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明星片酬的本質秘密:為其所主演影視劇的品質做擔保!

文 | Kevin

明星高片酬的問題令整個行業都頭疼。 那麼, 是什麼決定了明星的片酬?

如果在好萊塢, 只要你主演的一部電影撲街, 你的片酬就下去了。 但是中國卻不那麼敏感, 即使你主演的電影接連幾部撲街, 照樣有人高價請你。

當然, 如果你連續撲街多部, 也肯定會受影響的。 但具體是撲街幾部呢?有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

這正是這篇文章要試著解答的問題。

總的來說, 明星的片酬分兩種情況。 一個是to C屬性的電影明星的片酬, 一個是to B屬性的電視劇(網劇、綜藝)明星的片酬。

本質上來說, 明星的片酬就跟廣告代言一樣, 是明星在消費者那裡, 為其所主演的影視劇品質做擔保。

實際上, 明星的片酬並不取決於自己的演技或臉蛋, 也不取決於粉絲的多少。 而是取決於所演的項目品質好壞和票房高低!

簡單地說, 明星火不火, 取決於你主演的戲火不火。

而不是明星自己的綜合條件。

如果你演技很好, 長的也好, 但是你就是演不到好的戲, 你無論混多少年, 片酬照樣上不去。

所有的明星的走紅都不是靠自己熬資歷, 而都是因為一部戲的火爆而爆紅的。 所以明星學會定位和自我經營、懂得挑選好項目, 是一門必修課。

從這一點說來說, 選擇大於努力, 在明星身上是絕對的真理。

明星片酬的核心秘密:為其所主演的影視劇品質做擔保!

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 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但包括很多明星本人, 可能都不瞭解這個本質。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明星掙快錢, 接一堆爛片毀了自己。

我們先說電影明星。

第一種情況, 是可以扛票房的明星。 他主演的電影無論是什麼類型, 也無論劇本好點還是差點, 都能賣到一定票房體量, 都能讓片方賺錢, 這樣的明星片酬就是超值的。

例如, 成龍、劉德華、黃渤、徐崢、鄧超、王寶強等, 是票房過硬的保障, 這些明星的片酬都在3000萬以上。

第二種情況, 是不扛票房的明星。 雖然片酬也很貴, 但是不扛票房, 項目方為了大投資也會用他們。 例如一些小鮮肉、女明星、以及一些喜劇演員。

小鮮肉雖然號稱有多少粉絲, 但是能轉換成電影票的極低。 一般為了偶像而買票的, 最多也就幾千萬的票房影響, 而一部電影需要上億甚至更多票房才能回本, 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所以, 小鮮肉剛一開始都不要求第一主演或絕對主演, 都要再搭配一個扛票房的大卡司。 因為怕票房失敗了, 就原形畢露了。

小鮮肉的主場在電視劇, 演一部電視劇片酬動輒過億。 但是由於他們不能扛電影票房, 所以演一部電影片酬只能1000萬左右。 同樣3個月的拍攝時間,為什麼他們要降低10倍的片酬去演一部電影?因為電影有逼格,提升形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只有演電影,才能接到大牌尤其是國際大牌的代言,讓自己進一步提升和賺大錢。

所以,很多明星的高片酬並不代表他能扛這個票房,而是為他所接的項目的品質做擔保。明星在接一部戲的時候,已經自己做了初步的篩選,這也是間接為市場和觀眾做的篩選。觀眾相信你主演的電影是好電影,所以願意冒險買票去看,並且院線也認為你的電影是好電影,願意多排片。

很多電視劇演員在電影市場不吃香,就是因為他們大多數只能接到差一點的項目,無法為其主演的電影品質做擔保。觀眾往往也不太敢相信,他所接的是一個好項目。

而好項目一定優先給了黃渤這些老資格的電影明星,並形成良性迴圈,而電視劇明星則容易成惡性循環。

例如霍建華在電視劇市場的片酬8000萬以上,在電影市場估計也只有500萬左右。並且他主演的片子票房和口碑也都不太好。有時候,並不是他自己不想接好電影,而是輪不到。

我們來推導一下這個過程:

這些”次優”項目肯定也首先會找一線電影卡司,例如劉德華、黃渤這些人。但是他們知道劇本差項目也不太好,所以不接。所以這些次優專案只好找一些知名的電視劇明星來主演,雖然項目方也知道他們不能扛票房,但好處是,有了這些明星容易拉投資,尤其是那些不太懂行的投資公司。有了項目拍,虧了是投資人的,項目方可以靠製作費賺錢,以及靠項目積攢履歷。

第三種情況,是曾經扛票房但是現在卻走下坡路的明星。例如黃曉明的電影片酬在1000萬以上。之前接了《中國合夥人》之後成就了一線電影卡司的地位,大家覺得它能有5億的號召力,或者觀眾認為它能擔當起價值5億的片子。

但是接下來他所主演的電影接連口碑和票房都不佳,於是透支了信譽,觀眾傷了幾次以後,就不太敢相信他演的是好電影了。到了今天,過億的大製作很少有人敢請黃曉明做第一主演了。因為怕他扛不動票房,也沒有想像力。

這一類明星,需要踏踏實實看劇本,選好片,並不計報酬地接好片,才能重返一線陣營。

另外還有一些演員,雖然也容易演爛片,例如古天樂。但是他也經常能演到好的片子,例如最近《殺破狼.貪狼》(5.22億),所以觀眾對他還是有期待的。

為什麼一個明星的電視劇片酬要比電影片酬高?

電影明星的片酬其實是受票房影響較大的,因為電影屬於to C行業,觀眾用一張一張的電影票來投票。

越是to B行業,對明星越是剛需。例如電視劇、網劇、綜藝,明星片酬就會虛高,難以按市場實際表現決定其高低。

目前一線大劇都在2億以上,而這中間大部分的錢都花在了明星身上。例如霍建華、唐嫣、楊洋、李易峰這些老牌電視劇卡司在8000萬以上,而趙麗穎、楊冪等人更是喊到了1億起步。

但是,電視劇卻很難有真正扛收視率的明星。因為電視劇是一個to B 的市場,人為因素很大,購片主任等幾個人決定了電視劇的收購價格,而決定價格高低的標準往往變成了明星卡司的大小,其他元素反而不太重要。這也導致明星片酬不受市場化影響,水分偏大。

你的劇只要有明星,哪怕粗製濫造也OK,收視率不高可以靠買收視率造假來糊弄過去。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明星是爛劇的共謀。

不過,電視臺內部還是有一個名單標準的,頭部的幾個大卡司還是品質的保障,例如趙麗穎、孫儷、周迅、楊冪這些人。有她們主演的,就能賣大價錢,就能評幾百萬一集的收購價格。

如何提高一個明星的片酬?

大家都在研究影視公司的商業模式,那麼,我就來研究影視行業個人的商業模式吧!尤其是明星這個群體,更需要自身的商業模式,也就是如何自我定位和自我經營。

所謂定位,其實就是跟公司一樣,聚焦核心商業模式和業務。

蔡依林剛出道的時候是鄰家小女生的形象,一曲《我知道你很難過》嶄露頭角,但後來改頭換面,走性感路線,才大獲成功。

選擇大於努力,抗拒誘惑,有所為有所不為。

明星主要靠能選到好項目。這主要靠經紀團隊,明星自己的偏好也起重要作用。

首先是明星的定位,如果你的定位恰巧是是一個大類型市場,那麼你的票房就高。例如吳京是動作明星,《戰狼2》代表的動作題材有50億票房市場,所以吳京的片酬肯定不會低。同樣道理,成龍、甄子丹的高片酬也取決於其所在的動作市場龐大。

又例如喜劇電影票房動輒10億起步,所以黃渤、徐崢等人雖然不是最帥的,但是他們要比專門演愛情片的演員片酬高。

大部分的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受特定類型限制的。例如黃渤演喜劇就能破10億,但是演其他類型,例如《記憶大師》就只能是3億體量。

又例如,吳秀波只有演暖男大叔《北京遇上西雅圖》才能有高票房,主演其他類型電影則很難抗起票房。所以,他的電影片酬就比較虛。

既然明星是一部戲的擔保,就會有連帶責任。就好像你做代言人的品牌一樣,如果是虛假產品,你個人品牌肯定受牽連。

所以千萬不要什麼價格高就演什麼?也不要輕易轉型,否則轉型不成功會被迅速拋棄。

更不要當老好人,接爛片。

香港演員一般不像內地演員那樣挑劇本,一個是錢的原因,另一個是香港太小了,大家需要抱團取暖,互相照顧情面。

例如劉德華、古天樂都屬於勞模級別,也都是講情面重情義的人。但是兩人也容易接爛片,但是因為兩人也經常演好片,所以才能延續片酬價位。

說起劉德華,如果他能善於挑選劇本,票房還可以更高。他的優勢和成龍一樣,是唯一能穿透一二三四五線城市的明星。但是他的劣勢是沒有一個10億大類型的代表作。

如果能演一部《澳門風雲3》這樣的賭片、喜劇片,就可以突破其3億左右的票房號召力。這樣,他的片酬才比現在的3000萬更高。

總之,明星的片酬體量取決於他所主演類型電影的票房體量。要想突破片酬體量,必須換個思路,去主演高票房體量的電影。在目前這個類型領域再多拍幾部,再努力也無濟於事。

例如漫威電影裡美國隊長的扮演者克裡斯·埃文斯片酬就不高,並且只有演美國隊長才有較高片酬。他演漫威以外的角色就沒有號召力,自然也要不上高片酬。《鋼鐵俠》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片酬就比美隊高出許多倍,是因為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不可替代性。

其實《速度與激情》系列的主演范.迪塞爾就很聰明,他打破了這個魔咒,主演了另外的系列電影《極限特工》也獲得大賣,於是他就脫離了《速激》系列的限定。

總之,明星的定位和經營,是一門學問。明星片酬的變數已經越來越受市場影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變得透明化,所以更需要加倍經營好自身。

拒絕爛片,利國利民,也利自己。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同樣3個月的拍攝時間,為什麼他們要降低10倍的片酬去演一部電影?因為電影有逼格,提升形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只有演電影,才能接到大牌尤其是國際大牌的代言,讓自己進一步提升和賺大錢。

所以,很多明星的高片酬並不代表他能扛這個票房,而是為他所接的項目的品質做擔保。明星在接一部戲的時候,已經自己做了初步的篩選,這也是間接為市場和觀眾做的篩選。觀眾相信你主演的電影是好電影,所以願意冒險買票去看,並且院線也認為你的電影是好電影,願意多排片。

很多電視劇演員在電影市場不吃香,就是因為他們大多數只能接到差一點的項目,無法為其主演的電影品質做擔保。觀眾往往也不太敢相信,他所接的是一個好項目。

而好項目一定優先給了黃渤這些老資格的電影明星,並形成良性迴圈,而電視劇明星則容易成惡性循環。

例如霍建華在電視劇市場的片酬8000萬以上,在電影市場估計也只有500萬左右。並且他主演的片子票房和口碑也都不太好。有時候,並不是他自己不想接好電影,而是輪不到。

我們來推導一下這個過程:

這些”次優”項目肯定也首先會找一線電影卡司,例如劉德華、黃渤這些人。但是他們知道劇本差項目也不太好,所以不接。所以這些次優專案只好找一些知名的電視劇明星來主演,雖然項目方也知道他們不能扛票房,但好處是,有了這些明星容易拉投資,尤其是那些不太懂行的投資公司。有了項目拍,虧了是投資人的,項目方可以靠製作費賺錢,以及靠項目積攢履歷。

第三種情況,是曾經扛票房但是現在卻走下坡路的明星。例如黃曉明的電影片酬在1000萬以上。之前接了《中國合夥人》之後成就了一線電影卡司的地位,大家覺得它能有5億的號召力,或者觀眾認為它能擔當起價值5億的片子。

但是接下來他所主演的電影接連口碑和票房都不佳,於是透支了信譽,觀眾傷了幾次以後,就不太敢相信他演的是好電影了。到了今天,過億的大製作很少有人敢請黃曉明做第一主演了。因為怕他扛不動票房,也沒有想像力。

這一類明星,需要踏踏實實看劇本,選好片,並不計報酬地接好片,才能重返一線陣營。

另外還有一些演員,雖然也容易演爛片,例如古天樂。但是他也經常能演到好的片子,例如最近《殺破狼.貪狼》(5.22億),所以觀眾對他還是有期待的。

為什麼一個明星的電視劇片酬要比電影片酬高?

電影明星的片酬其實是受票房影響較大的,因為電影屬於to C行業,觀眾用一張一張的電影票來投票。

越是to B行業,對明星越是剛需。例如電視劇、網劇、綜藝,明星片酬就會虛高,難以按市場實際表現決定其高低。

目前一線大劇都在2億以上,而這中間大部分的錢都花在了明星身上。例如霍建華、唐嫣、楊洋、李易峰這些老牌電視劇卡司在8000萬以上,而趙麗穎、楊冪等人更是喊到了1億起步。

但是,電視劇卻很難有真正扛收視率的明星。因為電視劇是一個to B 的市場,人為因素很大,購片主任等幾個人決定了電視劇的收購價格,而決定價格高低的標準往往變成了明星卡司的大小,其他元素反而不太重要。這也導致明星片酬不受市場化影響,水分偏大。

你的劇只要有明星,哪怕粗製濫造也OK,收視率不高可以靠買收視率造假來糊弄過去。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明星是爛劇的共謀。

不過,電視臺內部還是有一個名單標準的,頭部的幾個大卡司還是品質的保障,例如趙麗穎、孫儷、周迅、楊冪這些人。有她們主演的,就能賣大價錢,就能評幾百萬一集的收購價格。

如何提高一個明星的片酬?

大家都在研究影視公司的商業模式,那麼,我就來研究影視行業個人的商業模式吧!尤其是明星這個群體,更需要自身的商業模式,也就是如何自我定位和自我經營。

所謂定位,其實就是跟公司一樣,聚焦核心商業模式和業務。

蔡依林剛出道的時候是鄰家小女生的形象,一曲《我知道你很難過》嶄露頭角,但後來改頭換面,走性感路線,才大獲成功。

選擇大於努力,抗拒誘惑,有所為有所不為。

明星主要靠能選到好項目。這主要靠經紀團隊,明星自己的偏好也起重要作用。

首先是明星的定位,如果你的定位恰巧是是一個大類型市場,那麼你的票房就高。例如吳京是動作明星,《戰狼2》代表的動作題材有50億票房市場,所以吳京的片酬肯定不會低。同樣道理,成龍、甄子丹的高片酬也取決於其所在的動作市場龐大。

又例如喜劇電影票房動輒10億起步,所以黃渤、徐崢等人雖然不是最帥的,但是他們要比專門演愛情片的演員片酬高。

大部分的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受特定類型限制的。例如黃渤演喜劇就能破10億,但是演其他類型,例如《記憶大師》就只能是3億體量。

又例如,吳秀波只有演暖男大叔《北京遇上西雅圖》才能有高票房,主演其他類型電影則很難抗起票房。所以,他的電影片酬就比較虛。

既然明星是一部戲的擔保,就會有連帶責任。就好像你做代言人的品牌一樣,如果是虛假產品,你個人品牌肯定受牽連。

所以千萬不要什麼價格高就演什麼?也不要輕易轉型,否則轉型不成功會被迅速拋棄。

更不要當老好人,接爛片。

香港演員一般不像內地演員那樣挑劇本,一個是錢的原因,另一個是香港太小了,大家需要抱團取暖,互相照顧情面。

例如劉德華、古天樂都屬於勞模級別,也都是講情面重情義的人。但是兩人也容易接爛片,但是因為兩人也經常演好片,所以才能延續片酬價位。

說起劉德華,如果他能善於挑選劇本,票房還可以更高。他的優勢和成龍一樣,是唯一能穿透一二三四五線城市的明星。但是他的劣勢是沒有一個10億大類型的代表作。

如果能演一部《澳門風雲3》這樣的賭片、喜劇片,就可以突破其3億左右的票房號召力。這樣,他的片酬才比現在的3000萬更高。

總之,明星的片酬體量取決於他所主演類型電影的票房體量。要想突破片酬體量,必須換個思路,去主演高票房體量的電影。在目前這個類型領域再多拍幾部,再努力也無濟於事。

例如漫威電影裡美國隊長的扮演者克裡斯·埃文斯片酬就不高,並且只有演美國隊長才有較高片酬。他演漫威以外的角色就沒有號召力,自然也要不上高片酬。《鋼鐵俠》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片酬就比美隊高出許多倍,是因為角色形象深入人心,不可替代性。

其實《速度與激情》系列的主演范.迪塞爾就很聰明,他打破了這個魔咒,主演了另外的系列電影《極限特工》也獲得大賣,於是他就脫離了《速激》系列的限定。

總之,明星的定位和經營,是一門學問。明星片酬的變數已經越來越受市場影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變得透明化,所以更需要加倍經營好自身。

拒絕爛片,利國利民,也利自己。

【招聘】主編、記者【北京】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 ~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285295690@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