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歐元區12月製造業增速創紀錄,亞洲表現參差不齊

FX112財經訊:2017年底歐元區工廠活動增長速度達到逾20年最快, 而亞洲的表現則比較參差不齊, 其中印度領先, 製造業巨頭中國則意外強韌。

在美國此類調查也有強勁表現的情況下, 2018年公佈的首批重要經濟資料顯示, 去年確立的全球經濟同步增長局面料將持續。

歐元區工廠活動輕鬆超越其他經濟體, 包括英國。 這令人更加預期歐洲央行將在今年稍晚結束購債計畫。 該央行本月將開始把月度購債規模減半。

“歐元區製造業繁榮在12月進一步獲得動能, 成功創下紀錄最佳年度表現, 給2018年強勁開局打下基礎, ”IHS Markit首席商業分析師Chris Williamson稱。

IHS Markit的12月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60.6, 與稍早的初值相當, 這是自1997年6月有此項調查以來的最高水準。 資料高於50代表景氣擴張。

歐元兌美元升至三個月高點逾1.20美元。

產出分項指數從11月的61.0升至62.2, 為逾17年最高, 歷史上只有一次超過這一水準。

歐元區前兩大經濟體德國和法國的製造業PMI分別創下紀錄高位及逾17年來最高。 然而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的增速放緩。

英國12月製造業活動增速自11月創下的四年高點降溫, 但仍是英國經濟在進入2018年之際的一大亮點。

“2018年將難以維持強勁增長, ”諮詢機構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英國分析師Samuel Tombs表示。 他指出, 英國PMI表現遜于歐元區國家的程度為2008年6月以來之最。

“英國製造業者...未能充分利用全球貿易回暖的機會, ”Tombs寫道。

**亞洲表現參差不齊**

印度製造業活動觸及五年高位, 臺灣創下六年半最佳表現, 中國亦有所升溫。 但韓國、馬來西亞及印尼製造業活動則有所萎縮, 表明亞洲可能將以漸進方式升息。

“外部需求暢旺, 加上國內貨幣政策寬鬆,

應有助於亞洲製造業維持良好的狀態, ”Capital Economics亞洲分析師Krystal Tan指出。

財新中國2017年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四個月新高, 得益於產出指數和新訂單增長強勁。 該資料顯示全球貿易保持強勁。

財新/Markit週二聯合公佈, 經季節性調整的12月中國製造業PMI升至51.5, 高於上月的50.8和路透調查預估中值50.6, 為2017年8月以來最高, 並連續七個月處在擴張區間。

這項調查推動亞洲股市升至10年高位。 該調查與周日出爐的中國官方製造業PMI調查有些不一致。 官方資料顯示, 受治理污染、遏制高風險融資活動和樓市降溫舉措影響, 製造業增長放緩。

分析師表示, 出現這種差異的根源在於, 財新PMI指數追蹤的是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 對出口更加敏感。

中國2017年經濟增長率料接近7%,

但2018年經濟增速可能將因上述舉措而放慢。 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也強調這些舉措是政策重點。

預計中國政府將把2018年經濟增長率目標定在6.5%左右。

“我們相信, 2018上半年經濟成長溫和放慢的情況將會更加明顯, 特別是在投資方面, 主要因為金融環境收緊以及房地產市場降溫, ”美銀美林經濟分析師稱。

中國放緩意味著亞洲其他地區的升息步伐不大可能趕得上美國。 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今年可能升息三次, 甚至更多。

儘管預測亞洲經濟體2018年將在科技和貿易的引領下保持增長, 但滙豐控股(HSBC)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仍然寫道, 可能“未來兩年本地區內只有零零星星的幾次加息”。

印度PMI資料顯示, 製造業活動擴張速度為五年來最快,

因生產增長, 且新訂單的增加讓企業能夠提價。 該資料強化了印度利率可能已經觸底的看法。

日本將於週四公佈PMI資料。 得益於全球科技和貿易產業的週期性上升, 2017年日本經濟成長超越預期。

美國週二公佈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 12月MARKIT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2015月3月以來最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