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河南有座“一門四烈士碑”,最小者年僅18歲!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和抗日戰爭中, 河南清豐人民舍小家為國家, 化孝心為忠心, 湧現出一大批英雄志士、抗戰名人。

70多年過去了, 英烈的呐喊聲雖早已沉寂, 但他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依然存活於民間和國家的記憶中。

在清豐縣瓦屋頭鎮東梁村東頭路北有一塊“一門四烈士碑”。 2000年, “一門四烈士碑”被列入濮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抗戰爆發後, 該村的梁作幹雖為一介,

但他教育子孫“好男兒應為祖國血灑疆場, 驅逐敵寇, 建功立業”。 在他的影響和激勵下, 大兒子梁鴻圖、二兒子梁鴻賓、三兒子梁鴻建、長孫梁克允四人都先後參加了八路軍和抗日群眾團體, 都為國捐軀。

三子梁鴻建, 1938年參加當地抗日遊擊四支隊,

後轉入正規軍, 1943年在滑縣戰役中犧牲, 時年23歲。

次子梁鴻賓, 1938年參加抗日群眾團體, 曾任衛南鄄城區聯合會主任, 1948年南下至貴州湄潭縣任區長, 1949年12月被殘匪包圍區公所, 因寡不敵眾殉國, 時年35歲。

長子梁鴻圖, 1942年6月被衛城日本炮樓日寇偵知為革命家屬, 捕去殘殺, 時年35歲。

梁鴻圖之子梁克允, 1939年參加抗日隨軍中學, “四一二”日寇大掃蕩時犧牲於山東省朝城, 是年18歲。

梁作幹每聞子孫犧牲消息, 強忍悲淚, 並勸勉家人努力生產, 供應前線。

為弘揚民族精神, 教育後人, 清豐縣政府於1951年4月特立“一門四烈士碑”。 碑文記錄了梁作幹及一門四烈士的事蹟及壯舉。 石碑上還鐫刻著“殺身以成仁碧血常新, 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 。

2014年5月, 清豐縣委黨史研究室製作了黨史專題片《一門四烈士》, 該片時長15分鐘。 自5月1日起, 每晚8時在清豐縣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播出, 連續播放7天。 該片詳細介紹了梁作幹一家的英勇事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