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源于孔孟之鄉的姓氏(1)——任姓

任姓圖騰

任姓發源地:山東省濟甯市任城區任姓總體概述:

任, 百家姓排行59, 約有480萬, 占全國0.38%。

任姓起源:

1、由遠古妊姓衍傳。 人之所以得生,

在於母親妊娠。 因生得姓, 從母從女, 為妊姓, 後傳為任姓。 可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古姓之一。

2、出自黃帝的後代, 為天子賜姓。 相傳黃帝有25子, 其得姓者14人, 為12姓。 其中有被賜以任姓者, 其後裔就以任為姓氏。

3、相傳黃帝少子禺陽被封在任國(今山東濟甯東南), 其後裔以國為氏, 姓任。

4、出自風姓。 周朝時有任國(今山東濟甯東南), 為風姓之國, 實太皞氏(即上古的伏羲氏)之後, 戰國時滅亡, 居者以國為氏。 另有說:周朝時, 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國均為任姓後人的封國。

5、歷史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中有姓任的, 其後代亦姓任。

6、元代王信之子宣, 為避難改姓任, 其後代亦稱任氏。

得姓始祖:

任不齊。 春秋時期楚國人, 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

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 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 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 其得姓者十四人, 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女吉、儇、依。 其中被賜以任姓者, 其後裔就以任為姓。 因任姓起源甚早, 且均屬傳說, 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任不齊

繁衍播遷:

任姓儘管得姓很早, 但在發展中由於一直深埋不顯, 所以其早期歷史一直很難讓人知其詳。 上述各支任姓中, 影響最大者是出自黃帝之後的一支。 據某些任姓家譜記載, 黃帝之子禺陽在得姓以後, 六傳至奚仲, 再封于薛(今山東滕縣南)。 春秋戰國時, 魏國有任座, 秦國有任鄙, 他們都是禺陽的後代, 楚國有任不齊。 可見在先秦時期, 任姓已播遷於今湖北、山西、陝西等境。 同時, 還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東為其繁衍中心的, 故任姓有以“樂安”為其堂號, 其後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另據《史記·南越列傳》所載, 南海尉任囂曾矯詔使趙佗立國, 這說明秦代已有任姓徙廣東。 至漢時, 任姓已散居於我國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一帶,

南方則居四川、江蘇、廣東等地。 可見, 任姓在漢之前即已南遷。 漢時有世居沛地(今江蘇徐州)之任敖, 其後有子孫遷陝西渭南。 魏晉南北朝之際, 軍閥混戰, 夷族入侵, 中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任姓族人為避戰亂, 開始大舉南遷至今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地。 並有任姓人遷入福建。 唐時, 社會穩定, 政治清明, 使留居河南、山東的任姓又興旺起來。 南宋末期趙姓末代皇帝四處逃亡, 元蒙古騎兵南下, 使任姓逃難於我國南方各地。 元末明初, 旱澇蝗疫施虐, 農民起義軍四起, 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銳減, 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 被分別遷于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陝西等地。 大約自清代開始, 閩、粵任姓有徙居海外者,
如新加坡現有任姓華人, 並建立有宗親組織。 如今, 任姓已廣布全國各地, 尤以河南、山東多此姓, 兩省任姓約占全國漢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郡望堂號:

任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 形成的郡望如下:

1、樂安郡, 東漢時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高青縣高苑鎮西北), 三國時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西南);

2、東安縣, 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

堂號:“水薤”、“玉知”、“敘倫”、“吏部”等。

宗族特徵:

1、任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姓。 任姓來源雖眾, 但數千年來中國的任姓, 其來源主要可歸納為兩種。 一為源自黃帝。 具體可直接追溯到黃帝的少子禹陽, 跟《元和姓纂》的說法唯一不同的地方, 是“以國為氏”與“黃帝賜姓”, 但究其實質, 都是黃帝的親骨肉。 二為源自更古遠的伏羲氏,雖血緣不同,卻說明任姓由來已久。

2、任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一九二九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譜》,江蘇如皋任姓一支字行為:“允遠士大中,萬正吉順太”。

濟甯任城區古楷園社區任子祠遺址

名人精粹:

任峻:河南中牟人,三國時魏國典農中郎將。曾主持屯田,數年中,所在積穀,倉廩皆滿。

任棠:上圭阝(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他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話。

任延: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屬越南)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

任日方: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南朝梁大臣、學者。歷任宋、齊、梁三朝,當時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因沈約以詩著稱,時人號曰:“任筆沈詩”,明人輯有《任彥升集》。

任雅相: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六五九年,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經學家。其深通經述,文力雄健,著有《春秋絳聖新傳》。

任仁發:松江青龍鎮(今屬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畫家、水利家。他曾主持過疏浚吳淞江工程,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花鳥、人物,尤以畫馬為最,著名《二馬圖》為代表作。

任環:今山西長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一五五五年,與俞大猷在陸涇壩等地連破倭寇,以敢戰著稱。著有《山海漫談》。

任熊:浙江蕭山人,清代著名畫家。工書善畫,長於人物。他承陳洪綬之傳統,造形古硬,敷彩鮮豔,富有裝飾意趣。《大梅山房詩意圖冊》是其代表作。

任大椿: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學者。任禮部主事,兼《四庫全書》修纂官。有《弁服釋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清代著名畫家。他擅畫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所作寫照,神采奕奕,其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

任弼時:湖南湘陰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二為源自更古遠的伏羲氏,雖血緣不同,卻說明任姓由來已久。

2、任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一九二九年任守正修《任氏族譜》,江蘇如皋任姓一支字行為:“允遠士大中,萬正吉順太”。

濟甯任城區古楷園社區任子祠遺址

名人精粹:

任峻:河南中牟人,三國時魏國典農中郎將。曾主持屯田,數年中,所在積穀,倉廩皆滿。

任棠:上圭阝(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他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之情”之佳話。

任延: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屬越南)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

任日方: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南朝梁大臣、學者。歷任宋、齊、梁三朝,當時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因沈約以詩著稱,時人號曰:“任筆沈詩”,明人輯有《任彥升集》。

任雅相: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六五九年,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經學家。其深通經述,文力雄健,著有《春秋絳聖新傳》。

任仁發:松江青龍鎮(今屬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畫家、水利家。他曾主持過疏浚吳淞江工程,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花鳥、人物,尤以畫馬為最,著名《二馬圖》為代表作。

任環:今山西長治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一五五五年,與俞大猷在陸涇壩等地連破倭寇,以敢戰著稱。著有《山海漫談》。

任熊:浙江蕭山人,清代著名畫家。工書善畫,長於人物。他承陳洪綬之傳統,造形古硬,敷彩鮮豔,富有裝飾意趣。《大梅山房詩意圖冊》是其代表作。

任大椿: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學者。任禮部主事,兼《四庫全書》修纂官。有《弁服釋例》、《字林考逸》等。

任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清代著名畫家。他擅畫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所作寫照,神采奕奕,其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

任弼時:湖南湘陰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