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鋼鐵行業去產能探究

王蕊 楊宇霆 / 文

中國當局宣佈于2016年成功削減粗鋼產能6500萬噸, 遠遠超過原計劃4500萬噸的去產能目標。 儘管如此, 中國同年的粗鋼產量卻上升至8.084億噸, 較2015年增長0.6%。 此外, 在2016年7月至11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 中國的去產能進程從完成原定目標的47%快速推進至100%, 這些現象促使我們進一步探究中國鋼鐵產業去產能的真實情況。

官方公佈的鋼鐵行業6500萬噸的去產能規模與其所反映出的產能利用率不甚相符。 根據2016年削減鋼鐵產能6500萬噸以及2016年粗鋼產量8.084億噸的數字, 我們計算出該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為76%, 大大高於2015年的約71%。

因此我們認為對於2016年去產能資料需謹慎看待。 我們的計算顯示, 2016年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約改進至72-73%, 而真實的去產能規模亦有可能小於官方數字。

我們預期中國在2017年將加大鋼鐵行業的去產能力度, 更有效地減少在產產能。 2016年的去產能資料中包含了很多無效產能。 我們預測在2017年, 去產能工作將涉及更多在產產能。 官方把2017年鋼鐵行業的去產能目標設定為5000萬噸, 我們認為這將最終對鋼材供應造成實質性的負面影響, 粗鋼產量有可能減少3500至4000萬噸。

如果不考慮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不確定性影響, 中國國內供需結構將在近期支撐鋼鐵價格企穩。 中國房地產市場新一輪的調控措施料將不會導致該市場大幅回檔,

去庫存仍將繼續。 同時, 基礎設施建設亦料將有穩健表現。 2017年1月, 發改委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金額同比大增185%。 這些因素加之我們認為鋼產量將會隨著去產能過程的深入而下降, 將會支撐鋼材價格。 我們認為影響鋼材價格的下行風險主要源於外部因素而非國內因素。

官方資料需要謹慎看待

中國在2016年下半年去產能的快速進程引起了市場質疑。 2016年8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指出截至2016年7月底鋼鐵行業的去產能進度僅達到全年目標的47%(或2100萬噸), 與原定計劃相去甚遠。 但是幾個月之後發改委的資訊披露, 這一進程加快至9月底完成全年計畫的80%(或3600萬噸)。 2017年初, 中國官方宣佈鋼鐵行業已成功於2016年削減產能6500萬噸,

遠高於原計劃的4500萬噸。

但在同年, 中國的粗鋼產量卻上升(而非下降)至8.084億噸。 中國的粗鋼產量曾在2015年下降至8.038億噸。 由此, 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將深入探究這些資料背後的去產能的真實情況, 以及這些所謂的去產能是否一勞永逸, 抑或是在市場回暖時仍有可能複產。

我們認為需要謹慎看待削減的6500萬噸粗鋼產能這一數字。 根據2016年粗鋼產量和2015年的粗鋼產能資料, 我們嘗試利用下列公式計算2016年中國粗鋼行業的產能利用率:

產能=產量/產能利用率。

按照2016年削減6500萬噸粗鋼產能計算, 中國的粗鋼產能應該從2015年的11.3億噸降至2016年的10.6億噸。 在2016年, 中國的粗鋼產量為8.084億噸。 由此推算出2016年粗鋼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為76.1%。

根據中國工業和資訊部的資訊, 2015年粗鋼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約為70%左右, 並力爭於2020年前將這一比率提升至75%。 如果中國於2016年已經達到76%的產能利用率的話, 則去產能目標已經提前完成。 然而, 相對於”十三五”期間鋼鐵行業1.4億噸的去產能目標, 6500萬噸的去產能規模僅相當於其中的46%。

根據中國聯合鋼鐵網(該網站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牽頭建立)於2017年初發佈的一份調研報告, 2016年中國鋼鐵行業的去產能規模中僅有30%來自在產產能。 由此, 我們認為中國鋼鐵行業的去產能仍然任重道遠。 根據我們的估算, 中國粗鋼的產能利用率可能從2015年的71.3%改進至2016年的72-73%, 即2016年的粗鋼產能介乎11.1-11.2億噸之間。 按照這一數字計算, 2016年的去產能規模可能小於3000萬噸。

去產能之路-任重道遠

在和行業專家談話以及對市場觀察後, 我們得出的結論與上述推理如出一轍, 即中國去產能之路任重道遠。 同時, 我們發現去產能過程受行政指令的影響大於市場力量的驅動。 中國政府在2016年對去產能工作設定了嚴格規定, 包括關停拆除相關冶煉設備、重組僵屍企業、鼓勵行業兼併重組以及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等。 迄今為止, 這一過程仍然由政府主導。 例如, 2016年12月兩家國有鋼鐵企業進行了兼併重組, 隨後其中一家企業立即宣佈提高其去產能目標。 對於國際產能合作, 國家計畫在未來3年內國有企業轉移粗鋼產能100萬噸。

但是在實際中, 中國鋼鐵行業去產能仍面臨很多挑戰:被削減產能可能死灰復燃。 根據中央政府的指引,產能一經去除不可再恢復生產。但在實際操作中,削減產能有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我們認為,只有將設備徹底拆除才意味著永久去產能。對於暫作封存處理的(或擇期拆除的)生產設備仍有在未來恢復生產的風險。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調研,在2016年削減的產能中約有44.7%的產能處於封存而非拆除狀態,這意味著這些產能在未來仍有可能重新恢復生產。

2016年下半年,黑色金屬價格開始反彈,大中型鋼鐵企業趁勢恢復生產,這些企業當期月平均產量同比增速高達7.6%,相當於同期整個行業增速的兩倍。有跡象表明部分地方政府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動搖其去產能的決心。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鋼產量在2016年末開始加速增長。

些僵屍企業並未列入2016年去產能的目標名單;然而有些非僵屍企業卻被責令削減產能。這一現象的發生是由於在一些省份,去產能的決策是基於行政區劃和行政命令,而非基於市場和經濟學原則綜合評估企業生產和去產能的可行性等問題。去產能對於企業還債能力、當地就業、社會穩定的影響也被考慮進去,導致整個決策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與市場原則相背離。

另有資料顯示去產能目前主要發生在私人部門而非國有企業部門。需要承認的一點是,許多民營企業和小型鋼鐵企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因此確有去產能的必要性。但是也有很多民營企業的在產產能符合各項生產以及環保要求。但是,其中部分企業在沒有進行合理評估的情況下仍被要求強行拆除合格產能。

在官方公佈的6500萬噸去產能資料中,由於包含了無效產能,因此有誇大去產能規模之嫌。無效產能即使包含在去產能規模之中也不會對實際產量造成任何影響。根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調研,如果將在2016年6月以前已經停產的產能計為無效產能的話,2016年鋼鐵行業去產能規模中約70%屬於無效產能。

這種情況在各省市之間的分佈也不盡相同。例如在過去幾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中國西部地區部分鋼鐵企業連續虧損甚至停產,因此這類企業在2016年的去產能過程中上報了很多無效產能。另外,部分企業甚至省份也有動機虛報去產能規模以獲取更多的財政支持。目前有些跡象表明,有一小撮鋼鐵企業計畫將已納入2016年去產能計畫中的產能於2017年複產。

新產能仍陸續上馬。儘管中央於2016年下大力氣推進去產能並嚴令禁止拓展新產能,該年仍有新產能陸續上馬。這其中有些屬於置換產能,也有一些在建項目于當年竣工。這有可能是另外一個導致2016粗鋼產量上升的原因。從積極的方面看,此類新產能引進了更加先進的技術同時符合更加嚴格的環保要求,這將有利於產業升級以及整體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2017年去產能目標仍然激進

官方將2017年鋼鐵行業去產能目標提高至5000萬噸,符合我們的預期。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河北省調研時重申要確保落後產能應去盡去,決不允許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有些省份已經公佈了其在2017年的去產能計畫,其中大部分地區的目標與2016年相近或更高。

我們認為2017年這一更高的去產能目標將會對鋼產量帶來更大的影響。2016年去產能規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無效產能,因此其對鋼產量的影響並不明顯。這種情況料將在2017年有所改變,即我們認為2017年的去產能將會涉及更多的在產產能。根據我們的計算,2017年5000萬噸的去產能目標將會降低粗鋼產量3500-4000萬噸。

另一方面,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仍然處於高位以及企業利潤改善,在2017年削減在產產能可能會遇到更大的阻力。因此,中央政府在推進去產能的進程中可能會面臨更多困難,這就需要更加堅定的政策決心。如果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這將使前期去產能的努力付諸東流,同時也有可能在未來引發更大風險。

供求機制料將支撐鋼價企穩

我們預期市場對鋼材的消費將在2017年保持穩定,這主要得益於來自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來自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貢獻了國內鋼鐵企業的大部分收入,我們預期房地產市場仍將在未來一到兩年的時間持續去庫存。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已分析了中國房地產的庫存狀況。我們的預測模型顯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2017至2018年將繼續去庫存,儘管這一過程有可能會由於近期的房地產調控措施而放緩。

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對中國鋼鐵行業起到支撐的作用。投資於基建的固定資產自2016年二季度開始加速,其年增長率達到17%,與2015年增速相似。儘管中央政府仍然將結構性改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基建仍然是近期推動增長的重要手段。在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金額同比增長185%。這預示著在近期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動能十足。

中國鋼材消費也取決於其他行業,比如汽車產銷量。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中國汽車銷量在2017年將達到3000萬台。根據這一預測,2017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速將為7%左右,這一增速雖然低於2016年13.7%,但仍然高於2014和2015的增速。

我們認為,影響中國鋼鐵行業供需的主要下行風險來自國外而非國內市場。例如,美聯儲的加息政策有可能導致美元上升,對大宗商品價格構成下行壓力。如果不考慮這類外部風險,供需基本面將對於2017年的鋼材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這一趨勢有可能延續至2017年上半年。

(作者就職于澳新銀行)

根據中央政府的指引,產能一經去除不可再恢復生產。但在實際操作中,削減產能有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我們認為,只有將設備徹底拆除才意味著永久去產能。對於暫作封存處理的(或擇期拆除的)生產設備仍有在未來恢復生產的風險。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調研,在2016年削減的產能中約有44.7%的產能處於封存而非拆除狀態,這意味著這些產能在未來仍有可能重新恢復生產。

2016年下半年,黑色金屬價格開始反彈,大中型鋼鐵企業趁勢恢復生產,這些企業當期月平均產量同比增速高達7.6%,相當於同期整個行業增速的兩倍。有跡象表明部分地方政府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動搖其去產能的決心。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鋼產量在2016年末開始加速增長。

些僵屍企業並未列入2016年去產能的目標名單;然而有些非僵屍企業卻被責令削減產能。這一現象的發生是由於在一些省份,去產能的決策是基於行政區劃和行政命令,而非基於市場和經濟學原則綜合評估企業生產和去產能的可行性等問題。去產能對於企業還債能力、當地就業、社會穩定的影響也被考慮進去,導致整個決策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與市場原則相背離。

另有資料顯示去產能目前主要發生在私人部門而非國有企業部門。需要承認的一點是,許多民營企業和小型鋼鐵企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後,因此確有去產能的必要性。但是也有很多民營企業的在產產能符合各項生產以及環保要求。但是,其中部分企業在沒有進行合理評估的情況下仍被要求強行拆除合格產能。

在官方公佈的6500萬噸去產能資料中,由於包含了無效產能,因此有誇大去產能規模之嫌。無效產能即使包含在去產能規模之中也不會對實際產量造成任何影響。根據中國聯合鋼鐵網的調研,如果將在2016年6月以前已經停產的產能計為無效產能的話,2016年鋼鐵行業去產能規模中約70%屬於無效產能。

這種情況在各省市之間的分佈也不盡相同。例如在過去幾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下,中國西部地區部分鋼鐵企業連續虧損甚至停產,因此這類企業在2016年的去產能過程中上報了很多無效產能。另外,部分企業甚至省份也有動機虛報去產能規模以獲取更多的財政支持。目前有些跡象表明,有一小撮鋼鐵企業計畫將已納入2016年去產能計畫中的產能於2017年複產。

新產能仍陸續上馬。儘管中央於2016年下大力氣推進去產能並嚴令禁止拓展新產能,該年仍有新產能陸續上馬。這其中有些屬於置換產能,也有一些在建項目于當年竣工。這有可能是另外一個導致2016粗鋼產量上升的原因。從積極的方面看,此類新產能引進了更加先進的技術同時符合更加嚴格的環保要求,這將有利於產業升級以及整體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2017年去產能目標仍然激進

官方將2017年鋼鐵行業去產能目標提高至5000萬噸,符合我們的預期。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河北省調研時重申要確保落後產能應去盡去,決不允許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有些省份已經公佈了其在2017年的去產能計畫,其中大部分地區的目標與2016年相近或更高。

我們認為2017年這一更高的去產能目標將會對鋼產量帶來更大的影響。2016年去產能規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無效產能,因此其對鋼產量的影響並不明顯。這種情況料將在2017年有所改變,即我們認為2017年的去產能將會涉及更多的在產產能。根據我們的計算,2017年5000萬噸的去產能目標將會降低粗鋼產量3500-4000萬噸。

另一方面,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仍然處於高位以及企業利潤改善,在2017年削減在產產能可能會遇到更大的阻力。因此,中央政府在推進去產能的進程中可能會面臨更多困難,這就需要更加堅定的政策決心。如果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這將使前期去產能的努力付諸東流,同時也有可能在未來引發更大風險。

供求機制料將支撐鋼價企穩

我們預期市場對鋼材的消費將在2017年保持穩定,這主要得益於來自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來自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貢獻了國內鋼鐵企業的大部分收入,我們預期房地產市場仍將在未來一到兩年的時間持續去庫存。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已分析了中國房地產的庫存狀況。我們的預測模型顯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2017至2018年將繼續去庫存,儘管這一過程有可能會由於近期的房地產調控措施而放緩。

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對中國鋼鐵行業起到支撐的作用。投資於基建的固定資產自2016年二季度開始加速,其年增長率達到17%,與2015年增速相似。儘管中央政府仍然將結構性改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基建仍然是近期推動增長的重要手段。在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金額同比增長185%。這預示著在近期固定資產投資專案動能十足。

中國鋼材消費也取決於其他行業,比如汽車產銷量。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中國汽車銷量在2017年將達到3000萬台。根據這一預測,2017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速將為7%左右,這一增速雖然低於2016年13.7%,但仍然高於2014和2015的增速。

我們認為,影響中國鋼鐵行業供需的主要下行風險來自國外而非國內市場。例如,美聯儲的加息政策有可能導致美元上升,對大宗商品價格構成下行壓力。如果不考慮這類外部風險,供需基本面將對於2017年的鋼材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這一趨勢有可能延續至2017年上半年。

(作者就職于澳新銀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