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探秘道教聖地武當山

武當山, 道教聖地,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又名太和山, 是世界文化遺產地, 也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 武當山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著稱於世, 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 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武術, 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 元末明初, 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 開創武當派, 並影響至今。

拍攝于湖北武當山。

明代, 武當山被皇室封為“大嶽”、“治世玄嶽”, 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 以“四大名山皆拱揖, 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標名於世, 被列為道教第一名山, 使武當山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

武當道教不斷吸收儒、佛兩教精華,

充實、完善教義, 一度成為明代統治者維護江山社稷的“國教”。 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于唐貞觀年間, 明代達到鼎盛, 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 明永樂年間, “北建故宮, 南修武當”。

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 耗資數以百萬計,

日役使軍民工匠30萬人, 歷時12年, 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築群, 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

武當山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佈局, 並採用皇家建築規制, 形成了“五裡一庵十裡宮, 丹牆翠瓦望玲瓏, 樓臺隱映金銀氣, 林岫回環畫鏡中”“仙山瓊閣”的意境,

綿延140裡, 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築群。

大有玄妙超然、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 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堪稱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 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武當仙境,神秘空靈。武當山風光旖旎,山川秀美。眾峰嵯岈,高險幽深,氣勢磅礴。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煙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南岩宮,始建於元代,明永樂十一年重建,嘉靖三十一年擴建,清同治元年大修殿宇,宮貌一新。整個建築充分利用山頭、峭壁、岩洞等險境,建造了一座座宮殿、亭台、山門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相映成趣。

進入景區走過一段平緩的石階路首先來到這裡,南天門。在中國的傳說中,南天門是進入天宮的第一重大門,也是帝王宮殿大門,莊嚴而神聖。這整個石梯比較陡,臺階也較多,需花點力氣才能上去。

竄過南天門,走過一段石階路首先到達的是這裡,大碑亭。在武當山有好幾處這樣的大碑亭,決對的皇家風範,可見當時武當山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沿路到處可見這種紅色的祈福絲帶,價格也不貴。綁上一根為家人親朋祈福保平安。

玄帝殿,民國十五年(1926年)南岩宮玄帝殿被大火焚毀,殘存遺址。如今看到的是後期修復的。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于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

“壽福康寧”摩崖。沿著大殿后神道前行,左行50米處是一座小山門,山門內岩壁上刻有“壽福康寧”四個大字。簡單的四個字,卻說出了人間一切美好的願望。道教的真諦不僅在於修行,而且在於普度眾生、教化育人,給人間以美好的祝願。

在南岩,古代建築設計者巧妙結構,側築山門,建了這座父母殿,體現出建設者的高超構思。在這裡,“兩儀”的主要意思是指“父母”,也可延伸為“天地”、“陰陽”等。

武當道教一個鮮明的特徵是要求出家人忠孝誠信。在武當各宮觀主殿的後面都建有父母殿,雖說裡面供奉的是真武的生身父母,但也是在教誡每位信徒香客,孝敬父母是修行人生的一大要義,也是武當道教最基本的信仰和行為準則之一。

兩儀殿內還供奉眾多的道教神仙像,其造型之美,工藝之精,可謂神工鬼斧,精美絕倫。

天下第一香:龍頭香。穿過兩儀殿,就可以看到著名的龍頭香了。用青石雕鑿而成,通體長2.9米,寬0.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壑,龍頭朝向金頂,龍頭上放一小香爐,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龍身浮雕祥雲,造型美觀,線條流暢,是古代石雕藝術中極為珍貴的佳作。

在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龍首石面對天柱峰,傳說這兩條龍是真武大帝的禦騎,真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到處巡視。正因為“龍頭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信士弟子為表虔誠,每次來武當山,就要燒龍頭香。從龍首石上朝下望,一般人都會頭暈目眩。過去,有些香客為了表達虔誠,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墜岩殉命者不計其數。

清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年),川湖部院總督蔡毓榮下令禁燒龍頭香,並立碑于龍首石的華表旁邊。碑文告誡人們,神是仁慈的,心誠則靈,並非要登到懸崖絕壁上燒香才算是對神的崇敬。

現在香客敬“龍頭香”,只需將三支香插入龍首石起端處的大香爐中即可,但是整個過程同樣有講究。敬香時以三支為一柱,分別代表“天、地、人”。請香後按照男左女右的傳統跨出門檻,分三步走向香爐處。通過三叩九拜的儀式,最後將三支香分別插入香爐中,完成整個敬香過程。

武當武術,玄妙飄靈。武當武術又名內家拳,以太極、形意、八卦見長,與武當道教淵源甚深。武當道士在修練學道時,常常伴以習練武功,武當道士中高手如雲。元末明初,武當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立太極拳,被尊為武當武術的開山祖師。

其理論核心是陰陽消長、八卦演變、五行生克。以養生為宗旨,視技擊為末學,具有尚意不尚力、牽動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後發制人、延年益壽、祛病禦疾等特點和功能,以其松沉自然、行動走架如浮雲流水連綿不絕的獨特風格在武林中獨樹一幟,成為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

從南岩宮下山的路上碰上一個道士,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道士,並沒有特別之處。只是打的拳看上去還比較專業。在邊上細看了一會,道人主動說他腳有傷,走路都不是太方便。

不過在我們的照像機的哢擦聲中,他好像越來越盡興,慢慢的亮出了自己的一些絕活,難度也一個比一個大。

哇噻,在一片驚訝聲中,道人做出了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果然是高人啊,看他年紀應該有40多接近50了,但做出這種高難度的動作,因該是有真功夫的高人。

高難度動作一個接一個,展示著真正的武當功夫。我們看著都捏把汗,生怕他掉下來。不過他下來後第一句說的是腳有傷,不然能做的更好。在真功夫面前除了驚訝只有配服了。

武當仙境,神秘空靈。武當山風光旖旎,山川秀美。眾峰嵯岈,高險幽深,氣勢磅礴。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煙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南岩宮,始建於元代,明永樂十一年重建,嘉靖三十一年擴建,清同治元年大修殿宇,宮貌一新。整個建築充分利用山頭、峭壁、岩洞等險境,建造了一座座宮殿、亭台、山門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相映成趣。

進入景區走過一段平緩的石階路首先來到這裡,南天門。在中國的傳說中,南天門是進入天宮的第一重大門,也是帝王宮殿大門,莊嚴而神聖。這整個石梯比較陡,臺階也較多,需花點力氣才能上去。

竄過南天門,走過一段石階路首先到達的是這裡,大碑亭。在武當山有好幾處這樣的大碑亭,決對的皇家風範,可見當時武當山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沿路到處可見這種紅色的祈福絲帶,價格也不貴。綁上一根為家人親朋祈福保平安。

玄帝殿,民國十五年(1926年)南岩宮玄帝殿被大火焚毀,殘存遺址。如今看到的是後期修復的。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于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

“壽福康寧”摩崖。沿著大殿后神道前行,左行50米處是一座小山門,山門內岩壁上刻有“壽福康寧”四個大字。簡單的四個字,卻說出了人間一切美好的願望。道教的真諦不僅在於修行,而且在於普度眾生、教化育人,給人間以美好的祝願。

在南岩,古代建築設計者巧妙結構,側築山門,建了這座父母殿,體現出建設者的高超構思。在這裡,“兩儀”的主要意思是指“父母”,也可延伸為“天地”、“陰陽”等。

武當道教一個鮮明的特徵是要求出家人忠孝誠信。在武當各宮觀主殿的後面都建有父母殿,雖說裡面供奉的是真武的生身父母,但也是在教誡每位信徒香客,孝敬父母是修行人生的一大要義,也是武當道教最基本的信仰和行為準則之一。

兩儀殿內還供奉眾多的道教神仙像,其造型之美,工藝之精,可謂神工鬼斧,精美絕倫。

天下第一香:龍頭香。穿過兩儀殿,就可以看到著名的龍頭香了。用青石雕鑿而成,通體長2.9米,寬0.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壑,龍頭朝向金頂,龍頭上放一小香爐,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龍身浮雕祥雲,造型美觀,線條流暢,是古代石雕藝術中極為珍貴的佳作。

在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龍首石面對天柱峰,傳說這兩條龍是真武大帝的禦騎,真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到處巡視。正因為“龍頭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信士弟子為表虔誠,每次來武當山,就要燒龍頭香。從龍首石上朝下望,一般人都會頭暈目眩。過去,有些香客為了表達虔誠,冒著生命危險去燒龍頭香,墜岩殉命者不計其數。

清康熙十二年(西元1673年),川湖部院總督蔡毓榮下令禁燒龍頭香,並立碑于龍首石的華表旁邊。碑文告誡人們,神是仁慈的,心誠則靈,並非要登到懸崖絕壁上燒香才算是對神的崇敬。

現在香客敬“龍頭香”,只需將三支香插入龍首石起端處的大香爐中即可,但是整個過程同樣有講究。敬香時以三支為一柱,分別代表“天、地、人”。請香後按照男左女右的傳統跨出門檻,分三步走向香爐處。通過三叩九拜的儀式,最後將三支香分別插入香爐中,完成整個敬香過程。

武當武術,玄妙飄靈。武當武術又名內家拳,以太極、形意、八卦見長,與武當道教淵源甚深。武當道士在修練學道時,常常伴以習練武功,武當道士中高手如雲。元末明初,武當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立太極拳,被尊為武當武術的開山祖師。

其理論核心是陰陽消長、八卦演變、五行生克。以養生為宗旨,視技擊為末學,具有尚意不尚力、牽動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後發制人、延年益壽、祛病禦疾等特點和功能,以其松沉自然、行動走架如浮雲流水連綿不絕的獨特風格在武林中獨樹一幟,成為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

從南岩宮下山的路上碰上一個道士,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道士,並沒有特別之處。只是打的拳看上去還比較專業。在邊上細看了一會,道人主動說他腳有傷,走路都不是太方便。

不過在我們的照像機的哢擦聲中,他好像越來越盡興,慢慢的亮出了自己的一些絕活,難度也一個比一個大。

哇噻,在一片驚訝聲中,道人做出了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果然是高人啊,看他年紀應該有40多接近50了,但做出這種高難度的動作,因該是有真功夫的高人。

高難度動作一個接一個,展示著真正的武當功夫。我們看著都捏把汗,生怕他掉下來。不過他下來後第一句說的是腳有傷,不然能做的更好。在真功夫面前除了驚訝只有配服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