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升值不等於升值預期,別再陷入人民幣維穩的舊思維

FX112財經訊:2018年開年第二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隨即創出20個月新高, 延續年末升勢, 大有去年二季度強勢苗頭, 市場立即有“央行釋放一些穩定信號, 不要讓人民幣升值預期過度膨脹”的聲音, 若仔細分析當前人民幣匯率表現, 這種說法顯得過時。

監管層關心的是匯率形成機制而非具體價格, 除非出現極端情況, 監管層料不會輕易入市干預;跨境資本大進大出是匯率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擴流入、限流出”的資本流動管理舉措從根源上降低了匯率波動失控風險, 而繼續完善定價機制、積極培育市場更有意義。

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升6.16%, 而人民幣即期年度升幅更是達到6.72%, 完全扭轉了此前連續三年的跌勢, 均創出九年來最大年度升幅。 如果單看人民幣匯率年度表現, 似乎相當亮眼。

但若放到主要貨幣年度變化來看, 人民幣表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2017年美元指數跌逾9.8%,

創下14年來最差年度表現, 相反歐元EUR=去年累計漲14%, 成為2003年來最佳年度表現, 其他非美貨幣表現也都不俗。

去年5月份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引入逆週期因數, 很好的修正了此前的定價缺陷, 人民幣匯率彈性隨之明顯上升, 新定價機制可以過濾羊群效應, 讓人民幣對外部環境做出及時反應, 其中包括歐元、美元、韓元等主要貨幣表現。

彈性上升之後, 市場押注單邊預期持續減少, 基本實現自我出清;監管層也退出常態式干預, 並在去年9月份也降低了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至零, 遠期結匯和售匯重新處於同一水準, 這些都是對匯率波動正常化的一系列正常反應, 不應該看成是監管的某種傾向。

說完升值,

再說說升值預期, 一般怎麼來判斷貨幣有沒有升值預期?最簡單的指標就是風險逆轉指標, 從美元/人民幣三個月風險逆轉指標看, 去年9月份轉為負值(數值越小升值預期越強), 但至今最低不過-0.313, 從數值上看, 還談不上明顯的升值預期。

從人民幣中間價與市場價的持續偏離情況看, 如果市場價持續強於中間價, 則可以看成是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 反之亦然;而從近期市場反應情況看, 也不存在這種情況。

另外最新的結售匯資料存在小規模逆差, 但表現總體上仍較為平衡;外管局公佈的11月經過遠期結售匯履約調整之後市場總體逆差98億美元, 其中當月即期結售匯大約順差22億美元, 遠期結售匯逆差120億美元。

單從結售匯這個角度看人民幣仍有一定的回檔壓力的,

這也就很好理解監管層仍在整體層面採取“擴流入、控流出”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舉措。 當然如果後續資本流動轉向淨流入, 監管政策也會隨之調整為“量入為出”、或者“限流入、促流出”之類的。

因此從各個角度分析, 也看不出人民幣匯率存在明顯的升值預期, 既然沒有明顯的預期, 也就無所謂“過度膨脹”的問題。 在美元弱勢環境下, 人民幣可能有一定的升值壓力, 這個壓力更多來自外部弱勢美元, 但從內外部環境看, 確實不存在明顯的升值預期。

說完升值與升值預期, 再來談談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與出口的關係。 理論上講, 影響出口競爭力的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整體水準;國際清算銀行(BIS)公佈的1-1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累計貶值1.18%,

說明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較2016年底是小幅回落的, 起碼出口競爭力沒有因為匯率造成明顯影響。

如果以外匯交易中心公佈的三個匯率指出看, CFETS(外匯交易中心)、BIS和SDR(特別提款權)口徑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微升0.02%、微跌0.30%和微升0.52%。 這三個口徑資料也可看出, 人民幣匯率對出口競爭力影響並不明顯。

上月中國海關公佈的11月進、出口同比增速雙雙回升, 遠超市場預期, 顯示世界經濟的回暖對中國外貿產生明顯提振作用, 2017年外貿料對GDP貢獻保持正值。

另外, 影響出口的除了匯率問題, 還有勞動力成本, 原材料成本等, 也包括產品本身的競爭力等等問題。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在去年11月中旬曾專門撰文指出, 沒有有力證據顯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人民幣已經朝著清潔浮動的方向發展,整體走勢相對健康,甚至可以把2017年的人民幣匯率表現看成是雙向波動元年,匯率彈性、市場深度都有長足發展,在這個時候呼籲“央行釋放穩定信號”,不覺得怪怪的嗎?

沒有有力證據顯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有顯著的負面影響。

人民幣已經朝著清潔浮動的方向發展,整體走勢相對健康,甚至可以把2017年的人民幣匯率表現看成是雙向波動元年,匯率彈性、市場深度都有長足發展,在這個時候呼籲“央行釋放穩定信號”,不覺得怪怪的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