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聯的“新對手”來了!又要開始切蛋糕了!

“銀行直聯”將成為歷史 為備付金集中存管鋪平道路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切斷“銀行直聯”

網聯上線後, 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可以自主選擇接入網聯或銀聯,

但原則上是接入網聯, “不管接入哪個, 不允許再直連銀行。 ”一位業內人士強調說。

此前, 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的大量協力廠商支付機構, 繞過銀聯直連銀行, 一家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連接幾家甚至幾十家銀行, 不僅介面重複投入, 而且開設多個備付金帳戶, 關聯關係複雜且資金往來不透明, 不利於監管。 在易觀國際金融分析師王蓬博看來, 此前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實際上是通過存在各家商業銀行的備付金帳戶完成的跨行資金清算, 這種行為實際上屬於超範圍經營, 變相行使了央行或清算組織的跨行清算職能, 甚至有支付機構借此便利為洗錢等犯罪活動提供通道, 也增加了金融風險跨系統傳導的隱患。

網聯則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利劍, 網聯上線將為支付寶、財付通這類非銀行協力廠商支付機構搭建一個共有的轉接清算平臺, 受央行監管。

在業內人士看來, 網聯在功能上與銀聯類似, 但主要針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網路支付業務以及為支付機構服務的業務, 建設網聯平臺的最大意義在於切斷大量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模式, 回歸支付和清算相獨立的業務監管規則。 說白了, 監管機構就是想看清楚協力廠商支付的資金流向。

本次網聯上線後, 給直連模式一年的過渡期, 在此期間, 業務要逐步遷移至網聯平臺。 網聯在改變協力廠商支付與銀行的直連模式方面進展不會很快,

預計需要2-3年。

平衡產業鏈各方利益

去年8月, 央行批復支付清算協會牽頭成立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臺。 在去年11月曝光的建設方案中, 網聯方面否決了此前由兩家支付巨頭六中心的分散式架構, 即每個地方有兩個中心機房, 一旦一個中心出現故障, 可以實現秒級切換到其它中心。 目前, 試運行期起步的容量是每秒鐘處理交易1200筆。

處在試運行期間的網聯, 前期接入的機構以及遷移的交易量不會很多。 這段時間支付清算協會將驗證網聯平臺的系統功能、業務規則和風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試運行結束後, 將按計劃、分批次安排其它銀行和支付機構陸續接入系統。

京東金融副總裁許淩告訴《IT時報》記者, 支付是金融領域的第一道關卡,

也是互聯網金融的入口, 記錄了資金流向、使用者金融行為。 網聯平臺的上線將平衡整個支付生態系統當中各方的利益及維護金融安全, 幫助支付機構規避支付風險漏洞, 同時, 也將促進市場上的支付機構回歸支付本業。

百度錢包相關負責人也向《IT時報》記者表示, 非銀行支付交易規模日益龐大, 網聯平臺對於提高清算效率、保障消費者資金安全都是極為有利的。

降低協力廠商支付機構成本

今年1月, 央行宣佈自4月17日起支付機構應將一定比例的客戶備付金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帳戶, 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 網聯平臺的上線是備付金集中存管落地的前提, 反過來, 備付金的集中存管使得銀行直連失去土壤,

也為網聯上線和清算牌照放開掃清障礙。

“交易資料不再為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獨有, 備付金帳戶限制也讓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對銀行的議價地位下降。 ”王蓬博告訴《IT時報》記者。 此前, 在協力廠商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時期, 大多由各家支付機構與銀行單獨協商, 平均費率在千分之2至千分之5, 大型機構更具議價籌碼, 往往可獲得更低費率和較優惠條件。 但王蓬博也指出, 對於小型協力廠商支付機構接入網聯是利好, 議價空間被打破後, 大型的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遷移至網聯平臺, 之前的優勢就滅了, 而對於小型的協力廠商支付機構來說, 遷移至網聯平臺的成本低於和銀行直聯的成本, 和大型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的差距也縮小了。

一家協力廠商支付公司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隨著銀行數量不斷增加,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對接銀行的過程更複雜,成本也會上升。有業內人士算了這樣一筆賬,現在市場上總共有259家支付機構,如果按每家機構對接100家銀行,對接規模是25900對關係。但是,通過網聯連接,對接規模是259加上100等於359對關係,也就是只需要維持相當於原來不到2%的關係,加上統一行業技術標準降低了系統對接標準適配成本,直接成本下降了。

業內人士向《IT時報》記者透露,剛剛成立的網聯不會以賺錢為主,網聯的費率價格即線上支付的費率價格仍是按市場化定價,定價原則是不能比以往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費率高。

將與銀聯“抗衡”

網聯被稱作是“網路版銀聯”,對於銀聯來講,網聯的出現喜憂參半。一方面,銀聯迎來了新的對手,網聯是另一家官方清算機構,雖然業務界限有所區分,但有重疊區域,獨家官方壟斷清算市場的格局被打破。但另一方面,銀聯所痛恨的銀行直連模式被“殺死”。

不過銀聯遭到的衝擊可能更加直接。從線上到線下,銀聯的支付業務“蛋糕”或被網聯分走。銀聯雖然主攻線下,但也做線上業務。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線上線下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而且,網聯極有可能獲得清算牌照,具備和銀聯同樣的業務模式和空間,成為銀聯競爭對手。去年4月,《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出臺,要求推動清算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共同建設網路支付清算平臺,網路支付清算平臺應向人民銀行申請清算業務牌照。因此,包括網聯和銀聯,都是需要申請清算業務牌照的。

2015年4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管理的決定》(下稱《決定》)明確了清算牌照的申請門檻,即主要出資人申請前一年總資產不低於20億元人民幣或者淨資產不低於5億元人民幣等要求。

在王蓬博看來,雖然清算牌照的門檻不低,絕大多數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都達不到要求。但作為初期專注於清算的官方機構,未來如果需要持照經營,一定少不了網聯的一張牌照。而對於銀聯主打的線下地盤,它在籌畫推出支持每個銀行的二維碼標準,或許會對線下C端市場有一定的衝擊,但能否影響支付寶、財付通等的市場地位還有待觀察。“清算市場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強者恒強,放眼國際市場也只有五家主要的玩家。與其一開始放開進入,事後清理整頓,倒不如制定較高的准入門檻,只放大玩家進入,確保清算市場的健康和持續發展。”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和大型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的差距也縮小了。

一家協力廠商支付公司負責人告訴《IT時報》記者,隨著銀行數量不斷增加,協力廠商支付機構對接銀行的過程更複雜,成本也會上升。有業內人士算了這樣一筆賬,現在市場上總共有259家支付機構,如果按每家機構對接100家銀行,對接規模是25900對關係。但是,通過網聯連接,對接規模是259加上100等於359對關係,也就是只需要維持相當於原來不到2%的關係,加上統一行業技術標準降低了系統對接標準適配成本,直接成本下降了。

業內人士向《IT時報》記者透露,剛剛成立的網聯不會以賺錢為主,網聯的費率價格即線上支付的費率價格仍是按市場化定價,定價原則是不能比以往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費率高。

將與銀聯“抗衡”

網聯被稱作是“網路版銀聯”,對於銀聯來講,網聯的出現喜憂參半。一方面,銀聯迎來了新的對手,網聯是另一家官方清算機構,雖然業務界限有所區分,但有重疊區域,獨家官方壟斷清算市場的格局被打破。但另一方面,銀聯所痛恨的銀行直連模式被“殺死”。

不過銀聯遭到的衝擊可能更加直接。從線上到線下,銀聯的支付業務“蛋糕”或被網聯分走。銀聯雖然主攻線下,但也做線上業務。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線上線下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而且,網聯極有可能獲得清算牌照,具備和銀聯同樣的業務模式和空間,成為銀聯競爭對手。去年4月,《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出臺,要求推動清算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共同建設網路支付清算平臺,網路支付清算平臺應向人民銀行申請清算業務牌照。因此,包括網聯和銀聯,都是需要申請清算業務牌照的。

2015年4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管理的決定》(下稱《決定》)明確了清算牌照的申請門檻,即主要出資人申請前一年總資產不低於20億元人民幣或者淨資產不低於5億元人民幣等要求。

在王蓬博看來,雖然清算牌照的門檻不低,絕大多數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都達不到要求。但作為初期專注於清算的官方機構,未來如果需要持照經營,一定少不了網聯的一張牌照。而對於銀聯主打的線下地盤,它在籌畫推出支持每個銀行的二維碼標準,或許會對線下C端市場有一定的衝擊,但能否影響支付寶、財付通等的市場地位還有待觀察。“清算市場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強者恒強,放眼國際市場也只有五家主要的玩家。與其一開始放開進入,事後清理整頓,倒不如制定較高的准入門檻,只放大玩家進入,確保清算市場的健康和持續發展。”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