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軾書《寒食帖》欣賞

公 告

蘇軾書《寒食帖》欣賞

寒食, 即寒食節, 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 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 清明節前一或二日。 在這一日, 禁煙火, 只吃冷食, 所以叫做“寒食節”。 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 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 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元豐三年(1080)二月, 蘇軾四十五歲, 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 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在精神上感到寂寞, 鬱鬱不得志, 生活上窮愁潦倒。 此《寒食帖》是於第三年(元豐五年)四月的寒食日, 有感於季節更替、生活困乏以及仕途挫折,

乃作寒食詩二首, 書寫此卷的時間大約在翌年, 或元豐七年離開黃州以後。 元符三年(1100)是卷收藏者蜀州張氏取之邀黃庭堅觀賞, 並書一則題跋, 與原跡可謂互為輝映。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自我來黃州。 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 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 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 泥汙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 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 子。 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 雨勢來不已。 雨。 小屋如漁舟。 濛濛水雲裏。 空庖煮寒菜。 破竈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 但見烏銜帋。 君門深九重。 墳墓在萬里。 也擬哭塗窮。 死灰吹不起。

右黃州寒食二首。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書《寒食帖》 紙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38766X1997圖元 宋元豐五年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