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怎樣清理油耳垢

油耳”又名濕型耵聹、濕耳朵、軟耵聹、油狀耵聹等。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 外耳又分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約長3公分, 在其外1/3的耳道皮膚上長著細毛, 並含有皮脂腺。 皮脂腺是正常的分泌腺。 它排泄油狀皮脂, 有潤滑皮膚和對外來異物, 如昆蟲等有粘著作用。 耳道分泌物多數人是乾燥成鱗屑狀, 略呈淡黃色的痂塊, 叫幹型耵聹。 少數人分泌物始終呈油狀或糊狀粘稠的、顏色為深褐色的物質。 “油耳”不傳染別人, 但是油脂樣物質若堆積過多, 堵塞外耳道, 影響聲波傳入, 則可引起聽力減退、耳鳴和耳部不適感,
稱為耵聹栓塞, 此時需要治療。 清理時可以用棉簽蘸3%雙氧水、7%酒精、4%硼酸酒精(任選一種)。 如果不能及時去醫院的人, 最好用棉簽, 輕輕在外耳道轉動, 然後耳朵朝下, 耵聹可自行出來;儘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 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 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如果長期不掏耳朵, 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 這時, 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 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 取出後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 3天預防感染。 當心擦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 如已形成耵聹栓塞, 應及時請醫務人員取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