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公司快評之一」碧桂園的速食模式可以休矣

沒有任何懸念, 碧桂園再次奪得全國房企銷售額冠軍, 2017年5500億。 去年是3088億, 增幅接近80%。

如果基數是308億, 增長80%, 沒啥了不起;但3000億基礎上的80%增幅,

全球房地產歷史上迄今找不到第二家, 以後也很難。

機構公佈資料後, 為什麼我們身邊沒有一位朋友表示驚訝?

一方面, 是在意料之中。 早在去年年初, 攸克君的一次非正式調查就顯示, 預測碧桂園拿到銷售額冠軍的占比最高。

另一方面, 碧桂園的商業模式, 沒有新鮮之處, 毫不令人吃驚。 從20多年前的順德大盤, 到今天以科技小鎮的名義拿地, 骨子裡沒變。

你可能會反駁, 誰說沒變?碧桂園的合夥人制度就是近幾年新創的模式。

碧桂園的合夥人制度主要是指跟投制度。 實行專案跟投的開發商已有不少了, 據說典型房企超過40%。 比如萬科、綠地、旭輝、金科、新城控股、建業地產、東原地產等等。 但跟投制度用到極致的, 還要數碧桂園。

用跟投作原料打雞血, 不僅打, 而且喝, 天天打、天天喝的, 哪家也比不上碧桂園。

雞血是不是可再生能源?不知道。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鬥規律適用不適用?不知道。 但攸克君可以肯定, 跟投制度不會永遠那麼有效, 那麼激勵人。 它的邊際遞減效應, 也許就在2018年發生作用。

最能代表碧桂園模式的, 是它的建築形式。 全國的幾百個項目好像是一個模子澆出來的。

不管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 還是三四五線甚至鎮一級, 也不管是叫金灘、銀灘還是金灣、銀灣, 你幾乎一眼就能認出來, 那一排排的洋房, 名字都叫碧桂園。 有時候真的令人懷疑, 碧桂園設計院是不是一張圖紙走遍長城內外、大河上下?

不止國內。 碧桂園在馬來西亞建的那個森林城市,

也是同樣鮮明的基因。

說得好聽, 是個性化(遠遠一看就知是它), 說得不好聽, 是複製, 全國近千個項目, 像是幾台3D印表機打出來的。 倒不是像某些同行那麼刻薄所說的, 過20年就一定會拆掉, 但說它對土地不夠尊重, 大致是說得過去的吧。

碧桂園的開發模式, 是典型的速食模式。 肯德基1987年在北京前門開出中國第一家肯德基餐廳時, 恨不得所有人都排隊伸長了脖子來看熱鬧;如今, 全中國有五六千家肯德基餐廳, 也開到鎮一級了, 誰還會對山德士上校表示好奇?

在這種模式之下, 哪怕碧桂園2018年再增長80%, 銷售額接近10000億, 也沒啥可自豪的。 無非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層房子, 就好像是5000+5000。

攸克君想不通的是,

碧桂園居然成了學習仿效的對象。 一批新冒出來的房企, 生猛得很, 2016年還沒聽說過, 突然之間, 2017年底就跳到了300億以上, 還喊出了三年千億之類的口號。 在地產寡頭初現端倪的時代, 它們靠什麼實現三年翻三番的目標呢?複製碧桂園模式。 於是, 就有了“江西小碧桂園”、“福建小碧桂園”、“浙江小碧桂園”之類的房企。

拜託, 一家碧桂園已經讓人目不暇給了, 再湧出一批小碧桂園來, 真的會讓人暈倒。

我們國家從整體上已經解決溫飽問題, 進入全面決勝小康階段了, 你還用速食來喂這裡已開始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民, 就很不合適了。

(預告:下一篇評萬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