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年度最精彩的劇本,猜到結局算我輸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 沖奧大部隊都會相繼亮相。

小金人到底會花落誰家, 大家心中也有了自己的判斷。

今天魚叔要說的電影, 能不能拿最佳電影, 暫且不表。

但最佳原創劇本, 無疑就是它的了。

因為劇情設計, 實在太有冠軍相了——

《三塊看板》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作為今年的沖奧熱門, 其實在劇本方面, 《三塊看板》早就拿到了權威肯定。

在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 它斬獲了最佳劇本獎。

而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也獲得了最高獎項——觀眾選擇獎。

除此之外, 毫不例外的穩穩進入各種年度十佳榜。

電影在去年11月已經在美上映。

目前IMDb已經有近1.5萬人參與評價, 評分高達8.5。

而豆瓣評分也高達8.7, 好於97%的喜劇片和犯罪片。

好消息是, 《三塊看板》已經確定引進, 會在今年與國內觀眾見面!

魚叔觀影小貼士只有一個:

一定要看!!!!!

真的太久沒有看到這麼有力度有深度的新片了!

《三塊看板》看上去是個非常美式的故事, 但有趣的是, 這個故事的編劇和導演, 是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馬丁·麥克唐納。

他第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殺手沒有假期》, 就提名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他的作品多是喜劇, 深諳英國黑色幽默。

在《三塊看板》依舊保留了語言的幽默感, 但在立意上, 已經高出了幾個階梯。

而這個教科書般的劇本得以完美演繹, 也要歸功於幾個演技精湛的資深演員。

從本片海報就能看出, 主要角色有三個。

首先是擔綱絕對主角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科恩兄弟的御用女神, 哥哥喬爾·科恩的妻子。

20年前, 她憑藉《冰風暴》獲得奧斯卡影后。

而在本片中的逆天演技, 也足以讓她再衝擊一枚影后獎盃。

她飾演一位性格剛毅的母親, 女兒被奸殺半年後, 警方一直沒有進展, 於是她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抗爭。

她第一個要質問的人就是當地警察局長。

由伍迪·哈里森扮演。

就是《天生殺人狂》裡那個充滿雄性荷爾蒙的亡命之徒。

在《三塊看板》中,他扮演的警察局長,其實並不是壞人。

相反受人愛戴。

他有著和諧美滿的家庭,只是身患癌症,命不久矣。

海報上的第三個角色是局長的下屬。

一名有戀母情節的警官,也是這起案件的調查人員。

扮演者是山姆·洛克威爾。

山姆非常擅長塑造有極端特性的邊緣人物:像孩子一樣長不大的怪人,變態殺手,孤僻的割草工人……

曾憑藉《月球》獲得2009年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這次他扮演的角色,同樣非常具有挑戰性。

扭曲而善良,幼稚而易怒,一把年紀還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長年壓抑著自己的同性戀傾向。

與同類題材不同,《三塊看板》裡的母親米爾德,是個狠角色。

女兒被害半年多,仍舊沒消息,她直接租下了主幹道的三塊看板,向警方公然宣戰。

三塊看板的內容是:

1.奸殺而死!

2.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3.怎麼會這樣,威洛比(警察局長)?

廣告紅底黑字,醒目的出現在小鎮的主幹道旁。

每一個經過小鎮的人,都沒辦法不注意,它耀眼地灼燒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特別是被指名道姓的警察局長威洛比。

他氣得不行,但還是找到米爾德,跟她解釋,因為兇手逍遙法外,並非是他辦事不利。

奸殺案遲遲沒有進展,他也很頭疼。

但採樣得到的DNA,在全國範圍內都沒找到任何對應的人;

而且整個案件沒有一個目擊證人。

半點線索都沒有,根本是查無可查,他真的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了。

但米德爾聽不進,她說,就在你跟我解釋時,不知道又有哪個可憐的姑娘受到迫害。

而此時的威洛比,已經是癌症晚期,他活不長了,這件事大家都清楚。

儘管如此,米德爾依然沒有改變立場。

因為女兒的死必須有人負責,這是對事不對人。

但小鎮上的民眾不這麼想,雖然在抓出奸殺兇手這件事上,他們都堅定的支持米德爾。

可是,如果立三塊看板質問一個好警長,一個命不久矣的病人,實在太不人道了。

但面對質疑和反對,米德爾都狠狠地懟了回去。

牧師帶著民意來她家裡遊說,她直接將教會的人比作幫派成員,盲目站隊,集體作惡,而且毫不自知。

這一頓訓斥,給牧師反扣了一個有罪的帽子。

她的固執漸漸引起了民憤。

送兒子上學,被一個女學生扔水瓶羞辱,她下車就是兩腳。

未成年又如何,女孩又如何,手欠就得好好收拾。

她這樣的狠角色,甚至連想給局長抱不平的警員,都治不了。

三塊看板,成了深深紮在小鎮上的帶血的紅刺。

但其實看起來彪悍的她,終究還是一位母親。

她並非不清楚,威洛比是個好人,可女兒的死,讓她沒辦法釋懷。

因為女兒的死跟她有著間接關係,那天是她和女兒吵架,才會有女兒的摔門出走。

當時,女兒出門前扔下一句“我真希望我被強姦了就好了”,而正在氣頭上的米爾德竟然回擊了一句:希望如此。

沒想到一語成讖。

女兒的死,也成了深深紮在她心上的尖刺,鮮血淋淋。

她沒辦法原諒自己。

只能將自責化為憤怒,她必須抓到兇手,必須質問毫無進展的警方。

一句無心的狠話,成了她作為母親這一生都將背負的原罪。

魚叔只簡單介紹了一個人物,因為劇本太過精彩,的確不忍劇透。

這裡有絕妙的情節設置,能讓人心跳驟停的反轉,和難以預測的結局。

《三塊看板》的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很像第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

人物命運環環相扣,在他人的地獄裡,互相救贖。

只是《看板》裡的“撞車”,並非發生在相互隔閡的種族之間,而是普通人之間。

母女,夫妻,上下級,受害者和警方……

無數的衝撞和暴力的宣洩,只因為人和人之間,每個人和自己之間,無法消除的隔膜。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沒有誰貼著明顯的好壞標籤。

他們飽滿而豐富,但幾乎清一色的慘。

握不住的命運,無法和解的人生,讓他們換上了一副憤怒的面孔,草木皆兵地與人為敵。

無論那個敵人是他人還是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對暴力的把握,可以說是節制而寬容。

他並沒有故意渲染血腥,許多暴力的畫面配樂反而是溫柔的民謠。

劇中人物所表現出的“狠”,不過是人們心中無法消解的暴動裡的萬分之一。

影片基調是寬容的,在這樣包容的眼光下,這些近乎無奈而絕望暴力,變成了一種合理甚至必要的宣洩。

這也是魚叔是第一次看著暴力情節,淚流滿面。

當然,影片也絕不是宣揚以暴制暴,因為它的寬容的物件是陷入困境的人,而非暴力本身。

所以片中有既有毀滅一切的烈火、拳頭,也會有鮮花和麋鹿。

但這些形象完全不同的東西,有時候卻擁有相似的本質。

這不得不讓人重新思考類似“暴力”這樣的極端行為的內核,思考善與惡的邊界。

如果說,善惡是一條河的兩岸,那中間奔騰的河流,究竟算什麼?

是我們無法主宰、不斷掙扎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她第一個要質問的人就是當地警察局長。

由伍迪·哈里森扮演。

就是《天生殺人狂》裡那個充滿雄性荷爾蒙的亡命之徒。

在《三塊看板》中,他扮演的警察局長,其實並不是壞人。

相反受人愛戴。

他有著和諧美滿的家庭,只是身患癌症,命不久矣。

海報上的第三個角色是局長的下屬。

一名有戀母情節的警官,也是這起案件的調查人員。

扮演者是山姆·洛克威爾。

山姆非常擅長塑造有極端特性的邊緣人物:像孩子一樣長不大的怪人,變態殺手,孤僻的割草工人……

曾憑藉《月球》獲得2009年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這次他扮演的角色,同樣非常具有挑戰性。

扭曲而善良,幼稚而易怒,一把年紀還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長年壓抑著自己的同性戀傾向。

與同類題材不同,《三塊看板》裡的母親米爾德,是個狠角色。

女兒被害半年多,仍舊沒消息,她直接租下了主幹道的三塊看板,向警方公然宣戰。

三塊看板的內容是:

1.奸殺而死!

2.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3.怎麼會這樣,威洛比(警察局長)?

廣告紅底黑字,醒目的出現在小鎮的主幹道旁。

每一個經過小鎮的人,都沒辦法不注意,它耀眼地灼燒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特別是被指名道姓的警察局長威洛比。

他氣得不行,但還是找到米爾德,跟她解釋,因為兇手逍遙法外,並非是他辦事不利。

奸殺案遲遲沒有進展,他也很頭疼。

但採樣得到的DNA,在全國範圍內都沒找到任何對應的人;

而且整個案件沒有一個目擊證人。

半點線索都沒有,根本是查無可查,他真的已經做了所有能做的了。

但米德爾聽不進,她說,就在你跟我解釋時,不知道又有哪個可憐的姑娘受到迫害。

而此時的威洛比,已經是癌症晚期,他活不長了,這件事大家都清楚。

儘管如此,米德爾依然沒有改變立場。

因為女兒的死必須有人負責,這是對事不對人。

但小鎮上的民眾不這麼想,雖然在抓出奸殺兇手這件事上,他們都堅定的支持米德爾。

可是,如果立三塊看板質問一個好警長,一個命不久矣的病人,實在太不人道了。

但面對質疑和反對,米德爾都狠狠地懟了回去。

牧師帶著民意來她家裡遊說,她直接將教會的人比作幫派成員,盲目站隊,集體作惡,而且毫不自知。

這一頓訓斥,給牧師反扣了一個有罪的帽子。

她的固執漸漸引起了民憤。

送兒子上學,被一個女學生扔水瓶羞辱,她下車就是兩腳。

未成年又如何,女孩又如何,手欠就得好好收拾。

她這樣的狠角色,甚至連想給局長抱不平的警員,都治不了。

三塊看板,成了深深紮在小鎮上的帶血的紅刺。

但其實看起來彪悍的她,終究還是一位母親。

她並非不清楚,威洛比是個好人,可女兒的死,讓她沒辦法釋懷。

因為女兒的死跟她有著間接關係,那天是她和女兒吵架,才會有女兒的摔門出走。

當時,女兒出門前扔下一句“我真希望我被強姦了就好了”,而正在氣頭上的米爾德竟然回擊了一句:希望如此。

沒想到一語成讖。

女兒的死,也成了深深紮在她心上的尖刺,鮮血淋淋。

她沒辦法原諒自己。

只能將自責化為憤怒,她必須抓到兇手,必須質問毫無進展的警方。

一句無心的狠話,成了她作為母親這一生都將背負的原罪。

魚叔只簡單介紹了一個人物,因為劇本太過精彩,的確不忍劇透。

這裡有絕妙的情節設置,能讓人心跳驟停的反轉,和難以預測的結局。

《三塊看板》的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很像第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

人物命運環環相扣,在他人的地獄裡,互相救贖。

只是《看板》裡的“撞車”,並非發生在相互隔閡的種族之間,而是普通人之間。

母女,夫妻,上下級,受害者和警方……

無數的衝撞和暴力的宣洩,只因為人和人之間,每個人和自己之間,無法消除的隔膜。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沒有誰貼著明顯的好壞標籤。

他們飽滿而豐富,但幾乎清一色的慘。

握不住的命運,無法和解的人生,讓他們換上了一副憤怒的面孔,草木皆兵地與人為敵。

無論那個敵人是他人還是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對暴力的把握,可以說是節制而寬容。

他並沒有故意渲染血腥,許多暴力的畫面配樂反而是溫柔的民謠。

劇中人物所表現出的“狠”,不過是人們心中無法消解的暴動裡的萬分之一。

影片基調是寬容的,在這樣包容的眼光下,這些近乎無奈而絕望暴力,變成了一種合理甚至必要的宣洩。

這也是魚叔是第一次看著暴力情節,淚流滿面。

當然,影片也絕不是宣揚以暴制暴,因為它的寬容的物件是陷入困境的人,而非暴力本身。

所以片中有既有毀滅一切的烈火、拳頭,也會有鮮花和麋鹿。

但這些形象完全不同的東西,有時候卻擁有相似的本質。

這不得不讓人重新思考類似“暴力”這樣的極端行為的內核,思考善與惡的邊界。

如果說,善惡是一條河的兩岸,那中間奔騰的河流,究竟算什麼?

是我們無法主宰、不斷掙扎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