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東北癥結:不是林毅夫的產業結構,而是把毛振華搞成竇娥的環境

一、企業數量少和政府服務差形成惡性循環

繼林毅夫團隊《吉林報告》之後, 3個多月過去了, 毛振華的視頻又火了。 毛振華回應亞布力視頻說:搞得像上訪戶, 跟竇娥似的。 我想, 毛振華這句話, 一定會是2018年的十大熱門句子, 企業家像上訪戶, 真正訴說了東北經濟發展所缺的東西。

東北地大物博, 優質資源遍佈巴山黑水, 但優質企業並不多。 如果一個地方的企業少, 政府就會對僅有的幾家企業給予更多關注, 這種關注, 實際上給企業帶來了無窮無盡的負擔。

毛振華的專案在當地, 投資額較大, 成為當地重點關注的專案。

自然引來了麻煩。 如果當地有幾百家類似企業, 規則就會更透明, 任何某個惡劣的官員也不可能輕鬆地巧取豪奪, 這就是為什麼民營企業需要集聚的原因。 如果亞布力有幾百家同類企業, 我想情況一定是完全不同的。

我的看法是, 東北的營商環境, 因民營企業少而導致政府服務水準低下, 從而產生惡性循環, 留下來的少數企業更加苦不堪言。

二、投資不過山海關, 是對東北政商環境的恐懼

投資不過山海關, 是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的。 東北企業家普遍反映與政府打交道太難。 東北經濟發展的癥結, 是政府服務企業的能力低下, 呆板乃至過度執行其行政和執法許可權的情況較為普遍。 究其根本,

是民營經濟的滯後導致東北官員缺乏服務民營企業的能力。

我記得東北多位主要領導多次公開談到要構建新型政商關係。 我覺得難度太大。 東北與全國人民面對的法律法規、行政治理等基本社會公共要素是一樣的。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沒有對東北留一手, 但由於東北長期缺乏民營企業家的集約化生長環境, 東北的官員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政商關係。

例如:環保問題要不要檢查?當然要檢查!但如果你政府每週都去檢查兩遍, 企業就被整垮了。

更換一兩個官員是否可行?也不行。 辦事人員沒有積極主動服務企業家的精神, 靠一兩個行政長官, 改變不了東北的政商氣候。

三、優質政府資源也是稀缺的

優秀的政府服務也是稀缺資源,

東北的發展, 要集中最優質的政府服務資源, 集中服務好區域內的企業。 記住, 是服務, 真正的服務不能給企業帶來負擔。

如果東北經濟不走集約發展之路, 不僅取暖和交通會耗費大量資源, 也必然面臨優質的政府服務資源的短缺。 如果每個縣市乃至鄉鎮單位都想搞出一些經濟開發區, 每個建制行政單位零星分佈一些企業, 這些企業就會面臨低品質的政府管理, 政商關係就會持續惡化。

東北的政府工作人員也是躺槍, 大多數人也是想認真做好政府服務, 這並不是說政府不好, 而是企業經受不起政府的過多關注。 說企業怕關注, 也不是說企業有問題, 而是企業家的精力是有限的, 都用來接待政府官員或用來應付政府檢查了,

就會失去市場參與能力, 失去市場競爭力。

所以, 東北必須集中發展特殊經濟區, 培育優勢經濟區。

四、建議:構建長白山經濟特區

在東北置入幾個南方的官員, 不能解決東北的問題。 東北的政商關係的奇特背景, 是根植于其多年來形成的文化的。 所有官員, 都很努力, 但就是找不到正確的路子。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環境, 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建議, 構建吉林-長白山經濟特區, 全面引入南方民營企業發達地區的整套政府服務班子, 在東北地區做個政商關係示範區。 東北的發展一定要集中。 優秀的政府服務也是稀缺資源, 如何不能集中發展, 必然會導致優質政府服務資源跟不上,

導致東北經濟維持政商關係的惡性循環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