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小寒時節暖身暖心吃什麼?答案很簡單

小寒明天到來, 氣溫也隨之下降, 此時, 能暖身暖心的菜式是時候登場亮相了, 它們個個“身懷絕技”, 食用它們, 小寒時節滋補自然有方。

雞湯暖身 牛肉補陽

冬季喝雞湯進補是一件上講究的事, 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虛損的功效。 上等的雞湯並非油汪汪, 而是清澄見底, 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吊”。 吊湯是一件考耐心耗成本的事, 需要6個小時一直保持菊花一樣的火, 雞的味道才會慢慢滲入湯水。

在原味雞湯的基礎上, 許多人會加入其他一些元素來重新演繹, 有的加入本地藥材, 有的則加入其他國家的食材。 各位看官在家若無法長時間用菊花火吊湯, 可以先將雞湯煲好, 靜置數個鐘頭, 油脂浮起, 撇去油脂後即得清湯。 將雞湯加熱至滾燙後, 用紫砂壺盛載保溫, 再將湯淋在切成薄片的牛肉上, 令牛肉剛好在五成熟的狀態, 此時牛肉最嫩。 先喝湯, 再品牛肉,

所有的肉香渾然一體, 齒頰留香。

牛肉亦是補陽暖腹之物, 小寒時節食用, 暖上加暖。

石螺補鈣 豆腐保暖

每逢冬寒時節, 河源、梅州等地的客家人都喜歡用東江河周邊小溪中撿拾的石螺爆炒、燉燜、煮湯等, 做成各式暖身的客家美食, 石螺燜豆腐便是其中之一,

它不僅有開胃消食、補充鈣質的食療功效, 還可在冬季促進食欲和暖身。

據介紹, 從河源萬綠湖畔的小溪或東江河周邊河溪的石頭縫隙撿拾而來的石螺肉質爽脆、味鮮香甜, 富含鈣、鐵、蛋白質和維生素等。

製作石螺燜豆腐時, 需先將石螺放入鹽水浸泡一兩天,

或投入刀具等鐵器至水盤中, 這樣可以讓石螺儘快吐出髒物。 石螺在水盤“養淨”後, 用尖嘴鉗或菜刀背部把一隻只石螺的尾部弄斷, 並將石螺放入沸水中煮2分鐘, 再倒出後用冷水沖泡一會兒。 瀝幹水分後, 將石螺投入油鍋, 與蒜頭、粉陳(薄荷)或紫蘇等爆炒數分鐘, 並與食鹽、花生油、醬油、生粉等調好的調味料一起爆香備用。 最後, 將炒熟的石螺在鍋底攤平, 放入事先已煎至金黃色的客家釀豆腐, 加清水一起用中火燉燜10分鐘即可食用。

石螺一般都攜帶寄生蟲, 因此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 一般情況下, 石螺肉不宜與中藥蛤蚧、西藥土黴素等同服。 另外, 石螺性寒, 不宜過量食用, 有過敏史及瘡瘍的患者也應忌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