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漢字危機引公眾焦慮 專家稱不必過分悲觀

中華倉頡文化網訊:近期, 隨著兩檔漢字書寫欄目的走紅, 很多觀眾開始跟隨節目進程做漢字聽寫自我檢測。 有網友曬出自己的聽寫結果, 其中不少常用字都被寫錯或忘記。 “提筆忘字”、“漢字書寫能力退化”、“網路語言衝擊漢字規範使用”等說法再次引起大眾的熱議, 並逐步演變為對“漢字危機”的擔憂。 對此, 有專家表示, 在電腦時代想要挽救“漢字危機”, 使用形碼輸入或許更科學。

首期《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播出時, 曾隨機選取現場觀眾組成“成人體驗團”, 要求寫出“貔貅”、“攥拳頭”、“桀紂”、“甕中捉鼈”等字詞, 面對這些耳熟能詳的詞語,

“成人體驗團”頻頻出錯。 在面對“間歇”、“熨帖”、“黏稠”等詞時, “成人體驗團”的正確率不足50, “熨帖”一詞只有10的正確率, “癩蛤蟆”則難倒了70的成年人。

這並不是一個偶然現象, 全社會漢字書寫能力普遍下降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事實。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發起一項調查, 在接受調查的2517人中, 有高達98.8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曾遇到過提筆忘字的情況, 僅38.9的人表示自己經常手寫漢字。

“漢字危機” 還遠不止以上這些現象。 。 有一位教師表示, 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網路語言, 像“你8要醬紫啊!”你不要這樣子, “介素蝦米東東?”這是什麼東西, “偶稀飯你醬紫的人”我喜歡你這樣子的人, 甚至有一些類似“:”的網路笑臉符號。

還有一些具有非語法性特點的網路流行語, 如 “我走先!”等, 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學生的作文中。

書寫方式改變或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元兇”

隨著公眾對“漢字危機”的關注程度不斷增加, 越來越多的人想知道, 造成“漢字危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面對大眾的疑問,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劉海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說:“電腦時代, 很多人不再一筆一畫去寫漢字, 對漢字書寫的熟練程度下降, 從而導致提筆忘字的現象比較普遍。 ”。

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河在接受北京晨報採訪時也給出了類似的解釋。 他說, 高科技的發展使書寫方式發生了變化, 現在使用電腦輸入只需要幾個字母或者特定符號就可以,

簡單快捷, 因此, 很多人會使用電腦來做筆記、辦公, 導致手寫漢字的機會大大減少, 對於漢字字形的生疏則逐漸加大。

而拼音輸入法的使用或許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拼音輸入法是按照拼音規定來輸入漢字的一種編碼方法, 可以直接輸入字元, 不需要記憶漢字字形, 這都會對漢字語言造成一定影響。 許居衍院士在接受北京晚報採訪時也曾談到, 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音訊輸入法, 不僅寫字的機會減少了, 可能連漢字的具體構造都記不住, 可以說, 對於年輕一代, “敲字”和“錄入”已經代替了“寫字”。

“漢字危機”不必太悲觀

面對“漢字危機”引發的焦慮, 李河表示, 書寫能力退化並非漢字才有, 英語世界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他說, 解決書寫能力退化的問題, 可以考慮在學校進行文字書寫能力的相關訓練, 而漢字書法在傳統時代本身也是一種藝術, 在現代同樣可以作為藝術來保留下去。 所以, 面對“漢字危機”不必太悲觀, 漢字會有人遺忘, 也會有人把它作為藝術去熱愛、傳承。 ”

許居衍院士在接受北京晚報採訪時提出了解決的方式。 他說, 使用“形碼”輸入法或許是緩解“漢字危機”的一個辦法, “形碼”是依形編碼, 使用時就相當於直接輸入漢字, 唯一性強, 人們就不容易忘掉漢字的筆劃和結構, 使得漢字得以在資訊時代照樣地傳承與弘揚。 許院士還建議, 國家可以將“避免漢字出現危機”與“形碼科研和教學”正式立項, 邀請有關專家研究漢字從教學到輸入的科學方法,

從根本上防止“漢字危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