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爆改深圳城中村!要把100萬套“握手樓”變成小清新公寓!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

開發商入局

作為長租公寓的活躍市場, 深圳廣闊的城中村早已吸引了資本和運營者的注意。 而深業和萬科則是作為房地產開發商代表,

成規模地介入到城中村改造中, 兩家公司的模式也有所不同。

深圳國企深業集團旗下的檸盟人才公寓首期共504套, 房源來自于福田區水圍村的29棟統建樓改造, 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

該專案採取“政府-國企-村股份公司”三方合作改造模式。 村民接受以租金稍高於當地城中村租房市場價的整租方案, 然後由政府引入深業集團。 深業隨後對整個社區規劃、屋內裝修和外部配套進行改造, 再租給福田區政府, 政府以低價的保障房形式推向市場。

據瞭解, 福田區政府將以75元/平方米的價格向符合條件的企業人才出租, 相比之下, 附近的平均租金在100元/平方米左右。

上圖:深業集團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景 王帆、張曉玲 攝

2017年12月27日, 深業集團副總裁董方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採取這一模式有一些特定條件,

一是29棟統建樓聚集在一起, 本身就具有一定規模, 改造難度較小;二是與村股份公司合作, 溝通難度低於一家一戶去協商;三是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相比之下, 萬科則採用更加市場化的方式。 此次開放的首棟樣板樓位於龍崗區阪田街道新圍仔村, 這裡有深圳“IT第一村”的美稱, 占地7.89公頃, 共有226棟建築, 居民6093戶。

改革開放初期, 華為、富士康等知名企業工業園區進駐, 大量外來人口在此地聚集, 新圍仔村的主體也在這一時期形成。

在早期規劃時, 新圍仔村以宅基地作為劃分單元, 未預留集中空地作為社區公共活動場地, 現在也面臨傳統城中村的尷尬:文化配套匱乏, 公共設施落後, 缺乏安全監控體系, 並存在線路老化等公共安全和消防隱患等。

不同于水圍村由村股份公司出面統一協商, 萬科直接與新圍仔村村民簽下租約。 目前, 萬科在新圍仔村已基本完成改造2棟樓, 100余間房源。 據萬科方面透露, 未來在該村的項目還將繼續增加。

上圖:萬科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景 王帆、張曉玲 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圍仔村改造項目的發佈,是作為正在舉行的“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週邊展的一部分。此次雙年展的主題恰是“城市共生”,主展場別開生面地設在深圳的城中村南頭古城。

萬科旗下專門從事城中村整治運營的子公司萬村執行合夥人張海濤表示,本屆深港雙年展與深圳市萬村發展有限公司提出的“萬村模式”,共同點在於深度關注、分析和解決城中村問題。

除了新圍仔村,萬科的城中村改造項目還包括福田玉田村、阪田上雪村等。未來,萬科希望將這一模式在多個城中村中複製,形成一個龐大的社區運營板塊,納入其整體的物業管理、長租公寓、社區商業業務之中,最終成為全國最大的社區運營商之一。

重構租賃市場

根據深圳官方資料,城中村租賃住房約占總租賃住房的70%,是租賃市場最重要的供應主體之一。

2016年深圳發佈的《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提出,城中村以完善配套和改善環境為目標,以綜合整治為主,拆除重建為輔。

為了配合鼓勵租賃市場發展的政策,深圳又在2017年8月進一步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通過收購、租賃、改建等方式收儲不低於100萬套(間)村民自建房或村集體自有物業,經品質檢測、消防驗收等程式後,統一租賃經營、規範管理。

開發商等運營機構大規模改造城中村,將帶來租賃由個人散租到專業機構租賃的變化。長租公寓產業服務商合屋創始人羅鳳鳴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有品牌保障的開發商入場,資源獲取還是運營能力都相對更有優勢,這也將攪動深圳的長租公寓市場格局。

從絕對數量來看,城中村改造並未直接增加太多租賃住房增量,但在開發商系統地完善消防配套、物業管理等環節後,或許將推動對此類住房的租賃關係認定,並進一步促進政府對租賃相關權益比如租售同權的探索。

董方表示,“租房者能不能同等獲得學位,這需要政府的政策,不是由開發商能決定的,但我們會積極配合與支援,幫助租戶申請相關事項。”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租金是否可能被推高。羅鳳鳴認為,以前城中村對支付能力的要求相對較低,如果過快地改造,一定程度上會使深圳進入“被迫高端化”的局面。如何在產品形態上更加多樣化,兼顧到低支付能力人群,這是政府、開發商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深業的水圍村專案中,政府將其作為人才房專案,納入到“十三五”30萬套人才房供應體系中。董方指出,深業在這個產品系列中更多體現國企責任,基本上是保本微利。

而在萬科的市場化改造案例中,萬科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萬科的思路是,相比改造前,在差不多的租金預算內,房間面積稍微變小,但基礎配套會更好,居住品質提高。”

以新圍仔村為例,公寓正式運營後的最低租金為每月898元,將交由萬科旗下長租公寓品牌泊寓運營管理,是為泊寓華為基地店。

萬科深莞泊寓總經理袁軍說,綜合整治完成後,租金不會誇張地上漲,城中村的“廉租”屬性不會改變。

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曾表示,如果租金過快上漲,政府也會像調控房地產市場一樣調控租賃市場。

上圖:萬科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景 王帆、張曉玲 攝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圍仔村改造項目的發佈,是作為正在舉行的“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週邊展的一部分。此次雙年展的主題恰是“城市共生”,主展場別開生面地設在深圳的城中村南頭古城。

萬科旗下專門從事城中村整治運營的子公司萬村執行合夥人張海濤表示,本屆深港雙年展與深圳市萬村發展有限公司提出的“萬村模式”,共同點在於深度關注、分析和解決城中村問題。

除了新圍仔村,萬科的城中村改造項目還包括福田玉田村、阪田上雪村等。未來,萬科希望將這一模式在多個城中村中複製,形成一個龐大的社區運營板塊,納入其整體的物業管理、長租公寓、社區商業業務之中,最終成為全國最大的社區運營商之一。

重構租賃市場

根據深圳官方資料,城中村租賃住房約占總租賃住房的70%,是租賃市場最重要的供應主體之一。

2016年深圳發佈的《城市更新“十三五”規劃》提出,城中村以完善配套和改善環境為目標,以綜合整治為主,拆除重建為輔。

為了配合鼓勵租賃市場發展的政策,深圳又在2017年8月進一步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通過收購、租賃、改建等方式收儲不低於100萬套(間)村民自建房或村集體自有物業,經品質檢測、消防驗收等程式後,統一租賃經營、規範管理。

開發商等運營機構大規模改造城中村,將帶來租賃由個人散租到專業機構租賃的變化。長租公寓產業服務商合屋創始人羅鳳鳴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有品牌保障的開發商入場,資源獲取還是運營能力都相對更有優勢,這也將攪動深圳的長租公寓市場格局。

從絕對數量來看,城中村改造並未直接增加太多租賃住房增量,但在開發商系統地完善消防配套、物業管理等環節後,或許將推動對此類住房的租賃關係認定,並進一步促進政府對租賃相關權益比如租售同權的探索。

董方表示,“租房者能不能同等獲得學位,這需要政府的政策,不是由開發商能決定的,但我們會積極配合與支援,幫助租戶申請相關事項。”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租金是否可能被推高。羅鳳鳴認為,以前城中村對支付能力的要求相對較低,如果過快地改造,一定程度上會使深圳進入“被迫高端化”的局面。如何在產品形態上更加多樣化,兼顧到低支付能力人群,這是政府、開發商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深業的水圍村專案中,政府將其作為人才房專案,納入到“十三五”30萬套人才房供應體系中。董方指出,深業在這個產品系列中更多體現國企責任,基本上是保本微利。

而在萬科的市場化改造案例中,萬科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萬科的思路是,相比改造前,在差不多的租金預算內,房間面積稍微變小,但基礎配套會更好,居住品質提高。”

以新圍仔村為例,公寓正式運營後的最低租金為每月898元,將交由萬科旗下長租公寓品牌泊寓運營管理,是為泊寓華為基地店。

萬科深莞泊寓總經理袁軍說,綜合整治完成後,租金不會誇張地上漲,城中村的“廉租”屬性不會改變。

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也曾表示,如果租金過快上漲,政府也會像調控房地產市場一樣調控租賃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