

站在教堂外,經過唱詩班歌聲洗滌心靈的克裡斯汀。回想起小鎮藍白相間的屋子、媽媽開車時的沉穩淡定、閃耀著紅綠燈的路牌和家鄉唱詩班裡眾人對自己無理取鬧特立獨行的理解和寬容。

她終於成長,拿出父親攢錢為她買的手機給母親留了一句簡短的話“謝謝你,愛你。”

Lady Bird, Fly Away Home.

經小編一描述好像《伯德小姐》的情節平淡又普通,其實這才是會讓我們感到共鳴的青春。

比起國產電影裡誇張的追求喜歡的人、永無止境的懷孕墮胎跳樓、全校只有一個出國留學的名額總是你男友、男孩為了爭奪同一個女孩大打出手這樣的狗血情節;

《伯德小姐》中平淡而不平庸,有笑有淚,在任性調皮中茁壯成長,上一秒和媽媽惡語相加下一秒又和好如初的青澀歲月才是我們大部分人的青春。

想必很多欣賞過《伯德小姐》的觀眾都和我一樣,幾乎在每一場戲中都能看見自己,笑中帶淚回憶起自己天真無畏的18歲。

我願意同大家從愛情、友情、親情、成長這三個方面分享我對《伯德小姐》的理解和喜愛。

關於成長

伯德小姐原名克裡斯汀,她是一個眉清目秀有著一雙包容了全世界的藍眼睛的靈氣十足的姑娘。

她染了一頭張揚的粉色頭髮、特立獨行又和同年齡段的女孩子們有著一樣的愛好,她只想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又在不經意間討好模仿著身邊“酷酷的”同學:

大家都想去離家近的大學,只有她嚮往著遙遠的紐約三藩市,大家都接受了父母賜予他們的名字,只有她倔強的強迫大家叫她“Lady bird”;

但是她也和青春期的我們一樣,和自己的好朋友打量著班級裡站在遠處的漂亮女孩,想盡辦法假裝不經意的接近班裡那個陽光帥氣的男孩,

在大家一致提出與自己相左的意見時,也只能違背心意的附和大多數人。

這是我們所有人青春甚至一生的縮影:我無與倫比,卻又與你相似。

我們總是有著自己隱藏在心底的愛好和真實自我,我們渴望特立獨行卻又無法與群體脫離。

成長這件事不同於愛情、友情和親情,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是自己與世界的對抗和妥協。

在小鎮的伯德小姐討厭自己的平凡的家鄉渴望大城市,處處表現的特立獨行,但在大家都發表一致的意見時又只能委曲求全。

帥氣的男朋友和他的朋友們都表示“我們不想去舞會,我們討厭電臺裡放的歌”,伯德小姐先是下意識的應和各位“對,我同意。”

最後才敢於流露出真正的自我“我喜歡這首歌,我是真的很想去舞會”

初到紐約讀大學,一位男孩問伯德小姐“你來自哪兒?”

伯德小姐先說小心翼翼輕聲說出自己家鄉的名字,男生沒有聽清楚,她又大聲地說“三藩市”。

像極了每一個從小鎮初到大城市的年輕人;曾經的伯德小姐在面對比自己酷的朋友時,總是不自覺的追求他們的品味;

而在男孩說“你的音樂品味真好”時,她終於自信地說“就算不是最偉大的音樂家又怎麼樣?”;

在小鎮的她為了和別人不同偏執的要求大家稱自己為“Lady Bird”,而在紐約男孩問她“你叫什麼名字”時,她終於大方地伸出手說出父母給予自己的名字“克裡斯汀”。

平凡少女的成長中沒有懷孕墮胎跳樓自殺這些狗血情節,更多的是和自己的相處和世界交流,未成年的自己曾經為了迎合、為了出彩、為了彰顯自己,做過那麼多現在想來幼稚又自私的事情。

曾經的自己,因為自己來自小鎮因為自己的音樂品味和他人不同,內心自卑為自己感到羞恥,只好曲意逢迎或者幼稚的假裝特立獨行。

想成為雜誌上細腰長腿的平面模特,最後發現青春洋溢的自己也很美。

等到大方的承認並且熱愛原本的自己,不為青春羞恥之時,便是真正長大之時。

這樣內心戲十足,一路經歷過幼稚倔強、自私不理解家人,到開懷釋然、正視自己、擁抱自己的不足的青春雖沒有波瀾曲折,卻真實又迷人。

媽媽站在試衣間門口對伯德小姐說“我只是希望你成為最好的你”

伯德小姐低著頭,小聲卻堅定的說“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呢?”

十八線小鎮的愛與封閉,青春期的探索和失敗,作為一個普通人在自我和群體之間的搖擺,涅槃一樣走過一遭成長,仍然保留著自己珍貴的偏執和獨一無二的缺點。

在所有人面前丟臉,然後在獨自在暗處發光。

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青春,平凡卻不平庸的青春;它也是我們心中的寶物,空無一物,價值千金。

關於愛情

在很多國產電影中,青春期的愛情都是奮不顧身,都是如火如荼的縱情燃燒。

然而在《伯德小姐》中的幾段愛情看起來都是那麼平淡卻仍激起大家內心深刻、彌足珍貴的回憶。

漂亮伶俐、開朗活潑的伯德小姐經歷過兩段戀情。一個是溫柔體貼、帥氣陽光的金髮男孩,一個是陰鬱獨世、英俊優雅的黑髮男孩。

似乎青春期的愛情總是無疾而終,大家總是在磕磕絆絆中相依偎著成長,卻無法白頭到老。

在一次意外中伯德小姐發現金髮男友竟然是一個隱藏很深的Gay,

她驚慌失措瀕臨崩潰,痛恨男友的欺騙,最後在男友聲嘶力竭的抱歉和壓力釋放中,擁抱了彼此選擇坦然原諒。

雖然沒有了愛情,卻收穫了一個好朋友,青春期總是容易爆發出深刻的愛與恨,到最後我們才發現大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人與人之間也有難以分享的隔閡和秘密。

但是我們都會選擇原諒彼此,因為大家都是如此善良、可愛、溫暖的人。

伯德小姐和黑髮男友的相處模式,不僅是青春期很多女孩的縮影,也是很多現代女孩在戀愛中的模樣。

男朋友個性十足英俊風流,愛抽特製的煙總是抱著一本書細讀,不愛擁擠吵鬧的人群,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一心嚮往著“與大家不一樣”的伯德小姐在經歷了金髮男孩的傷害後,對這樣一個迷人的男孩一見傾心。

在相處的過程,他總是表現的過於自我,和伯德小姐有著完全不同的愛好和追求;

而伯德小姐對男朋友的喜歡裡摻雜著更多的是崇拜,在一次次原諒他的不理解、欺騙之後,她終於決定不再為了一個與自己不合適的人委屈自己。

或許也有很多青春期的女孩或者成年的女人同伯德小姐一樣,為了在自己心中光芒萬丈的男友無法做真實的自己。

但當她們走出來終究會發現,那個男朋友心中幼稚土鼈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自己是如此的快樂和自由。

而終有一天,她會遇見一個懂她理解她愛護她的人。

關於友情

伯德小姐最好的朋友是一個胖乎乎但是心地善良的女孩,她暗戀著班級裡帥氣的數學老師,也總是貼心的和伯德小姐分享好吃的餅乾乳酪。

在小打小鬧中,伯德小姐和好朋友分道揚鑣。

她和班級裡最漂亮的女孩交好,卻發現漂亮女孩折射出的光芒使自己漸漸迷失,總是因為自卑去假裝、撒謊。

當黑髮男友、漂亮女孩和她的男朋友在車上,一致同意電臺裡的歌不好聽、厭惡舞會之時,伯德小姐終於松了一口氣說“我很喜歡這首歌,我真的很想去舞會,你能把我送去妮娜家嗎?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一胖一瘦,同時經歷了感情傷痛的女孩,在舞會上相擁著舞蹈、玩鬧的場面讓人動容。

在青春期,我們也厭惡過身邊不漂亮的朋友,在小打小鬧中最終和好朋友分道揚鑣發誓老死不相往來;也嚮往著能和班級裡最酷最美的同學成為朋友,融入他們的圈子。

在經歷過這樣不成熟的嘗試和互相傷害之後,我們最終會發現,留在自己身邊的那個朋友,哪怕她不漂亮、有點肥胖、善良的總是被人欺負,和她面紅耳赤的爭吵並且絕交。

而你在見到她落淚的那一刻時,還是會忍不住心疼的將她攬入懷中。

關於親情

大家對於《伯德小姐》中稱讚最多的便是伯德小姐和母親之間的相處,可以說是全世界青春期女孩和母親的相處模式的一個縮影。

上一秒張牙舞爪劍拔弩張決定不再和彼此說一句話,下一秒又為了一條鮮豔的粉紅色連衣裙情同姐妹分享著淘到新衣服的激動和成就感。

自己最大的秘密——申請了一座東部城市的大學,她告訴所有人卻只對反對的母親有所保留;

但在面對“少年維特之煩惱”時,她還是會吞吞吐吐、害羞真誠的問母親,“當年你是怎麼做的?”

母女關係似乎是天底下最親密又最矛盾的關係,《伯德小姐》只用幾個簡單的畫面場景,就輕易的做到了讓大量經歷過青春期躁動叛逆的成年人產生共鳴。

因為我們都一樣,人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只有在紐約逼仄的樓宇間才想起薩克拉門托明媚的陽光和寧靜的生活;

只有聽見陌生教堂悠揚的唱詩班歌聲才懷念教會學校生活;

只有在沒有如此寵愛在乎自己之時,才知道家人的付出;只有離開了家,才知道愛著爸媽。

站在教堂外,經過唱詩班歌聲洗滌心靈的克裡斯汀。回想起小鎮藍白相間的屋子、媽媽開車時的沉穩淡定、閃耀著紅綠燈的路牌和家鄉唱詩班裡眾人對自己無理取鬧特立獨行的理解和寬容。

她終於成長,拿出父親攢錢為她買的手機給母親留了一句簡短的話“謝謝你,愛你。”

Lady Bird, Fly Away Home.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