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新疆第一座水電站成了“文物水電站”,當年曾用松樹製作輸水管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的烏拉泊, 曾經有過輝煌時光。 久遠的年代, 這裡有座烏拉泊古城, 這是現已發現的烏魯木齊市轄境內時代最早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

解放初期, 這裡建成了新疆第一座水電站——烏拉泊水電站。 2007年, 烏拉泊水電站被新疆自治區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49年, 解放軍三五九旅進疆。 1951年, 王震邀請國家水電部專家來疆選址, 在烏魯木齊河上游開始興了這座水電站。

當時, 有兩三千軍人參與了初期建設工作。 由於是利用水流落差發電, 在山裡挖出7公里的引水渠, 山腰還建有渡槽。 為了趕工期, 當時天氣異常寒冷, 戰士們硬是咬著牙高標準完成了施工。

1954年年底竣工試運轉。 1955年, 烏拉泊水電廠正式發電, 成為新疆第一座水電廠, 也是新疆水電建設的里程碑。 時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的王恩茂前來剪綵, 《人民日報》還刊登了消息。

解放初期, 烏拉泊水電廠和葦湖梁火電廠幾乎同時在建。 烏拉泊水電廠完全由國內設計, 而葦湖梁火電廠是蘇聯設計的, 需翻譯資料耗費時間。

王恩茂為烏拉泊水電廠剪綵

最讓人驚奇的是, 烏拉泊水電站到山上水渠到有35米落差, 山坡上的三根粗管, 是從引水渠往電站注水的。

因為當時新疆鋼鐵水泥極為缺乏。 於是, 大家取材于烏魯木齊南山松樹, 要求不能有節疤, 要經過風乾、破開、再風乾的過程。 刨出來的每條木板長6米、寬10公分, 拼接後, 要用近兩米長的鋼筋箍緊。 為防腐防水, 內外還要刷油。

後來水泥不緊缺了, 輸水管才換成了水泥的。

1982年, 烏拉泊水電廠因水費成本過高停止發電。 當初, 水電站停運後所有設備都被封存保管, 廠房的門窗都被磚頭或者鐵絲網堵住了。

烏魯木齊市城市規劃設計院整理出版的《解放初期新疆部隊對烏魯木齊建設發展的巨大貢獻》一書,

以翔實的資料, 追憶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 新疆部隊在烏魯木齊的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建立的功勳, 以及留在新疆大地上的光榮足跡。 其中就有烏拉泊水電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