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他們都是隱忍的老虎!

“小不忍則亂大謀”, 一個人只有能夠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 才能得到一般人所得不到的榮光。 歷史上就有些好人隱而不發, 深藏不露, 在別人不知不覺中完成個人的飛躍。

​一、司馬遷忍受宮刑完成巨著

司馬遷42歲那年開始《史記》, 剛剛寫了五年的時候, 即西元前99年, 漢朝大將軍李陵(名將李廣的孫子)奉漢武帝的命令, 率領五千步兵進攻匈奴, 可是, 因為孤軍深入, 被八萬匈奴兵包圍了。 李陵率軍拼死突圍。 斬殺了無數敵人, 因為寡不敵眾, 沒有成功。 幾天後, 漢軍糧食沒了, 箭也射完了。 在這種情況下, 李陵投降了匈奴。 他的士兵, 除了四百多逃回漢朝外, 其餘的都戰死在疆場上。

李陵投降的消息傳到朝庭, 漢武帝非常憤怒, 大發雷霆。 許多文武官員也都痛駡李陵。 司馬遷卻有自己的看法。 “李陵與士大夫絕甘分少, 能得人之死力, 雖古名將不能過也。

身雖陷敗, 彼觀其意, 且欲得其當而報於漢。 事已無可奈何, 其所摧敗, 功亦足以暴於天下。 ”他和李陵並沒有社交, 可覺得應該為他說幾句公道話。 結果司馬遷被關進了牢房。 司馬遷在獄中受到嚴刑拷問, 被打的滿身是傷。

雖說如此, 漢武帝還是接受司馬遷看法, 並且派公孫敖率兵深入匈奴境內, 以迎李陵歸漢。 公孫敖在邊境守望一年多, 沒有等到李陵歸來, 便謊稱李陵為防備治軍北伐, 正在訓練匈奴兵, 要來攻打漢朝。 可漢武帝信以為真, 馬上下令把李陵家屬全部殺死。 想到司馬遷曾經為李陵辨護, 漢武帝氣上加氣, 把他也判了死罪。


​怎麼辦?司馬遷想到了死也是一種解脫。 但是《史記》一書剛剛開始,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這項偉大的工程, 終於下了決心, 要頑強地活下去!於是, 他在陰暗的蠶室(受腐刑的牢房)裡, 強忍著悲痛, 接受了使他忍受奇恥大辱的腐刑。 終於以堅強的隱忍精神活了下來, 鼓起勇氣投入到忘我的寫作中去。 難堪﹑恥辱﹑憤怒﹐統統凝聚到筆上, 他把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
一直到漢武帝太始二年(西元前95年)為止的這段歷史, 編寫成一部五十二萬字的巨著。

二、劉備——忍中高手

​三國初期, 劉備勢單力薄, 曾被曹操、袁術、呂布等追殺、夾擊, 經歷各式各樣幾乎必死的戰爭, 但他都想方設法扛過來了, 並且忍辱負重先後投奔各式各樣的人,

期間被不公正對待也一直忍耐, 只為有一天能東山再起。 他的堅韌, 仁義絕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有人說劉備有“五忍”:


​本為漢室宗胄, 雖然身世顯赫, 怎奈虎落平陽, 家道中破, 以織席編履為業, 苟且營生, 處於社會最低層, 嘗遍艱辛, 故練就其一時忍功。能屈尊降貴,結義草莽英雄關羽張飛,此為一忍;

劉備很講義氣,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就是摔孩子也在所不惜,從他如何對待他的大舅子糜芳和乾兒子劉封就可知一端,朋友至上,親戚次之,此為二忍;

待人以誠,不以奸藏,從其對待陶謙、呂布,劉表可見,此為三忍;


​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不敢妄自菲薄,自高自大,此為四忍;

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寄人籬下,韜光養晦,伺機東山再起,此為五忍;

正因為有如此忍功,成就了劉備兩代霸業。然而,及至關羽被害,不聽勸阻意氣用事,傾國之兵,來戰東吳,終至火燒連營八百里,一命嗚呼,由此差點斷送國運。一不忍,而淪落到這種地步,很是可悲。

三、孫臏

​孫臏是一代奇人鬼穀子的學生,他有個同學叫龐涓,對孫臏的才能十分忌妒,但表面上卻裝作和孫臏很要好,相約以後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後來,龐涓先行下山,在魏國做了將軍。他派人邀孫臏下山共同輔佐魏玉。孫臏到來之後,他先是虛情假意地熱烈歡迎,而後委之以客卿的官職,孫臏自然對不忘舊日同窗之情的龐涓感激萬分。然而半年之後,龐涓卻玩弄陰謀手段,捏造罪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對他施以臏刑,臉上也刺上字,目的在於從精神上消蝕孫臏。

對龐涓所做的一切,孫臏起初毫不知情,後來當他知道使自己成為一個不能行走的廢人的元兇就是龐涓時,下定決心要報仇雪恨,但是他當時不能有任何行動,必須選擇“忍”。


​ 為了矇騙監視他的人,他甚至裝瘋賣儍,以糞便為食,與牲畜作伴。不久,齊國使者來到魏國,暗中探訪孫臏把他藏入車中帶回齊國。在一次王公貴族的賽馬活動中,大將田忌將足智多謀的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在齊威王面前,孫臏暢談兵法,盡敘平生所學,受到齊威王的賞識,被任命為齊國軍師。從此,孫臏開始在戰國時風雲齊聚的軍事舞臺上大顯身手。

西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大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企圖一舉消滅趙國。孫臏與田忌商量,提出“圍魏救趙”的作戰方針。不但解了邯鄲危急,並且在次年的桂陵之戰中以逸待勞,大破魏軍。此戰,魏軍幾乎全軍覆滅,龐涓權率少數兵士倉皇逃脫。

桂陵之戰後十三年,魏王又派龐涓率兵攻韓。齊王答應救援,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攻魏救韓。孫臏冷靜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根據魏軍悍勇輕敵和急於求成的心理,提出退兵減灶的作戰方針,忍一忍魏軍狂妄之氣,誘敵深入。而後齊軍故意作出怯戰的樣子,減少鍋灶表示齊軍已大多逃亡,以此來麻痹敵人。魏軍果然中計,窮追猛趕,齊軍卻一味退卻,最後在山高距窄,樹多林密的馬陵設下埋伏。同時,孫臏還命人把路旁的一棵大樹的樹皮刮去並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八個大字,並吩咐士兵說:“夜裡發現紅光,就一齊放箭!”


​天黑之後,龐涓率兵馬不停蹄地追到馬陵。但見路上橫七豎八地扔著許多木頭,便命士兵下馬下車,準備開路追擊,卻忽然看見路邊的白色樹幹上隱隱約約有幾個大字。龐涓疑心特重,便命人點火觀看,但沒等看完就連叫不好。但為時已晚,齊軍亂箭齊發,魏軍頓時大亂,四面被圍。箭如雨下,既無法抵抗,又無路可逃。龐涓自己也身負重傷,眼見敗局已定,絕無挽回的餘地,只好垂頭喪氣地拔劍自刎。齊軍戰役一舉殲敵,大獲全勝。這就是歷史上被稱為經典之戰的馬陵之戰,而孫臏從此也名揚天下。

孫臏不僅是位傑出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個深知忍字秘訣的人。面對命運的不公,面對“朋友”的誣陷,他仍能忍隱不發,潛心等待時機的到來。這不但需要一份驚人的耐力,同時也要有一種卓越的審視力和觀察力。

四、韓信忍“胯下之辱”


​戰國末期一代戰神韓信,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裡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費飯,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於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惡少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裡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麼辦。只見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一言不發,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其實韓信當時一怒之下,確實想拔出利劍,殺死對方,可他想到的是自己遠大的理想,所以他選擇了忍。


​試想,假如韓信當年不能忍受對方羞辱,一努而斬殺惡少,肯定難逃死罪,那日後的發達和輝煌便成了空談,同時使自己也形同無賴混混。

故練就其一時忍功。能屈尊降貴,結義草莽英雄關羽張飛,此為一忍;

劉備很講義氣,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就是摔孩子也在所不惜,從他如何對待他的大舅子糜芳和乾兒子劉封就可知一端,朋友至上,親戚次之,此為二忍;

待人以誠,不以奸藏,從其對待陶謙、呂布,劉表可見,此為三忍;


​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不敢妄自菲薄,自高自大,此為四忍;

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寄人籬下,韜光養晦,伺機東山再起,此為五忍;

正因為有如此忍功,成就了劉備兩代霸業。然而,及至關羽被害,不聽勸阻意氣用事,傾國之兵,來戰東吳,終至火燒連營八百里,一命嗚呼,由此差點斷送國運。一不忍,而淪落到這種地步,很是可悲。

三、孫臏

​孫臏是一代奇人鬼穀子的學生,他有個同學叫龐涓,對孫臏的才能十分忌妒,但表面上卻裝作和孫臏很要好,相約以後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後來,龐涓先行下山,在魏國做了將軍。他派人邀孫臏下山共同輔佐魏玉。孫臏到來之後,他先是虛情假意地熱烈歡迎,而後委之以客卿的官職,孫臏自然對不忘舊日同窗之情的龐涓感激萬分。然而半年之後,龐涓卻玩弄陰謀手段,捏造罪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對他施以臏刑,臉上也刺上字,目的在於從精神上消蝕孫臏。

對龐涓所做的一切,孫臏起初毫不知情,後來當他知道使自己成為一個不能行走的廢人的元兇就是龐涓時,下定決心要報仇雪恨,但是他當時不能有任何行動,必須選擇“忍”。


​ 為了矇騙監視他的人,他甚至裝瘋賣儍,以糞便為食,與牲畜作伴。不久,齊國使者來到魏國,暗中探訪孫臏把他藏入車中帶回齊國。在一次王公貴族的賽馬活動中,大將田忌將足智多謀的孫臏推薦給齊威王。在齊威王面前,孫臏暢談兵法,盡敘平生所學,受到齊威王的賞識,被任命為齊國軍師。從此,孫臏開始在戰國時風雲齊聚的軍事舞臺上大顯身手。

西元前354年,魏國派龐涓率大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企圖一舉消滅趙國。孫臏與田忌商量,提出“圍魏救趙”的作戰方針。不但解了邯鄲危急,並且在次年的桂陵之戰中以逸待勞,大破魏軍。此戰,魏軍幾乎全軍覆滅,龐涓權率少數兵士倉皇逃脫。

桂陵之戰後十三年,魏王又派龐涓率兵攻韓。齊王答應救援,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攻魏救韓。孫臏冷靜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根據魏軍悍勇輕敵和急於求成的心理,提出退兵減灶的作戰方針,忍一忍魏軍狂妄之氣,誘敵深入。而後齊軍故意作出怯戰的樣子,減少鍋灶表示齊軍已大多逃亡,以此來麻痹敵人。魏軍果然中計,窮追猛趕,齊軍卻一味退卻,最後在山高距窄,樹多林密的馬陵設下埋伏。同時,孫臏還命人把路旁的一棵大樹的樹皮刮去並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八個大字,並吩咐士兵說:“夜裡發現紅光,就一齊放箭!”


​天黑之後,龐涓率兵馬不停蹄地追到馬陵。但見路上橫七豎八地扔著許多木頭,便命士兵下馬下車,準備開路追擊,卻忽然看見路邊的白色樹幹上隱隱約約有幾個大字。龐涓疑心特重,便命人點火觀看,但沒等看完就連叫不好。但為時已晚,齊軍亂箭齊發,魏軍頓時大亂,四面被圍。箭如雨下,既無法抵抗,又無路可逃。龐涓自己也身負重傷,眼見敗局已定,絕無挽回的餘地,只好垂頭喪氣地拔劍自刎。齊軍戰役一舉殲敵,大獲全勝。這就是歷史上被稱為經典之戰的馬陵之戰,而孫臏從此也名揚天下。

孫臏不僅是位傑出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個深知忍字秘訣的人。面對命運的不公,面對“朋友”的誣陷,他仍能忍隱不發,潛心等待時機的到來。這不但需要一份驚人的耐力,同時也要有一種卓越的審視力和觀察力。

四、韓信忍“胯下之辱”


​戰國末期一代戰神韓信,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裡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費飯,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於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惡少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裡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麼辦。只見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一言不發,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其實韓信當時一怒之下,確實想拔出利劍,殺死對方,可他想到的是自己遠大的理想,所以他選擇了忍。


​試想,假如韓信當年不能忍受對方羞辱,一努而斬殺惡少,肯定難逃死罪,那日後的發達和輝煌便成了空談,同時使自己也形同無賴混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