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天目藥業24年殘局:大佬們的狂歡與散戶的一地雞毛

作者丨 繆淩雲

來源丨野馬財經

上市24年, 天目藥業實際控制人換了一波又一波, 七次重組全部失敗, 公司一直掙扎在虧損線上下,
各方勢力間的奪權、背叛、狙擊等劇情輪番上演。 但即便是在如此混亂的情況下, 先後入局的數位玩家竟然都賺得盆滿缽滿, 只留下一眾戰戰兢兢的散戶, 不知何去何從。

2018年1月2日, 天目藥業(600671.SH)召開投資者說明會, 對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進行了解釋, 野馬財經發現, 其自1993年上市以來, 七次重組, 全部失敗。

“中藥第一股”淪為空殼

天目藥業最初的主打產品為“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是名貴中藥藥材, 被道家列為“九大仙草”之首, 天目山牌石斛更是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除此之外, 天目藥業的薄荷類產品, 一度佔有國內近一半的市場份額;旗下珍珠明目滴眼液, 在當時也可謂家喻戶曉。

此外, 早在1993年8月23日, 其就已經成功登陸A股,

可謂名副其實的“中藥第一股”, 甚至, 它還同時有著“杭州首家上市公司”的光環。

有著如此高的起點, 天目藥業的路程卻越走越坎坷, 1998年時, 其還曾實現歸屬淨利潤2127.64萬元;到了2000年, 就只剩下了248.5萬元。

那麼, 手握如此多高端資源的天目藥業, 又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一方面, 在於盲目開發新專案。 2000年前後, 公司曾經花大力氣投入一款名為“凍幹鼠表皮生長因數”的產品, 但最終遠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另一方面, 則總是“遇人不淑”。 先是截至2005年年底, 天目藥業原實際控制人從公司拆借的資金餘額高達1.18億元, 這對於年淨利潤不過百萬級別的天目藥業, 無疑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然後2006年, 一家名為現代聯合的公司以100%的溢價拿下了天目藥業的控股權,

本以為能夠就此看見轉機, 誰料“才出狼窩又入虎穴”, 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 現代聯合同樣以關聯交易的方式, 佔用了上市公司近1.2億元的資金。 為此, 2007年4月30日, 天目藥業被首次實施“ST”。

以相同的劇本, 栽在了兩任不同的大股東手上, 天目藥業的中小投資者也是欲哭無淚。

上圖截自東方財富choice

更加淒慘的是, 在這之後, 天目藥業的經營狀況徹底一蹶不振, 自2008年起, 常年掙扎在虧損線上下, 多次依靠賣地賣房, 逃過退市的命運。 被賣掉的產品之中, 就包括生產鐵皮石斛的子公司。 並且, 2009年, 天目藥業曾試圖收購鑫富藥業, 以期注入新的活力, 但在2010年上半年, 收購被終止, 這也是公司第一次重組失敗。

“背叛”與“復仇”

主業每況愈下,

重組遭遇失敗, 大股東極不靠譜, 文字已經無法來形容天目藥業的慘況, 這種情況下, 宋曉明出現了。

在資本的江湖中, 宋曉明可謂大名鼎鼎。 早在2006年, 年僅32歲的宋曉明就曾成功入主岳陽恒立(現“恒立實業, 000622.SZ”), 2008年, 更是創辦了自己的並購基金長城國匯, 人送外號“並購教父”。

2011年7月開始, 宋曉明利用旗下深圳誠匯、深圳長匯、天津長匯等基金連續舉牌, 從二級市場管道拿下天目藥業16.35%股權, 而後, 利用原大股東現代聯合受困債務泥潭, 股權被強制劃轉的機遇, 從債權方沈素英手中, 以8701萬元價格拿下878萬股, 合計持股比例達到23.56%, 成為新任第一大股東。 野馬財經(www.yemacaijing.com)根據彼時一系列權益變動書測算, 總計成本約在2.8億元上下。

“並購教父”的強勢入主,

天目藥業似乎看到了一篇曙光, 然而接下來的劇本, 再度驚呆了一票吃瓜群眾。

2013年三月, 天目藥業突然發佈一則實際控制人變更公告, 宣佈實控人由宋曉明變為楊宗昌。

原來, 宋曉明一直為上述基金的GP(管理者), 而楊宗昌則為LP(出資人), 對於這一變動, 外界普遍解讀為宋曉明被楊宗昌踢出局。

接下來的事件, 似乎也驗證了大家的想法。 遭到“背叛”後, 宋曉明很快重新拉起一支隊伍(長城匯理、華清匯理等), 再度殺入場中, 從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 一年多的時間內, 拿下天目藥業23.8%的股權, 大有向楊宗昌復仇, 一決高下的趨勢。 根據彼時一系列權益變動書測算, 總成本應在5億元左右。

上圖截自天目藥業公告

面對來勢洶洶的宋曉明, 楊宗昌選擇了急流勇退。2015年10月12日,其以5億元整的價格,將所持全部股份轉讓給了接盤方長城影視文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城集團”),獲利頗豐。

接下來的劇情則更有意思,就在大家以為宋曉明的對手正式換為長城集團時,2016年末,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他也選擇了清倉式退出。

更令中小投資者無語的是,宋曉明在退出的時候,玩了一招“暗度陳倉”。

上圖截自天目藥業相關公告

2016年12月7日,天目藥業發佈公告稱,長城匯理擬在北部灣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16.24%股權,並在隨後回復上交所的公告中,明確給出了37元/每股的底價,且對接盤方給出了產業上的較高門檻。

實際上,12月6日,天目藥業收盤價僅為31.6元/股,超17%的溢價轉讓,無疑給予了股價極大刺激,使得彼時已經連續下跌多日的股價迅速反彈,公告當日更是一字漲停。

然而,左手放出高價轉讓消息的時候,右手,宋曉明卻選擇了低價出貨。相關權益報告書及2017年一季報顯示,長城匯理及其一致行動人在此時間段內進行了清倉減持,減持平台全部為二級市場而非上述公告中表示的指定對手方,減持價格也應該是在24.06元/股至38.7元/股之間(總價11億元左右)。

放出資訊拉高股價,之後不按照披露內容悄悄出貨,2017年12月27日,上交所對宋曉明這一行為進行了通報批評。對比之下,三年時間,宋曉明盈利約6億元。

現代聯合、楊宗昌、宋曉明,長城集團,從2010年到2017年,天目藥業的實際控制人換了四波,公司的經營狀況,卻始終沒有起色。在這期間,還發生了六次資產重組,但全部失敗。

而現代聯合則佔用了公司1.2億元的資金,楊宗昌、宋曉明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這段時間,憑藉著楊、宋股權爭奪大戰的激烈上演,以及不斷放出的重組消息,天目藥業的股價也從當初的13元左右,一度沖至38元的高點,但除了這些身在局中的大佬之外,“後知後覺”的散戶們,到底是跟著吃了肉,還是成了接盤俠呢?

誰能收拾殘局?

七年大戲,多方角色輪番上演,天目藥業的主業卻還是一地雞毛。最新入主的長城集團,又能否力挽狂瀾呢?

2017年6月27日,長城集團主導下的天目藥業,又一次拋出了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只是,七個月後,又失敗了。

那麼重組再次失敗後,長城集團會採取哪些新的措施運營好公司?對於相關問題,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撥打了天目藥業董秘辦電話,接通後不久,傳來“已關機”的提示音。

而在投資者說明會上,對於投資者的疑問,天目藥業的回答是“一如既往 地堅持踏實做好企業”等話語……

上圖截自天目藥業投資者說明會公告

七年時間,七次重組失敗......不過,天目藥業的故事竟然還未結束。

2017年第一季度,在宋曉明減持的同時,一家名為青島匯隆華澤的投資公司,展開了對天目藥業的強勢增持。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豪擲近8億元,一舉拿下20%股份,直逼長城集團。

上圖為天目藥業最新股權結構

而匯隆華澤,為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全資子公司。

從國資,到民營企業,到資本玩家,再到民營企業,再到國資。上市24年,天目藥業的經歷可謂奇葩,而且,這家公司的前路依舊存在極大的變數。

長城集團、匯隆華澤,或者還有誰能夠將天目藥業拉出泥潭,歡迎在文末留下您的觀點。

楊宗昌選擇了急流勇退。2015年10月12日,其以5億元整的價格,將所持全部股份轉讓給了接盤方長城影視文化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城集團”),獲利頗豐。

接下來的劇情則更有意思,就在大家以為宋曉明的對手正式換為長城集團時,2016年末,通過一系列的操作,他也選擇了清倉式退出。

更令中小投資者無語的是,宋曉明在退出的時候,玩了一招“暗度陳倉”。

上圖截自天目藥業相關公告

2016年12月7日,天目藥業發佈公告稱,長城匯理擬在北部灣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16.24%股權,並在隨後回復上交所的公告中,明確給出了37元/每股的底價,且對接盤方給出了產業上的較高門檻。

實際上,12月6日,天目藥業收盤價僅為31.6元/股,超17%的溢價轉讓,無疑給予了股價極大刺激,使得彼時已經連續下跌多日的股價迅速反彈,公告當日更是一字漲停。

然而,左手放出高價轉讓消息的時候,右手,宋曉明卻選擇了低價出貨。相關權益報告書及2017年一季報顯示,長城匯理及其一致行動人在此時間段內進行了清倉減持,減持平台全部為二級市場而非上述公告中表示的指定對手方,減持價格也應該是在24.06元/股至38.7元/股之間(總價11億元左右)。

放出資訊拉高股價,之後不按照披露內容悄悄出貨,2017年12月27日,上交所對宋曉明這一行為進行了通報批評。對比之下,三年時間,宋曉明盈利約6億元。

現代聯合、楊宗昌、宋曉明,長城集團,從2010年到2017年,天目藥業的實際控制人換了四波,公司的經營狀況,卻始終沒有起色。在這期間,還發生了六次資產重組,但全部失敗。

而現代聯合則佔用了公司1.2億元的資金,楊宗昌、宋曉明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這段時間,憑藉著楊、宋股權爭奪大戰的激烈上演,以及不斷放出的重組消息,天目藥業的股價也從當初的13元左右,一度沖至38元的高點,但除了這些身在局中的大佬之外,“後知後覺”的散戶們,到底是跟著吃了肉,還是成了接盤俠呢?

誰能收拾殘局?

七年大戲,多方角色輪番上演,天目藥業的主業卻還是一地雞毛。最新入主的長城集團,又能否力挽狂瀾呢?

2017年6月27日,長城集團主導下的天目藥業,又一次拋出了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只是,七個月後,又失敗了。

那麼重組再次失敗後,長城集團會採取哪些新的措施運營好公司?對於相關問題,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撥打了天目藥業董秘辦電話,接通後不久,傳來“已關機”的提示音。

而在投資者說明會上,對於投資者的疑問,天目藥業的回答是“一如既往 地堅持踏實做好企業”等話語……

上圖截自天目藥業投資者說明會公告

七年時間,七次重組失敗......不過,天目藥業的故事竟然還未結束。

2017年第一季度,在宋曉明減持的同時,一家名為青島匯隆華澤的投資公司,展開了對天目藥業的強勢增持。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豪擲近8億元,一舉拿下20%股份,直逼長城集團。

上圖為天目藥業最新股權結構

而匯隆華澤,為青島市嶗山區財政局全資子公司。

從國資,到民營企業,到資本玩家,再到民營企業,再到國資。上市24年,天目藥業的經歷可謂奇葩,而且,這家公司的前路依舊存在極大的變數。

長城集團、匯隆華澤,或者還有誰能夠將天目藥業拉出泥潭,歡迎在文末留下您的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