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名人與成都丨這位世界著名漢學家、諾貝爾獎終身評委與成都的故事精彩到可以拍電影!

提起漢學家馬悅然, 可能知道的小夥伴並不多

但提起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 卻大名鼎鼎

☟☟

作為諾貝爾獎評委中

唯一深諳中國文化、精通漢語的漢學家

他被公認為中國文學走向西方世界的重要推手

馬悅然和中國很多作家交情匪淺

將艾青、沈從文、莫言等不少作品

譯成瑞典文介紹到歐洲

除了令人景仰的學術成就

他對中國懷著深深的鄉愁, 視中國為第二祖國

而他的中國情緣裡

濃墨重彩的一筆寫在了成都

名人與成都

馬悅然, 1924年出生於瑞典南方。 1946年, 跟隨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學中文。 兩年後, 獲得美國“煤油大王”的獎學金來中國調查四川方言, 在峨眉山古刹中精心研究成都方言的聲調在句中的變化。

在那個動盪時局中, 他把中國西漢典籍《春秋繁露》翻譯成英文。 他努力讓同胞和他一起分享《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的美妙篇章。 他翻譯的《水滸傳》和《西遊記》一版再版。 他的翻譯和介紹讓新文化運動以來的許多傑出的中國作家和詩人引起世界注意。 他也因教授英文結識了年方十八歲的陳甯祖(1931—1996), 收穫了他的異國愛情。 “莫得問題得!”——這是他書中最常出現的川音。

對於馬悅然來說,

毫無疑問

成都這座城市有著重要意義

在這裡, 他不僅取得了學術事業上的進步

更收穫了愛情與友情~

如此豐富的故事, 都可以拍成電影啦~

☟☟

他在成都研究本土方言

為日後學術著作奠定基礎

馬老是1948年8月到四川的, 在重慶、成都等地學會說西南官話後, 到樂山深入地調查研究當地的方言。 他在峨嵋山一住就是8個月。 在峨嵋山的日子裡, 報國寺的方丈, 曾經在大學裡教過國文的老和尚果玲, 每天早上都會給他講兩小時的國文課, 下課後他就步行去附近的鄉村調查研究方言。

在峨嵋山結束方言調查研究後, 馬悅然告別了一個個老年來還能記憶的青春時代的小和尚, 于1949年秋天到成都去過書生生活並繼續調查研究四川方言。

後來, 當馬悅然告別了他的第二個祖國, 告別了香港, 帶著中國西南官話和中國西部的四川方言, 帶著他漂亮的中國妻子回到了他的祖國, 他依然記得這裡的許多故事。 “只要是有辣椒, 啥子東西都好吃!”馬老在《另一種鄉愁·我的岳父岳母》中這樣寫道。

2004年, 北京三聯書店出版了瑞典籍漢學家馬悅然先生的《另一種鄉愁》。 從這本書和其他資料上得知, 1948年, 他來到中國調查四川方言, 1950年7月離開四川前往香港。 他的這次中國之旅, 不僅為他日後完成《中國西部語音研究》獲得廣泛聲譽奠定了基礎, 還使他在四川成都有了一個家。 馬老的中國情結, 從那時起就十分濃郁了!

他曾住成都文廟後街

還娶了一位漂亮的成都姑娘

文廟後街是成都公館較多的街道和著名的文化教育街。 清代成都私家花園中最著名的“南唐北李”(“北李”指正通順街上的李家, 即巴金故居)之中的唐家花園就在這裡, 其面積幾乎占了全街之半。

20世紀40年代後期, 還是一位瑞典的青年學者馬悅然來到四川研究漢語方言, 就居住在文廟後街一座叫“可莊”的公館裡, 就是在這裡, 他結識了公館主人的二女兒, 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陳甯祖。 故事是怎麼發生的?

當時, 剛結束和尚生活的馬悅然回到成都, 開始了書生的生活。 一開始他住在一位華西大學講師的宿舍裡。 借宿總是有所不便的, 不久他和一位英國朋友西門華便租下了四川師範大學校長陳行可先生“可莊”花園裡的一所空房子。

陳行可先生1928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先後在成都師範學院、河南中山大學和瀋陽東北大學任化學教授,當時是四川省教育廳廳長。

華西壩金陵大學的教工宿舍

陳家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長得招人疼愛。大女兒剛從英國留學回來,小女兒陳甯祖剛剛十八歲,馬悅然便擔起了幫女娃娃補習英語的“重任”。可惜甯祖對於學英語不太上心,馬悅然便買了幾罐子可哥粉,女娃娃來上課便請她喝一碗可哥,小姑娘才不情不願的來補習。可惜好景不長,可哥粉喝完了,甯祖便開始翹課不願來補習英文了。

陳甯祖與馬悅然在波洛思

那時候的華西壩,雖然被解放戰爭攪得人心不定,可對於年輕人來說,暗生情愫這種事怎麼能由得了環境好不好呢,經歷了不大的波折,兩個人終是在一起了。1950年9月24日甯祖跟馬悅然在九龍沙田道風山的教堂裡用傳統的瑞典婚禮結婚。這一天,標誌著馬悅然在中國有了一個家。馬老的“外家”在中國,在四川,在成都。

他的成都朋友圈好友眾多

吃到夫妻肺片連喊“舒服”

只要中國有自己的家,就要常回家看看。

1956到1958年,馬老在瑞典駐中國大使館任文化秘書,在中國生活了兩年。以後他又多次來到中國。只要中國有自己的家,在這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朋好友。馬老和老舍、沈從文、馮至、艾青、李銳、流沙河等中國著名作家、詩人都有過交往,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莫言都有過交流。

在他的“外家”成都,他還與大他17歲的畫家吳一峰、大他10歲的文化名人車輻、華西大學中文系主任聞宥及其子聞廣、華西大學美術系教授楊秀谷及其子楊秀義先生等人,在第一次到中國時,就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吳一峰與他還以兄弟相稱呢!

2007年11月,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審馬悅然不遠萬里從瑞典趕來,參加四川省美術館舉辦的“吳一峰百年誕辰畫展”的開幕式。在畫展開幕儀式舉行前一個小時,馬悅然早早地來到省美術館,趕著與車輻、流沙河兩位老友見面。一進會場,馬悅然一眼認出了坐在輪椅上的車輻:“哦,你還認識我嗎?”一番親熱的握手後,馬悅然高興地對車輻說:“半個多世紀沒見,你怎麼一點都沒變?”而車輻則反其道回答說:“你怎麼變化那麼大?我都認不到你了!”說完兩人都哈哈大笑。

馬悅然與車輻、流沙河等老友相逢

當年馬悅然在成都時,娶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陳甯祖,共同生育了三個孩子,但不幸的是1996年11月5日下午,陪伴了馬老46年的她因患癌症,在與病魔進行將近三十年的搏鬥之後,與馬老和孩子們永別了。馬悅然的現任妻子陳文芬女士也是中國人。在這次會見老友和參觀畫展的過程中,馬悅然都是和夫人陳文芬女士十指相扣,兩人不時輕聲交談,顯得特別溫情。據陳文芬女士介紹,“這次回成都他非常興奮,不停感歎成都變化太大,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專門去吃了夫妻肺片,他連喊舒服!”

馬悅然(右)和妻子陳文芬

他們在成都留下了如此多的故事

在這座城市裡,你又有怎樣的經歷與往事呢?

圖文綜合自:

華西都市報、成都日報、成都晚報

新華文化、南方都市報、重慶商報、漫成都

愛吃火鍋,更愛喝茶,不愛沒有陽光的天空;愛擺龍門陣,愛打望,不愛沒有田園的水泥森林。愛這座城,她發展最快;戀這座城,她生活最慢。愛熊貓,也愛表達;愛互動,更愛分享。我是小微,在成都,愛成都!

在下麵留言,和小微八卦

陳行可先生1928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先後在成都師範學院、河南中山大學和瀋陽東北大學任化學教授,當時是四川省教育廳廳長。

華西壩金陵大學的教工宿舍

陳家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長得招人疼愛。大女兒剛從英國留學回來,小女兒陳甯祖剛剛十八歲,馬悅然便擔起了幫女娃娃補習英語的“重任”。可惜甯祖對於學英語不太上心,馬悅然便買了幾罐子可哥粉,女娃娃來上課便請她喝一碗可哥,小姑娘才不情不願的來補習。可惜好景不長,可哥粉喝完了,甯祖便開始翹課不願來補習英文了。

陳甯祖與馬悅然在波洛思

那時候的華西壩,雖然被解放戰爭攪得人心不定,可對於年輕人來說,暗生情愫這種事怎麼能由得了環境好不好呢,經歷了不大的波折,兩個人終是在一起了。1950年9月24日甯祖跟馬悅然在九龍沙田道風山的教堂裡用傳統的瑞典婚禮結婚。這一天,標誌著馬悅然在中國有了一個家。馬老的“外家”在中國,在四川,在成都。

他的成都朋友圈好友眾多

吃到夫妻肺片連喊“舒服”

只要中國有自己的家,就要常回家看看。

1956到1958年,馬老在瑞典駐中國大使館任文化秘書,在中國生活了兩年。以後他又多次來到中國。只要中國有自己的家,在這兒,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朋好友。馬老和老舍、沈從文、馮至、艾青、李銳、流沙河等中國著名作家、詩人都有過交往,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莫言都有過交流。

在他的“外家”成都,他還與大他17歲的畫家吳一峰、大他10歲的文化名人車輻、華西大學中文系主任聞宥及其子聞廣、華西大學美術系教授楊秀谷及其子楊秀義先生等人,在第一次到中國時,就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吳一峰與他還以兄弟相稱呢!

2007年11月,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審馬悅然不遠萬里從瑞典趕來,參加四川省美術館舉辦的“吳一峰百年誕辰畫展”的開幕式。在畫展開幕儀式舉行前一個小時,馬悅然早早地來到省美術館,趕著與車輻、流沙河兩位老友見面。一進會場,馬悅然一眼認出了坐在輪椅上的車輻:“哦,你還認識我嗎?”一番親熱的握手後,馬悅然高興地對車輻說:“半個多世紀沒見,你怎麼一點都沒變?”而車輻則反其道回答說:“你怎麼變化那麼大?我都認不到你了!”說完兩人都哈哈大笑。

馬悅然與車輻、流沙河等老友相逢

當年馬悅然在成都時,娶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陳甯祖,共同生育了三個孩子,但不幸的是1996年11月5日下午,陪伴了馬老46年的她因患癌症,在與病魔進行將近三十年的搏鬥之後,與馬老和孩子們永別了。馬悅然的現任妻子陳文芬女士也是中國人。在這次會見老友和參觀畫展的過程中,馬悅然都是和夫人陳文芬女士十指相扣,兩人不時輕聲交談,顯得特別溫情。據陳文芬女士介紹,“這次回成都他非常興奮,不停感歎成都變化太大,中午的時候我們還專門去吃了夫妻肺片,他連喊舒服!”

馬悅然(右)和妻子陳文芬

他們在成都留下了如此多的故事

在這座城市裡,你又有怎樣的經歷與往事呢?

圖文綜合自:

華西都市報、成都日報、成都晚報

新華文化、南方都市報、重慶商報、漫成都

愛吃火鍋,更愛喝茶,不愛沒有陽光的天空;愛擺龍門陣,愛打望,不愛沒有田園的水泥森林。愛這座城,她發展最快;戀這座城,她生活最慢。愛熊貓,也愛表達;愛互動,更愛分享。我是小微,在成都,愛成都!

在下麵留言,和小微八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