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雖令人欣賞,卻一個比一個更不可愛|年度展覽之“塞尚肖像畫展”

直到2月11日之前, “塞尚肖像畫展”(Cézanne Portraits)都會一直展出於倫敦的英國國家肖像畫廊(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這裡是此次巡迴展的第二站, 它緊隨巴黎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之後,

接下來還將前往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藝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從一開始, 這場大師的專題回顧便被外界評定為:一生只得一回見。

它的珍貴並且特別之處在於:總共彙集了超過50件塞尚的肖像畫作。

其中, 有29張是塞尚妻子——霍騰斯·菲凱(Hortense Fiquet)的肖像畫。

為什麼他畫了這麼多的霍騰斯·菲凱?

在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45年繪畫生涯創作的總共一千多件作品中, 肖像畫的數量約為160件, 而妻子霍騰斯的肖像多達整整29張——只不過…只不過是一張不如一張的29張。

創作前後相距20年, 她在他的畫裡越來越不可愛, 甚至不如大師筆下的蘋果性感。 也因此,有評論一度認為:塞尚患有嚴重的厭女症。

Madame Cézanne in a Red Armchair, 約作於1877年

她的臉,根本不像臉反而更像是面具;

她的表情,不是冷漠就是麻木;

一開始,在他的筆下,她還身著華服,而後來,她整個人挺在那兒猶如一塊盾牌。也有人從中讀出了復活節島雕像的意味。

Madame Cézanne, 1885-6

Madame Cézanne, 1886

那麼,在畫這些畫兒的時候,霍騰斯·菲凱真的端坐在塞尚對面嗎?

不好說。

人們看不見真情,倒是看得忍不住同情;相比愛人,大師更愛的是構圖策略。的確,形式結構才是塞尚探索的核心,視覺世界只是一個出發點,是作品的材料來源。

Madame Cézanne in a Yellow Chair, 1888 / 90

到了印象派之後,描述性繪畫在歐洲藝術舞臺上不再佔據重要位置。形式結構成為直接抒發藝術家感受和個性的重要語言。

這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就是塞尚。

“用圓柱體、球體、錐體處理自然,要使一切處於適當的透視之中,從而使一個物體或平面的每一個邊都引向一個中心點。”塞尚說。

Woman with a Coffeepot, 1890 - 1895

霍騰斯·菲凱,出身于一個普通的銀行職員家庭,做過書籍裝訂工,也做過藝術家模特。19歲時,她遇到當時已過而立之年的塞尚,三年後倆人誕下一子但並未成婚,直到17年後,兒子都14歲大了,霍騰斯才真正成為塞尚夫人。

這對夫妻的感情如何?沒人找見過文字記載。只知道在老公去世以後,她把他的大部分錢財都給賭光了。

第一件肖像作品

Painter Achille Emperaire, 1868-70

展覽還收錄了塞尚生平的第一件肖像作品,創作於1868年的阿希爾·昂伯勒爾(Achille Empéraire)肖像。

阿希爾是塞尚的朋友,先天脊柱畸形。畫家並沒有想要掩飾缺陷的意思,在一把醒目的高背扶手椅襯托下,阿希爾盡顯瘦小和孤獨,雖然,他的整體形象也像是一位王。

於是,強大、不安、不足、憂鬱、沉思,甚至頭上還有的一對“犄角”……猜猜看有多大可能這種邪惡的安排是無意的?

一般看法認為:阿希爾的出場不是一個人,他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群人。

Ambroise Vollard, 1899

塞尚對自己的經銷商,當年著名的、重要的藝術推手——昂布魯瓦·沃拉爾(Ambroise Vollard)也沒手下留情。這兩位,在當年絕對是彼此成就。

沃拉爾一開始根本就不喜歡塞尚,他曾經說:“看他的畫吧,如同被人在肚子上踹了一腳。” 但雷諾瓦包括後來的畢沙羅都持續不斷提示他:要重視塞尚。

1895年,沃拉爾給塞尚在巴黎舉辦了首次個展。據說,當時塞尚人都沒在巴黎,沃拉爾是在塞尚兒子的指引下,從堆積的作品中挑選出展品。這其中,有不少畫兒還未畫完,也有的根本來不及裝框。

展覽一出,一炮走紅,名利雙收。那年,塞尚56歲。

四年後,塞尚給沃拉爾畫了這張肖像。畫中人跟外界基本上不存在目光交流,因為他的雙眼明明就是兩個窟窿。

The Artist's Father, Reading L'Événement, 1866

The Smoker, 1890

Man with Pipe, 1891-6

沒有人在塞尚的作品中微笑過。他也從未接受過任何委託進行肖像畫的創作。他所畫的都是自己選擇的物件,而通常,這些人就生活在房子的周圍。

他對靈魂的光芒或心理變化絲毫不感興趣。所謂對象的“內在含義”,其實都是他本人的獨特感受。

Man with Crossed Arms, 1899

The Artist’s Son, 1881-2

像塞尚這樣的畫家,無論怎樣有意識地根據物件的空間秩序進行變形,其變形的程度和色彩誇張的強度,都還是以自己的直覺判斷為轉移的。他就是這樣,把他專有的經驗,以無意識的方式直接傳達給了每一位觀眾。

比如:大量運用冷暖色塊平面並置,以拉開物體之間的前後關係;避免色彩透視的往日陳規,使畫面具有生動有力的節奏感。

如此一來,從一筆到下一筆,可能需要20分鐘甚至更久。恐怕沒有哪位模特,在幾百、上千個小時的對坐之後,還能對著塞尚繼續微笑了吧…

Anthony Valabregue, 1869 - 1871

在1866年另一位朋友安東尼·瓦拉佈雷格(Antony Valabrègue)的肖像畫中,這位主人公直勾勾地盯著畫外某處。

塞尚用流行於19世紀的黑色外套強化了憂鬱、恐怖,這片烏黑被評論稱為“不可寬恕的黑色恐怖”。

“安東尼該不會精神錯亂了吧?”有人忍不住擔心。

Self-Portrait with Bowler Hat, 1885-6

後來,塞尚終於親身上陣了。這張創作於1885年的自畫像,據說是以一張拍攝於1861年的照片作為基礎。

仿佛一扭頭,發現了我們,於是一臉的不高興。

Self-Portrait, 1882 - 1885

Self-Portrait, 1862-4

Self-Portrait, 1895

自畫像他也沒少畫。有人認為,塞尚是在一系列的自畫像中找尋自己。

“我是誰?這是我??”這位因為脾氣古怪而臭名昭著的大藝術家在鏡前似乎不那麼確定了。

塞尚肖像畫展

2017.10.26 - 2018.02.11 英國國家肖像畫廊;

2018.03.25 - 2018.07.01 美國國家藝術館

也因此,有評論一度認為:塞尚患有嚴重的厭女症。

Madame Cézanne in a Red Armchair, 約作於1877年

她的臉,根本不像臉反而更像是面具;

她的表情,不是冷漠就是麻木;

一開始,在他的筆下,她還身著華服,而後來,她整個人挺在那兒猶如一塊盾牌。也有人從中讀出了復活節島雕像的意味。

Madame Cézanne, 1885-6

Madame Cézanne, 1886

那麼,在畫這些畫兒的時候,霍騰斯·菲凱真的端坐在塞尚對面嗎?

不好說。

人們看不見真情,倒是看得忍不住同情;相比愛人,大師更愛的是構圖策略。的確,形式結構才是塞尚探索的核心,視覺世界只是一個出發點,是作品的材料來源。

Madame Cézanne in a Yellow Chair, 1888 / 90

到了印象派之後,描述性繪畫在歐洲藝術舞臺上不再佔據重要位置。形式結構成為直接抒發藝術家感受和個性的重要語言。

這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就是塞尚。

“用圓柱體、球體、錐體處理自然,要使一切處於適當的透視之中,從而使一個物體或平面的每一個邊都引向一個中心點。”塞尚說。

Woman with a Coffeepot, 1890 - 1895

霍騰斯·菲凱,出身于一個普通的銀行職員家庭,做過書籍裝訂工,也做過藝術家模特。19歲時,她遇到當時已過而立之年的塞尚,三年後倆人誕下一子但並未成婚,直到17年後,兒子都14歲大了,霍騰斯才真正成為塞尚夫人。

這對夫妻的感情如何?沒人找見過文字記載。只知道在老公去世以後,她把他的大部分錢財都給賭光了。

第一件肖像作品

Painter Achille Emperaire, 1868-70

展覽還收錄了塞尚生平的第一件肖像作品,創作於1868年的阿希爾·昂伯勒爾(Achille Empéraire)肖像。

阿希爾是塞尚的朋友,先天脊柱畸形。畫家並沒有想要掩飾缺陷的意思,在一把醒目的高背扶手椅襯托下,阿希爾盡顯瘦小和孤獨,雖然,他的整體形象也像是一位王。

於是,強大、不安、不足、憂鬱、沉思,甚至頭上還有的一對“犄角”……猜猜看有多大可能這種邪惡的安排是無意的?

一般看法認為:阿希爾的出場不是一個人,他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群人。

Ambroise Vollard, 1899

塞尚對自己的經銷商,當年著名的、重要的藝術推手——昂布魯瓦·沃拉爾(Ambroise Vollard)也沒手下留情。這兩位,在當年絕對是彼此成就。

沃拉爾一開始根本就不喜歡塞尚,他曾經說:“看他的畫吧,如同被人在肚子上踹了一腳。” 但雷諾瓦包括後來的畢沙羅都持續不斷提示他:要重視塞尚。

1895年,沃拉爾給塞尚在巴黎舉辦了首次個展。據說,當時塞尚人都沒在巴黎,沃拉爾是在塞尚兒子的指引下,從堆積的作品中挑選出展品。這其中,有不少畫兒還未畫完,也有的根本來不及裝框。

展覽一出,一炮走紅,名利雙收。那年,塞尚56歲。

四年後,塞尚給沃拉爾畫了這張肖像。畫中人跟外界基本上不存在目光交流,因為他的雙眼明明就是兩個窟窿。

The Artist's Father, Reading L'Événement, 1866

The Smoker, 1890

Man with Pipe, 1891-6

沒有人在塞尚的作品中微笑過。他也從未接受過任何委託進行肖像畫的創作。他所畫的都是自己選擇的物件,而通常,這些人就生活在房子的周圍。

他對靈魂的光芒或心理變化絲毫不感興趣。所謂對象的“內在含義”,其實都是他本人的獨特感受。

Man with Crossed Arms, 1899

The Artist’s Son, 1881-2

像塞尚這樣的畫家,無論怎樣有意識地根據物件的空間秩序進行變形,其變形的程度和色彩誇張的強度,都還是以自己的直覺判斷為轉移的。他就是這樣,把他專有的經驗,以無意識的方式直接傳達給了每一位觀眾。

比如:大量運用冷暖色塊平面並置,以拉開物體之間的前後關係;避免色彩透視的往日陳規,使畫面具有生動有力的節奏感。

如此一來,從一筆到下一筆,可能需要20分鐘甚至更久。恐怕沒有哪位模特,在幾百、上千個小時的對坐之後,還能對著塞尚繼續微笑了吧…

Anthony Valabregue, 1869 - 1871

在1866年另一位朋友安東尼·瓦拉佈雷格(Antony Valabrègue)的肖像畫中,這位主人公直勾勾地盯著畫外某處。

塞尚用流行於19世紀的黑色外套強化了憂鬱、恐怖,這片烏黑被評論稱為“不可寬恕的黑色恐怖”。

“安東尼該不會精神錯亂了吧?”有人忍不住擔心。

Self-Portrait with Bowler Hat, 1885-6

後來,塞尚終於親身上陣了。這張創作於1885年的自畫像,據說是以一張拍攝於1861年的照片作為基礎。

仿佛一扭頭,發現了我們,於是一臉的不高興。

Self-Portrait, 1882 - 1885

Self-Portrait, 1862-4

Self-Portrait, 1895

自畫像他也沒少畫。有人認為,塞尚是在一系列的自畫像中找尋自己。

“我是誰?這是我??”這位因為脾氣古怪而臭名昭著的大藝術家在鏡前似乎不那麼確定了。

塞尚肖像畫展

2017.10.26 - 2018.02.11 英國國家肖像畫廊;

2018.03.25 - 2018.07.01 美國國家藝術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