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韓國“試播”換土湖南衛視,老配方能否保留老味道?

文|單曉語 編輯|朴芳

似乎從2014年起, 國內綜藝裡凡是能叫得上名字的節目, 都與韓國有各種各樣的關係。 從模式引進、聯合製作到共同研發, 韓國電視人的技術早已在中國各電視臺留下印記。

所以, 湖南衛視嘗試韓國“試播”模式, 也不足為奇。

雖然在國內, 這種模式只是初露苗頭, 但在韓國, 綜藝試播模式卻早已成熟, 不僅成為韓國綜藝節目“優質供血”的重要來源, 也被看作是每年節目市場的風向標。

好不好看

試過才知道

常看韓綜的觀眾不難發現, 每年的中秋和春節期間, 韓國各大電視臺都會集中推出幾檔新的節目,

每檔節目1-2集, 每集可長達2個小時, 最後用觀眾的反應來決定這些節目的前途。 這就是“試播”。

17年中秋時期, 《我一個人來了》、《生存的法則》、《我的房間指南》、《Trouble Maker》等十三檔試播節目在韓國各大電視臺播出, 但只有其中反應較為不錯的, 才有可能能轉為正式節目在電視臺排期播出。

現今在韓國熱播的《無理的同居》, 就是因為試播節目《無理的同居, 有空房間》在MBC春節試播期間觀眾反應良好, 才順利推出正規節目。

其實, 這與美劇的“試映集”道理上是一樣的。 電視試映集, 或者組織小規模的“集體觀影”。

電視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判斷專案是否真的具有播出價值, 是否能被觀眾接受, 為劇集所產生的額外費用是否物有所值。

韓國綜藝的“試播”目的也是如此。 與過去相比, “頂級明星”或者“偶像明星”也就是國內常說的“大流量”們, 他們的“收視率保障”作用逐漸弱化。 觀眾對綜藝節目的喜好不再單純的被明星左右, 這就使節目製作的風險加大。

另一方面, 一檔節目從策劃到製成正規節目,

過程是極其繁瑣的, 人力, 物力、財力的投入較大。 所以, 即使收視率提不上來, 想要取消節目也不容易。 但對於看“收視率眼色”存活的韓國綜藝, 就算硬著頭皮播完, 最終也還是吃力不討好。

所以, 對於各個電視臺而言, 推出“試播”作品, 考察過觀眾反應後再進行正式節目編制, 顯然更穩妥些。

事實證明, 這樣的播出模式確實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在給韓國綜藝不斷“供血”的同時, 也推動了不少代表性綜藝的誕生。 2015年春節期間試播出的《蒙面歌王》、《我獨自生活》、《我的小電視》和2016年春節期間試播出的《Fantastic Duo》, 都成功轉成了正式節目, 並在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和口碑。

“試播”在國內仍是新鮮事物

韓國試播電視節目的體系, 既是將新的創意推向市場, 以觀眾的評判作為節目是否播出的試金石;也是檢驗各電視臺創意能力的重要標誌。 在經歷了多次嘗試後, 早已形成了成熟的模式, 但在國內卻仍是新鮮事物。

2016年, 江蘇衛視在端午節期間推出的《端午金曲撈》, 算是國內綜藝試播的首例。

雖然只有一期, 但無論是燈光、舞美, 還是明星卡司, 節目規則, 都是按照標準節目一期的體量和品質製成的。 播出後, 收穫了35萬人次的節目討論量和超過3億話題的閱讀量。 並以0.981的收視率位列當晚衛視所有節目第一。

順著熱度, 2017年4月8日, 江蘇衛視推出了正式版的季播《金曲撈》。 與試播版不同,正式版將一期四組的喚醒數縮減為三組,“遺珠”與原唱之間的故事被放大,深化了每一首“蒙塵金曲”的厚重感。

2017年12月24日、30日,湖南衛視也推出了兩次“新品點映”。分別播出了科學養育親子類節目《親親我的寶貝》,美食真人秀《回家吃飯吧》,戶外科學挑戰真人秀《小子好樣的》和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聲臨其境》。

但湖南衛視的“點映”與韓國的“試播”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首先是播出的時段,韓國的“試播綜藝”一般選在節假日黃金時段播出,除了可以更全面的瞭解觀眾反應,也能夠解決電視臺在節假日單點空檔期的編排壓力。湖南衛視則選擇在週末白天集中“點映”,但效果其實也大同小異。畢竟週末白天是休息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同樣能夠獲得全面的觀眾回饋。

其次,是播出的可能性。韓國的“試播”綜藝是觀眾反應好的才能夠播出,相反的,則直接被拋棄。但湖南衛視的“點映”的節目幾乎是確定要播的。《親親我的寶貝》已經正式播出,《聲臨其境》也早已官宣定檔2018年1月6日。

所以,總的來說,韓國的“試播”是用來試錯,調整,但湖南衛視的“點映”則更傾向於調整。所以,即使點映版的《小子好樣的》,觀眾回饋不佳,不少觀眾甚至表示“希望是第一期也是最後一期”,被砍掉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裡面的六位“快樂小子”都是湖南衛視簽約的新人,而這檔節目也是專門為其量身打造的。

其實,湖南衛視的這種調整在國內的網綜節目中也有苗頭,不少網綜製作公司會在節目播出後通過彈幕等管道收集資訊,對節目進行調整修改。

試播模式是否符合國內市場

隨著近年來綜藝的發展,頻道、互聯網的競爭加劇,節目試錯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再加上總局對綜藝節目的管理力度加強,政策與審查不斷趨緊使得國內綜藝節目的播出之路愈加“坎坷”,更名、改版、半路整改,甚至停播、下架的不在少數。

《極限挑戰》因“多次涉及背叛,惡搞,甚至調侃歷史政治”開播不久後就曾被總局點名批評,後又經多次整改,才走到第三季。《爸爸去哪兒》也在17年被湖南省委巡視組要求整改。《金星秀》和《今晚80後脫口秀》也因“內涵”等問題被停播。

17年8月份,總局發佈了《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明確要求“地方上星綜合頻道的節目要堅持高標準,要以中央電視臺的節目為標杆,堅守底線,把好導向,努力攀登正能量高峰”

政策風險下,綜藝節目製作方大都更加小心翼翼,抱著“儘量少出錯,保證起碼價值觀正確”的觀念。

另一方面,國內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一直較弱。這也是節目製作方缺乏對節目樣式創新投入的精力和耐心,選擇“copy”國內外大熱綜藝模式的原因。

但這種“copy”卻導致國內綜藝節目同質化問題嚴重,並引發節目品質下降、受眾流失、節目存活時間變短等一系列問題。最終使綜藝市場競爭的秩序缺失,節目陷入智慧財產權的侵權與被侵權的惡性循環。

在這種背景下,“市場檢驗”就尤為重要。如果韓國試播模式在國內推行,對驅動國內綜藝良心發展,改善甚至解決綜藝市場野蠻生長、同質化嚴重、節目品質不高等問題,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試播”對於節目的廣告招商同樣意義重大。近些年,受經濟下行和環境調整的影響,廣告商在選擇綜藝節目時尤為謹慎,更傾向於將廣告投入到性價比更高的精品中。在這種情況下,“試播”節目一旦大火,節目在廣告招商時自然更有底氣。

所以說無論是從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來看,“試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確實值得借鑒。

但有兩點必須明確:

第一,試播節目並非簡單的demo,而是要按照正式節目的標準進行攝製,所以,成本必然不會低。粗製濫造也就失去了試播的意義。

第二,試播也確實能夠創造出多種多樣創意的節目,但也容易導致創意無分別提出的混亂氛圍,甚至助長“copy”的風氣。湖南衛視沒有將《聲臨其境》的點映版投放到網路上或許就是基於這種原因。

與試播版不同,正式版將一期四組的喚醒數縮減為三組,“遺珠”與原唱之間的故事被放大,深化了每一首“蒙塵金曲”的厚重感。

2017年12月24日、30日,湖南衛視也推出了兩次“新品點映”。分別播出了科學養育親子類節目《親親我的寶貝》,美食真人秀《回家吃飯吧》,戶外科學挑戰真人秀《小子好樣的》和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聲臨其境》。

但湖南衛視的“點映”與韓國的“試播”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首先是播出的時段,韓國的“試播綜藝”一般選在節假日黃金時段播出,除了可以更全面的瞭解觀眾反應,也能夠解決電視臺在節假日單點空檔期的編排壓力。湖南衛視則選擇在週末白天集中“點映”,但效果其實也大同小異。畢竟週末白天是休息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同樣能夠獲得全面的觀眾回饋。

其次,是播出的可能性。韓國的“試播”綜藝是觀眾反應好的才能夠播出,相反的,則直接被拋棄。但湖南衛視的“點映”的節目幾乎是確定要播的。《親親我的寶貝》已經正式播出,《聲臨其境》也早已官宣定檔2018年1月6日。

所以,總的來說,韓國的“試播”是用來試錯,調整,但湖南衛視的“點映”則更傾向於調整。所以,即使點映版的《小子好樣的》,觀眾回饋不佳,不少觀眾甚至表示“希望是第一期也是最後一期”,被砍掉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裡面的六位“快樂小子”都是湖南衛視簽約的新人,而這檔節目也是專門為其量身打造的。

其實,湖南衛視的這種調整在國內的網綜節目中也有苗頭,不少網綜製作公司會在節目播出後通過彈幕等管道收集資訊,對節目進行調整修改。

試播模式是否符合國內市場

隨著近年來綜藝的發展,頻道、互聯網的競爭加劇,節目試錯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再加上總局對綜藝節目的管理力度加強,政策與審查不斷趨緊使得國內綜藝節目的播出之路愈加“坎坷”,更名、改版、半路整改,甚至停播、下架的不在少數。

《極限挑戰》因“多次涉及背叛,惡搞,甚至調侃歷史政治”開播不久後就曾被總局點名批評,後又經多次整改,才走到第三季。《爸爸去哪兒》也在17年被湖南省委巡視組要求整改。《金星秀》和《今晚80後脫口秀》也因“內涵”等問題被停播。

17年8月份,總局發佈了《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明確要求“地方上星綜合頻道的節目要堅持高標準,要以中央電視臺的節目為標杆,堅守底線,把好導向,努力攀登正能量高峰”

政策風險下,綜藝節目製作方大都更加小心翼翼,抱著“儘量少出錯,保證起碼價值觀正確”的觀念。

另一方面,國內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一直較弱。這也是節目製作方缺乏對節目樣式創新投入的精力和耐心,選擇“copy”國內外大熱綜藝模式的原因。

但這種“copy”卻導致國內綜藝節目同質化問題嚴重,並引發節目品質下降、受眾流失、節目存活時間變短等一系列問題。最終使綜藝市場競爭的秩序缺失,節目陷入智慧財產權的侵權與被侵權的惡性循環。

在這種背景下,“市場檢驗”就尤為重要。如果韓國試播模式在國內推行,對驅動國內綜藝良心發展,改善甚至解決綜藝市場野蠻生長、同質化嚴重、節目品質不高等問題,必定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試播”對於節目的廣告招商同樣意義重大。近些年,受經濟下行和環境調整的影響,廣告商在選擇綜藝節目時尤為謹慎,更傾向於將廣告投入到性價比更高的精品中。在這種情況下,“試播”節目一旦大火,節目在廣告招商時自然更有底氣。

所以說無論是從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來看,“試播”都具有一定的優勢,確實值得借鑒。

但有兩點必須明確:

第一,試播節目並非簡單的demo,而是要按照正式節目的標準進行攝製,所以,成本必然不會低。粗製濫造也就失去了試播的意義。

第二,試播也確實能夠創造出多種多樣創意的節目,但也容易導致創意無分別提出的混亂氛圍,甚至助長“copy”的風氣。湖南衛視沒有將《聲臨其境》的點映版投放到網路上或許就是基於這種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