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東瀛匠心丨漆器物語與日用之道

美的通道並非唯一, 我想通向美之都的道路至少有兩種, 一種被叫做美術, 一種被叫做工藝。

——柳宗悅《工藝之道》

日本漆器久負盛名,

在日本文化中, 漆器可是珍貴的神器。 在七千年前, 日本人開始認識到它光澤而耐用的美麗之處, 開始把這技術應用在陶器和木製品上。 隨著日本文化的發展, 它被廣泛應用於碗碟, 盤子, 杯子, 盒子和其他物品。 此外, 漆具器皿在傳統茶道中亦是一大重要工具。

藝術是一個美妙的江湖, 而漆藝是其中充滿風月情懷的一個門派。

日本有句古語:食物好不好, 先看餐具。 日本民藝漆器與日常生活關係緊密, 從器物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來, 如:缽、盆、椀、盤、盞、箱、盒、棗(茶筒)、壺、籠等, 無不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若將漆餐具拿在手裡, 便會感受到它的溫暖、光澤與文雅。 因為輕便結實, 保溫性好, 不易砸壞, 又可重複修理, 廢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所以日本人尤其喜好使用漆器。

・漆樹・

漆器作為傳統的日本工藝, 塗層來源於特定漆樹樹汁, 能為木制物體的表面帶來光澤質感並為產品帶來奢華的外觀。 漆有著非同一般的特性, 乾燥後形成一層保護膜, 堅硬且抗酸堿, 兼具防水耐熱的特點, 粘著力也很強, 甚至不是現代化學塗料所能企及的。 天然漆有著抗菌的特效, 可保護素地表面, 尤其適宜製成生活用具。

漆色並非想像中那樣沉悶, 有黑、朱、黃、綠、青黑五色。 生漆精製後而呈半透明朱色系;黑色系是在生漆中摻入鐵粉製成;黃色系則是生漆中加入石黃後的顏色;摻入石黃和群青後的生漆呈現出青色成為綠色系;褐色系是朱色混合黑色後呈現出來的。

日本的漆器工藝可追溯到繩文時代, 到了奈良時代已經出現了“蒔繪”的日本獨有漆金工藝,平安京遷都時,設置了宮廷直轄的漆工工房。現在除北海道外,各地均有漆器工房,其中福島縣的“會津漆器”,石川縣的“山中漆器”,福井縣的“越前漆器”以及和歌山縣的“紀州漆器”並稱日本漆器的四大產地。

風格上沿襲明治以來的特點——即保留日本傳統又受到西方影響的圖案和造型。但是,重要的是它們從未脫離作為實用漆器的使用至上的本意。

▽ 日本十項漆工藝 ▽

1.蒔繪

蒔繪是日本獨特的技法。用漆液描繪紋樣,再撒金銀粉的裝飾方法。撒金粉要用“粉筒”,粉筒用羽毛管切成斜口,蒙上紗網,裡面裝入金粉,振動粉筒,金粉抖落下來。“研出蒔繪”是用木炭研磨出在漆層裡撒了金粉的紋樣;“平蒔繪”是只在漆面的紋樣上撒細粉,加固打磨而成。“高蒔繪”是事先用漆和炭粉在下底上堆高。

它是日本漆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在日本美術史、工藝史上都佔有突出地位,是日本傳統工藝的一大標誌。

2.沈金

在塗漆面上,用刻刀雕刻紋樣,再用金粉填埋刻刀的雕痕,中國叫“戧金”。有線雕、點雕、片雕等技法。

3.螺鈿

螺鈿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用鮑魚殼、夜光貝切片貼形的鑲嵌技法,有埋入法和雕入法。

4.乾漆

在木或石膏造型上,用漆重複貼糊麻布到合適的厚度後,充分乾燥、脫型,成為既輕盈又結實的器形。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用於製作佛像。這種造型手法,是現代工藝中很重要的技法。

5.雕漆

中國唐朝技法,數十次或數百次地塗色漆造漆層,塗百次才厚3毫米,然後在漆層上雕刻出紋樣。四國島高松市的雕漆技術最優秀。

6.蒟醬

蒟醬,在漆面刻線,線內填色漆,鑲嵌色漆,再研磨打光。

7.籃胎

在竹編筐籃上塗漆,製作器物。不受溫度濕度影響,有彈力、分量輕、不變形、不走樣。

8.髹漆

單用毛刷和篦子刷漆的技法,這是很重要也不簡單的漆藝基礎,有重塗、薄塗、透明塗、色塗等技法。最後的上塗可隱藏先前的塗漆,使漆面素淨,可以看到塗漆的肌理之美。

9.漆皮

將鞣制的牛皮或鹿皮繃在木型上,乾燥後去型。再蒙布塗漆,成為堅固的皮器,再施以金銀泥繪、蒔繪成漆皮箱。現代工藝可自由制型。

10.卵殼

在器胎上用漆描繪紋樣,然後放置碎蛋殼或撒蛋殼粉末,貼後研磨,但不要損壞蛋殼光澤。

・日用之道・

日本漆器 · 餐具

日本漆器·茶道用具

日本漆器·香道用具

京都的京漆器遺留奈良時代以來的唐風影響,以“蒔繪”為基礎衍生出諸多的工藝技法,在悠長的歷史積澱下,有著別處不易多見的“孤寂清幽”陰翳之美。新春町家初次舉行茶會時,清幽的茶室中點綴的茶器必是京漆器,那風凜的姿態,整個茶室都彌漫出格調雅致的氣息。

同樣在《工藝之道》中,柳宗悅這樣講述工藝之根本:“體現美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繫的,是工藝的形態。工藝為有趣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美之色彩。在此沒有貴賤之別,亦無貧富之差,是一切民眾的伴侶。……沒有與大地相隔離的器物,也沒有與人類相分離的器具,這就是在這個世界上為我們服務的生活用品。若是因故離開了用途,器物便會失去生命。如果不堪使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為每個人提供服務。為實用服務,才是工藝之根本。”

手捧漆器便可感受到柔和溫潤又堅定有力的質感,這似乎正透露出日本人的精神。中國的漆藝,卻在日本被發揚光大,現在又逐漸回到中國,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日本完善的漆藝保護與傳承制度,讓漆藝有了更好的容貌。

△ 榮寶用戶專屬折扣專場

- END -

到了奈良時代已經出現了“蒔繪”的日本獨有漆金工藝,平安京遷都時,設置了宮廷直轄的漆工工房。現在除北海道外,各地均有漆器工房,其中福島縣的“會津漆器”,石川縣的“山中漆器”,福井縣的“越前漆器”以及和歌山縣的“紀州漆器”並稱日本漆器的四大產地。

風格上沿襲明治以來的特點——即保留日本傳統又受到西方影響的圖案和造型。但是,重要的是它們從未脫離作為實用漆器的使用至上的本意。

▽ 日本十項漆工藝 ▽

1.蒔繪

蒔繪是日本獨特的技法。用漆液描繪紋樣,再撒金銀粉的裝飾方法。撒金粉要用“粉筒”,粉筒用羽毛管切成斜口,蒙上紗網,裡面裝入金粉,振動粉筒,金粉抖落下來。“研出蒔繪”是用木炭研磨出在漆層裡撒了金粉的紋樣;“平蒔繪”是只在漆面的紋樣上撒細粉,加固打磨而成。“高蒔繪”是事先用漆和炭粉在下底上堆高。

它是日本漆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在日本美術史、工藝史上都佔有突出地位,是日本傳統工藝的一大標誌。

2.沈金

在塗漆面上,用刻刀雕刻紋樣,再用金粉填埋刻刀的雕痕,中國叫“戧金”。有線雕、點雕、片雕等技法。

3.螺鈿

螺鈿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用鮑魚殼、夜光貝切片貼形的鑲嵌技法,有埋入法和雕入法。

4.乾漆

在木或石膏造型上,用漆重複貼糊麻布到合適的厚度後,充分乾燥、脫型,成為既輕盈又結實的器形。奈良時代由唐朝傳入,用於製作佛像。這種造型手法,是現代工藝中很重要的技法。

5.雕漆

中國唐朝技法,數十次或數百次地塗色漆造漆層,塗百次才厚3毫米,然後在漆層上雕刻出紋樣。四國島高松市的雕漆技術最優秀。

6.蒟醬

蒟醬,在漆面刻線,線內填色漆,鑲嵌色漆,再研磨打光。

7.籃胎

在竹編筐籃上塗漆,製作器物。不受溫度濕度影響,有彈力、分量輕、不變形、不走樣。

8.髹漆

單用毛刷和篦子刷漆的技法,這是很重要也不簡單的漆藝基礎,有重塗、薄塗、透明塗、色塗等技法。最後的上塗可隱藏先前的塗漆,使漆面素淨,可以看到塗漆的肌理之美。

9.漆皮

將鞣制的牛皮或鹿皮繃在木型上,乾燥後去型。再蒙布塗漆,成為堅固的皮器,再施以金銀泥繪、蒔繪成漆皮箱。現代工藝可自由制型。

10.卵殼

在器胎上用漆描繪紋樣,然後放置碎蛋殼或撒蛋殼粉末,貼後研磨,但不要損壞蛋殼光澤。

・日用之道・

日本漆器 · 餐具

日本漆器·茶道用具

日本漆器·香道用具

京都的京漆器遺留奈良時代以來的唐風影響,以“蒔繪”為基礎衍生出諸多的工藝技法,在悠長的歷史積澱下,有著別處不易多見的“孤寂清幽”陰翳之美。新春町家初次舉行茶會時,清幽的茶室中點綴的茶器必是京漆器,那風凜的姿態,整個茶室都彌漫出格調雅致的氣息。

同樣在《工藝之道》中,柳宗悅這樣講述工藝之根本:“體現美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繫的,是工藝的形態。工藝為有趣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美之色彩。在此沒有貴賤之別,亦無貧富之差,是一切民眾的伴侶。……沒有與大地相隔離的器物,也沒有與人類相分離的器具,這就是在這個世界上為我們服務的生活用品。若是因故離開了用途,器物便會失去生命。如果不堪使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為每個人提供服務。為實用服務,才是工藝之根本。”

手捧漆器便可感受到柔和溫潤又堅定有力的質感,這似乎正透露出日本人的精神。中國的漆藝,卻在日本被發揚光大,現在又逐漸回到中國,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日本完善的漆藝保護與傳承制度,讓漆藝有了更好的容貌。

△ 榮寶用戶專屬折扣專場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